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昌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事迹
王淦昌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事迹新鲜出炉,王淦昌科学家故事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王淦昌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事迹2025年【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王淦昌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事迹篇1
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是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925年,王淦昌考入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第一届本科生。1930年,王淦昌考取江苏省官费留学,赴德国柏林大学威廉皇家化学研究所读研究生,师从著名的女核物理学家迈特纳(Meitner)。在德国期间,他展现出了卓越的科研能力,1933 年完成博士论文,1934 年初获得博士学位。在德国学习期间,他曾两次提出新的实验方法,但未得到导师支持,后来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采用了类似方法发现了中子,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不过,王淦昌依然坚持科研,发表了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
20 世纪 60 年代,面对国家的需要,王淦昌毅然放弃了自己在国际上已取得的学术地位和声誉,隐姓埋名,投身于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工作。1961 年 4 月,他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中国核武器研究院)报到,改名王京,主管实验研究。此后,他参与了中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带领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成功爆炸以及地下核试验等做出了重大贡献。
1964 年,王淦昌独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王淦昌的一生,为中国的核科学事业和国防建设做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他的奉献精神和科学成就,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和尊敬。2001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编号为14558的小行星永久命名为“王淦昌星”,以纪念他的杰出贡献。
王淦昌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事迹篇2
王淦昌江苏常熟人。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赴德国,入柏林大学,在L·迈特纳指导下从事β衰变能谱研究。1934年4月回国,先后在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任教授。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55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1961年4月,改名为王京,负责冷试验技术委员会的领导工作,从此隐姓埋名17年投身到我国核武器的研制工作。1978年,任核工业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长。曾任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等。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四、五、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12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王淦昌参与了我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由于他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和国防建设的卓越贡献,曾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多项重要奖励。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30年他在柏林提出用云室来研究由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的一种高能射线,这一设想由于导师不支持而未能实现。一年多后,英国的查德威克就是通过这样的实验发现了中子。1941年他提出通过轻原子核俘获K壳层电子释放中微子时所产生的反冲探测中微子。一年后美国物理学家J·S·阿伦按其方法进行实验,证实了他的预言。这被认为是1942年世界物理学的重要成就之一。
王淦昌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事迹篇3
我常常对身边的年轻人说:“搞科学研究的人,特别是从事我们这个事业的科学工作者,不能怕艰苦,不能过多考虑个人生活,饭吃饱了就行,我们甚至可以过原始人的生活。”他们在背后也常议论:“王老师是科学家,年纪又最大,一点也不怕苦。”记得在“17号工地”做爆轰实验的时候,为了作纪念,我拔了几根白头发塞在石缝中。不错,我是老了,可是,我时时刻刻都在想着研制工作,想着让“争气弹”早日上天。大批工程技术人员来到基地,一时住房紧张。
李觉、吴际霖等领导带头,机关工作人员都搬进了帐篷,把楼房让出来给技术人员住。技术人员很受感动,干劲更大了。爆轰实验在几个离住地很远的实验基地进行,我经常去。一到试验现场,我就检查各种实验装置:雷管的质量好不好,安装是不是全部到位,还有部件加工的质量……一项一项地落实。我反复告诫大家:“雷管一定要保证质量,必须安装到位,不能有一丝一毫马虎,如果有一个质量不好,或者插不到位,波形就不好,最后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有一次,一位同志带着新研制的雷管到实验室去,在路上雷管突然爆炸了。我根据情况判断是静电积累引起的。
我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验证和实验,最后证实的确是静电积累引起了爆炸。发现问题,必须立即查明原因,因为以后工作中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还需要使用很多这样的雷管。在工号现场,我和大家一起吃饭,边吃边讨论问题,有时聊聊天。我看着他们大口地吃夹着沙子的饭菜,心里十分感慨。这是一些多好的孩子啊,我从心底里喜欢这些年轻人。19 6 3年上半年,在实验基地打了许多小炮,做了很多次冷试验(就是没有装核材料的炸药爆轰实验),取得了对爆轰实验比较完整的认识。11月20日,我们又进行了一次缩小尺寸的整体模型爆轰试验。这是一次对理论设计和一系列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性论证的关键试验。
王淦昌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事迹篇4
在新中国成立后七天,全国物理学会第17届年会杭州区分会在浙江大学举行,王淦昌满怀激情登台演讲,他说出了知识分子对共产党的拥护和热爱,表达了愿为之艰苦奋斗的决心。此后,他以身许国的凯歌更加嘹亮。
1950到1960的十年间,王淦昌先后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所和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任职。朝鲜战场上,他前去探测美军是否使用原子武器和投掷放射性物质;在苏联,他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成功发现了一种反物质反西格马负超子存在的证据。
王淦昌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终生保持了年轻学生的求学精神。他为人诚恳热情、正直、坦诚,治学严谨,是祖国近代物理学的一代宗师,后人之楷模。(国务委员张劲夫)
王淦昌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家,被国际上称为Great Wang。王淦昌先生的一生闪耀着科学智慧的光芒,他把毕生的智慧和精力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王淦昌先生的科学成就和品德修为,深受世人的尊敬和爱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科技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中国科学院院士贺贤土)
王淦昌虽然学术造诣很高,但是一直是勤学好问,只要自己不懂的就可以向年轻人请教,向年轻人学习。在60多年的核物理科研生涯中,他对新鲜事物的高度敏感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地从一个高峰攀登到另一个高峰。(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
王淦昌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事迹篇5
1932年,王淦昌在迈特纳指导下,发表了《关于RaE连续β射线谱的上限》的论文;同年12月完成了关于内转换电子研究的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曾去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国做学术访问,访问了卡文迪许(Cavendish)实验室等欧洲著名科学中心,会见了卢瑟福、查德威克、埃利斯等物理大师。
1941年,王淦昌在《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的论文中提出,通过轻原子核俘获K壳层电子释放中微子时产生的反冲中微子的创造性实验方法。1942年1月,美国《物理评论》(PhysicalReview)发表了这篇短文,此项成果荣获第二届范旭东先生纪念奖。
1956年9月,王淦昌作为中国的代表,到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任研究员,从事基本粒子研究,并被选为副所长。在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期间,他领导的物理小组首次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首次观察到在基本粒子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带奇异夸克的反粒子。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王淦昌领导并参加了有关宇宙线的研究。他与肖健共同领导筹建位于云南落雪山海拔3185米处的中国第一个高山宇宙线实验室。在他们领导下,在高山实验室安装了自行设计建造的磁云雾室。实验室于1954年建成,开始观察宇宙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共搜集到700多个奇异粒子事例,研究了奇异粒子性质,使中国在宇宙线方面的研究进入当时国际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