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造卫星事业奠基人赵九章事迹

| 徐球

中国人造卫星事业奠基人赵九章事迹是怎样的?赵九章的人物故事大家了解多少?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人造卫星事业奠基人赵九章事迹【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中国人造卫星事业奠基人赵九章事迹

中国人造卫星事业奠基人赵九章事迹篇1

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生于河南开封,籍贯浙江湖州,1925年考入浙江工业专科学校(浙江大学前身)电机系。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研究院院长。他是中国现代气象学、空间科学的开创者和人造卫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倡导和开拓中国地球科学数学物理化和新技术化的先驱。1955年,赵九章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6年任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研究院院长;1968年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1999年9月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出生于中医世家的赵九章被寄望于子承父业,读私塾时的他则渴望从事文学。然而,“五四运动”的爆发,使赵九章既没有从事中医,也没有从事文学,而是选择了“科学救国”。1925年,赵九章考入浙江工业专科学校电机系,之后以高分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成功报考德国柏林大学气象学专业。

在他获得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后,他立刻回到正风雨飘摇的祖国,没有丝毫犹豫。他先是在西南联大向学生们传授战时极其重要的气象科学,后又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主持气象科学研究,自此成为中国现代气象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与此同时,赵九章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办了地球应用物理系。这位首任系主任带头编写了首批学生简章,并对该系所辖各专业的学科内容和发展趋势做出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如今享誉国际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便是如此这般地在赵九章手上孕育出来的。

中国人造卫星事业奠基人赵九章事迹篇2

赵九章小时候家里很穷,14岁的时候,他爸妈实在无力供他上学了,他只好到一个小店铺打工。晚上店铺关门后,赵九章就点起油灯,熬夜看书。可是没多久就被老板娘发现了,她怪他浪费灯油,要他马上熄灯睡觉。

可是赵九章很想学习啊,他就用几根小小的、薄薄的竹片做了一个灯罩,外面还糊上一层不透光的纸,只在旁边留一个蚕豆大的小孔。灯光从那个小孔透出来,只能照亮两三个字。等老板娘睡着了,他就偷偷用这个“蚕豆灯”,移动手里的书,几个字几个字地看。

没想到这样还是被老板娘发现了,没收了他的小油灯。赵九章就把书上的定义、公式、定理剪下来,藏着口袋里,白天见缝插针地抽空掏出来背。就这样用了半年多时间,自学完初中物理课程。

他的好学打动了他姑姑,把他接到杭州,供他读书。后来,他在清华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

为了达成这个心愿,他先去苏联学习卫星知识,可是苏联压根不让我们看卫星和火箭,只让中国代表团参观一些附属设备和模型,还处处监视监听!

压根啥也学不到嘛!赵九章很生气,更坚定了要有自己卫星的决心。

回国后,他建议中科院成立一个专门研究人造卫星和火箭的机构,还真的成了。1958年,机构成立,叫581小组,钱学森是组长,赵九章是副组长。

这事光他们俩干不成,还得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

中国人造卫星事业奠基人赵九章事迹篇3

赵九章从事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数学物理化和新技术化的研究。在气团分析、信风带热力学、大气长波斜压不稳定、大气准定常活动中心、有关带电粒子和外层空间磁场的物理机制等方面也做了研究。先后创立了地球科学研究机构,开辟了气球探空、臭氧观测、海浪观测、云雾物理观测、探空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等新研究领域 。

1938年,赵九章把数学和物理引入气象学,研究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建国初期,赵九章组建联合天气预报中心和联合资料中心,发展了新中国气象事业中两个基本的分支天气分析预报和气象资料;20世纪50年代初期,赵九章在广东等地以种植防风林带方式改变局部小气候。通过研究,他提出气象学要数理化、工程化和新技术化。同时把新遥测和遥感技术应用到大气科学中。指导开展中国海区海浪及波谱的研究,研制出观测设备和一整套观测分析仪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开始人工降水的研究,使中国的云雾物理研究开展起来,取得了暖云降水理论和积云动力学等研究成果。

赵九章应用空气动力学的风洞和先进的测试仪器研究大气湍流,在他的推动下,中国仅有的两个臭氧观测台建立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他开始中国空间事业的创建工作;20世纪60年代,他开始气象火箭的研究,开展其他高空物理探测和探索卫星的发展方向。气象火箭的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使用的多普勒测速定位系统和信标机,箭头仪器舱内的各种仪器及无线电遥测系统、电源及雷达跟踪定位系统等,都是在赵九章的领导下研制的。

赵九章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空间环境实验室。

中国人造卫星事业奠基人赵九章事迹篇4

20世纪50年代初,赵九章支持、鼓励刚从国外回来的顾震潮应用手算图解法解微分方程,从而使中国的数值预报发育成长起来,并培养一批科技力量。50年代中期,他支持应用空气动力学的风洞和先进的测试仪器研究大气湍流。在赵九章极力推动下,中国仅有的两个臭氧观测台建立了,这为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成分打下了基础。

20世纪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赵九章及时调整发展计划,把主要力量放到投入资金和人力较少的气象火箭,逐步开展其他高空物理探测,同时探索卫星的发展方向。6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成功地发射了气象火箭,箭头仪器舱内的各种仪器及无线电遥测系统、电源及雷达跟踪定位系统等,都是在赵九章领导下由地球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他们还研制了“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使用的多普勒测速定位系统和信标机。

在中国人造地球卫星研制过程中,赵九章提出了“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等重要建议,领导开创了利用气象火箭和探空火箭进行高空探测的研究,探索了卫星发展方向,筹建了环境模拟实验室和开展遥测、跟踪技术研究,组建了空间科学技术队伍。

1964年,根据国内运载工具的发展提出了开展人造地球卫星研究工作的建议,在中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和具体探测方案的制定,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的确定和关键技术的研制等诸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他领导完成了核爆炸试验的地震观测和冲击波传播规律以及有关弹头再入大气层时的物理现象等研究课题。

中国人造卫星事业奠基人赵九章事迹篇5

赵九章的妻子吴岫霞出身富俗的乡绅家庭,开明善良 。两人育有两个女儿,赵燕曾 、赵理曾 。

“中国现代气象学、空间科学的开创者和人造卫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倡导和开拓中国地球科学数学物理化和新技术化的先驱。”(中国新闻网评)

“他(赵九章)的一生是为中国气象学和地球物理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一生,为中国天气预报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对中国地球科学事业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中国空间科学和航天技术方面的贡献也是突出的,是中国空间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气象学家叶笃正院士评)

“赵九章为中国科教事业发展建立了卓越历史功勋,他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为中国国防科技和人造卫星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评)

“赵九章为中国气象教育事业、地球物理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们树立了重才善教、致力创新的光辉典范,我们要学习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大师风范;学习他求新求实、教研结合的治学方法;学习他慧眼识才、关心后辈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忠诚国家、奉献民族的高贵情操。”(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评)

“赵九章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评)

“赵九章是中国现代气象学和人造卫星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为中国气象教育事业、为地球物理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清华大学校友总会评)

“赵九章是中国现代气象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对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发展和推动贡献巨大。”(大气物理学家周秀骥院士评)

“赵先生(赵九章)是当代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的科学人才,他的贡献是巨大的。”(空间物理学家王水院士评)

266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