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科学家的主要事迹

| 徐球

郭永怀科学家的主要事迹大家了解吗?郭永怀的科研故事是怎样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郭永怀科学家的主要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郭永怀科学家的主要事迹

郭永怀科学家的主要事迹篇1

1958年,郭永怀先生与钱学森先生等负责筹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力学工程系、化学物理系,并出任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

1960年7月,苏联政府又照会中国政府决定撤走在华的核工业系统的全部专家,随后又停止供应一切技术设备和资料。苏联的单方面撕毁协定和合同,给刚刚起步的中国核工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郭永怀临危受命,他与王淦昌、彭桓武形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1961年7月,郭永怀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3年,为了加快核武器的研制步伐,党中央决定将集中在北京的专业科研队伍,郭永怀迁往在青海新建的核武器研制基地。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1965年9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再次启动,郭永怀受命参与“东方红”卫星本体及返回卫星回地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

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又一次来到试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以及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待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要急着赶回北京,就争分夺秒地要人抓紧联系飞机。他匆匆地从青海基地赶到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认真地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郭永怀拖疲惫的身体登上了赶赴北京的飞机。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坠毁在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

郭永怀科学家的主要事迹篇2

1963年,为了加快核武器的研制步伐,党中央决定将集中在北京的专业科研队伍,郭永怀迁往在青海新建的核武器研制基地。1964年10月,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1965年9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再次启动,郭永怀受命参与“东方红”卫星本体及返回卫星回地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

1968年10月,郭永怀又一次来到试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以及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968年12月,在青海基地整整待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要急着赶回北京汇报。5日凌晨,郭永怀乘坐的飞机突然失去平衡坠毁,郭永怀不幸牺牲,享年59岁。1968年12月,中央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同年,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56年的一天晚上,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旁的郭永怀家里,壁炉里的火苗噼里啪啦地跳跃着,炉边的地毯上,堆满了一沓沓资料、讲义和手稿。郭永怀拿起一沓手稿就要往壁炉里扔,却被妻子李佩一把拦住了。

“你真的想好了吗?这些可是你十几年的心血啊!”妻子的眼睛红红的。

“你还记得钱学森当年的遭遇吗?”郭永怀握住妻子的手,轻声问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留学美国的钱学森、郭永怀等科学家们都争相提交了回国申请。可美国当局怎么舍得让他们离开呢?率先提出回国申请的钱学森不仅没能回国,还遭到了关押监视,行动失去了自由。

“钱学森有一只塞满书籍和笔记的箱子,在出关时被美国海关没收了。”郭永怀指指自己的脑袋,安慰妻子。“不要难过,这些都在我的脑子里。”

郭永怀科学家的主要事迹篇3

在陈列馆,被复原的郭永怀的卧室里,藏着李佩对丈夫深深的思念。

床头的白墙上,挂着一个紫檀色的相框,戴着金丝眼镜的郭永怀双目含笑,若有所思。郭永怀牺牲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同事经常去看望李佩。后来,人们惊讶地发现,那只孤零零的枕头不知什么缘故从床头挪到了床尾。随后,探望者恍然大悟。原来,这样只要躺到床上,李佩就会在第一时间看见丈夫的照片。就这样,李佩整整守望了48年,直到因病去世……

那张床是郭永怀夫妇1956年回国时定制的,李佩一用就是60年。2017年,在李佩先生去世后,这张床被运回了陈列馆。

如今,一拨拨观众通过这间卧室重温郭永怀与李佩伉俪情深的故事。

陈列馆开馆以来,累计接待团体参观1万多批次,观众近100万人次。陈列馆还着力打造“郭永怀事迹宣讲团”和“永怀讲堂”两个社会教育品牌,向更多人宣传弘扬郭永怀的感人事迹。如今,尽管见过他的人越来越少,但听说过他的人越来越多,永怀“归来”了!

郭永怀科学家的主要事迹篇4

郭涛并没有见过郭永怀,但他与郭永怀的妻子李佩、女儿郭芹长期相处过,他的父亲郭辉远与郭永怀也多有书信往来并见过几面。从间接感受和亲属们的话语中,郭涛拼凑出对郭永怀的主要印象——外表儒雅和蔼,内在性情刚烈、疾恶如仇、做事严谨、原则性强。

1985年,郭涛大学毕业到北京工作,周末常去看望李佩和郭芹。父亲不在了,郭芹对这个大学毕业的侄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继承郭永怀的遗志,成为郭家另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因而一见面就给他立了几条规矩:干活不许偷奸耍滑,工作不要讲条件,最好到基层锻炼一下。“你爷爷最恨偷奸耍滑的人”,郭涛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郭芹如何严厉地说出那个“恨”字。前两条都没问题。第三条,郭涛想了一圈,有点为难,“当时的工作单位实在没有什么基层可以去的。”

郭涛的父亲郭辉远高中没毕业就参军了,后来他成了空军的一名机械师,技术水平在单位首屈一指,经常给郭永怀写信请教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知识,这对相差26岁的叔侄间的往来书信上,几乎每篇都是数学公式。郭辉远出差路过北京时都要去郭永怀家中住几天,郭永怀甚至亲自给他补习数学课。

在郭永怀刚回国时,叔侄俩第一次见面,20来岁的青年军官郭辉远对这个从“敌国”(当时中美关系紧张)回来的叔叔充满警惕,用审查式的口吻问对方:“你为什么要回国?”关于这个问题,郭永怀的回答是:1949年,解放军渡江前夕,炮轰了英舰“紫石英”号,郭永怀夫妇听到这个消息,感觉中国共产党真有骨气,国家由这个党来领导,一定有希望,遂决定立即回国。“社会上流传是有人给郭永怀写了信他们才回国的,李佩对这个说法颇有意见,她说‘那时候出我们出国就是为了回国’。郭芹活着的时候,曾经问过自己的母亲‘有没有后悔过回来?’当时我就在场,只听她立刻回答:‘怎么会呢!’他们热爱这个国家,因为他们心里装着民族耻辱、上一辈的国恨家仇。”郭涛说。

郭永怀科学家的主要事迹篇5

郭永怀认为应将再入物理现象的研究作为这个项目的理论研究方向,并明确提出建立高温物理所的主张,对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他亦费尽心血;1967年,郭永怀参加了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筹建工作,担任了主管技术工作的副组长。他首先就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服务对象、研究手段、重点设备、测试方法等提出了建议,并和钱学森一起为该院规划了蓝图,为以后空气动力学研究发展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了发展中国的“两弹”事业,郭永怀更是呕心沥血,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多次赴现场参加准备工作。

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动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郭永怀的努力下,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郭永怀与妻子李佩与1948年结婚。1951年李佩受康奈尔大学语言学系系主任Shadack教授的邀请,给准备派作外交官的美国学生上中文课。1956年10月,郭永怀带着妻子李佩和女儿历经周折从美国回到了祖国。李佩举办了国内首期应用语言研究生班,为该学科在国内正式建立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并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2003年、2007年、2013年,李佩先生分三次,将全部积蓄和郭老遗物赠予了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和中国科技大学。

268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