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桓武人物先进事迹

| 徐球

彭桓武人物先进事迹新鲜出炉,彭桓武事迹大家最喜欢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彭桓武人物先进事迹(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彭桓武人物先进事迹

彭桓武人物先进事迹篇1

1915年10月6日,彭桓武出生在吉林长春‍‍,他自幼酷爱读书,从小就对算术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和天赋。在4岁上学之前,彭桓武就已经掌握了复杂的四则运算。彭桓武16岁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学习。

1930年,彭桓武随父兄一起到北京求学。凭着天资聪颖和刻苦勤奋,1931年,彭桓武考入了清华大学,在这里,开始了他与物理的不解之缘,这一年他16岁。1935年,彭桓武大学毕业后,继续在清华攻读研究生,师从周培源学习物理,与王竹溪、林家翘、杨振宁并称为“清华四杰”。

1937年,日寇的侵华活动日益严峻。彭桓武踏上了南下逃亡的道路,除了必要的行李,他还怀揣了一包足够毒死他三次的砒霜,做好了倘若被日本人抓住,决不做顺民的打算。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彭桓武选择宁折不弯,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让人敬佩。

1938年,彭桓武在老师周培源的推荐下,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名额,远赴英国爱丁堡大学,跟随马克斯·玻恩从事固体物理、量子场论等理论研究,等待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1940年和1945年,彭桓武相继取得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和科学博士学位。玻恩曾在给爱因斯坦的信中,称赞爱徒彭桓武:“他总是懂得比别人多,懂得比别人快”。玻恩还将彭桓武推荐到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所,师从著名教授薛定谔。

彭桓武人物先进事迹篇2

清华园的学习,对彭桓武来说,不仅是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探索,“自强不息”的校训还时刻激励着他要发愤图强,担起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在这样的环境下,彭桓武养成了好学深思、追求真理、开拓创新、不怕吃苦的品质。这为他将来带领科研团队攻克难题,以自然科学报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彭桓武的学术能力、理论修养赢得了导师玻恩、薛定谔的多次赞赏。玻恩说:“他比其他学生聪明能干,好像什么都懂、什么都会。” “他永远朝气蓬勃,乐观向上。”薛定谔在给好友爱因斯坦写信时提到:“简直不可相信这个年轻人学了那么多,知道那么多,理解得那么快......

“只要看到国家有需要,在任何困难的条件下,他一定义无反顾地去做。彭先生是我国核物理理论、中子物理理论以及核爆炸理论等各种理论的奠基人,差不多所有这方面的后来工作者,都是他直接或者间接的学生。”周光召说,“彭先生是新中国理论物理发展的第一人,是这个方面没有争议的创始人或领导者。”......

这14个字,饱含了彭桓武对核武器事业经验的总结:“不迷信国内或国外的权威,不屈从。主要是靠集体的实践为基础,用民主讨论的方法,来让大家吸收并消化,是集体创造成果,使每个人都能发挥积极性,再实践、再创造。当然,集体也有个领导核心,经常研究进展,明确目标分解课题,组织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协同,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还要注意到纵深配备。按照‘集体、集体、集集体’的方法去做,成果自然就‘日新、日新、日日新’了。”

彭桓武人物先进事迹篇3

彭桓武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写信给自己在英国海军部工作的一个科学家朋友布莱克帮忙,最终在一条英国的运兵船上找了个舱位。彭桓武能成功回国也在启示我们决心有多大成功就有多大,人脉越广,能办成的事就越多。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迫切需要强大的核武器来捍卫自己的主权不再受外国列强的欺负。1955年初,中共中央正式决定发展中国的核武器,彭桓武被召集成为建设中国核武器的一员。

当时的彭恒武的主要任务是被派去苏联热工研究所学习反应堆设计理论,学成后回国培养中国原子能研究的人才。

彭桓武利用自己的知识与超高的教学能力,先后培养了周光召、黄祖洽、于敏等能力超强的年轻理论物理学家。他们的培养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以及氢弹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世界局势的不断改变,中国与苏联的关系也逐渐恶化,最终苏联撤回了对中国的援助专家。此时的中国科学家必须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弹,因为这件事的发生使得研制工作变得异常的艰难起来。

后来,彭桓武得到上级命令离开教学岗位前往研究所继续进行工作,顶替撤走的苏联专家,负责核武器的理论攻关工作。

但是造原子弹得过那有这么容易呀,由于苏联专家的撤走,并且中国此前从来没有探索过原子弹,从而导致中国的原子弹发展像盲人摸象一样艰难发展着,中国的原子弹研制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

彭桓武人物先进事迹篇4

彭桓武打小就是个神童,智商超群,别人还在学说话的时候,彭桓武已经能熟练使用四则运算了。

1931年秋天,16岁的他便被清华大学录取。在清华求学的日子里,彭桓武一刻也不曾浪费,这一学就是七年。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彭桓武被迫终止了尚未完成的研究生学业,受邀到云南大学教书。第二年,凭借过硬的专业实力,他作为清华大学“庚子赔款”的公费留学生被派往英国。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英国剑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同时向彭桓武伸出了橄榄枝,但彭桓武果断选择了爱丁堡。因为那里有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思·波恩。他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曾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当之无愧的学界翘楚。

彭桓武留学的目的也很纯粹,就是去做研究的,当然要选择最好的老师。而他在英国的表现也十分的惊艳,短短几年时间,不仅拿到了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同时还获得了导师的高度认可。

1941年,在玻恩的推荐下,彭桓武前往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在著名科学家埃尔温·薛定谔领导的理论物理所工作。

不久之后,便和当时的同事海特勒、哈密顿合作,发表了轰动一时的HHP理论。

彭桓武人物先进事迹篇5

1978年,彭桓武在完成国防科研任务,调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之后,应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的邀请,于同年10月至1979年6月开设理论物理课程。1980年,他大力倡导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并参与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的凝聚态理论和统计物理学术小组,被选为该小组的第一任组长,致力于推动这门学科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1982年2月,又在北京大学物理系讲授分子反应动力学,借以在国内提倡化学物理这门新兴的交叉学科。1995年前后,在有关学术会议上大力提倡生物物理的研究,就如何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进行这些工作和主持理论物理专项基金的同时,仍然亲自动手做一些感兴趣的理论研究。遇到适当的机会,他也和年轻人谈些治学的体会。他把学习方面的经验归结为四句话,即"学问主动,学友互助,良师鼓励,环境健康"。

父亲:彭树棠,湖北省麻城县王岗乡人,系晚清举人,20岁补博士弟子员,肄业于两湖书院。因德学兼优,1897年被湖广总督张之洞选派往日本早稻田大学法政专科学校读书。回国后任湖北省师范庚壬堂监学。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东北三省边务工作繁重,急需人才。总督调娴熟日语、精通法学的彭树棠任延吉边务公暑参事兼延吉开埠局坐办,掌管涉外事务。他工作尽责,对延吉边界白俄屡次挑衅都运筹帷幄消患于无形。后任民国第三任长春县县长。他手书“衙作禅堂心作佛,民为眷属国为家”对联,镌在自己的衙门口并以此为座右铭。他的敬业为民、两袖清风赢得了长春人民的爱戴,人民尊称他为“长春彭”。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政权,党派纷争,作为主争派的他受到排挤,官越做越小。1919年政府嘉奖他“嘉禾章”,却又明确告知需花钱行贿。他拒绝行贿,愤而辞职。晚年致力于教育与慈善事业。

267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