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爱国事迹600字左右
我们虽然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学习陆游一生热爱祖国,读书破万卷的精神,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让我们的祖国永远繁荣富强。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陆游爱国事迹作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陆游爱国事迹600字左右篇1
南宋时期,金朝不断地攻打、侵占我国的领土,昏庸腐败的南宋皇帝不断的向南迁移,人们纷纷逃出家门到外地去避难,陆游就是过着“儿时万死避胡兵”的生活渐渐长大的。
陆游受到父亲的影响,从小就有忧国忧民的思想,为了报国、救国,他非常好学,决心要读万卷书,他尤其喜爱兵书,他不愿做一个纸上谈兵的书生,他的梦想是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上马能击贼”的战士。
可是南宋时期是一个“报国无门,爱国有罪”的朝代,是奸臣秦桧和投降派掌握政权的时期,它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总是跟金兵求和。陆游为了实现自己的抗金志愿,几次三番被贬官,陆游觉得很郁闷,就呆在家里写诗,他一生写了九千三百多首诗歌,其中许多诗都抒发了自己抗金杀敌、战死沙场、为国立功的心情。
陆游八十五岁的时候,生了一场重病,他知道自己的病很难治好了,但它对抗金的事业仍然念念不忘,握着儿子的手说:“如果大军收复了失地,统一中原的那一天,我们家里举行祭祀,你们一定不要忘了把胜利的消息告诉我啊!”说完他振奋起精神,写下了著名的诗篇《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伟大的诗人陆游就是怀着这种悲愤的心情离开人世的,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如果南宋的时候,人人都能像陆游一样,金国怎么敢不断向宋朝发动进攻?人人都像陆游一样,宋朝又怎么会灭亡在蒙古族的铁蹄下呢?
陆游爱国事迹600字左右篇2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诗你一定很熟悉吧?这是我们语文书上的《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里的诗句。你可知道这首诗的作者——陆游的生平?现在我来介绍一下。
陆游是我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是浙江绍兴人。他不仅聪明而且非常勤奋,在他12岁的时候就可以写诗文了,在28岁时,赴临安考试,陆游考第一,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同时参加了考试,秦埙考第二,考得没有陆游好。秦桧知道此事很不高兴,竟要降罪主考官,还利用手中的权力将陆游除名了。秦桧是谁?他就杀死岳飞的大奸臣、大坏蛋。可怜的陆游直到秦桧死后才出来做官。
陆游的一生非常坎坷。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战火纷飞。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经常攻打中原。当时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向南迁移,人民生活水深火热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他从小受到父亲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直到40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他身着戎装,来往于前线各地,抗敌将士的艰苦生活和爱国热情,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
然而,那个软弱无能的南宋朝廷只想偏安一隅、苟且偷生,把精忠报国的大元帅岳飞都杀了,又怎么会让你陆游去上阵杀敌呢?——陆游被罢官了。他后来又当官、罢官,一直被当权的投降派压制排挤,壮志难酬。
闲赋在家时的陆游一边关心国事,一边教育子女,他将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陆游有七子一女。我们书中的那首《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他陪他的第七个儿子陆子聿读书时写的。陆游告诫儿子: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固然重要,但还不够的。想做出一番成绩,一定要亲身实践。
85岁的陆游抑郁而终。在临终前他写下了一首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从这首诗中我们能看出陆游那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死了都还想着收复失地。
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多首,这些诗中很多是写抗击侵略者的。他是我国着名的爱国诗人。
同学们,你们记住他了吗?
陆游爱国事迹600字左右篇3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宋代杰出的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今集存诗九千三百余首。陆游生活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当时战争不断,百姓苦难深重,江山支离破碎, 陆游的诗歌充分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他的诗毫无保留地体现了自己的肝胆肺腑。年轻时因触犯秦桧被黜之后,仍保持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情,并一如既往;壮年之后坐卧所思仍是抗战立功、洗雪国耻。这些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表现的很明显。即使是到了八十二岁的高龄,诗人的爱国热情依然没有一丝衰竭,直至临终时,还写下来耀照千古的绝唱——《示儿》,表露出念念不忘祖国统一的一片丹心。
陆游满怀对理想的.执着和追求,而现实社会却使他的理想难以实现。于是诗人便通过发挥充沛的想象,或运用独特奇妙的夸张,淋漓尽致的表达了现实中无法实现的雄心壮志。陆游的诗中,还有不少篇章韵致翩翩,风采流溢,恰似画轴,有如乐曲,描绘了祖国山河的美好,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
他的诗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艺术上也很有成就,陆游早年曾从江西派诗人曾几学诗,后来,陆游否定了这个阶段的成果,改学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他们的人格和诗格使陆游叹服不已、推崇备至,他以其创作实践,剔除了江西派留下的积弊。南宋后期诗人刘克庄评价陆游“近岁诗人,杂博者堆队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费搜索,缚律者少变化。惟放翁记问足以贯通,力量足以驱使,才思足以发越,气魄足以陵暴。南渡而后,故当为一大宗。”
陆游的诗歌创作,植根于现实生活,基本特征表现为现实主义,同时许多诗中又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陆游语言造诣很高,风格简练自然,一方面由于内容的扎实,感情的充沛,诗人本无须专意于字句的雕琢,另一方面为了把主旨表达的清晰通畅,使作品富有感染力, 诗人也很重视在语言的锤炼上精益求精,追求新意,读起来亲切感人。
陆游的诗个体兼备,古诗豪健,律诗精工,绝句小诗,情趣盎然;他七绝被人誉为“诗之正声”;而七律则被推崇为“诗家之能事毕,而七律之能事亦毕。”他的诗不仅在当时,也给后世的诗坛以深刻的影响。梁启超在《读陆放翁诗》中写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更是把陆游的诗用来鼓舞民族的斗志。
陆游爱国事迹600字左右篇4
1210年1月26日是除夕,陆游走到了生命尽头,这一年他85岁。
诗人的眼光停留在旧军装上。这个伴他度过大半辈子。三十多年过去了,军装挂在墙上,尘土覆盖了,尘暗旧貂裘。他也被人冷落被人遗弃了。生命最的时刻,还是在回忆三十多年前的战场生活。他唯一放不下的不是名利不是家业,是在内忧外患中的国家。他留下了《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他的遗瞩。在这个人世,他唯一牵挂的是但悲不见九州同。理想没有实现,他仍然在等待,王师北定中原。为什么陆游如此不忘?原来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北宋灭亡,南宋北伐没有成功的时候。高宗以求和为基本原则。一批爱国将领或是被处死,或被打击,很少有提北伐的主题。南宋人在西湖歌舞中麻木时,陆游终其一生在为收复中原而奋斗呐喊。
泪溅龙床请北征,是说他请皇帝御驾亲征,这里牵到一个问题,二人地位悬殊太大,一个是天子,一个不过是八品文官,本来见皇帝的机会都少,好在宋有轮对的政策,陆游好不容易见到了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五月,正好碰上高宗的生日,金国派来了使者,送来了贺礼,这次的贺礼特别,是战书。要求南宋割让泰安以北的土地,不答应,就要挥师南下。高宗一看到,立即大哭。他想的是逃跑。路修得宽,皇帝这样的态度,陆游要请求皇帝御驾亲征,难度就可以想象有多大。换上别人,肯定会顺着宋高宗,可是陆游慷慨陈辞时,面对宋高宗的态度,陆游可能忘了自己的卑微身份,大声恳求,这是有可能发生的事。历史上,就会出现这样的似乎不可能却真实发生的故事。这事发生后,对陆游的影响是,他被罢官了。对陆游来说,个人利益永远微不足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他不会就此沉默。此后,起落的过程,往往都与他喜欢提北伐这样的话题有关。四十岁时,担任镇江通判,力劝张浚北伐,又被罢官。长达四年的闲居生活开始了。
陆游爱国事迹600字左右篇5
宋孝宗在刚刚继位的时候,很想改变南宋政权屈辱求和的局面,做一番恢复中原的大事。就在公元1163年,宋孝宗任命老将张浚做枢密使一职。
张浚决定出兵北伐,可是在起草诏书之时,他想到了枢密院编修陆游……
陆游是个十分有名的诗人。写了一万多首的诗歌,是中华历史上写诗最多,流传下来的诗也最多的诗人。同时,他也是一个积极主张抗击金军的人。
陆游字务观,越南山阴人,幼年的时候,也正是北宋灭亡的年代。金兵在江南城中抢杀掳掠,陆游从小就尝够了国难的痛苦,也看到、听到江南军民抗击金兵的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滋长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深厚感情。
少年时代的陆游,由于勤奋的学习,能写出一手出色优美的文章。二十九岁那年,陆游到临安去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恰好,秦桧的孙子秦埙也来参加考试。本来,陆游考的最好,应该得状元。可是,秦桧为了让他的孙子考上状元,就说陆游的文章里有抗金的字句,要查办他。
陆游不得已,只好回到他的老家山阴,就这么待了五年。在此期间,他刻苦学习武功剑术,还从好友处借来《孙子兵法》,潜心学习,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出征金军报效国家。
直到陆游三十四岁的时候,朝廷才派他到福建宁德县当主簿,这是一个很小的官职,可陆游却很高兴的去了。
做这么过了一年,陆游来到了临安当官,终于有机会接近皇上。他向皇上提了几条建议,希望皇上奋发图强,可是当时的皇帝宋高宗赵构和根本听不进去,还把他免职了。
不久后,金军又来攻打南宋,宋高宗怕麻烦,就把皇位传给了宋孝宗。于是这才有了张浚让陆游起草诏书的故事。
尽管陆游热情支持北伐,可是担任统帅的张浚缺少指挥的才能,张浚手下的两名主将又互相猜忌,发生摩擦,宋军出兵没有多久,就在符离打了一个大败仗,宋军全线溃退。北伐失败,一贯主张求和的大臣在宋孝宗面前对张浚大肆攻击,还说张浚主战园原来是陆游怂恿的。后来张浚被排挤出朝廷,陆游也相继被罢官,他也只好回山阴老家去了。
陆游在山阴老家居住了三年,生活非常贫困。乾道五年,陆游已经四十五岁了,朝廷才派他到四川夔州去当通判的小官,这次长途旅行,使陆游看到了长江流域的很多名山河流,了解了很多民情。从此陆游写诗的思路更加开阔,题材也更加丰富了,写出了很多有社会意义的诗。
又过了些时候,负责川陕一代的军事的将领王炎听说陆游的名声,把他请到汉中去,做自己的幕僚。汉中接近抗金的前线,陆游认为到那里去也许有机会参加抗金战斗,为收复失地出一份力量,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命。到了那里,他便骑马到大散关边,观察金人占领的地区。在王炎的衙门里,他常常亲眼看见金军占领区的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给宋军送来军事情报。这些情景使他对抗金前景充满了希望。
可是南宋朝廷对抗金不是很坚决,致使抗金斗争总是遭到失败,陆游满怀的希望无奈却又落空了。
不久王炎被调走,陆游也被调到成都,在安抚使范成大不部下当参议官。范成大是他的老朋友,虽说是上下级关系,却并不讲究一般的官场礼节。陆游的抗金志愿无法实现,心里气闷,就常常喝酒写诗,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感情。可是一般官场上的人看不起他,说他不讲礼法,思想颓放。陆游听了,索性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放翁”,后来人们就称他陆放翁。
这样一过又是二三十年,南宋王朝又换了两个皇帝——宋光宗赵惇和宋明宗赵扩,南宋王朝始终没有决心收复失地。陆游长期过着闲居的生活,他只有把满腔爱国热情寄托在他的诗歌创作上。
这样,一直到陆游八十五岁的时候,他也没能盼到自己为国出力,南宋朝廷收复失地的局面。而在这时陆游也得了大病,卧床不起,当他快要去世的时候,他挣扎着写下了最后一首诗——《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意思是说,他在死之前唯一感到悲哀的是南宋还没有统一全国,他告诉他的儿子,等到南宋的军队收复了中原的那一天,千万不要忘记在祭祀的时候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好让他在九泉之下不再感到悲哀。
这就是陆游,爱国的陆放翁!尽管他没有实现他的理想,但是他爱国的精神,会一直发扬光大!
陆游爱国事迹600字左右篇6
让我推开岁月尘封的门,让我走过清,走到明,走过元,一路走到南宋。就让我和着凄婉的宋词,踩着千年的月光,悄然走进沈园,去寻那清香似旧时。
一、小楼一夜听春雨
那在江南的烟雨中徜徉了千年,忧伤了千年的《钗头凤》。
某一年,当时沈园中应是百芳争艳的时节吧,才华横溢的陆游娶了秀美柔雅的唐婉,过得幸福安宁。
又一年,应当是残灯听落花的时节吧,陆游心爱的唐婉因为“二亲恐其惰于学”遂将唐婉赶出家门“放翁不敢逆尊者意”泪眸中,他依稀的唐婉碧裙拽地。
两年的时光一晃而过,陆游不记得梦过唐婉多少次,两人终究难舍难分,多次私会,不想陆母发觉,,陆游是个孝子听取母亲之意娶了另外一位女子,最后的悠悠情思也被陆母这样斩断。
陆游的再次娶亲他的婉儿肝肠寸断,第二年唐父便安排女儿出嫁,嫁给当时一个名声显赫的文人—赵士程,唐婉当时入目的应当是满目刺眼红色吧,刺得两行清泪顺颊而下……
再次相见,已是十年之后,陆游故游沈园,走在沈园的幽深小径上,回想着当年与唐婉在一起的时光,低眉信步一抬头,眼前的分明是唐婉,唐婉和赵士程来沈园游玩,唐婉正在给赵士程斟酒,那露出的纤纤细手,拨动了放翁的思绪。是啊,唐婉早在十年之前的泪眸中就不属于他了……只是那一刹那,昨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二人眼中所包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万千心绪只留下一首《钗头凤》
红酥手,黄?酒。满城春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的一生仕途坎坷,遭受排挤,但他并没有丧失信心,而一首《卜算子·咏梅》也表达了他“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如梅般高洁品质。
陆游的一生力主抗金,早年便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二十岁的放翁意气风发。
“失夜卧枕戈,睡觉满身霜。”陆游在自己的诗中寄托一缕又一缕的对祖国的前途以及自己的前途的满腔愁绪。
他是英雄,提起笔来,挥毫诉出一首永流千年的佳句;
他是英雄,拿上剑来,击狂胡草军书杀敌报国。
三、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岁月斑驳了过往,人是抵不住时间消磨的,哪怕是陆游。
人终究是会老的,一一生力主抗金的陆游,如今壮志难酬,却已斑白了两鬓,旧日的战袍也被那尘土所盖,锋利的宝剑也被那多年的锈迹所封。他们的主人也早已半面尘埃,年迈苍苍的陆游血与泪的凝聚化为一句“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窗外的冷雨,泼打着梦,耳边分明是千乘万骑的声音,落得这般境地,放翁不为自己悲哀,却依旧牵挂着国家安危。
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抗金之志,苍白了自己一生的陆游,在最后的遗愿中仍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多想,踩着那千年的月光,踏过千年的平仄,去读疼那半是当年是放翁,去读疼那“粉壁醉颗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既有雄浑豪迈的大将风范,又有凄婉温柔的儿女情长;
既有要遣天健儿唱的气概,又有一夜小楼听春雨的情调。
放翁,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
跨越千年的韵脚,放翁清香似旧时。
陆游爱国事迹600字左右篇7
冷草席上的枯槁老头儿竟曾满腔热血许诺金戈铁马,上阵杀敌?
这究竟是国之沦落还是自己的可笑?陆游苦笑。
“哗”一道惊雷劈开了似稠墨的天际,亮到眩目。借着光,看到了陆游脸上的三分愠怒!这一声雷,吓的在墙角窝缩的老鼠一下子逃窜进洞,同时,劈醒了陆游冥顽不灵的悲伤,刹那间,他眼前,是支离破碎的山河。
“我还没死,我还能做事!”这句话,从陆游积郁已久的胸腔沉重挤出,掷地有声,像憋了许久的沉疴,言语间,竟直喘粗气!几滴雨飘过窗砸中他的眼睑的濡湿,让人分不清是雨,还是爆发的泪?
陆游颤颤巍巍地从床上坐了起来,他兴叹国哀,沉痛国丧!他不自怨自艾,悲天悯人,他心里涌动的,是名为“宋”的情怀!
斑驳的木腿勉强撑起“桌子”,与其说桌子,充其量是摞起来的板,上面的宣纸已泛黄,砚里墨也快见底,陆游内心倏然升腾起一种嘲弄。嘲自己生不逢时,要眼看江山沦为别人的城池,还是嘲讽君王?他自己也说不清,这异样而复杂的情绪。
陆游拿起一张宣纸,蘸了些许墨的毛笔,一步一步走向门口。
木门被吹得吱呀作响,陆游稍嫌吃力的推开了它。凄风冷雨直往脖子里灌,一颗颗豆大的雨点砸下,竟有点疼,争先恐后砸在他脸上,好似也在欺侮、嘲笑他的无能、衰老。陆游席地坐下,屋檐勉强遮住了风雨,他一动不动,紧紧注视无际的黑夜。
被排挤的辛酸,他都不在意。他唯一关心的是国家,现在他两眼摸黑,完全不知道世事和国情,只能凭他所有的经验与智慧,臆想那些昏庸君王的无能为力,而谁又关心,真正爱国之人如今却落魄潦倒?
他提笔,似乎胸腔有团火在烧,此刻他的笔下,再也写不出当年“匆匆过三十,梦境日已蹙。谁知叹亡羊,但有喜得鹿”的调儿,现在的男子胆魄,让他的笔,写下了这四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戎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写完,那顷刻爆发的力量一下子被抽空,陆游手一重,那纸被风带起,瞬间被雨水氤氲成道道墨痕,就像此刻飘摇的江山……
陆游望着那张纸,痴痴笑了:“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爱国事迹600字左右篇8
在生命的最后,他关心的不是后代子孙的安危,而是期望朝廷能够收复失地,统一河山,甚至于有种死不瞑目的感觉,强烈的要求自己的后代在祖国统一后,要祭奠并告知自己。
这个出生在战乱年间的诗人,从小就在国家割裂,民族矛盾,甚至家庭的流离失散中成长,却并没有因战乱而磨灭了自我的光辉。
十二岁就能作诗的他依靠祖上的恩荫而当上了登仕郎。后来因为自身光芒过剩盖过了当权者秦桧的孙子,而仕途不畅。后来又因为主持北伐得罪了主和派而被贬为建康府通判。在公元1165年因被诬陷被罢免官职。
政途不顺的他,一生中唯一一次亲临前线一展宏图的机会是在给王炎当幕僚的时候,那时他有幸在大散关生活一段时间,后来因为王炎被调回京城,北伐计划宣告破产而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当然政途坎坷的他,在文学方面却有着非常高的成就,其中最为人所道就是他的诗作,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就有九千三百多首,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进入蜀地生活以前的偏于文字形式的;在蜀地生活至罢官东归时期,这个时候他的诗风由早年的追求词藻的华丽变为追求狂放豪迈,这也是他诗作的成熟时期;晚年的他生活在山阴,经历了人生的一系列变故后,他的诗走向平稳,散发着对于生活的悲凉感叹!
20岁的陆游娶了表妹唐婉,夫妻间伉俪情深,吟诗下棋,志趣相投。可好景不长,陆游母亲怕唐婉耽误陆游的仕途,两人最终被强行拆散。
离异后,唐婉再婚,携夫出游,与陆游在沈园偶遇,夫妻设酒款待陆游。纤纤素手,凌凌清酒,唐婉的美貌一如当年。
昨天的枕边人,如今的路人。陆游心中感慨万千,趁着醉意,在沈园的墙壁上题诗作赋。
错,错,错,是棒打鸳鸯的世俗错了,还是选择放手的自己错了?
再游沈园,恰逢桃花飘零,池塘冷落,彼此却像两尾游鱼,相濡以沫,相咰以湿,最终相忘于江湖。
陆游的一生,将家国大义摆在了首位,而这段抱憾终生的感情,在心底弥留一席之地,也为陆游平添了一丝烟火气。
读这首词时,眼前不禁出现这样的一幅画面:孑然一身,青衫落拓,立于物是人非的沈园中,脚下是打碎的酒壶,醉眼朦胧里,看墙上字迹斑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