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姚桐斌功勋人物事迹
姚桐斌是“两弹一星”的功勋人物之一,在这位科学家的身上有着哪些故事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两弹一星”姚桐斌功勋人物事迹5篇(精选),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两弹一星”姚桐斌功勋人物事迹(精选篇1)
姚桐斌出生于1922年,他所出生的年代并不太平也并不富有虽然他的父亲和哥哥做了一点小生意,但是做生意赚的钱并不足以支撑一个家庭的支出。
为了可以让姚桐斌早早的就为家里面分担,在姚桐斌刚从小学毕业就被父亲勒令退学,甚至姚桐斌父亲扬言如果姚桐斌再坚持上学就打断他的腿。
由于姚桐斌的平时成绩很好,校长觉得他以后肯定大有作为,在校长的亲自拜访和不断劝说下姚桐斌才有了继续上学的机会。但是,最后在还是因为家庭问题中途辍学。
在以后的几年内都在工作赚取学费,1937年去往上海的一所高中就读,但是求学之路并不顺利。因为经济条件的问题,住宿费和伙食费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以至于姚桐斌碾转到江西读书。凭借自己的聪慧和努力,顺利拿到奖学金。考取大学。
出于自身对地质学的喜爱,姚桐斌选择了贵州的交通大学的唐山工学院,在大学学习的期间姚桐斌没有荒废自己的学业,而是一如既往的努力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毕业。
在工作期间,姚桐斌并没有放弃对学业的继续攻破,在工作期间不忘准备出国留学考试。
“两弹一星”姚桐斌功勋人物事迹(精选篇2)
姚桐斌,1922年生于江苏无锡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母靠种地和做些小买卖,勉强维持生计。少年时的姚桐斌极具学习天赋,老师见他聪明好学,不忍让他因贫辍学,多次登门游说,才让他多读了几年书。
1934年,12岁的姚桐斌以优异成绩考进无锡一中,但由于交不起学费,不得不休学。为了继续读书,他摆了个小摊,卖些香烟、火柴和袜子,攒了两年才存下些钱。
带着这点积蓄,他辗转考入了江西的国立十三中,并在全省会考中名列前茅。靠着助学金和奖学金,他最终考上了唐山工学院。
抗日战争期间,民国的公派留学机会稀少,然而凭借优异成绩,姚桐斌获得了宝贵的留学资格。他远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继续深造,用了三年时间拿下两个博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异国他乡得知消息,激动不已,立刻着手劝说同学们归国,为新生的祖国效力。然而,姚桐斌的爱国行动被英国当局视为“危险分子”,一度要求他离境,并禁止他回中国。
幸得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冶金系教授皮沃斯基相助,姚桐斌转赴德国,在那里工作、研究。凭借出色的学术才华,他迅速获得极高的待遇,月薪达8000马克,折合当时的3万人民币。
然而,当得知国内正启动“两弹一星”工程时,姚桐斌毅然决定放弃在德国的优越生活,想尽办法,终于在____的帮助下,于1957年辗转回国。
“两弹一星”姚桐斌功勋人物事迹(精选篇3)
1922年,姚桐斌出生于一个穷苦人家。因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姚桐斌不负众望,终于在1941年成功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1945年,姚桐斌以优异成绩拿到了学士学位,并且被分配到了经济部重庆北碚矿冶研究所。次年,姚桐斌获得了前往英国留学深造的名额。随后,姚桐斌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深入学习冶金学。1951年,他成功获得冶金学博士学位,次年进入英国伦敦帝国科技学院担任实习指导员,且做出了突出科学贡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姚桐斌激动不已,他不仅和其他爱国学生一道向祖国发出贺电,还不断向他人宣传介绍自己的祖国,让外国友人增加对新中国的认识与理解。英国政府看到之后,竟将其行为解释为不善之举,并勒令其离开英国。但天无绝人之路,此事被世界著名铸造学教授依·皮沃斯基知道后,果断邀请专业出色的姚桐斌前往联邦德国继续他的研究之路。在联邦德国四年的深造学习之中,姚桐斌在金属液体理论方面做出了突出成果。1956年,姚桐斌在瑞士由一名爱国学者变成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次年,学有所成的姚桐斌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应召返回国内,开始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1957年9月,姚桐斌回国,根据聂荣臻元帅的建议,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导弹研究院)工作。作为一名党员,姚桐斌无条件地服从了分配。当时的导弹研究院材料研究组人员短缺并且设施稀少,因此很多人对姚桐斌的选择抱有很大疑惑。对此,姚桐斌说道:“我回国不是为了地位和金钱,而是为了把学到的知识贡献给国家建设,因此,我愿意在基层做一些具体的事情。我愿意同大家一起,为我国火箭上天贡献力量。”
1961年到1964年,姚桐斌所在的单位开展课题500余项,许多新型材料以及新工艺都是在姚桐斌的坚持或主持下才得以开展和完成的。这些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科研领域的多项空白,即使在世界上也处于先进水平。在仿制导弹期间,姚桐斌还到鞍钢亲自处理了钢板不合格的问题。他甘当无名英雄,从不计较,他的目的只是希望导弹材料的问题很快得以解决,国防科研事业可以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功。
“两弹一星”姚桐斌功勋人物事迹(精选篇4)
1953年秋,姚桐斌来到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冶金系工作,任研究员兼助理教授。在德国的四年时间里,姚桐斌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突出,不断获得加薪。同时,他的科研论文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好几个国家的大学都请他去讲学,并以丰厚的报酬邀请姚桐斌到他们的国家去工作,但都被姚桐斌婉言谢绝了,因为他一直希望要回国,为新中国的建设出力。姚桐斌在国外一直与国内有联系,他坚定要跟共产党走。
1956年9月,经周恩来总理同意,姚桐斌在中国驻瑞士大使馆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是我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在国外入党的科学家。姚桐斌在国外的科研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很优越,但他怀着立志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几次三番要求回国参加建设。后来中国在研制导弹、原子弹、火箭卫星等方面碰到了一个大问题,就是没有相应的材料和工艺来制造它们,而这方面的科技人员也十分奇缺。1957年10月,姚桐斌应召回国。对于他回国后的工作安排,姚桐斌表示“我回来不是为了名誉和地位,而是为了将学到的知识贡献给国家建设。我愿意在基层做一些具体事情,和大家一起为我国火箭上天贡献力量。”他还表示:“只要能把科研搞上去,我就是死了也心甘。”
姚桐斌当年回国的时候,中国的材料工业还很落后,只能生产建筑用钢和一般的钢材,连低合金钢都生产不出来,更谈不上航天材料了。而研制一枚火箭、一颗卫星,需要成百上千种的材料和上万个零件,并且需要能在超高温、超低温、耐高压、耐腐蚀以及振动、密封、老化等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工作。1958年1月,姚桐斌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报到,钱学森院长要求他负责组建五院的材料研究室,任命他为研究室主任。
“两弹一星”姚桐斌功勋人物事迹(精选篇5)
1956年9月,姚桐斌在瑞士伯尔尼中国驻瑞士使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唯一一位在国外入党的“两弹一星”元勋。1957年姚桐斌回国,9月,姚桐斌转正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此后根据聂荣臻元帅的建议,1958年,姚桐斌被分配到刚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国防部五院)航天材料研究组,任研究员,负责筹建研究所。1958年,材料组扩建为航天材料研究院,姚桐斌任室主任。1960年,研究室又扩建为航天材料研究所(703所),姚桐斌为所长。从1958年到1961年,人员由12人,发展至800人,成为一个科研生产联合体。姚桐斌历任一分院第七研究室工程师、室主任;一分院第六研究所所长。
1961年3月21日,姚桐斌以国防部五院的名义,召开防热材料全国大协作公关会议(简称“三二一会议“),制定防热材料发展规划。5月30日至6月7日,主持召开全国第一届高温测试会议,建立高温测试领导小组,姚桐斌任副组长。同年8月17日至31日,主持召开国家金属材料规划会议(简称“八一七会议”)。这些全国性的会议在中国尖端材料的发展史上起了里程碑的作用,促成了全国范围内建立火箭材料、工艺和测试方法的研究协作网,同时明确了材料研究室(703所)的性质、任务、作用和发展方向。这年的11月,姚桐斌被授予技术中校军衔。
1962年,姚桐斌主持召开全国性高温涂层会议。同年,姚桐斌参加了由聂荣臻元帅主持的全国科学技术会议,从广州回北京后,写了一篇文章《研究工作方法》,文章受到钱学森的赞赏,被推荐在院刊《研究与学习》上发表。2000年,此文精印成册,配以姚桐斌照片,作为所里新来的科研人员的必读教材。
1963年,姚桐斌继续为促成了全国范围内研究协作网,主持召开防热材料规划会议。1963年姚桐斌率领代表团,参加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国际焊接学会会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派代表列席国际焊接学会会议。在国外时,姚桐斌就是国际焊接学会会员,到过瑞士、荷兰、南斯拉夫等国参加过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