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文秘 > 先进事迹 > 最美自然守护者马银国先进事迹素材(2022)

最美自然守护者马银国先进事迹素材(2022)

| 艺洁

“最美自然守护者”,简单的7个字,背后是马银国一直扎根高川乡基层自然资源工作一线,下面给大家分享最美自然守护者马银国先进事迹素材(2022),欢迎阅读!

最美自然守护者马银国先进事迹素材(2022)

最美自然守护者马银国先进事迹篇1

1993年底,马银国从高川乡政府广播员的岗位调到当时的高川乡国土所。“在征求家人意见时,没有一个人支持我。”马银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当国土员任务重,待遇差,费力不讨好,还要得罪人。”一边是家人的反对,一边是组织的重托,最终,马银国选择了基层国土所的工作,挑起了守护绿水青山、保护自然资源的担子,立志一定要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国土人。

马银国所在的高川乡是安州区最远的一个乡镇,最高海拔3000多米,平均海拔1500米,173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山高路陡、沟壑纵横。20几年前,山里条件远比想象得艰苦,没电,照明要点煤油灯;路不好,进山出山全靠两条腿;资源短缺,生活用品全靠自己背……为排查、巡查、复查地质灾害隐患点,马银国在山里经常遇到危险,但他依然默默坚持下来。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余震不断、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马银国冒着生命危险在废墟中用手刨、用肩顶、用背扛,挖开一堆堆碎砖瓦砾,先后救出22名被困群众,并毫不犹豫地捐出了妻子经营的小卖部的4吨大米,帮助乡亲们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刻。“汶川地震后,高川乡地质灾害大幅增加,直接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隐患点猛增至156个。”马银国说,将这156个点全部走完需要4天时间。爬坡上坎、趟水过河,他不敢有丝毫放松,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反复进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常常一个月内就会磨破多双胶鞋,摩托车轮胎一年也要补换20余次。

让马银国终身难忘的是,2009年7月17日晚上,暴雨滂沱,山洪骤发,他连夜赶往最危险的茶园沟泥石流隐患点组织村民撤离。“赶快撤离,不要贪恋财物,快走!”暴雨中,马银国使劲敲锣、吹口哨、喊话,挨家挨户敲门敲窗,催促他们赶紧撤离,遇到行动慢的老人,他会直接背上撤离。刚撤离完不久,山洪泥石流呼啸而下,村民房屋瞬间被埋。第二天,当马银国来到临时安置点看望乡亲们时,十几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握着他的手连声道谢。“这一刻,我体会到了感动,也更加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马银国说。

多年来,从茶园沟泥石流到水磨沟泥石流,再到大沟泥石流,马银国一次次奋战在抢险救灾第一线,为群众筑起一道道安全堡垒,最大限度地保护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发动乡亲们一起“群测群防、全面参与”,到跟同事们一起坚守地质灾害频发地段,再到汛期时的昼夜值守,顶风冒雨疏散人员、安置转移群众,高川乡山川沟壑中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马银国的脚印。马银国说:“我是共产党员,群众有灾难我就要站在群众中间!我是自然资源人,我的工作岗位就在抢险救灾第一线!”

最美自然守护者马银国先进事迹篇2

勇于担当 守护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发展之基、生态之源、民生之本,马银国深知严格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才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

在人均耕地不足0.1亩的高川乡,土地特别金贵。作为一名基层自然资源人,马银国把管好村民的“饭碗田”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任务。为保护宝贵的耕地资源,凡是发现擅自占用耕地私搭乱建等行为,马银国就像黑脸“包公”一样,严惩不贷,就连亲友都常常抱怨他“六亲不认”。

马银国在大光包进行地质灾害巡查。

一次巡查中,马银国发现村民王某擅自占用耕地乱搭乱建,当即要求停工。王某的儿子捡起一块砖头砸在他的头上,顿时鲜血直流。马银国用纸擦了擦头上的血,仍坚守在现场,直到王某将违法建筑拆除。事后,王某不但主动接受了处罚,还当起村里的土地动态巡查员。有一年,马银国的侄儿结婚要建新房,找他想多批一点宅基地,也被他严词拒绝。

高山乡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保护矿产资源,马银国组织职工打击违法采矿行为,他也因此成了不法分子的“眼中钉、肉中刺”。一天傍晚,马银国骑摩托车回家,一辆曾被查处过的矿山货车一直尾随着他。走到俗称“老虎嘴”的危险路段时,货车突然加速超车,险些把他逼下百米深崖,幸亏他早有警觉,紧急避让,才幸免于难。

“利诱、威胁、谩骂、纠缠,甚至直接报复,这些都吓不退我保护自然资源的决心。”马银国说,保护自然资源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他的角色是一名自然资源卫士,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这是他作为一名基层自然资源人的坚持。

最美自然守护者马银国先进事迹篇3

退而不休 继续坚守脚下这片土地

多年来,马银国守护着高川的山山水水,守护着国家的自然资源,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不懈地努力工作,马银国先后荣获四川好人、四川“最美地灾防治卫士”、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今年2月28日,马银国在高川乡自然资源所所长的岗位上退休了。生长于高川乡的他,对这里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我出生在高川,成长在高川,这里的一切我都熟悉,这里的人也都熟悉我。离开这我舍不得,把工作交给别人,我更不放心。”

因为放不下高川乡173平方公里的热土,也舍不得朝夕相处的6000多名父老乡亲,马银国毅然决然退而不休,返聘继续奋斗在高川乡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最前线,为大山深处的高川乡再次撑起一把“安全伞”。

工作日,马银国依然和往常一样,白天在乡里山头巡查,晚上回来做内业,记录情况、研究工作,一有空闲,还会跟年轻同事“补课”,把自己多年工作积累起来的经验讲给他们听。

“严谨”,这是高川乡自然资源所所长李洪春对马银国的评价。“别看他平时平易近人,聊起工作那可是一点不含糊。”对李洪春而言,马银国是亦师亦友的长辈,在马银国毫无保留的“传、帮、带”下,如今李洪春说起高川乡的情况时也如数家珍。

在德阳的儿子总是问马银国何时才能放下工作,去帮忙带孙子。这时马银国总会回答道:“组织信任我,叫我接着再继续干,高川乡的乡亲们也离不开我。”说起家庭,马银国有幸福也有愧疚,他总是将工作放在第一位,为了工作顾不上小家,但高川乡热情且淳朴的村民正是他默默坚守脚下这片土地的理由。

“回首自然资源工作的酸甜苦辣,我无怨无悔。”在采访最后,马银国笑着对记者说,虽然以前工作中,老百姓多有不理解不配合,但现在不会了,现在工作靠“刷脸”。“刷脸”一词,也有力地证明,马银国将自然资源工作干进了群众的心坎里。

最美自然守护者马银国先进事迹篇4

5本手写日志见证40余年坚守

马银国的办公柜有5本手写日志,上面记录着他从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每天的工作经历。翻看日志,每一页都被他画出整齐的小格,每一天做了什么事,马银国都记录在上面,一天一行,从未间断。

作为一名基层自然资源工作者,马银国肩上担子不轻,办理土地使用证、征地拆迁安置、地质灾害点治理、矿产开采秩序等工作,他都要亲力亲为。“基本上‘地上’的事情,都与我的工作有关。”马银国说。

2020年7月25日,马银国在日志里提到:值班;与贺松、叶亮到泉水、二郎、新桥、甘沟、茅香村核查灾情并转移人员。

而在地质灾害防灾值班记录表上,马银国记录了当晚险情:因近日雨水较多,比较饱和,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请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别是崩塌、滑坡等隐患点加强监测预警,做好雨前排查,雨后复查,发现异常要立即报告。4个村18个灾害点提前转移人员90户、181人。

惊心动魄的连夜转移群众,工作日志里表述不长,其中点题的只有两个字——“转移”。谈及这些经历,马银国却很平淡,“泥石流、山洪是最容易遇到的地质灾害,已数不清预警转移多少次了。”

50多岁学会用无人机排查险情

驱车前往高川乡的路上,不时能看到巨石散落在山脚下,大山上还有滑坡的痕迹,宛如青山上的一道道伤疤。

“5·12”汶川特大地震前,高川乡只有两个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震后这一数字增至165个。

近年,随着治理推进,高川乡隐患点逐年减少,2022年已减少到72个。但高川乡海拔高,山林多,一到汛期,防灾形势仍很严峻。

守土有责。从2008年起,马银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隐患排查、地质灾害预警上。原本做事就认真严谨的他,面对涉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时,更不敢有一丝一毫松懈。每年5到10月,马银国像上紧发条一样,神经紧绷,睡不踏实。

高川乡最远的两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需要骑摩托车、步行、涉水,即使是土生土长的高川人,也要2—3个小时才能走完单程,而巡查全部隐患点需要4天时间。40余年来,他累计行走12万余公里,高川乡每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暴雨后山路难行,有时会有石块树枝挡住山路。为此,马银国50多岁时学会了操作无人机,当无法通行时,他就用无人机进行查看。

结合当地夏季易出现暴雨的特点,马银国总结了一套方法——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同时自编宣传稿350余篇,把防灾减灾知识送到各家各户。在他的指导下,每次灾情出现,村民都能迅速进行避险转移。

自学气象知识多次成功预警

根据气象知识与地理情况,马银国摸索出一套适用于当地的暴雨天气预报。通过关注高川乡的云层和风向,以判断降雨时段、降雨量以及降雨集中区域。

这个方法很管用。2012年8月17日,晴空万里,可马银国却预测“可能会有暴雨”,建议“多留值班人员”,当时大家都觉得他在开玩笑。当晚,高川乡遭遇特大暴雨,共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41起,幸好马银国提前制定应急方案,使得全乡400余户1300余人成功紧急避险。

高高的大山,让很多当地人想走出去,但马银国却舍不得离开。这些年,他多次放弃调到条件更好、离家更近的岗位的机会。“这里的一切我都熟悉,我放不下173平方公里的热土,也舍不得6000多名父老乡亲。”

最美自然守护者马银国先进事迹篇5

来自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高川乡自然资源所的马银国,获评中共中央宣传部、自然资源部“最美自然守护者”的称号。参加工作42年,他始终坚持巡护在高川乡的山山水水之间,护佑着一方百姓安居乐业,是当之无愧的“自然卫士”。

此次获评首届全国“最美自然守护者”的马银国,不仅在全国10位“最美自然守护者”评选中位列第一,他也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参选者。60岁的马银国是服务山区的“孺子牛”,是自然资源系统里的“最美守护者”,他既有扎实牢固的业务技能,又有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还有心怀保护资源的神圣使命。

高川乡是绵阳安州最远的一个乡镇,这里山高路陡、沟壑纵横、地势险象环生。“5·12”汶川地震后,辖区内形成了最大滑坡体“大光包”次生地质灾害非常严重。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年平均发生15次。而马银国爬坡上坎、趟水过河现场勘察,逢雨必到,汛期24小时待命。四十多年来早出晚归是常态,经常一个月内穿破3双解放鞋,摩托车轮胎也要补换6、7次。高川乡173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16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都镌刻了他的足迹。马银国在高川乡当了10多年广播员,近30年国土员。

尽管40多年的人生经历普普通通,但马银国在四川省国土资源系统乃至全国国土资源系统都小有名气。许多人是从新闻报道中熟知马银国的——他是“马国土”,是四川好人,是四川“最美地灾防治卫士”是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先进工作者,而再成为现在的最美自然守护者, 马银国获得的大大小小的荣誉称号已经有40多个,而荣誉的背后是他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3000余次连续实现地质灾害11年“零伤亡”的光荣业绩。是他带领着一支深山共产党员服务队,数十年如一日上门帮扶6000余名有需要的父老乡亲干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忠诚担当。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是马银国作为一名基层自然资源人的坚持,亦是我们对国土自然的坚守。

 

28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