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事迹简介
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事迹简介(篇1)
搞核潜艇全靠“自教自学”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把我往哪里搬。”这句话彭士禄向来身体力行,从年仅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他就一直在履行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1951年,品学兼优的彭士禄通过考试赴苏联留学,专业是化工机械,他所有的功课全部是优秀成绩。毕业时,彭士禄获得了苏联颁发的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证书。1956年,彭士禄即将本科毕业,正逢陈赓大将访问苏联。陈赓把他叫到大使馆,跟他说:“中央已决定选派一批优秀生改行学核动力专业,你愿意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毫不犹豫地回答。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100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当时中国在核潜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在这种条件下怎么开展工作?彭士禄说:“我们这批人有学化工的,有学电的、仪表的,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
没有资料、图纸、设备,没见过实物……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用简陋的计算工具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最终确定了100多个参数。有时为了验证一个参数,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三班倒”,用仅有的一台手摇计算机和几把计算尺连续算上好几天。
身为副总工程师,彭士禄是基地技术负责人,但他与大家一样住“干打垒”,一起加班加点。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攻克了诸多重大关键技术,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
在彭士禄的带领下,仅用不到5年的时间,我国建造的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就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
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事迹简介(篇2)
“为公明白,为私糊涂,以此自勉”
彭士禄个性质朴无华,举手投足真性情,但是,做起科研却极为严谨。
“为公明白,为私糊涂,以此自勉。”彭士禄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他认为,凡工程技术大事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数,一点儿也不能马虎。但人总不完美,对事物总有几分模糊。这时就要不耻下问,调查研究,收集信息,通过试验等来搞清楚。
20世纪60年代,为了建立反应堆物理的计算公式,彭士禄带领团队夜以继日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确立了计算公式,但仍没有把握确保反应堆在常态下安全受控。
当时,计算主要靠手摇计算器和计算尺,因理论值与实际值还有一定的差值,他们被迫做了1:1零功率试验,发现了误差,修正了公式,补添了近一倍的可燃毒物棒,保证了反应堆在常温下安全可控,把反应堆的“脾气”摸得清清楚楚。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退休职工郭勇钦佩地说:“彭老素有‘彭拍板’的美誉,是因为他牢牢掌握着实验数据,这是他大胆拍板的重要依据。”
彭士禄曾说,凡事有七分把握就“拍”了,余下三分通过实践去解决。科技人员最珍惜时间,时间是生命,是效益,是财富。有些问题只有尽快定下来,通过实践再看看,错了就改,改得越快越好,这比无休止的争论要高效得多。
做一个明白人谈何容易?“这要有超前意识,对问题有新思路、新见解;对工程技术能亲自计算主要技术经济数据;对工程进度能说出某年某月应办哪几件关键事;对技术攻关能亲自挂帅出征,出主意,给点子……”彭士禄在回忆录里写道,但当一个糊涂人则更难,难得糊涂。凡对私事,排行诸如名利、晋升、提级、涨工资、受奖等,越糊涂越好。
是的,当国际社会称他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时,彭士禄坦言,中国核潜艇研制成功绝不是一两个人的作用所能及的,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没什么“之父”之说。我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一枚螺丝钉……
是的,当彭士禄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后,他毅然将全部奖金100万港币捐献给组织,并要求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经组织多次说服后才同意命名为“彭士禄核动力创新奖”,奖励在核动力领域做出重要创新成就的年轻人。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语出戚继光《望阙台》,这也许是对彭士禄院士一生“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最真实的写照。
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事迹简介(篇3)
1925年,彭士禄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农民运动先驱彭湃的次子。彭士禄对父母并没有太多印象,只有一张与父亲和哥哥的合影。照片上有父亲亲手写的字:“彭湃及他的小乖乖”。
时代楷模彭士禄: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两次为新中国掀起“核巨浪”!
3岁母亲牺牲,4岁父亲就义,童年两次被国民党抓进监狱,先后辗转被送到20多户百姓家里寄养;14岁参加革命,成为一名抗日小战士;1940年被送抵延安,一边参加劳动,一边刻苦学习……
时代楷模彭士禄: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两次为新中国掀起“核巨浪”!
1991年,66岁的彭士禄来到曾关押过他的石炮台遗址。
如此特殊的成长经历,让彭士禄对国家和人民的感情无比深厚。每每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彭士禄总是饱含深情地说:“坎坷的童年经历,磨练了我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我对人民永远感激,无论我怎样的努力,都感到不足以回报他们给予我的恩情。”“我虽姓彭,但心中永远姓‘百家姓’。”
1956年,彭士禄获得苏联颁发的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证书,正当他准备毕业回国时,一次简单但意义深远的谈话,彻底改变了彭士禄的人生轨迹……正在苏联访问的陈赓大将将正准备回国的彭士禄密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陈赓问他:“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彭士禄几乎是脱口而出:“我当然愿意,只要祖国需要!”
很快,彭士禄被派往莫斯科动力学院原子能动力专业进修深造。正是这段学习的时光让彭士禄与核动力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之后,他没有像他的父亲彭湃一样轰轰烈烈地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央,而是像核潜艇一样悄无声息地“深潜”,与共和国的核事业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1958年,为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潜艇技术的垄断,中央批准研制导弹核潜艇。
这一年,彭士禄学成归国,被分配到二机部原子能所工作。正当他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中苏关系出现裂痕。面对复杂的的国际形势,“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短缺的办公经费,所里新来的大学生没有一个是学核动力的……很多人都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这个核潜艇怎么干成,更是不知道!
在四川大山中奋战的日子,是彭士禄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交通不便,就都吃住在工地上,180天不见太阳、毒蛇蚊虫肆虐,他们依然干劲十足。
彭士禄曾回忆道:“困难时期,我们都是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那时没有电脑就拉计算尺、敲算盘,那么多的数据就是没日没夜算出来的。”
1970年8月30日,反应堆主机达到了满功率指标,晚上18点30分,起堆试验的指挥长含着热泪宣布,核潜艇主机达到满功率转数,相应反应堆的功率达99%,核反应堆顺利达到满功率!
这意味着,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心脏——核动力终于开始跳动了!核潜艇下水的日子指日可待!
2021年3月22日,彭士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3月30日,在《英雄核潜艇》的歌声中,彭士禄完成了他最后的心愿:骨灰洒向大海,永远守护祖国的海洋。
从烈士的遗孤到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他默默走完了为祖国“深潜”的一生。一辈子太短,短到他只为祖国做成了两件事;一辈子又太长,长到他把生命熔铸进新中国核事业基座上的磐石。
愿为祖国“下潜”,愿为后人“拓荒”,此刻,他或许是那一朵翻腾的浪花,正同他最爱的核潜艇一起深潜,一路远航。
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事迹简介(篇4)
和父亲轰轰烈烈声名远扬的革命事业不同,彭士禄从事的事业注定需要他隐姓埋名。1959年,苏联以技术复杂、__不具备条件为由,拒绝为研制核潜艇提供援助。为此,__同志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在如此决心下,彭士禄接过了此项任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彭士禄和同事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然而,当时“一穷二白”的新__想要造核潜艇,简直比登天还难。无图纸资料,无权威专家,无外来援助,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也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仅有的参考资料,是从报纸上翻拍的几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照片,和一个从美国商店买回来的儿童核潜艇模型玩具。在这种状况下搞核潜艇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学”。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后,加紧研制核潜艇的任务便被进一步提上了日程。1965年中央专委批准正式研制核潜艇,并要求1970年建成潜艇陆上模式堆。于是,科技人才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四川西南部大山深处的一个代号叫“九O九”的基地,彭士禄也是其中的一员。
20世纪70年代初期,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研制在摸索中前行,很多问题存在争论。但那时,彭士禄敢拿主意,因此大家都管他叫“彭大胆”“彭拍板”。对此,彭士禄总是哈哈大笑:“我胆子是大,敢做决定,但我是有根据的。”他的“根据”就是数据,而且坚信一手数据。当时曾有人善意提醒他拍的太多了,当心拍错了。他笑着说:“关键时候不拍板怎么行,拍错了我负责,要砍头砍我,要坐牢我去,陆上模式堆搞出来可以给我提一万条意见。”经过数年艰苦奋战,1970年8月30日,在“九O九”基地,由中核集团__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研制的核潜艇陆上模式堆顺利达到满功率,发出了__第一度核电,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__自主研制,这意味着新__第一艘核潜艇的心脏一一核动力装置开始运行了,至此,__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事迹简介(篇5)
彭士禄说,他一生只干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核潜艇是大国重器,于无声处壮国威;核电技术是国之光荣,事关国计民生。
1982年,国家决定在广东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建造内地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项目,并成立广东核电建设指挥部,任命彭士禄担任总指挥。彭士禄再次披挂上阵,扑到我国首个商业核电站事业中去,为大亚湾核电站以及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作出了突出贡献。参与其建设的老专家郭天觉曾撰文回忆,改革开放初期,广东能源紧缺,电力经常“停三开四”。彭士禄讲得最多的是“抓紧时间”“尽快保证广东核电站建成,每一天就是100万美元的利息”。他经常深夜与大家一起聊工作,问进展。
同时,彭士禄主持建立的核动力装置主参数计算方法,在主参数选定、系统组成及关键设备的选型等方面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并可应用于压水堆核电站。他对秦山一期核电站由熔盐堆改为压水堆的堆型选择方案确定,起了关键作用;他提出了大亚湾核电站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撰写了《关于广东核电站经济效益的汇报提纲》,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上马打下了基础。
另外,彭士禄还将敢“拍板”的精神带到了核电建设中。秦山二期核电站建设时期,彭士禄决定将“招投标制”引入工程建设。彼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头脑中都有“计划经济”的框框,争论很厉害。最后还是彭士禄拍板,坚持招投标制,大胆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