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郭永怀功勋事迹

| 徐球

2024年“两弹一星”郭永怀功勋事迹大家了解吗?郭永怀功勋事迹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两弹一星”郭永怀功勋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两弹一星”郭永怀功勋事迹

“两弹一星”郭永怀功勋事迹【篇1】

郭永怀,祖籍威海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1909年4月4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辈全力供他读书,17岁考入青岛大学附属中学,20岁考取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侵占华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大学停课,留校做助教的郭永怀只得返回家乡,应聘在威海中学任教。他知识渊博,教学认真,深受学生爱戴。他带领学生贴标语喊口号,进行抗日游行;他开始思考中国屡受外夷欺辱的根源;他认识到要靠现代化的装备和先进的武器保家卫国,应对外来侵略。

1938年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辗转南迁至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郭永怀告别威海中学师生,去西南联大工作、求学,决心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科学报国、科学强国。

目睹日军飞机在中国大地狂轰滥炸,郭永怀更加坚定信念,发展军事科学技术,发展航空事业。为此,他毅然由光学专业改学航空工程,步入空气动力学的研究领域。

1940年,郭永怀一行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次年,郭永怀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钱学森一起师从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与钱学森等人结下深厚友谊。1946年,他被推荐到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院任教,继续在学术研究上大放异彩,其间发表论文《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应用并推广了变形坐标法,被钱学森命名为“PLK”法,其中的“K”代表郭永怀。

“两弹一星”郭永怀功勋事迹【篇2】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山东省荣成市人。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唯一一位在“两弹一星”三大领域均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聪颖好学的他在1929年考入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并于1931年预科班毕业后直接转入本科学习物理学专业,两年后,郭永怀又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深造。

1939年,郭永怀考上了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去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仅半年就取得了硕士学位,接着,他选择了空气动力学最难的课题“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作为博士论文题目。

郭永怀先后在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和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就职,与冯·卡门、钱学森共事。1949年,郭永怀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探索开创了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即著名的PLK方法,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是因为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郭永怀很快就驰名世界。

1955年8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不久,美国政府取消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心系祖国的郭永怀也把回国提上日程。当时,郭永怀已是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院的三大支柱之一,自十几年来所遨游的学术前沿全身而退,其代价不言自明。

“两弹一星”郭永怀功勋事迹【篇3】

郭永怀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后受聘于康奈尔大学,并于1955年7月晋升为终身教授。1956年10月,郭永怀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回到中国,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系主任、中国科学院二机部九院副院长等职务。

郭永怀是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领导组织了爆轰力学、高超声速流、飞行力学、结构力学、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科学研究。1968年12月5日凌晨,郭永怀因搭乘的飞机在北京机场降落时发生事故坠毁而不幸罹难,年仅59岁。1985年,国务院补授予郭永怀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9月18日,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担负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中国核弹与导弹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8年夏,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举行了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在3000多名参考者中,力学专业只招一名。考试结果,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5门课超过350分的相同分数同时被录取。

1939年,郭永怀考取了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但在上海登船前发现领到的护照竟由日本政府签发,便毅然放弃了这次机会。八个月后,郭永怀接到加拿大的留学通知,随后进入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深造,在应用数学系系主任辛格(J. L. Synge)教授的指导下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便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

“两弹一星”郭永怀功勋事迹【篇4】

我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多少都有过隐姓埋名的经历。郭永怀是其中唯一一位横跨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三大领域的专家,是唯一的烈士,也是为数不多出身农村的科学家。

他用毛驴举例解释科学问题:山东的农民要使自己的小毛驴干活,会把它的生活习性摸得一清二楚,否则驴脾气一发,是不会听使唤的。他说,使用复杂得多的现代计算设备,也是一样的道理。

他在用石头、黄泥和海草筑成的房屋里长大。在他生活的20世纪初,山东荣成县的毛驴跟如今街上的汽车一样常见。郭永怀从骑乘毛驴的生活中走出,坐过远渡重洋的轮船,在海外求学工作16年,归国仍带着浓浓的胶东口音,指导核武器的研制工作。

59岁那年,郭永怀结束西北的热核导弹试验准备,乘飞机返京,飞机在降落过程中失事。人们在火中发现了两具紧紧抱在一起的遗体,费力将他们分开后,看到中间夹着一个完好无损的公文包,里面装着试验的资料。那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

今年夏天,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站在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对着飞机失事的视频资料哇哇大哭。馆长李波后来特意在那附近放了盒纸巾,定期补充。有两位企业家参观完,捐出了两笔奖学金——“永怀教育奖”和“永怀乡村教师奖”。

暑期过后,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学典礼上,来自荣成的张雨霖又听到校长周琪提起了这个名字。这时候,郭永怀已经比多数本科新生年长100岁。

“两弹一星”郭永怀功勋事迹【篇5】

1960年3月的一天,钱三强来找郭永怀,两人在书房足足谈了3小时。原来,钱学森把郭永怀推荐给了钱三强,要他承担自主研发原子弹的力学保障工作。正是这一次拜访,使郭永怀的生命和中国核武器工业永远联系在了一起。他和实验物理学家王金昌、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一起,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从那以后,郭永怀与妻子李佩的爱情再也不是泛舟观景和聆听古典音乐,而是严守国家机密。对郭永怀为何突然变得忙碌的问题,他们一个从来不讲,一个从不问。李佩多年不知丈夫何时出差,何时归来,出差去哪里,干什么事。郭永怀一离家,丈夫对李佩而言就变成了一个个信箱号码。直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郭永怀和钱学森等一起开心地喝酒,此时李佩才明白,这些年丈夫经常离家是为国家承担着历史重任。

1963年,国家决定把核武器研究队伍迁往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这个基地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气候变化无常,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加上缺氧和物质匮乏,许多研究人员都得了营养不良和高原浮肿,50多岁的郭永怀因此而变得满头白发。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次导弹核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全体工作人员一片沸腾,郭永怀却瘫软在试验现场。身边工作人员架起他,把他送进了临时帐篷里。

郭永怀是农家孩子,李佩却是京城的富家大小姐。李佩的父亲李保龄是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生,回国后在开滦煤矿做工程师。1917年出生的李佩是家中长女,在北京一座花园洋房中长大。1936年,19岁的李佩从北京城“四大教会名校”之一的私立贝满女中毕业,同时考上了北京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父母要求她必须上女子文理学院,反对她读男女合校的北大和燕京。最后,双方妥协,她进了北京大学经济系。

266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