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著名力学家事迹
2024年郭永怀著名力学家事迹大家知道有哪些吗?郭永怀在两弹一星的研制中发挥了哪些作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郭永怀著名力学家事迹(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郭永怀著名力学家事迹篇1
郭永怀(1909.04.04-1968.12.05),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生于山东荣成。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45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7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被追认为烈士。
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等职。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跨声速流和奇异摄动理论(PLK方法)方面的成就为国际公认。倡导了我国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担负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核弹与导弹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国家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郭永怀刚回国,即与钱学森、钱伟长一起投身于刚建立不久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科技领导工作,他倡导和关心高超声速流体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思想。
1957年,郭永怀参加制订“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他担任力学专业组副组长,高瞻远瞩地与力学界其他专家一起审时度势制订学科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奋斗目标,确定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郭永怀著名力学家事迹篇2
郭永怀出生在山东荣成。1937年7月,日本侵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郭永怀就读的北京大学停课,他被迫回到威海中学执教。当时,学校的小路上有一个用炮弹皮做成的钟,这块炮弹皮是甲午战争中侵略者留下来的。看着这块承载着民族耻辱的炮弹皮,郭永怀的内心备受煎熬。
1938年,郭永怀从老家前往西南联合大学,一路上日机肆虐,这让郭永怀的内心异常愤慨。于是,他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选择,决定转入航空工程系,立志科技报国。
在西南联合大学期间,郭永怀从三千多人中脱颖而出,成功考取“中英庚款”留学名额。然而就在他登上轮船准备出国时,发生了一件事,随后他愤怒地下船,拒绝出发。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为何会放弃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呢?
郭永怀通过努力,又一次得到了留学的机会。在国外,他连续发表了多篇震撼世界的重磅论文,不仅成为全球最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还被誉为“一代应用数学大师”。此后,他冲破了很多阻挠,携妻女踏上了归国之路,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
1960年,郭永怀临危受命,加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这项国家绝密任务中。在指导核武器研制的同时,郭永怀还参与导弹的技术攻关。此外,同步进行的人造地球卫星项目也离不开他,郭永怀一人横跨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三个领域。
郭永怀著名力学家事迹篇3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出生于山东荣成。他自幼聪慧好学,立志报国。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40年留学加拿大,1941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46年起受聘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任教。
在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中,郭永怀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星。他的事迹和精神,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新青年,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郭永怀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事业。1946年,他前往美国,专攻力学。后于参加规划我国力学发展蓝图,在空气动力学等力学学科建设及培育力学人才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先后领导、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和试验工作,解决了核弹研制和试验中力学方面的许多重大难题。然而,面对美国的高薪聘请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他毫不动摇,毅然决定回国,为中国的核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郭永怀的事迹远不止于此。他曾经说过:“我回国就是给国家培养人才,为国内的科技事业打基础,做铺路人。”这句话,是他一生执着于科研事业,始终保持科学家本色的最好写照。他以身作则,坚持在科研第一线,甘于寂寞,甘于清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家的使命和责任。
郭永怀著名力学家事迹篇4
郭永怀祖籍威海荣成滕家镇西滩郭家村,1909年4月4日出生于一个崇尚耕读的农家,父辈全力供他读书,17岁考取青岛大学附属中学,20岁考取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毕业后转入本科学习,两年后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在北大期间他积极参与“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日军侵占华北,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停课解散,留校北京大学做助教的郭永怀只得返回家乡,应聘在威海一中任教。他知识渊博、教学认真,深受学生爱戴。他带领学生贴标语喊口号,进行抗日游行。郭永怀开始思考中国屡受外夷欺辱的根源,他感觉到要靠现代化的装备和先进的武器保家卫国,应对外来侵略。
全面抗战爆发后,清华、北大、南开几所大学南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郭永怀告别威海一中师生,去西南联大工作、求学,决心努力学习现代尖端科学技术,科学报国、科学强国。目睹日军飞机狂轰滥炸后,郭永怀更加坚定了科学救国信念。他毅然放弃了光学改学航空工程,步入空气动力学的研究领域,要发展军事科学技术、发展航空事业。
1938年夏,郭永怀以优异成绩考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1941年又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与钱学森等人结下深厚友谊,并加入了学院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成为世界著名流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门生。1946年,他被推荐到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院任教,继续在学术研究上大放异彩,发表了论文《在中等雷诺数下绕平板的不可压缩黏性流动》,应用并推广了变形坐标法,被钱学森命名为“PLK”法,其中的K代表的就是“郭”。
郭永怀著名力学家事迹篇5
在我国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里,他是唯一一位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也是唯一在核弹、导弹、地球卫星三个领域都作出重大贡献的“两弹一星”元勋。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国家的机密,直到他牺牲30多年后,名字才被允许见诸报端,钱学森曾说:“他能抵两个我”,他就是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郭永怀。
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一个农家,是郭文吉夫妇的第四个儿子。10岁的时候,郭文吉将儿子送到了本家叔叔所办的学堂里读书习文。17岁那年,郭永怀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成为四乡八里第一个公费中学生。20岁那年,又考取了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
1931年7月,郭永怀预科班毕业后直接转入本科学习。郭永怀选择了物理学专业,得到了当时国内知名教授顾静徽的赏识。两年后,顾静徽推荐郭到北京大学光学专家饶毓泰教授门下继续深造。在参加了北京大学的入学考试后,郭永怀如愿以偿地进入北大物理系学习。在顾、饶二位导师的精心锤炼下,郭永怀打下了扎实的物理学专业基础。1938年夏,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举行了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在3000多名参考者中,力学专业只招一名。
考试结果,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5门课超过350分的相同分数同时被录取。可在他们一行前往上海,登上了出国留学的游轮时,他们发现,自己的护照上面竟多了日本签证,赫然上书,“允许在横滨停船三日,上岸游览”。这群学生义愤填膺,撕掉了手中的护照,带着行李决然下了船。他们宁可不留学也决不接受侵略者的签证。于是,他们毅然回到昆明,直到7个月后,他们才等到了新的出发机会。历经坎坷,这群踌躇满志的年轻人最终于上海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