扶贫工作者先进事迹七篇
扶贫工作者先进事迹【篇1】
吴__,中共党员,2017年5月担任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安仁镇皇都村驻村第一书记。在之前的工作中,也为单位的骨干成员,不仅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更是深得群众喜爱,也被同事称为热心大哥。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吴西选利用一切时间并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入户走访群众、了解民情、摸村情;针对村中的真实问题想办法、找对策、制定全村发展规划;从一点一滴做起,提高治理水平,全力推动精准扶贫;团结班子、提高战斗力、服务群众,事事为村民着想,希望真正能为贫困群众解决问题,带领村民摆脱贫困,使皇都村摆脱贫困村,这些所做所为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具体事迹如下:
一、入户调查,仔细排查,精准确定贫困户
自上任以来,坚持通过随机的入户调查,结合镇政府及村干部的情况反馈,根据市政府对贫困户的确定标准精准确定贫困户。只有自己入户与群众深入交谈,才能掌握最真实的情况,让真正的贫困户得到精准帮扶。
二、一点一滴的无私奉献,深得群众感动
贫困户中的老党员肖金柱老大伯,其儿子离异多年,孙子患精神疾病,吴西选经常帮老人干农话、打扫卫生,并与其谈心,希望通过一些国家政策帮老大伯一家逐步解决实际困难。
为包联户张红心找贷款,为其女儿找工作,并帮其干农话、打扫卫生等。
韩选民因其妻子、儿子有残疾,吴西选为其找贷款,帮其发展大棚冬枣产业,并针对其儿孑的厨艺优势帮助其开饭店。
在暴雨高温来临时首先想到贫困户,以皇都为家,为村上争取773米生产路硬化,2干多米巷道下水施设建设。
由干村上办公经理费困难,自费为村上买笔、纸打印机等办公用品。
端午节为贫困户送问候!陈自明老人有残疾,儿子在外打工自己和老伴管8岁小孙,吴西选义务为其看接孩孑、复习公课,干农活。
三、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
吴西选带领村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为每户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用八个一批对应找措施,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冬枣产业为主,外出打工就业为辅的脱贫致富的路子。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自尊心很强,特别是一些贫困户,他们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感受不多其他人的温暖,心理比较敏感,在帮助他们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方法方式。吴西选经常通过谈心的方式走进他们,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帮助来获得他们的信任,以使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对党要帮他们脱贫的信念产生信任,至此不但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优秀党员形象,更是让贫困户重拾生活信心,早日脱贫。
扶贫工作者先进事迹【篇2】
__X,男,生于____年__月,中共党员,____扶贫办主任。自2014年从事扶贫工作以来,该同志严格按照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部署开展全乡精准扶贫工作。在单位上,她认真研究精准扶贫政策;下乡入户时,深入了解贫困群众实际情况。并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探索践行农村扶贫工作新思路新途径,使____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
立足乡情实际,深入研究“理思路”
____同志自从事扶贫以来,为了快速转变角色,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学习成了最有效的途径。精准扶贫工作是党中央提出的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精准扶贫贵在“精准”,为了实现“精准”她在认真研读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的各项知识政策,将惠民政策“吃准”的同时,更多的精力则用于下乡调研。
立足本职工作,勤于研究“精指导”
作为一名基层扶贫工作人员,____同志深刻认识到精准扶贫工作整体性部署和延展性规划的重要性。在脱贫状态专项整改行动和制定贫困户脱贫政策工作中,她结合实际、悉心研究,按照时间节点,制定《脱贫状态专项整改行动方案》和《____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路径》,为全乡精准脱贫工作开展确定了路线图。
立足工作实际,创新发展“求实效”
结合本乡实际,以____村为试点村组,对全乡____户贫困户情况逐一进行了核实,按照县直部门、乡直部门提供的材料,要求每一项收入都做到有材料支撑;以管理区为单位,对全乡的扶贫档案进行重新梳理,做到脱贫有依据。严格按照动态调整相关工作要求,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两年来,全乡完成脱贫1402户2228人,脱贫率93.7%。
扶贫工作者先进事迹【篇3】
已是年近花甲之年的____,2019年9月来到了____镇“十三五”贫困村——____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位个头不高、面容和蔼的____县农商行骨干,带着领导的信任和重托,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挑起了扎根农村的担子,脚踏实地、心系群众,带领村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腔热血洒田野,俯身甘做孺子牛,以实际行动彰显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实干和情怀。
凝心聚力强组织
初到____村,他用了近20天的时间,走遍了____村的家家户户,踏遍了全村的一草一木,询民情、访民意、问民需,深入摸排造成贫困的症结所在。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群众看支部”,他把党建引领、激活人心作为甩掉贫困村帽子的抓手,着重做好了6件事:理顺两委关系;强化班子大局意识;注重制度建设;落实廉政规定;优化党员结构;开展志愿服务。通过对症下药,支部一班人讲团结、顾大局、守纪律、重实干,精神状态明显转变,党员队伍建设显著加强。
真抓实干办实事
____村位于____镇西北偏远区域,进村道路狭窄,很多地方还没有通水泥路,也没有一条硬化的水泥路与县主干道相连,村民出行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交通问题一直是制衡村发展的“瓶颈”,____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提出“以路养富”的对策。借助扶贫工程建设的东风,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积极奔走,利用自身资源到有关部门争取资金90余万元,落实了道路新修、路面拓宽和入户硬化工程建设项目,彻底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村民生命财产安全一直是他最关心的,白天跑项争资、晚上踏看危房是他每天工作的常态,为早日解决安全隐患,他协助村上争取项目资金19.5万元,监督指导拆除全村境内危房20多栋,维修危房4户;争取18万元,帮助贫困户和普通农户改造厕所206间。
同心勠力谋产业
“我们____村没有特色经济,村级集体经济也没有发展,村民收益少,只有发展特色产业才能彻底摆脱贫困。”他在“两委”会议上倡议,要充分做好“党支部+产业+扶贫”结合文章。根据____村实际,他提出将扶贫项目资金打捆集中使用,成立扶贫车间,把社会资金吸引进来,让村民、贫困户都从中获益,在财政兜底“输血”之外,重塑了无劳动能力人口脱贫的“造血”功能。在他的推动下,____村投资10万元扶贫资金入股____市浩洋电瓷制造有限公司,3年为期,每年红利1.2万元,由村委会分配给24户贫困户,同时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合适岗位,增加贫困户增收途径。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____就是这样,心系贫困村痴情不改,情牵群众无怨无悔,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抒写着人生的壮丽诗篇。
扶贫工作者先进事迹【篇4】
__,男,藏族,1980年出生于江孜县江孜镇宗堆居委会,2007年获得地区人社局颁发的中级厨师资格证书,随后于2012年7月获得全国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并于2014年创办江孜县雪域阳光民族传统职业技术学校。作为江孜县唯一一所私营性质的职业技术学校,自担任校长工作以来,他凭着坚定的信念,全身心投入到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农牧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辛勤地耕耘,为全县农牧民技能培训事业倾注了满腔热血,也使得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成绩斐然。
一、真心育人,以真情教化学生
作为一名职业教师,他坚持“相信每个学生能够成人成才,帮助每个学生实现就业愿望”的学校德育理念,在教学中推崇愉快教学和赏识教育,努力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得自信;在工作中善于潜心反思和深入研究,结合职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德育实际情况,深化学校德育模式。他坚持学生的德育工作态度,始终与学生近距离接触,深入学生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变化,走访困难学生,了解学生家庭和学生的真实情况,与县人社局、学生家庭、学生本人共商育人良策,做到工作时有的放矢,同时在学生中也树立起了较高的威信。从办校至今,共培育学生402名,实现就业226名,实现现金收入3500—5000元/月/人。
二、以身作则,以德行影响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他不断提升自身师德修养,在自身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时刻用自己的品德言行来教育影响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坚决践行着学生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坚定个人利益服从学校的利益理想信念。被江孜县人社局授予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定点单位,2016年9月又被江孜县委、政府评定为江孜县农村乡土实用技能培训点。
三、大爱无疆,以爱心温暖社会
在创办职业技术学校三年以来,他努力克服自身资金局限,满怀一颗爱心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在为全县1000多名农牧民贫困学生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按时支付员工工资达28.8万元,送上各类节日慰问福利折合资金达7万余元。特别是2016年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为确保参加就业脱贫的学员能及时兑现现金收入,他创新培训方式,帮助贫困学员边学习边实习边实现收入,截至目前,已有229名贫困户学员以此方式实现平均月收入3000—4000元。同时,从办校至今,他以个人之力通过支付现金、解决大学生学费(生活费)、送粮送药、修建住房等方式先后资助全县低保户共计42户,折合资金共计12万元。其本人辛勤的付出先后获得江孜县委、政府颁发的各类捐资助款的嘉奖。
成绩已然属于过去,现在的格桑罗布校长正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投入到全县脱贫攻坚的战役之中。
扶贫工作者先进事迹【篇5】
按照省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3月10日,由我们两位女同志组成的市妇联工作队进驻怀安县西湾堡村,一晃入村已经两个月了,对于我这样从没经历过农村生活的女同志而言,遇到了很多困难,也克服了很多难题。短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使我收获颇多,心中明确了担当的责任,更加树立了沉下身、抓时效、敢担当的工作作风和开展精准脱贫工作的信心
一、克服种种困难,迅速进入角色
初到农村工作和生活,我确实遇到也克服了很多困难,从小在城市长大,不会生炉子,第一晚就被倒烟呛醒了,只能一边披着被子一边开着窗户走烟,过了几天终于学会封炉子又不小心被烫出三个大水泡;水管被冻住只能一滴滴接水节省着用;入户走访被狗追出院子吓得直哆嗦;晚上大队院里漆黑不敢一个人去厕所面对这一道道难题我没有气馁,不断给自己鼓劲打气,组织派我驻村扶贫是对我的信任与历练,说什么也要坚持下去,如今的我已经完全适应并融入到农村生活。之前一直在机关工作,跟群众接触较少,初到村里千头万绪,不知道该怎样开展帮扶工作,尤其是不知道怎样和基层老百姓打交道,我就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请教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学习扶贫惠农政策,主动要求村干部带我深入田间地头、坐到农家炕头,面对面、心贴心与百姓唠家常,努力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较快适应了新岗位,进入了新角色。
二、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有效的帮扶规划
为尽快掌握村里基本情况,我们工作队及时入户走访调研、与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座谈,认真倾听贫困群众的意愿,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想发展什么,想在哪个方面得到政策扶持,把贫困户的基本信息、致贫原因摸准摸实,一条条记录清楚,群众的所需所想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谋划出了《市妇联驻西湾堡村2018年帮扶计划》、《市妇联驻西湾堡村工作队三年帮扶规划》和《驻村帮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的调研报告。分年限、分步骤、有计划地制定出16条帮扶措施,确保帮扶帮到点子上,而不是一纸空文。进入4月就更加忙碌了,为了把动态管理服务工作做好做实,真正了解每一个贫困户的实际收入,我们抓紧时间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白天不在晚上找,打工不在电话问,赶上农忙时节,甚至顶着大太阳追到田间地头去帮贫困户测算收入。经过锲而不舍的入户走访,终于完成逐户逐月填写《贫困户月收入登记表》和《贫困户帮扶脱贫情况表》,经常加班到深夜,确保及时准确地录入系统,摸清收入情况心里才开始有底,为年底全村脱贫摘帽打下基础。
三、解群众之所急,依靠政策拉动产业发展
西湾堡村背靠着大山,背风向阳,很少发生冻花冻果现象,得天独厚的小气候非常适合种植大杏扁、发展林下经济。目前的情况是,村里已打了3眼机井,地下主管道也已基本配套完成,就差引水上山使村中七道坡都得到有效浇灌。在我单位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工作队积极和水利、财政等有关部门多方协调争取,计划用三年时间,为村里建立蓄水池,铺设分支管道,今年至少使两道坡完成引水上山,浇灌面积增大了,才能带动林下种植业发展。要想使村民们的钱包鼓起来,还要紧紧抓住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这根主线,结合怀安县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相关文件精神,多次开会、入户、大喇叭广播,向每一位困难群众讲解产业扶贫政策,为了打破他们闭着眼睛种玉米、种啥是啥的固有思想,我带着村干部从种植马铃薯、张杂谷到养殖成年基础母肉牛,一项一项为大伙儿计算收益,只有让大伙儿看到实惠,才能从心里认识到政策的优势。经过挨家挨户统计汇总,制定出本村2018年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力争通过产业帮扶达到带动贫困户脱贫的目标。
四、发挥妇联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看到村中患重病的贫困母亲常年饱受病痛折磨,整个家庭还要背负大额债务,我心情十分沉重,作为一名妇联人,本就是广大妇女的娘家人,暗自决心为她们做些什么。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我积极和省妇基会、全国妇基会联系,争取到了全国妇基会贫困母亲一对一帮扶项目,为村里五位患重病的母亲成功申报了帮扶项目,使她们每人获得5000元救助资金,看到她们欣慰的笑容,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近期,在走访入户过程中看到村中妇女席富花饱受宫颈癌折磨多年,我们又开始积极谋划,为她争取两癌救助项目,希望尽自己一份薄力帮助她减轻医疗费用支出,鼓励她以乐观的心态积极治疗,给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一些宽慰。
为了进一步推进健康扶贫,我们工作队先后到市三附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多家市级公立医院联系义诊,计划在近期为全村村民举行一次细致、全面的义诊活动,本着无病早预防,有病早治疗的原则,使村民获得便捷的健康体检服务。
扶贫还要扶志,关键是如何克服贫困妇女等、靠、要的思想。这就需要发挥好省级示范妇女儿童之家阵地作用,广泛宣传相关扶贫政策,开展各种活动帮助贫困妇女们树立自强、自信的观念,鼓励她们依靠自己,勤劳致富。经过前期培训,村中闲散妇女已基本掌握了手工编织技能,我们把编织产品推介到市妇女手工服务中心进行展销,力争帮助妇女足不出户就能实现灵活就业增收。
短短两个月,真的感觉自己思想上得到提升,心灵上得到净化,能力上得到提高。从一开始听不懂当地村民在说什么,到现在自己也能说上几句此地话;从和村民说话怯生生,到现在进门就能坐床上拉家常,让他们感觉到亲切和真心,愿意和你说心里话。每当听到村里人说工作组这俩人没架子挺好处时,心里总是甜滋滋的。虽然工作队暂时只有我们两个女同志,但我们义无反顾地扛起了全部任务,遇到困难会及时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叫苦叫累抱怨连篇,上级安排的工作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为迎接好省扶贫考核和第三方评估相关工作,乡、村干部真的尽心尽职早来晚走,和我们工作组一同对贫困户档案资料和村级档案逐一查漏补缺,完善细化,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也学到了大繁至简的工作方法。
使命在肩,征程在望。我将以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打赢这场战役贡献自己全部力量。
扶贫工作者先进事迹【篇6】
__,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阿荣旗农牧局工作。该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扶贫工作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扶贫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勤学思考、精准识别,不断提升扶贫工作能力。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__同志积极学习上级扶贫相关政策、参加扶贫培训,强化帮扶意识、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为了准确把握他所包扶堆粮山村曹守礼、卢国喜等4户贫困户基本情况,多次上门走访,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施策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村里调查研究、摸底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意见。同时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和该村的实际情况,帮助村里制定了年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帮扶措施,使帮扶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有效的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有力的改善了包扶村的集体经济。并且他同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实事做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甘当后勤“服务人”。__同志利用堆粮山村自然优势,结合专业知识协助农牧局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购买40只鸡雏,他亲自组织养殖户集中到村主任家为其讲解如何科学饲养鸡雏、怎样预防疾病、选配饲料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能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他自掏腰包拿出550元钱购买中草药种子让贫困户种植;记得2016年6月22日早上8点正在下乡去堆粮山村途中__突患心梗住进医院治疗,住院一周后他就要求出院,因为心里惦记自己帮扶的贫困户还有工作没完成;还积极参与全旗贫困户编写《科学养殖手册》;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着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热衷于扶贫工作事业的坚忍不拔精神。
找准路子,依托优势,发展扶贫产业。__同志带领村干部,驻村引领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2018年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村里流转土地,发展中草药种植,使堆粮山村群众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二是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做文章,积极参与旗里扶贫产业(发展肉牛养殖),__同志在2018年8月前往澳大利亚为我旗挑选安格斯肉牛。
求真务实,急群众之急,为群众办实事。2016年初__同志刚到堆粮山村时,看到村里从村部通往四组的路缺一座桥,他暗暗记在心头。与局领导汇报后,经多方协调为该村新建一座12米钢筋水泥桥,目前已建成达标验收投入使用,切实解决了群众出门难的问题。针对该村五保户、低保户居住条件差的问题,他与村两委一同与旗民政局沟通协调后将李春英老人送到公费养老院。目前,__同志正与村“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旗扶贫引领队和乡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今明两年,将重点实施两个项目,发展中草药种植业和养殖业,帮助贫困户搬离“穷根”。他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就是这样一个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和服务群众的真感情,用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情系农村,情系农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是__同志奋斗目标和永远追求。他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献爱于农村,服务于农民。在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创造幸福生活的进程中,时刻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真正本色。
扶贫工作者先进事迹【篇7】
__,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生于19__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党员,本科文化程度,2006年4月参加工作,现任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党委副书记。自农场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该同志立足岗位,主动作为,坚持每周至少3天走访贫困户,严格按照农场"三个一"的要求并制定脱贫措施,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用真心扶真贫,用真情扶真困,帮助贫困户脱贫。
第五管理区区直辖4个居民委,1143户,2771人,是友谊县三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其中20__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户,40人,20__年初开展贫困户精准帮扶后,现有贫困人口4户,8人,脱贫16户32人。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王立彬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第五管理区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居委会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社区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出的20户贫困户名单在管理区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农场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排除万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落实项目资金40余万元;新修区直道路3公里,维修区直主道2公里,新修公共厕所3座,为行动不便的贫困户修建小型厕所7座、室内厕所3所。得到了管理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
同志带领社区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农场领导,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20__年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村里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使管理区群众在获得土地流转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二是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做文章。引导贫困户联合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返乡发展养殖业,目前管理区养鸡、养鹅、养羊户逐渐增多,群众增收明显,尤其是有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殖脱贫致富。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王立彬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
对那些见人"不抬头、不说话"自卑的贫困户。王立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明白如果解决不好,这些人很有可能走到社会的对立面。为此他同驻村工作队一起,经常到这些"精神贫困"的贫困户家中,同他们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协调解决现实困难,帮助寻找致富门路,联系外出务工。通过精神扶贫,那些自卑的贫困户现在见人也热情了,一些生活问题得到了解决,找到致富门路的收入增加了不少,一些贫困户年内就能脱贫。
目前书记与管理区"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县扶贫工作队和管理区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