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事迹700字左右精选

| 郑诗2

在遭受三年严重自然灾害的日子里,为使工人保持好的体力,不影响生产,孟泰把几个女儿靠挖野菜喂养大的两口猪送到厂里,为全厂职工改善伙食。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写名人事迹的作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写名人事迹的作文1

简介:孟泰(1898-1967),男,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河北丰润人。

1926年,孟泰在鞍山昭和制钢所当工人。鞍山解放后,曾任鞍山钢铁公司炼铁厂配管工、技术员、副技师、副厂长,公司工会副主席等职。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鞍钢恢复生产期间,他跑遍十里厂区,拣回了成千上万个零件,经过修理,建立起著名的“孟泰仓库”。在修复二号高炉时,所用的三通水门都是由他的仓库提供的;修复一、三号高炉时,所有的管道系统的零配件,也是由他提供的,没花国家一文钱。他这种爱厂如家的主人翁精神被誉为“孟泰精神”,在全国职工中产生深刻影响。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孟泰主动当了护厂队员,把行李扛到高炉上,冒着遭到空袭的危险,随时准备用身体护卫高炉。他勇于攻克技术难关,在苏联政府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致使鞍钢面临着停产的威胁的情况下,他组织了500多名积极分子开展了从炼铁、炼钢到铸钢的一条龙厂际协作联合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终于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被誉为“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他自己设计制造成功的双层循环水给冷却热风炉燃烧筒提高寿命100倍。

1950年8月的一天,4号高炉发生爆炸;孟泰置生死于度外,摸索到炉台上,关上冷却水开关,避免了一起炉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又有一次,3号炉炉皮被烧穿,孟泰冒着烈火用几条浸水的麻袋堵住裂口,化险为夷。孟泰被大家称为“老英雄”。

1950年孟泰被政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56年和1959年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在一批急待住院的职工因为没有床位而不能住院治疗影响身体康复的时候,他买来废钢管,组成青年突击队,自制铁床,既缓解了燃眉之急,还节省了费用。在他担任鞍钢炼铁厂副厂长的8年中,被工人们称为“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干部”。1967年9月积劳成疾的孟泰在北京病逝。

写名人事迹的作文2

简介:童第周,字蔚孙,浙江鄞县人,中国胚胎学和发育生物学家。生于1902年5月28日,1979年3月31日去世。1930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1934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获哲学博士。曾任山东大学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动物研究所等单位的教学、科研及行政领导职务,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主要贡献之一,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关于文昌鱼发育的实验研究。

他曾设想通过移植细胞核来进行育种:把两种不能杂交的鱼的优点结合起来,并使之遗传下去。他的研究,为动物育种提出一个新的、可能的途径。他的关于海鞘的研究,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前进行的。他的研究证明了其胚胎发育中有些组织器官是有可塑性的,纠正了过去一些学者认为其发育属于严格镶嵌型的见解。从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他在鱼类早期发育的实验研究中,还证明了鱼卵受精后原生质向动物极流动,其组织中心在受精后不久就建立起来了。这一现象,可能在脊椎动物的发育中具有普遍意义。在这期间,他对于两栖类胚胎纤毛运动的研究,断定了纤毛运动方向对中胚层组织的依赖性,后者可能通过化学物质产生影响,由此,他探讨了胚胎组织的极性。

20世纪70年代以后,童第周开始注意用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核质关系。他与合作者还研究了核酸对金鱼性状的诱变作用,取得了很多成果,并发表了论文。他的科研工作始终贯穿着一条线索,这就是从卵子在受精前后的结构到细胞质与细胞核在发育中的相互关系,进而探讨细胞质在性状遗传中的作用。

写名人事迹的作文3

简介: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中共党员。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星期之后,李夫人许淑彬接到李四光来信,说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

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虽然年事已高,仍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58年,李四光由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20世纪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写名人事迹的作文4

简介:茅以升(1896-1989),原名以昇,字唐臣,中共党员,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江苏镇江人。

茅以升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21年以论文《桥梁结构次应力研究》,获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东南大学、北洋工学院等校教授、主任、校长、院长、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和交通部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后历任中国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研究所所长、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技术科学部副主任。1979年因在土木工程上的贡献,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卓越校友”奖章。1982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84年为加拿大土木工程协会荣誉会员;198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11月12日病逝。

茅以升长期从事桥梁工程、结构力学和土力学方面的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他主持修建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该桥是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座跨度较大的现代桥梁,在建桥中采用了桥梁基础、桥墩、钢桁架梁三项工程上下并进的施工方法,并在“射水打桩法”、“气压沉箱法”和“钢桁架梁浮运法”中实现了全部工程半机械化施工,因而仅以两年半时间和低廉的造价,完成了这一艰巨的重要工程,并于1941年获得中国工程师学会荣誉奖章,在钱塘江桥建桥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土木工程,特别是桥梁工程的技术人才;参与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大桥将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衔接起来,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把武汉三镇联成一体,确保了我国南北地区铁路和公路网联成一体;参与了人民大会堂的建造,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茅以升倡导土力学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并于1948年发起成立中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种文本)。着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一、二)、《茅以升文集》等。

写名人事迹的作文5

简介:钱三强,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1948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后改为原子能所)所长、计划局局长、副秘书长,二机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1992年逝世。

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50年代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仪器设备。使我国的堆物理、堆工程技术、钎化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性同位素制备、高能加速器技术、受控热核聚变等科研工作,都先后开展起来。在苏联政府停止对中国的技术援助后,一方面迅速选调一批优秀核科技专家去二机部,直接负责原子弹研制中各个环节的攻坚任务,一方面会同中国科学院有关领导人,组织联合攻关。使许多关键技术得到及时解决,为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重要贡献。早在1960年,即在原子能所组织中子物理理论与实验两个研究组开展氢弹的预研工作,为氢弹研制作了理论准备,促成了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仅两年零八个月,就研制成了氢弹。

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