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先进事迹

| 徐球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先进事迹是怎样的呢?钱三强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多少?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先进事迹(集合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先进事迹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先进事迹(篇1)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至1992年6月28日),生于浙江绍兴,籍贯浙江湖州,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和副院长、浙江大学校长,曾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与钱学森、钱伟长并称“三钱”。

钱三强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曾师从居里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1947年,钱三强升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导师,并获得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195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担任清华大学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学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浙江大学校长等。

钱三强早年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而且发现了重原子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机制作了科学的解释,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研制,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和“两弹”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1946年,获得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85年,被法国总统授予法兰西军官级荣誉军团勋章。

1937年,参加公费留法考试,考取居里实验室的镭学研究生,期间卢沟桥事变,父亲病重,钱三强一度放弃赴法学习镭学的名额,但在父亲鼓励下,钱三强还是登上开往法国的轮船,赴巴黎大学学习,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1937年至1940年,于法国巴黎大学物理系博士毕业。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先进事迹(篇2)

那是1936年,日军的魔爪伸向了华北,北平已是岌岌可危。清华园里,大家都无心读书了,一个个摩拳擦掌地要拿起枪杆子保卫国家。钱三强的同学有的奔赴延安参加了革命,有的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兵工署。本已打算去北平研究院(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的钱三强,心里也泛起了波澜:国家都风雨飘摇了,搞研究还有什么用啊?

“这时候,你更应该发挥你的强项,安心做物理研究。战争不仅要靠军人的勇敢,也要靠新式的武器。而物理学正是研制新武器的基础。”父亲的一番话坚定了钱三强的心。

就这样,23岁的钱三强来到物理研究所,专心搞起了研究。没过多久,钱三强又考取了赴法国学习镭学的资格。

镭学是当时物理学研究最前沿的领域,钱三强这一去,将有机会进入法国巴黎的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能成为约里奥-居里夫妇的学生,这可是钱三强梦寐以求的啊!可是,赴法前夕,他的心里再次起了波澜。

就在前不久,北平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父亲因此怒火攻心,高血压发作,病倒了;母亲也因罹患肿瘤,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父母双双卧病在床,自己怎么可以一走了之呢?钱三强在父亲的床边,默默地呆坐了很久很久。父亲怎么会不知道儿子的心思呢?他拉过钱三强的手,喘着粗气说:“我还是那句话,国家需要先进的武器。日本人敢侵略我们,还不是因为我们国家落后吗?你出国深造,把最新的知识学回来,将来对国家一定有用。好男儿志在四方啊……”父亲又是一阵头晕,说不下去了,钱三强却早已泪流满面。他决定听从父亲的话,赴法国学习镭学。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先进事迹(篇3)

刚跨入7岁的秉穹被父亲送进了由蔡元培、李石曾、沈尹默等北京大学教授创办的子弟学校——孔德学校读书。孔德学校那时候在北京名声不小,是一所最早提倡教白话文、注音字母的学校。学校除抓德、智、体三育外,还强调美育与劳动,对音乐、图画、劳作课也很重视。

一次,同学____中写信给秉穹,抬头是习以为常的外号“三强”,落款署名“大弱”。这封信恰巧被钱玄同看到了。

“这个‘大弱’和‘三强’是谁呀?”钱玄同好奇地询问。

“‘大弱’是我同班同学____中,在兄弟姐妹中,他是老大,身体比较弱,自称‘大弱’;‘三强’是志中同学对我的戏称,因为我排行老三,喜欢运动,身体强壮,故称我‘三强’。”

钱玄同听了秉穹的解释,引发他许多联想。很久以来,他想到为儿女起名这件事,有悖于自己倡导新文化要朝着大众化、平民化改革的主张,过于讲求文字形式,不符合“致用务求其适”的原则。

而且钱玄同早已感受到,因为起名字过于讲求音韵,结果生出许多尴尬的事。他有过多次这样的经历,有时家中有急事打电话到学校,本来说的找秉雄(钱三强兄长),结果来接电话的却是秉穹;有时候要找秉穹,来接电话的又是秉雄。他曾经有过要给他们改改名字的念头,只是没有适当的机会,也一时想不出改什么好。

一天吃完晚饭,钱玄同把秉穹叫进书房,继续谈那个“三强”话题:“你觉得‘三强’这个名字怎么样?”父亲实际上是暗示有意为秉穹改名,但秉穹一下子想不到这上头,于是说:“爸爸,那不是我的名宇,只是几个同学瞎叫的外号。”

父亲这时直截了当说出自己的态度:“依我看,‘三强’意思不错,可以解释为德、智、体都争取进步。你愿意不愿意把名字改为‘三强’?”

秉穹感觉很意外。他以为起名字和改名字是件大事,不可以随随便便的,要不然,他早就提出改名字的要求了。从心里说,自打上学以后,他一直为书写自己的名字发愁,尤其那个“穹”字怎么写都不好看。既然现在父亲有了改名儿的意思,正是求之不得,他马上做出响应:“只要父亲以为合适,我没有意见。”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先进事迹(篇4)

1956年,钱三强带领40多名科学工作者在苏联实习考察。刚从美国回国的钱学森,也来到苏联和钱三强一同考察。

1956年11月16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成立主管原子能工业的第三机械工业部(1958年2月11日改为二机部),宋任穷任部长,钱三强与刘杰、袁成隆、刘伟、雷荣天等被任命为副部长。他是副部长之中唯一的科学家。聂帅曾经对钱三强说过:“搞原子能,你是行家,就请你提建议,我们大家商讨决定。”

1958年,他参加了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并汇聚了一大批核科学家(包括他的夫人何泽慧),他还将邓稼先等优秀人才推荐到研制核武器的队伍中。

1959年6月26日,苏联共产党中央来信,拒绝提供原子弹的有关资料及教学模型。8月23日,苏联又单方面终止了两国签定的新技术协定,撤走了全部专家,在苏联专家撤走后,周光召在国外召集数十名海外专家、学子,联名请求回国参战。他们归国后先后参与主持了理论的研究与实验研究工作。

1964年,在他51岁生日之际,所研制出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氢弹又爆炸成功。西方媒体推测,法国国家博士钱三强是中国的核弹之父。

1980年7月24日,钱三强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为题讲课。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先进事迹(篇5)

由于种种原因,1980年后10年未增选学部委员。钱三强考虑再三之后,于1990年5月7日,向李鹏总理写了一封言真意切的署名信。他写道:大家对我国人才“断层”问题深表关切和担忧。人才断层不仅表现在中层,还表现在高层,例如代表我国最高学术荣誉称号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也面临这种状况。6月2日,李鹏总理在办公室约见了周光召院长,就学部工作进一步听取情况汇报,进行研究。同年11月16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科学院关于增选学部委员的请示,还规定增选学部委员每两年进行一次。

自此,学部工作开始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实践,学部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同时,也为在我国实行院士制度创造了条件。

1980年,中国科技界出现了“加强软科学,发展交叉科学,提倡学科交叉”的认识热潮。当时身为中国科协副主席的钱三强,以鲜明的态度积极支持。他在第一次全国交叉科学学术讨论会上,作了《迎接交叉科学新时代》的演讲。这次演讲被公认为交叉科学发展史上的“著名演讲”,受到广泛重视。

1986年9月,中国科协成立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联盟工作委员会,钱三强兼任该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会的任务开宗明义:加强软科学、交叉科学、管理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宣传和培训活动,加强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联系,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987年后的一段时间,包括科学技术、教育、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哲学、新闻出版等在内的知识界,出现了联合交叉大讨论的热潮。这一热潮的发起者,就是钱三强领导的促进联盟委员会,特别是由他亲自策划并主持的系列“科学与文化论坛”。

267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