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姚桐斌事迹故事
2024两弹元勋姚桐斌事迹故事大家了解多少呢?姚桐斌是怎样的科学家?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两弹元勋姚桐斌事迹故事(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两弹元勋姚桐斌事迹故事【篇1】
姚桐斌入学之后分秒必争,每天睡得比同学们都晚,起得比同学们都早。最后他以毕业会考全省第一的成绩毕业后,被七所大学同时录取。最终他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冶金专业入校学习。以全校第一的成绩从交通大学毕业之后,姚桐斌被当时政府矿冶研究所聘请为了助理研究员。
在姚桐斌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之后,他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决定去西方好好学习先进的科技以改善国家科技落后的局面。
但是出于财力不足,他决心争取公费留学的机会。于是姚桐斌在每天进行完繁重的研究工作之后,回到家中依然毫不懈怠地坚持准备考试,最终顺利实现目标,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
在读研期间,他又为自己立下了一个更高的目标——拿下博士学位。于是就一边读研一边兼职做指导员,所以尽管后来政府垮台之后不能给他继续提供学费了,他依然坚持读博,最后顺利取得了博士学位。然而姚桐斌依然觉得自己所学还不够报效国家,决定继续进入伦敦帝国大学深造,他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后来凭借出色的论文拿到了文凭。 Comment by 乐乐呵呵: 报效
但是姚桐斌并没有一股脑地扎进学术研究里,他在英国留学期间也一直关注着国内的情况,而且发现祖国有好的情况就会进行热情地宣传。可是他却因为一些宣传活动被英国警察要求离开英国,而且不允许他回中国,无奈之下姚桐斌只能去了德国。
两弹元勋姚桐斌事迹故事【篇2】
回国后不久,姚桐斌便带着妻子回无锡探望家人。他们从北京坐了一夜火车,第二天才到达无锡。姚桐斌的大哥到车站来接他们,姐姐也从江阴赶来和他们在家中团聚。姚桐斌姐姐刚一进门就看到了姚桐斌还穿着她曾亲手织的毛衣,激动地说道:“桐弟,你这十年一点也没变。哎呀,你身上穿的这件毛背心是我织的那件吧?”
姚桐斌笑着回复道:“我只要穿上这件毛背心,就会想起姐姐在我出国前日夜为我赶织它的情景。”除此之外,姚桐斌姐姐还带来了一篓螃蟹供大家品尝。席间,姚桐斌注视着姐姐倒下的一杯酒,放在了一个空的席位上,以此祭奠自己在国外求学、工作时过世的父亲姚世晋。
姚桐斌弟弟姚涌斌结婚后,姚桐斌的母亲从老家赶来为他办喜事,为了方便住在了姚桐斌家里。姚桐斌因为工作繁忙,很难抽出时间陪伴老人,只好由妻子彭洁清替他陪老人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可由于老人家是小脚,走不了长路,对游园兴致不高,便待在家里看起了孙女来。彭洁清心感愧疚,便费了一番功夫弄到了一些糕点孝敬姚桐斌母亲,但老人家隔代亲,一口也舍不得吃,最后又全喂给了姚桐斌和彭洁清的女儿。
姚桐斌的母亲不适应北京的天气,不久就返回了南方。她离开北京后,姚桐斌抑郁良久,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作为儿子的责任,多陪陪自己的母亲。彭洁清劝慰他:“放心,你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你的担子很重,妈妈不会怪你的。”自古忠孝难两全,听完妻子话语的姚桐斌安下心来,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祖国的航天科技事业发展之中。
两弹元勋姚桐斌事迹故事【篇3】
姚桐斌出生在浙江无锡,是1922年生人。小时候家境十分贫寒,家庭中孩子也多,靠着父亲和哥哥做粮食生意挣得微薄收入读完了小学。
小学毕业后,父亲便让他辍学不再读书,还是在校长的百般劝导下同意让姚桐斌继续读初中。读初中时,姚桐斌因为贫穷辍学了两年,这两年他勤工俭学,靠摆地摊、当家教、打零工挣点小钱。
姚桐斌的父亲不觉得读书有用,对此事加以反对,扬言要打断他的腿。但姚桐斌自己心里的想法很坚定,他清楚的知道需要什么想要什么。于是攒的差不多了,姚桐斌就只身来到上海读初中。
到了上海,他摆摊攒的小钱看起来格外单薄,仍然没能交得起食宿费。这时听说江西成立了一个“国立十三中”,里面专门招收来自沦陷区的孩子,于是姚桐斌便和其他几名同学一起奔赴求学。食宿费都由国家承担,来到十三中后,姚桐斌不出所料的屡获第一。
在毕业时他是全江西省的第一名,分别被武汉大学、中正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湘雅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等同时录取。
考虑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姚桐斌选择了贵州的交通大学,那也是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在这时,父亲对他的态度稍有转变,但姚桐斌也从不和家里要一分钱。
两弹元勋姚桐斌事迹故事【篇4】
作为一位能力出色的科研领导,姚桐斌的工作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对出现的问题,他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最合理的方式去解决。他撰写的《研究工作方法》,成为了年轻科技人员开展高精尖航天产品研制工作的重要法宝。他倡导举办科研作风展览,展出几百件实物,从情感上教育科研人员,进一步培养他们严谨的科研作风和方法。
他提议举办科研作风展览会是由一件小事开始的。一位工作人员拿来一个纸烟盒让姚桐斌看,他惊讶地问:“这是什么?”对方说:“这是一个研究室的试验数据。”姚桐斌连忙接过来翻来覆去地看,然后说:用烟盒记录试验数据这个事例太典型了,展览一定要用这个实物。姚桐斌一贯对科研工作一丝不苟,连同事用错一个标点符号都要纠正过来。他主张科研数据应该认真细致地记在专用的本子上,以便与新的数据对比,同时也是发表科研论文的依据。把数据记在烟盒上,这显示了粗枝大叶的科研作风,是所有人都应引以为戒的反面典型。
1962年8月20日,经过三个星期的精心准备,科研作风专题展览会正式开幕。姚桐斌和他的同事们挑选了770多件最有代表性的实物进行展出,反映了科学研究、技术管理以及技术责任制三个方面的50个先进和落后的典型。
展览会重点表扬了先进集体和个人,并一一介绍了他们的成就。例如,有一位女科技人员,多年来一贯坚持“学习结合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精神,平均每月收集资料300多篇,并且阅读了其中的261篇,还仔细研读了3篇。在认真钻研的基础上,她写出了5篇质量较高的技术报告,并与另一名研究人员合写了题为《高温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的论文。这篇论文在全国高温测试会议上获得好评,被建议在全国推广。这位科技人员积极学习、潜心钻研的精神,在展览会上被列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两弹元勋姚桐斌事迹故事【篇5】
1962年,姚桐斌组织制定了国防部五院材料工艺的研究方向,并按“材料要先行”的要求,安排组织材料工艺的预先研究。在此前后的4年中,他除向国内各兄弟单位提出大量研究课题外,在所内开展的研究课题500多项。领导和指导锰基钎料合金的研制和钎焊工艺研究课题,研制成国产一号及二号锰基钎料,并以钎焊结构取代了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老式焊接结构。主持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材料的振动疲劳破坏问题和液体火箭焊接结构的振动疲劳破坏问题的研究,并应用到型号的研制工作上,对火箭部件的设计、选材和制造起了指导性的作用。
姚桐斌开始中国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的创建工作时,从科技人员的选调与分配、研究所发展方向与发展规划的确定、研究室与试验室的设置、设施设备的建设与购置,到科研工作方法的传授与科研作风的培养,他都亲自审查、过问,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和心血。例如:在材料与工艺研究所的业务方向的确定中,他主持或参加了一系列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会。在会上他直言不讳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主张建立一个集中性的、综合性的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研究所,主要的任务是把导弹与航天型号所需要的新材料、新工艺理清楚,大部分要提请国内有关的科研生产部门进行研制生产,而自己只搞极少部分特殊的、重要的新材料、新工艺研究工作。这个所要对有关部门和单位研制出来的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应用性研究,使之适应导弹与航天型号的要求,成功地应用于型号。而用这些新材料、新工艺制造零部件和设备的工作,则由有关的设计生产部门来完成。
姚桐斌大力协同的典范,他亲自带领有关的科技人员走遍了全国有关材料与工艺的研究所和院校,进行技术交底和交流,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及其测试、检测方法研究的协作网做了大量的积极促进工作。同时,也由于导弹与航天的需求牵引,带动了国内有关科研生产单位和高等院校关于材料与工艺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