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事迹
周建平于1982年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1984年获得大连工学院硕士学位,之后进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力学系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事迹一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事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近日在北京表示,神舟飞船可用于太空旅行,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已得到充分考验,飞行环境条件也被证明能让人们健康地度过太空飞行过程,但是中国空间站现在还处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现在的目标是把空间站建好,发挥其科学和应用价值。
周建平说,空间站建造完成后,很多工作将转向科学探索、科学实验与应用,其中会涉及很多在轨载荷操作,包括运送、安装、调试新载荷,有时要根据实验情况在轨调整试验方案等,这就需要更加专业的人士参与,因此今后会有更多类型的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工作。
针对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何时可以进入中国空间站,周建平表示,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乘组主要还是完成空间站建造阶段任务,之后会根据需要,安排另外两类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大家可以期待,不会用很长时间。
他还指出,神舟飞船同样可用于太空旅行。经过多年工作,神舟飞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已得到充分考验,飞行环境条件也被证明能让人们健康地度过太空飞行过程。但是中国空间站现在还处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马上又要进入建造阶段,现在的目标是把空间站建好,发挥其科学和应用价值,这是建设中国空间站最重要的目的。
周建平指出,载人登月是国际热点话题,中国也在对载人登月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中国具备实施载人登月重大工程的技术基础能力、工业能力,相信不用很长时间就能实现载人登月目标。此外,火星更遥远,是人类载人探索太空的重要目标。“目前载人登火的工程难度、技术难度还很大,但是我相信人类的足迹能够踏上火星。”
2022年中国航天新成就有哪些?
中国航天工业的成就如下:
1 .经过50多年的开拓发展,在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航天事业经历了发展导弹、运载火箭、卫星和载人航天几个阶段,现已形成体系和规模。2017年6月,中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飞上太空。它可以观测黑洞、中子星、伽玛射线暴等正在爆发的活动天体。面向未来,中国人永远不会停止对星空奥秘的追问。未来五年,中国计划研制并发射五颗新的科学卫星;基于高能电子和γ射线的X射线属性、能量和空间分布的科学探测将进一步深化,中国有望在空间科学探测方面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2.在卫星方面,我们国家已经拥有通信、遥感、资源、导航定位、气象、科学实验、海洋七大系列卫星。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空的国家,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第五个自主研制并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
3.运载火箭方面,截至2017年,我国共有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运载火箭,具备近地轨道9.5吨、同步转移轨道5.2吨的运载能力。
4.在TT&C通信领域,建立了覆盖中国、太平洋和非洲的空间TT&C网络,基本满足了TT&C空间活动的需求。
5.在地面和应用系统方面,已建成包括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等卫星地面和应用系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运载火箭始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长征火箭已退役现役4代17型。其中,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长征四号A 5款已退役;长征2 C、长征2 D、长征2 F、长征3 A、长征3 B、长征3 C、长征4 B、长征4 C、长征5、长征6、长征7、长征11服役。此外,长征五号乙、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四个型号正在研究中,长征十一号甲、长征九号两个型号正在论证中。
航天技术
航天技术(space technology) 又称空间技术。是一项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是一个国家现代技术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军事航天技术,是把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为军事目的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2021年10月16日在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的托举下点火升空,开始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1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对此,海外专家和媒体认为,中国朝着建设空间站迈出了重要一步,再次表明中国航天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