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九章的两弹一星事迹

| 徐球

赵九章是两弹一星的功勋之一,赵九章的事迹大家最想知道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年赵九章的两弹一星事迹(推荐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赵九章的两弹一星事迹

赵九章的两弹一星事迹篇1

赵九章(1907-1968),浙江省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东方红1号卫星总设计师,“两弹一星”元勋。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等。

1907年:出生于河南开封。

1926年:以突出成绩考入浙江工专(浙江大学工学部前身)。

1929年: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并通过庚款考试,于1935 年赴柏林大学从师气象学家 Hvon 菲克尔。

1938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西南联大任教。赵九章把数学和物理引入气象学,研究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完成了中国第一篇动力气象学论文《信风带主流间热力学》。

1944年:经竺可桢推荐,主持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承担起继竺可桢之后中国现代气象科学奠基的重任。

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物学地学部,后为地学部)。

1957年:竺可桢、赵九章、钱学森等发表讲话、写文章,阐述发射卫星的重要意义,还建议中国也应考虑研制卫星的规划设想,并及早作些准备。

1958年:赵九章是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二部的主要技术负责人,负责卫星研制的各项准备工作。同年10月,他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重要建议。

1958年:中国科学院成立 581 组,组长钱学森,副组长赵九章、卫一清。581组下设技术组,由赵九章主持。

赵九章的两弹一星事迹篇2

赵九章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设全新的空间物理专业,亲自编写教材《高空大气物理学》,亲自讲授空间物理学,忙得不可开交!

赵九章培养了一大批的空间物理人才,连他的司机王宝根,一个原本只上过扫盲班的半文盲,也被赵九章一步步培养成工程师。

王宝根经常开车送赵九章去开会什么的,他就在车上开一盏小台灯学习。后来被赵九章看到了,很欣赏他的好学,就专门找两个学生给这个司机补习。一年多后,又推荐他去长春精密仪器研究所,后来又推荐他去去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北京工业学院学习。王宝根最终成了一名遥感高级工程师。

赵九章一生都在为国奋斗,他建立和发展我国动力气象、大气环流、数值天气预报和云雾物理等学科。领导开创我国火箭探空研究,并在卫星系列发展规划、探测方案制订、东方红1号卫星和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确定做出突出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虽然他1968年就去世了,他有生之年没能看到我们国家在航天航空的辉煌,但如今,这盛世如他所愿!

赵九章的两弹一星事迹篇3

1907年10月15日,赵九章出生于河南开封的一个中医世家。父母育有两子一女,他位列第三。聪明好学的他从小就被父母寄予厚望,常常在书海中徜徉。久而久之,他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18年9月,11岁的他进入开封北仓小学高小部读书,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人生格言,给自己号“自强”,勉励自己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让年仅12岁的赵九章对社会现状产生了一些思考。他逐渐意识到,中国要摆脱落后,必须发展科学和民主。成为一名科学家的念头,在他的心里扎根。人一旦拥有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勇气。1925年9月,赵九章考入浙江公立工业专科学校预科电机工程科(现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前身)。天资聪慧的他勤奋刻苦,一刻不停地研究学习。命运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努力的人。1929年8月,他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在那里结识了他的伯乐和恩师、物理系主任叶企孙,并和同学傅承义等许多优秀的同学成为同窗和人生挚友。

他与同学们一起钻研、共同进步,毕业前还曾到位于南京的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在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指导下实习。在竺可桢先生的影响下,1935年7月,赵九章启程前往德国柏林大学深造,主攻气象学。在这里,扎实的功底和前沿的思想让他的博士论文大放异彩,他完成了中国第一篇动力气象学论文《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率先把数学、物理引入气象学,开创了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先河。

在德国期间,赵九章一直心系祖国。尽管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赵九章在193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历经千辛,排除万难,终于辗转回到国内。此后,他一直在为国倾力的路上,先是在西南联大理学院任教,后又因竺可桢先生慧眼识珠,1944年接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在这里,他领导开展气象学科研事业,并到中央大学讲授气象学课程。

赵九章的两弹一星事迹篇4

赵九章,生于河南开封,籍贯浙江湖州,著名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教育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赵九章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东方红一号”卫星总设计师,是我国现代气象学、空间科学和人造卫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倡导和开拓我国地球科学数理化、工程化和新技术化的先驱。他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院院长、中国科大应用地球物理系首任系主任,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高质量科技人才,为我国地球科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赵九章幼年就读于私塾,预备从事文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改学科学,立志“科学救国”。1933年,他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赴德国攻读气象学专业,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后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主持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赵九章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在他的主持下,该所很快发展成一个人才济济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中一批有成就的科学家,都直接或间接受过赵九章的指导。

赵九章勤勉奉献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经常讲:“科研要急国家之所急,还要先走一步,为国家长远发展需要早做准备。”这充分体现出他一心一意为国家利益谋划的赤子之心和创新前瞻的科学思想。赵九章是一位科学家,同时勤于治学、热心育人,是当代杰出的教育家,他倡导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他十分重视大学教育,重视研究生培养;他提倡有教无类,不拘一格,慧眼识才,为我国科技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赵九章的两弹一星事迹篇5

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卫星,我国也决定要搞自己的人造卫星。赵九章这位年过半百的气象学家又开始了新的征途:创建我国的空间物理学。1959年,他首先在地球物理研究所组建了以开展空间物理研究为目的的磁暴组,继而筹建等离子体模拟实验室。虽然地磁与空间现象有一定的联系,但对空间物理本身,大部分人包括他自己都比较生疏。为此,赵九章亲临第一线举办讨论班,又当老师又当学生,每个主要成员负责讲授一部分和自己工作有关的基础理论,而他则主讲刚自学的宇宙电动力学。在调研大量文献的过程中,他以普通一兵的姿态和年轻人一起看文献、推导公式,他一旦学到一个新概念,总打电话叫同志到办公室或家里,他家的小黑板也成了讨论和学习的重要工具。

赵九章虽然在学术上很民主,但对公开发表的论文要求很严谨,研究所的一些重要论文送刊前他是要亲自审阅的。当时大气环流数值模拟在国际上刚开始不久,有一位年轻同志利用当时国内很小的计算机做了一个在国内是首次的大气环流数值模拟实验,结果是相当不错的,但模拟的风速按计算机算出的结果写了10.11米/秒。赵九章阅后说,风速的观测误差至少是1米/秒,那么在计算结果中小数点后面还写了两位数,这有什么意义,把一些无用的数字写上去,看上去很严谨,实际上是不科学。从这一个小事可以看到赵九章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年轻人的严格要求。

同时,赵九章在学术上从不固执己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尤其赞赏能在学术见解上驳倒他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陶诗言受赵九章指导时,赵九章经常鼓励他提出不同意见。对陶诗言的不同意见赵九章总是认真考虑。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巢纪平写了一篇关于建立中、小尺度大气运动方程组的文章送给赵九章审阅。当时中、小尺度大气运动的研究刚开始,熟悉的人不多,而巢纪平的文章写的过长,体系和条理都不够清晰。两个月后赵九章把巢纪平叫到家里说:“我看第一遍时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想把稿子退给你,一想你还不是那种爱胡说的人,就把稿子放在旁边。放了两个月,又看了第二遍,才清楚你在说什么,当然这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关于这篇文章,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卷)》中写道:“公元1962年,中国巢纪平建立中、小尺度运动方程组。”赵九章这种爱护年轻人、帮助他们成长的精神,至今让巢纪平铭刻在心。

26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