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钱三强事迹

| 徐球

“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钱三强事迹是怎样的?钱三强的科研成就大家了解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钱三强事迹(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钱三强事迹

“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钱三强事迹【篇1】

1961年1月的一天,正在忙碌的于敏被钱三强紧急叫到办公室。钱三强一脸严肃:“经所里研究,报请上级批准,决定让你参加热核武器原理的预先研究,你看怎样?”当时,钱三强正在物色氢弹研制的科学家,但于敏多次因为“只专不红”而挨批。钱三强重用于敏,要承受着压力。

历史证明,正是钱三强点了这名“战将”,让中国氢弹研究速度加快。而类似这样的用才故事,在钱三强身上屡见不鲜。俗话说,“百将易得,一帅难求”。今年是钱三强诞辰110周年,让我们走进他“帅才”的人生。

帅才,自己首先得有“才”气。

钱三强出生于绍兴,祖籍湖州吴兴,父亲是国学大师、新文化运动倡导者钱玄同。在父亲的鼓励下,钱三强从小广泛阅读书籍,勇于尝试新事物,同学都说他“有一股牛劲”。

青年立志,有时源于偶然的一个兴趣。19岁时,钱三强在读了英国科学家罗素写的《原子新论》后,就做了一件极其“凡尔赛”的事——在北京大学预科就读的钱三强决心放弃电机工程专业,改学物理,并考入清华大学重读一年级。

此时,中国积贫积弱,别说重型武器,连重工业基础都没有。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父亲钱玄同病情加重,钱三强获得了去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工作的机会,他自问:“国难家患临头,我能忍心离去吗?”最后,是病榻上的钱玄同劝勉他:“你学的东西,将来对国家是有用的。报效祖国,造福社会,路程远得很哩!男儿之志,不能只顾近忧啊!”

到了实验室,导师有意考验这个来自中国的青年,布置了一个难度极高的任务——改进记录原子核粒子轨迹的云雾室。钱三强除了用心钻研,还跑到巴黎郊外的一家金工厂,邀请技术工人一起制作构件,最后经检测改进效果不错,让曾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导师也很是惊讶。

“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钱三强事迹【篇2】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16岁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2年,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钱三强毕业后,担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所长的助理。次年,他经过公费留学考试,在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之际,以报国之志远赴欧洲,进入巴黎大学居里试验室做研究生,导师是居里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菜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

1940年,钱三强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又继续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1946年,他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国科学院还向钱三强颁发了物理学奖。

1948年夏天,钱三强怀着迎接解放的心境,回到战乱中的祖国。他回国不久就遇到1949年1月的北平和平解放,他在兴奋中骑着自行车赶到长安街汇入欢庆的人群。随后,北平军管会主任叶剑英派人找到他,期望他随解放区的代表团赴法国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共中央还在极其困难的情景下拨出5万美元,要他帮忙订购有关原子能方面的仪器和资料。

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他在中国科学院担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又成为规划的制定人。1958年,他参加了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并汇聚了一大批核科学家(包括他的夫人),他还将邓稼先等优秀人才推荐到研制核武器的队伍中。

“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钱三强事迹【篇3】

钱三强(1913.10.16—1992.6.28),原名钱秉穹,出生于浙江绍兴(原籍浙江湖州市),核物理学家,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36年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1937年到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1940年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6年获得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7年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导师;1948年回国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5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51年接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1954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担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58年2月11日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即“二机部”);1978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和副院长;1978年至1982年兼任浙江大学校长;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三强用自己奉献的一生标注出中国核武器的转折点,他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他是“从牛到爱”的践行者、裂变之光的发现者、核能事业的开创者、赤诚纯粹的爱国者。在科学研究上的创新力,战略判断上的预见力,“两弹”研制上的领导力,道德品行上的感召力,社会发展上的影响力,充分说明钱三强是战略科学家的杰出典范,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卓越代表,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辉榜样。

钱三强出身于浙江湖州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早年赴日留学,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钱三强本名秉穹,意为“秉性纯良,志存天穹”。他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这所学校非常开明,是一所与私塾完全不同的新式学校,学校除了抓德、智、体“三育”外,还重视美育、劳动、音乐。刚进入初中钱三强就成了班上篮球队的队员,他在篮球队中年龄排行第三且成绩出色,队员便送给他一个绰号“三强”。父亲钱玄同无意中得知,觉得“三强”两字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寓意“品德强、身体强、学识强”。1926年后,“三强”两字便替代了“秉穹”。

“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钱三强事迹【篇4】

1932年,钱三强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他的父亲钱玄同对儿子的科学志向给予了坚定支持与鼓励,手书“从牛到爱”——勉励钱三强发扬属牛的那股牛劲,在科学道路上不断钻研进取,向牛顿和爱因斯坦学习。父亲的期许成了他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的行事准则。

1937年,钱三强获得公费留法名额,将到世界上最先进的原子核科学研究机构之一——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学习,导师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

然而,启程在即,“七七事变”爆发,战火纷飞。病榻上的钱玄同察觉出钱三强不忍离家的心思,劝勉他:“你学的东西,将来对国家是有用的。男儿之志,不能只顾近忧啊!”带着满腔的报国之志,钱三强远赴欧洲求学,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1946年,钱三强与何泽慧在巴黎结为连理。这对核物理学界的伉俪在难以计数的裂变径迹中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这个发现一经公布便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巨大反响,他们也被国外媒体盛赞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面对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钱三强没有忘记曾经的决心,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回国。他说:“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祖国。祖国再穷,是自己的;而且正因为她贫穷落后,更需要我们去努力改变她的面貌。”

伊莱娜教授虽十分不舍,但仍给予了理解与支持。临行前,伊莱娜教授准备了一些放射源送给钱三强,并鼓励他:“要为科学服务,科学要为人民服务。”

1948年5月,钱三强与何泽慧带着不满一岁的女儿,历经一个月零八天的海上漂泊,回到战乱中的祖国,开始了他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奋斗的历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钱三强事迹【篇5】

钱三强于1932年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1936年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1937年到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1940年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6年获得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7年升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导师,并获得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1948年回国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5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51年接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1954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担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8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和副院长;1978年至1982年兼任浙江大学校长;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37 年,钱三强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1946 年,他与妻子何泽慧合作,经过反复实验,发现了重原子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机制作了科学的解释。这一发现被认为是二战后核物理研究的重要成果,西方媒体用《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这样的标题予以报道,钱三强也因此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

1948 年,已升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导师的钱三强决定放弃法国的优厚待遇回国。他抱着建设祖国的愿望,远涉重洋返回故土。回国后,他主持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前身),并吸纳了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等一批有理想的原子能科学家加入其中。

266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