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九章中国人造卫星科学家事迹

| 徐球

赵九章中国人造卫星科学家事迹大家清楚是怎样的吗?赵九章的人生有哪些故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赵九章中国人造卫星科学家事迹(集合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赵九章中国人造卫星科学家事迹

赵九章中国人造卫星科学家事迹篇1

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生于河南开封,籍贯浙江湖州,1925年8月,考入浙江大学前身浙江工业专科学校电机系。九三学社社员,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研究院院长。

他是中国现代气象学、空间科学的开创者和人造卫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倡导和开拓中国地球科学数学物理化和新技术化的先驱。1955年,赵九章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6年任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研究院院长;1968年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1999年9月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出生于中医世家的赵九章被寄望于子承父业,读私塾时的他则渴望从事文学。然而,“五四运动”的爆发,使赵九章既没有从事中医,也没有从事文学,而是选择了“科学救国”。1925年,赵九章考入浙江工业专科学校电机系,之后以高分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成功报考德国柏林大学气象学专业。

在他获得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后,他立刻回到正风雨飘摇的祖国,没有丝毫犹豫。他先是在西南联大向学生们传授战时极其重要的气象科学,后又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主持气象科学研究,自此成为中国现代气象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之后,赵九章将更大的热情致力于气象学的现代化建设。他所参与的云雾物理研究,让中国人在暖云降水理论和积云动力学等方面成果显著;而他积极倡导的国际先进的人工降水研究,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更是贡献非凡。

赵九章中国人造卫星科学家事迹篇2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十余年筹备,有个人功不可没,那就是赵九章。

赵九章,1907年生,祖籍浙江吴兴(今湖州),杰出的气象学、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学家。1933年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回国后在西南联大任教。

1944年,他开始主持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的工作,承担起继竺可桢之后为中国现代气象科学奠基的重任。新中国成立后,他组建起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也是从那一年起,赵九章等人积极倡议发展中国自己的人造卫星。1958年,他作为中国科学院人造地球卫星研制组主要负责人,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重要建议。1966年,他出任原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院院长,推动中国第一颗卫星研制。

1968年10月,赵九章去世。在此之前,“东方红一号”的原型星研制已全部完成,为我国人造卫星按时发射和一次成功升空奠定了基础。

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首次颁发,“‘东方红一号’及卫星事业的开创奠基工作”第一获奖人授予赵九章。历史没有忘记这位功绩卓著的“两弹一星”元勋。

赵九章中国人造卫星科学家事迹篇3

赵九章(1907-1968),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赴德国攻读气象学专业,1938年获博士学位。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在他领导下,开创了利用气象火箭和探空火箭进行高空探测的研究,探索了卫星发展方向,筹建了环境模拟实验室和开展遥测、跟踪技术研究,组建了空间科学技术队伍。他对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的确定和关键技术的研制,起了重要作用。

还记得我国笫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吗?还知道总设计师的姓名吗?他在动乱年代被迫害自杀,没能看到亲自研制的卫星遨游太空。

赵九章自杀后,国防科委的罗舜初将军很快打电话向周恩来总理作了报告。周恩来得知这一消息后,顿时流下了热泪。日理万机的周恩来还第一次停止了办公,当即向有关部门打电话查问这一情况,随后又委派专人去中国科学院进行追查。赵九章:空间物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地球物理学和空间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

建立和发展我国动力气象、大气环流、数值天气预报和云雾物理等学科及其研究工作。领导开创我国火箭探空研究,探索卫星发展方向,并在卫星系列发展规划、探测方案制订、东方红1号卫星和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确定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获198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赵九章中国人造卫星科学家事迹篇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自建校之日起,中国科大就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党和国家培养尖端科技人才,作为自己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涌现出一批心系科大发展、关爱科大学子的教育家。他们在校训校风、办校方针、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思想,是中国科大办学治校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让我们以老一辈教育家为榜样,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赵九章,生于河南开封,籍贯浙江湖州,著名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教育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赵九章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东方红一号”卫星总设计师,是我国现代气象学、空间科学和人造卫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倡导和开拓我国地球科学数理化、工程化和新技术化的先驱。他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院院长、中国科大应用地球物理系首任系主任,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高质量科技人才,为我国地球科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赵九章幼年就读于私塾,预备从事文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改学科学,立志“科学救国”。1933年,他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赴德国攻读气象学专业,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后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主持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赵九章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在他的主持下,该所很快发展成一个人才济济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中一批有成就的科学家,都直接或间接受过赵九章的指导。

赵九章中国人造卫星科学家事迹篇5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报考第二届公费留学生,成功考取庚款出国留学生。

1935年7月-1938年10月,德国柏林大学,气象学专业博士。(师从气象学家H·Von·菲克尔)。

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西南联大任教。赵九章把数学和物理引入气象学,研究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完成了中国第一篇动力气象学论文-《信风带主流间热力学》。

1944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经竺可桢推荐,主持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承担起继竺可桢之后中国现代气象科学奠基的重任。

1944年—1949年兼任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 )理学院气象系教授,讲授动力气象学。

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赵九章指出,实际大气在斜压状态下可以是不稳定的,即振幅将随时间增长而形成天气图上观测到的气压场的槽、脊分布和发展,这是现代天气预报的理论基础之一。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赵九章在芝加哥大学做这一学术报告时,引起国际气象学家的高度重视。在气象学发展史上公认“公元1946年,中国赵九章提出行星波不稳定概念”。

1946年,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迁往南京北极阁,成为中国现代气象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1958年,赵九章是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二部的主要技术负责人,负责卫星研制的各项准备工作。同年10月,他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重要建议。

26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