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主要事迹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肯定对各类事迹都很熟悉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村医生主要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村医生主要事迹精选篇1
“乡亲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我原来工作的村卫生室有4名医生,活不多,我们都觉得这里更需要我们。”谢爱娥说,船上的日子确实很苦,2005年以前连电视都看不了,家里的收音机不知道听坏了多少台。“开始几年熬不住的时候也想过离开,可是乡亲们需要我,我和乡亲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离不开他们了。”2002年,谢爱娥又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成员,分管妇联和计生工作。
谢爱娥告诉记者,刚到船头咀时,湖上常有大风大浪,让她这个“旱鸭子”很不适应。“有时候一个浪拍过来,立马浑身就湿透了,我就紧紧地把住船沿儿,一刻也不敢松手。之前那个皮质的药箱落到水里散了架,我就自己用木头重新做了一个,到现在用了十多年还好好的。”记者注意到,只要一坐到船上,谢爱娥就始终把药箱紧紧抱在怀里。
如今,谢爱娥的兄弟姐妹几乎都外出打工,哥哥一家人一年能赚上7万元左右,而谢爱娥夫妻俩一年的收入还不到2万元。她说,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政府能出钱把村卫生室再好好修缮一下,再给配备一艘专供出诊用的小汽艇。“这艘船屋已经好几年没修过了,下雨天还会漏雨。”
“她就像我的亲人一样”
顺着村卫生室的后门走出去,记者来到了村民段秀的家。段秀说,自己患有比较严重的关节炎,需要定期到村卫生室就诊。今年洪湖水小,出门不方便,就干脆把船靠过来住了
记者见到谢爱娥时,她正要去村民董继财家。今年59岁的董继财去年12月做了肺叶切除手术,恢复期需要定期打针吃药,因为身体状况不能来回颠簸,谢爱娥便定时送医上门。今年洪湖大旱,水浅的地方,机船无法通过,她就从老乡家里借了一条更小的船,一路用竹篙杆撑了过去。谢爱娥说,为了挨家挨户发放净水药品,她特意准备了胶鞋和探路棍,到了船过不去的地方就换上胶鞋,拄着拐杖走过去。
说起董继财,还有一个小插曲。谢爱娥说,原本老董是坚持自己上门就诊的,有一次该就诊了却迟迟不见人来,她便上门了解情况。原来老董因为在卫生室欠了账还不上,不好意思再来了。此后,谢爱娥往老董家跑得很勤。
谢爱娥说,去年涝灾、今年旱灾,渔民的收成受了很大影响,欠账总是难免的,可不能因为他们手头不方便,就耽误了给他们治病。在谢爱娥家里,记者看到了她的记账本,截至去年年底,没收回来的医药费总共有11903元。这其中,还不包括由于一些渔民的迁移而留下的8000元死账。而令谢爱娥感动的是,每到年底,渔民们总是给她送来自家养的鱼,即使她一再谢绝,还是会有人趁她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把鱼放在卫生室门口。
记者离开村卫生室的时候大约是19时。在返回岸边的途中,天色渐暗,湖面变成黑漆漆的一片,记者乘坐的小船竟迷失了方向,在水上打起了转转。
6月9日20时左右,谢爱娥给记者打来电话说,洪湖下雨了,这会儿正在关窗户呢。她说,之前洪湖也下了雨,但降雨量只有10毫米,洪湖水位还不高,船还是划不起来,那也得出诊呀。打电话时,她刚出完诊回家不久……
乡村医生主要事迹精选篇2
王晓玲,仪征市新集镇八桥村村医。四十多岁的她,看上去还是那么文静、干练、充满青春的朝气。一直以来,王晓玲都是父母心中的乖乖女,姐姐眼里的甜小妹。谁也不曾想到,有朝一日,她会成为八桥村民心中最为亲切的“自家人”——她是一位技术娴熟的护士,也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医生,更是一位让人放心暖心的导医顾问。
一、不忘初心,甘做村民健康的守门人
王晓玲,可谓出生在“医学世家”,父母都是医生,后来姐姐也选择了医疗职业。也许是成长环境的潜移默化,也许是骨子里的热爱,初中毕业时的王晓玲很自然地选择卫校。三年的孜孜不倦,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顺利地成为一名光荣的白衣天使。
原本只是为了到村里去锻炼锻炼的她,一去竟然就成了永远。当年身为镇卫生院院长的父亲,若为自己的宝贝女儿调动一下工作,绝非难事,然而,王晓玲一次次地婉言谢绝父亲的关心。
王晓玲从事村医二十多年来,带着那份青春的热情、医者的仁心以及那份难舍的责任,默默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和平安。
面对一直不变的平淡,每天都一样的环境和工作,王晓玲保持着一样的细致耐心、严谨务实工作作风。门诊出诊、打针治疗、微信咨询……二十多年来,王晓玲对村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为她在百姓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也是多年后,当父亲屡屡听见别人在自己面前亲切地称王晓玲为“二先生”时,那颗可怜的悬着的“父母心”才算放下了,从此,父亲也给了王晓玲许多许多的支持和帮助。
现在,王晓玲成了家,也有了孩子,可繁琐的工作常常使她疏于对家庭的照顾。她说,每当面对丈夫和孩子时,她能读出他们眼中的理解和关心,可越是这样,她自己心里越愧疚。她知道,一边是家庭,一边是工作,她得用心。
二、与时俱进,拓展村医服务的经纬度
王晓玲深切地知道,在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自己的医学知识和医疗经验,对于村医的工作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满足工作需要。
可以说,王晓玲从参加工作那天起,就没有间断过学习,她珍惜每一次外出培训的机会,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订阅医学刊物,收集医疗视频、图册,既能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又能寻找机会请教专家名医。对王晓玲来说,多年来,晚上陪伴儿子一起学习,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让她感到幸福得习惯。
由于王晓玲的不懈努力,她于2008年就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去年在“卫计委”举办的技能竞赛中,她夺得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
成绩面前,王晓玲从不骄傲。她永远保持着谦虚的学生姿态,与扬州三甲医院的许多名医建立“医疗求助”通道。工作中一旦遇到疑难,或在线求助,或立即转诊,急村民之所急,总是把村民的利益在第一位。她在工作中早已实现了1+1+N的服务模式,
三、牢记使命,做农村医疗事业的守灯人
农村卫生所,在那些上了年纪出行不便的病人眼里,在整天忙于劳作的村民眼里,它就是一盏黑夜里的明灯,它能给人温暖,给人希望。农村卫生所服务村民,预防治疗相结合,能有效治疗一些常见病、小病,既缓解大医院的压力,又方便了人民群众。因此,加强我国农村医疗事业的建设,是新时期党在医疗卫生工作方面的重要战略安排。
王晓玲身为村医,自然明白自己的责任,二十多年来,她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总能积极认真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工作,尽心尽职做好农村医疗事业的守灯人。每天,王晓玲早上六点多钟就去上班,中午也不休息,还要利用内网录入资料,晚上六点多才能下班,到家时间一般要在七八点钟左右。她从不抱怨。
每天,王晓玲面对五六十个门诊病人,她总能热情接待,精心诊治;面对上门诊治的病人,她从不爽约,细心服务;面对参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村民,她手机时时畅通,随时连线。
王晓玲是一个有心人,她为村民服务,不怕苦,不嫌累。她根据村民健康状况和需求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的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村医王晓玲对工作的责任心,对村民的爱心,还有她过硬的技术,为她赢得八桥村村民的信任,八桥村村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签约率在仪征市名列前茅。
二十多年来,王晓玲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也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卫生室应有的作用。
乡村医生主要事迹精选篇3
她,1980年出生在__县__镇__村委会一个农村家庭里,2000年毕业__卫校,通过医生资格考试,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从2003年至今任__村委会卫生所的卫生员;2012年12月在换届选举中,被群众选举为__县第十六届、镇十一届人大代表、同时选为__村委会村委委员。当选后,她知道自己多了份职责,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她用心做人、做事,用行动履行着代表的职责,落实为民服务,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她,就是__。
一、义无返顾,毅然决然,投身农村卫生事业
毕业后,她回到家乡,看到家乡落后的医疗条件,看到群众因病不能很好的就医,她的心都揪着疼。她顶着家人给的压力,放弃了到外地更好的工作环境,决然选择了留下来,留在这养育她成长的这片热土上。为了能更好的学有所用,能更好、更加规范的服务群众,她报名到__县卫生局参加学习乡村医生培训班,并顺利取得了乡村医生资格证,回乡后,主动向__村委会申请,自己愿意承担__村委会辖区内的乡村医生工作。
在平凡而艰苦的工作岗位上,__刻苦学习,勤奋钻研,一丝不苟,尽心竭力组建了村卫生室。立足于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扎根农村最基层卫生服务事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的国家收费标准,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药品价格收费标准公开上墙,让群众花小钱就能放心就医。
二、舍身忘记,顾全大局,做好公共安全卫生工作
在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冲锋在前,为群众一户户送上消毒药品,向群众宣传现用安全卫生防病知识,非典期间早出晚归,及时排查外出返乡人员,为发热病人早晚测一次体温,监控病情的发展,随时做好突发病情的处理和上报工作,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可能。努力做好辖区内儿童手足病的检查和防控工作;积极做好H1N1流感防控工作,做到发现疫情做好登记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严密防控各种流感的发生和流行。所在卫生所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资料齐全,2010年被县卫生局评为优秀乡村医生,2012年卫生所被评为先进卫生所。
三、心系家乡,情牵人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__自任__卫生所卫生所工作人员以来,常怀:医者父母心的思想观念,对群众热情关心、耐心听取病人病情,分析他们的需求,时时急病人之所急。常思:视人民为父母,以奉献为快乐,待病人如亲人,以服务病人为宗旨。工作中无微不至的照顾、观察每一位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还是下班,无论哪里有病人,她都随叫随到,无怨无悔。有时一晚要出诊数次,来回折腾彻夜不能寐;有时她刚端起饭碗,就有病人来找看病,囫囵吃上几口就随即出去了;就是大年初一也没有清闲过,更谈不上平时的节假日。有人问,这样没日没夜,不辞辛劳的工作,没有高额的报酬,没有政治地位,图什么?她的回答是: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
还记得,2011年,__村委会的一户村民,夫妻两人相继得了癌症,前后一年左右相续去世了,家里只剩下年迈的父母和两个还在上学的子女,如此雪上加霜的打击,让一个家庭走到了绝望的边境。可在亲戚朋友,政府的帮助下,这个支离破碎的家支撑了下来,__每次都是义务为这家人看病,在自己有能力时不时的给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生活费。10多年来,她一直用一颗赤子之心践行着医生的医德,来服务群众。
四、履职尽责,恪尽职守,积极支持村两委的工作
2012年12月,__经过村民选举,推荐为县镇人大代表、村委委员后,知道自己肩上责任的分量加重了许多,她更加努力的工作、生活、学习,服务群众。为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积极参加县镇组织的各种培训,认真阅读《代表履职手册》,向实践学习,向有丰富经验的老同志,老代表学习。通过多层次的学习,从中掌握了许多代表履职的基本知识,明确了代表的'权力和义务。2013年2月,县镇两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际,__多次深入实地调查,走访选民,与选民交心谈心,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要求代表代表群众代表什么,有针对性的收集了真实可靠的材料,经过认真总结,归纳整理,形成了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书面报告。在会议期间向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农村乡镇设置公共卫生体检机构》的建议,向镇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解决钻天坡至那召公路建设,海石凹至老寨彝族村公路建设》的建议。代表建议案的提出,经相关部门协商,得到支持,群众将会得到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实惠。
__作为一名农村卫生员,县镇人大代表,村委委员,她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默默奉献,任劳任怨,尽自己所能为村民解除病痛,反映民情民意,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作为一名医生的职业道德,作为一名县镇人大代的职责。她不畏农村条件的艰苦,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岗位上和代表职责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心血,守护着群众的健康;凭着崇高医德、精湛的医术,她认真的履职,为病人祛病,听民意,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赞誉,确实用心做人做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乡村医生主要事迹精选篇4
今年56岁的徐可相是山亭区店子镇鹁鸽崖村卫生所的一名乡村医生,自1975年1月在滕县卫校毕业后,一直扎根于农村卫生事业。38年来他用真情服务老百姓,用行动报答村民,始终履行着救死扶伤地神圣职责而无怨无悔。他医德高尚,技术精湛,深得镇卫生院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认可。2011年,按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为了改善患者就医环境,他自筹资金十余万元,建设了一处面积约120平米的标准卫生室,当地村民常见病、多发病均可就地得到治疗,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工作目标,较大程度缓解了群众就医难问题。
2003年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徐可相医生积极响应“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号召,投身到抗击非典第一线。为了让群众早日了解非典,掌握非典预防知识,他通过村委会大喇叭、黑板报、张贴标语、义务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进行防治非典知识宣传。有时还挨家挨户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尽量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配合镇卫生院积极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登记和劝阻回乡工作,免费发放体温表进行排查,自己配制了抗病毒中草药为群众免费服用。由于他身先士卒、不怕危险,终于取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他所负责的辖区,无一例外出务工人员回乡的事情发生,为全镇乃至全区抗击非典的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徐可相认为,仅有为村民解除病痛的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扎实牢固的医疗技术功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老百姓带来便利和实惠。行医生涯近40年,他不断钻研业务,提高技术水平,经他治愈的各类患者成千上万,深得群众敬仰。他经常自费购买大量医药类书籍刻苦研读,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仔细翻阅,从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即便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也从未放弃过。
2009年1月26日(新年正月初一)凌晨两点,正值数九寒天,一阵急促地电话铃声把他从睡梦中惊醒。原来是本村一位张姓小孩突发高烧需要治疗。他放下电话二话没说,背起药箱就冲出家门。一路上寒风呼啸,冻得他直打哆嗦。由于天黑道路泥滑,走着走着,他一不小心摔倒在泥地上,弄得全身都是泥,腿被刮伤两处,但他顾不了伤痛,爬起来就继续往病人家里跑去。赶到时发现小孩已处于高热惊厥,于是就急忙给予退热、解痉、针刺人中、静脉输液等治疗。由于病情严重需要输注三瓶液体,他就一直陪护到输液完毕,直至小孩病情好转才放心离开。此时已是早上六点多钟,天已经蒙蒙发亮,左邻右舍都在“噼里啪啦”地燃放着新年鞭炮,可徐可相连处理伤口都未来得及,累得他一头倒在床上便呼呼大睡。类似这种情况,一年四季到头随时都可以碰到。他在卫生室上班时,跟本不分昼夜,实行二十四小时全天候诊值守,就是凭着他这种过硬的医学功底,扎实的的业务技能,优良的服务态度,得到了各位村民的普遍赞誉。
他看病时时为困难病人着想,治疗时尽量使用既便宜又能保证治疗效果的药品。上门服务时从来不收出诊费,对特别困难的患者主动免除医药费,每年下来减免医药费用就达到两三千元。他心系村民的安危冷暖,始终奉行的宗旨是治病救人,扶贫济困。作为一位普通的乡村医生,仅靠辛勤劳动创造一点微薄收入,他生活地并不宽裕,但能为本村群众服务是他这辈子最大的梦想。从医以来未出现过重大差错和医疗事故,也从未接到过任何患者的投诉。
徐可相从医38年以来,认真执行农村卫生工作方针,积极参与防疫保健工作,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一贯方针,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重点。他深知这一道理的重要性,始终把卫生防疫工作挂在心上。他时常给村民宣传防疫的重要性,防重于治的方针政策。基于他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防疫工作的关注、了解和认识。他身体力行迎难而上,一股子倔劲,使全村的防疫保健工作在全镇处于领先水平,受到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的肯定。他先后获得店子镇“先进个人”、店子镇“个人显著贡献者”、山亭区“优秀乡医”、山亭区“十佳乡医”等荣誉称号,所在卫生室被评为店子镇“先进卫生室”;2011年被评为山亭区“先进卫生室”。
徐医生以他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乡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深知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多为国家出点力,为村民办点实事是应该的。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他感到无上光荣。
乡村医生主要事迹精选篇5
在红色革命老区湖南省茶陵县,在井冈山根据地,罗霄山脉下,有一座三层的面积200多平方的小型综合医院——湖南省茶陵县0方乡卫生院洮水分院。在这医院中,有一位四里八乡远近闻名的乡村好医生。他立足农村,40多年如一日,在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在农民兄弟心里竖起了一座无言的丰碑,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缕阳光。这位好医生就是现年57岁的谭冬生。
一、扎根农村,立志乡村医卫事业
洮水村地处在罗霄山脉下,附近有几个村坐落在大山深处,农民有了病要进城看病,得走三个多小时的山路,往往一些急病就担搁在路上了。
1968年,谭冬生初中毕业,尽管是初中生,但在贫穷落后,文盲众多的洮水村,他却成了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成了重点培养对象。他面临着许多机会:招工、招干、参军、做村干部、作民办教师,但他面对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立志学医。当年8月参加了茶陵县组织的赤脚医生培训班。他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农民的难处就是我的难处,乡亲们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农村看病难,看病贵。1969年8月,谭冬生在人民公社的支持下,办起了洮水大队卫生所。从那一天开始,不论盛夏酷暑,还是数九寒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是患者有求,谭冬生二话不说,背起红十字药箱,翻山越岭、涉水过沟,奔波在为患者解除痛苦的山道上。
春节,正是家家团圆的好日子,而谭冬生只能在除夕到儿子家中,全家吃顿团圆饭。正月初一下午就赶回自己的小诊所。他说:“每年的新年,总有喝醉酒的、感冒的、被编炮之类炸伤的等患者,我不在诊所,会耽误他们的病的。大过年的,不能让大家高兴的心情受到破坏。”就这样,他足足40个春节都是在诊所里过的。1992年正月初一的晚上,谭冬生和往常一样在诊所为过年期间患病的乡亲们看病、抓药,忙到了晚上8点多钟,谭冬生正准备端起饭碗吃饭,滋坑村农民邱继光的儿子匆匆忙忙地闯进了诊所,他气喘吁吁地告诉谭冬生,他52岁的父亲因为心脏病,今天感到很难受,要谭冬生出诊到家里去看看。此时,窗外北风夹着雪籽呼呼刮着,寒冷刺骨。谭冬生听到患者家属的话,放下饭碗,背起药箱,抓起手电筒就骑上一辆自行车,颠簸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由于年前下了雨,路上泥泞不堪,天又漆黑,实在难走。谭冬生在路上摔了几跤,药箱都摔去老远。走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谭冬生进了患者的家。没有顾得上喝一口水,就为患者看病、输液;一直忙到了晚上11点。由于还有些药没有带上,他和邱老汉的儿子又返回诊所,谭冬生又给邱老汉配了9付中药,让他儿子带回去给父亲服用。一忙下来,天都放亮了。等吃完了药,邱老汉自己下山来到谭冬生的诊所说:“谭医生,我真佩服你,我这病可是大医院都说没治的,吃了你的药,看,我能自己走到你这儿来谢谢你。”
他提来一篮鸡蛋到诊所,要感谢自己的救命恩人。谭冬生说“大家乡里乡亲的,我知道你家的难处,你现在刚刚在恢复中,把鸡蛋提回去自己补补身子,你的身体康复了,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
十年后,邱继光老人因心脏病逝世。这期间,谭冬生一直坚持为他治疗。他也心疼谭冬生来回的路难走,一到雨雪天犯病,他总是忍着疼痛,说:“路难走,别麻烦谭医生,等天晴了让他来不迟。”谭冬生也摸清了他的病因,预备了常用的药物给他救急。他常念叨着谭冬生的好,他说:“我每多活一天就是多赚了一天,这条老命是谭医生帮我抢回来的呀!”
二、医术精湛、做医德高尚的好医生
作为一名让农民们信赖的好医生,来找谭冬生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不仅有本村的患者,也有从邻近桃坑乡、严塘镇等周边乡村慕名而来的患者。在诊所里,谭冬生基本上是又看病,又抓药。患者说,谭医生不仅医术好,而且看病方便,价格也低,每次看病吃药的钱不超过30元。
谭冬生说,我们乡村医生每天面对的是农民,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疑难杂病患者,他们对大夫抱的希望很高,要求也很高。因此,乡村医生不仅中西医、内外科、妇产儿科都要会,而且打针、输液、针灸、按摩,样样都要精。我们不能把进门的病人往外推。作为一名初中基础的乡村医生,谭冬生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医疗技术,谭冬生不顾经济上的拮据,购买了许多医学书籍,完成了《外科》、《内科》、《妇科》、《儿科》等20多门学科的理论学习,并大胆应用于临床,医术不断提高。诊病时遇到难题,他就马上啃书本。护送病人到上级医院治疗,他就抓紧机会请教。从1969年6月开始,他多次参加了市、县、乡组织的乡村医生培训,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还自费到县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及卫生法规等知识。他一边学习,一边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中。40多年来,他对待患者,始终如一,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他坚持做到“五心四勤”即:诊断细心、治疗精心、解答耐心、接受批评虚心、让病人和家属放心;手勤、脚勤、嘴勤、人勤。
洮水村9组的周运娥,53岁时得了严重的肺心病,在县人民医院治疗了2个月后,因为没有根本好转的希望,加上付不起高额的治疗费,绝望地放弃了治疗,回家等待死神的降临。谭冬生知道此事后,立即跑到周家。主动提出要为她治病。家人也是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态度,让她接受了治疗。经过连续1个多月的治疗,病人竟有了明显好转,让病人家属大喜过望,病人自己也信心大增。就这样,这个被认为至多能活3个月的病人,竟然活到65岁才去世。整整多活了12年。可因为病人家里穷,谭冬生为她家垫付了3000多元的药费,还不包括他自制的中草药和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周老人临死前拉着谭冬生的手说:“谭医生呀,这辈子我是还不了你的情了,来世,我做牛做马报答你。”多少年来,他就是这样,精心呵护着每一位患者。
谭冬生是一名乡村医生,在他的`脑海中,没有上下班时间,也没有节假日,24小时都在为乡亲们服务。他又是一个农民,家里还有几亩耕地、每年的春耕夏收,谭冬生是主要劳力。可是,为了乡亲们的健康,他经常是误了自己种田,去解除乡亲们的病痛。这样下来,重担都落在妻子身上,看到贤惠的妻子操劳得患了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病症,还这样支持自己的工作,谭冬生总是又是自豪又是愧疚。
三、遵纪守法,做规范管理楷模
作为乡村医生,谭冬生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卫生法律法规,服从上级管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检查。一是严格执行《执业医师》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持证上岗,从未超范围执业,并服从乡村一体化管理规定。二是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杜绝假药劣药。近几年,药贩到处推销药品,乡村医师从药贩子手中进药现象普遍。可是他坚持主渠道进药,不从私人手中接货。2006年,外地一药贩子到他家推销药品,被他拒之门外。几天后该药贩和谭冬生多年的好友一起上门来了,那好友对他说:“你是我的好朋友,这位也是我的好朋友。我向你保证他的药不是假药,看在我们多年好友的关系上,给我一个面子,他将药低于你从正规渠道进药的15%的价格给你。”如果接受,谭冬生这一次就可以从中获利1000多元,但他硬是拒绝了。为此,那好友很长时间见了他招呼都不打。但从此,药贩子再也不敢进他的医院,这就为维护农村医药市场秩序做出了榜样。三是严格执行医政管理规定。他给病人看病,严格病历处方书写质量,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防医疗差错。四是严格执行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不乱收费,做到西药一般让利给群众8%,中药让利12%,对残疾孤寡老人实行减半收费。五是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收费公开透明。六是开展健康教育,每月在村卫生室出一期宣传栏,普及农民卫生知识,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与好评。
四、呕心沥血,筹建一流乡村医院
作为乡村医生,他时刻想把自己的诊所办好办精。40多年来,他将所有收入都投入到医疗设备的添制上。为方便出诊,他先是买自行车,后来又买了摩托车,现在他的医院中有了急救车。在这些交通工具添制上,他从不皱眉头。他说:“赢得时间就是赢得生命。我恨不得会孙悟空的筋斗云,好不耽误病人的病。”
他的诊所场地换了四个地方,场地越来越大,设备越来越先进。2006年在周边8个村庄群众的强烈要求下,他采取借款、入股的办法,筹资40万元,改建村卫生室。按照卫生室建设标准,新建了200多平方米的洮水分院,配置了预防接种室、诊断室、化验室、药房、病房,添置了28张病床,更新了医疗设备,为农民看病就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同时,从县人民医院请来了医术精良的医生来诊所指导,现在他的医院中有了12名医护人员。日门诊量至少15人,每月住院病人达25人。分院现在能作胃癌根治、子宫全切、前列腺摘除、肾盂切开取石等高难手术。这极大的方便了周围的群众。由于洮水分院医术精良、服务态度好、治疗费用低廉,除开附近的村民来看病外,远到炎陵县的患者,都慕名而来。
走进他干净、整洁、设施高档的医务室,谁能想到,他自己的房子还是几间土砖房呢?他说:“我没钱改造房子,如果我有,还不如多买些药品或设备呢。自己的房子破点,能住就行了。土砖房就土砖房吧。”
五、全心全意,服务社会
作为乡村医生,谭冬生总是不忘自己肩上社会责任。他扎扎实实的做好了以下工作:一是设立了残疾人康复站,每年为邻近村里残疾人提供至少50人次的免费治疗。二是对经济困难户开展资助活动。困难户在诊所看病时可以赊帐,年底视其情况进行减免。40年年来,资助困难户600余人次,减免费用达10多万元。三是免费护送重症患者到上级医院就医。先后护送大病患者到长沙、株洲及县级医院就诊达300多人次。四是为远方患病者免费提供食宿。让患者安心就医。六是抗洪救灾,不辞劳苦。洮水村地势较低又处在米水和沔水的交汇处,经常发生洪涝灾害。每次洪涝灾害发生时他总是主动配合乡政府、卫生院,组织居民,抗灾抢险。洪水退后,他又主动承担本村及消毒、防病工作,保证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他从医的40年中,洮水村尽管屡次遭受洪涝灾害,但即使是2007年百年未遇的大水灾,洮水村也没出现过灾后疫情。
在谭冬生担负的全村儿童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等防保任务期间,洮水村儿童计划免疫连续多年通过了国家、省、市的评审验收,达到了92%的目标,建卡率、合格接种率达到95%以上。“五苗”接种的相应传染病发病率降到最低几率,多次受到县、市卫生防疫部门的表彰奖励。
谭冬生同志虽然今年57岁,长期的劳累让他鬓角添了白发,但是他总希望自己能为推动农村卫生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乡村医生主要事迹精选篇6
河有多深,能不能过?过不了!这是新疆乡村医生居马泰护送小病人阿革兰时在路上和同伴的对话。乡村医生居马泰被冰河拦住了回诊所的路,他怀里抱的孩子名叫阿革兰。只有8个月大,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发高烧已经两天了,在这样的高原和高寒地带,随时可能会转发肺炎,危及生命。牧场里缺少药品,居马泰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把小阿革兰带回到50公里外的诊所。而这天山最艰险的一段路程被当地的牧民称之为“魔鬼路”。
冰看一下!冰看一下!可以过得话,我们看一下,抓紧时间,过不去!冰太软!绕过山从那边走吧!阿革兰。高烧不退的小阿革兰,一直哭闹不止,居马泰想尽办法,逗小家伙开心,8个月大的小阿革兰很快就跟他熟悉起来。阿革兰的笑容让48岁的居马泰想起自己的三个孩子。居马泰满心愧疚。他的大女儿高哈尔说:我爸一般都说:有你在我放心,可是我吗能干什么呢?
我们都上学的,这次居马泰出门诊前,妻子刚刚的做完子宫切除手术,可等不得妻子出院,居马泰就又要出发了。他必须赶到在大雪封山前把药品送到冬季牧场把危重病人转移出来。因为自己是天山深处一块2200平方公里冬季牧场中唯一的医生。女儿高哈尔说:我爸走的时候,我妈就又掉眼泪说肚子疼,然后我爸就给她给了一些药说可能过几天就好了。
把生病的妻子交托给15岁的大女儿和9岁的小女儿照顾,居马泰的心一路上牵挂。可这时,他却不得不将精力放在眼前这50米的溜索上。溜索距离河面不到2米,不及一根拇指粗。居马泰在冬季牧场出诊已经在这根溜索上来回20年了。可是这一次,要抱着小阿革兰。他双手根本没办法抓住溜索。居马泰把小阿革兰紧紧绑在自己身上。路过的牧民找来绳子,把他俩拉过了河。
阿革兰!阿革兰!居马泰在溜索上不停的叫着哭闹的孩子。小心点!邻近傍晚小阿革兰体温突然升高,咳嗽的更加严重了。居马泰停了下来,给小阿革兰喂了仅剩下的一点药。拔山涉水后。大家都很疲惫。居马泰却一个人在冰河边剃起了胡子。这也是他每次转诊病患孩子时必须做事。居马泰说;一边打鞭子,一边抱孩子。那时候看看娃娃的体温怎么样,这样子面对面(测体温),但是娃娃不舒服,胡子刮掉好。上午十点回诊所路上,第二天小阿革兰病情加重,但回诊所,却要面对4200米的雪山。在这样的冬季翻雪山被当地牧民认为是最危险的事。
在厚厚的白雪下面,掩盖着无数的悬崖和冰川。居马泰在这条路上往返20年,熟悉这里每一条路的分布,可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他的三匹马都曾摔死在这样的路上。我和马一块下去了,摔倒了,马死了,我活着。这让居马泰身上留下了三处旧伤,每到寒冷天气就会伤痛加剧。可他还是毫不犹豫的承担起最危险的用自己的身体为阿革兰和妈妈开辟出一条安全道路。峰顶气温骤降到零下25度,扑面的冷风空气让人无法呼吸,一米多厚的雪,让每一步移动都非常艰难。4个多小时不停息的赶路,马终于支持不住了。
两昼夜的奔波,居马泰已经体力透支了极限,可是他知道自己是小阿革兰最后的生命保障,无论脚下的路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无论还要面对怎样的风雪,除了坚持他已别无选择。两个小时后,居马泰带着孩子终于回到诊所。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小阿革兰恢复了健康。
他是居马泰在天山深处“魔鬼路”上转诊的第92个病人。在这20年中居马泰救治过192位病人。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在极地行走,守护着1500多户牧民的健康。
主持人问居马泰:北京冷吗?居马泰答:北京不太冷。但对我们来讲,刚刚过去的这个元旦是三十年里最冷的一个元旦。零下十几度相当于您那儿的什么季节居答:现在我们那儿是零下30度。在这种天气下,您还得进行巡诊,继续巡诊。我手中拿的是一份病历,我仔细看了这份病历,分别是居马泰所在那个县和所在的州医院所开的病历证明,这上面医生写的是什么,心力衰弱,您有这么重的心脏病换个人行吗?换个人去,换个人也行。但是我们牧民想有点担心。担心什么?担心他们为了需要我们这样子。我们担心他,担心别人对路途不熟悉是吗?到底有多危险?又高又那个啥?滑的很,雪也大,学业厚。那样子,特别危险。一走就是20年。据说您是从父亲的手中接过的药箱。嗯!对,我父亲留给我的。这个药箱你想传下去吗?想传给谁?那个药箱,传给谁?我的丫头,儿子他(们)用。几个孩子您?一个儿子,两个丫头。年纪最大的是女儿是吗?对!她希望当医生吗?她也希望当医生。
有请居马泰的大女儿高哈尔登场献奖!小姑娘今年话不能不到16岁,家里很多活死她干。自己想当医生吗?想!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医生,像我爸爸这样的医生。其实居马泰的妹妹和妹夫也是乡村医生。这一家人对周边的很多百姓就是生命的护卫,真应该向他们致敬。这座奖杯所包含的是所有的那份敬意,浮雕上面有真实的乡村中国,上面绽开的是岩石上的花朵,生命如花,十字交叉。神圣的医生责任,向所有乡村医生致敬!向居马泰致敬!
乡村医生主要事迹精选篇7
他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就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然而,他在18年的从医路上,却表现了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党的无限忠诚。17万次出诊,骑坏7辆摩托车该是多远的路程,这还不算前4年用双脚走过的沟沟壑壑,坑洼泥泞,而他从未收取过出诊费用。
有这样一种程序:在大医院,上班之后,要排队,挂号,还需耐心等待。
另有这样一种方式:一声呼唤,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但听摩托车声响处,便送医送药到床前。 有这样一些收费项目:挂号费,各种诊费,药费。
另有这样一些收费标准:有钱的收成本费,没钱的可欠费,贫困的可免费。
当个别医生把红包装进兜里时,他却把患者多年的欠费单付之一炬。
这一收一付之间存在多大的差距,这是衡量医德医风的标准和尺度。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付诸实践才见医者仁心。
他没忘本,他是用这种方式回报家乡。有他在是这28个村4600人的福份,而他自己的日子却过得十分清贫。进城购药花再多的钱也不心疼,而给家中缺奶吃的孩子只买最廉价的奶粉。他舍小家顾大家,仅靠种地和果树这些微薄的收入免强维持生活,却把大爱义无反顾的奉献父老乡亲,哪里有病人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还是那样有钱没钱一样治病救人。
他就是乡村医生贺景龙,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名医务界的榜样,一名老百姓心中的好人。
乡村医生主要事迹精选篇8
__X,女,32岁,大专文化,执业助理医师,山东省商河县__街道办事处三里庄村人。自1998年至今担任三里庄村卫生室医生,13年来,她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超多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她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其主要事迹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
__X自从担任__街道办事处三里庄村卫生室负责人以来,思想上始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发展观,扎根农村基层,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真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群众好评。
二、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爱心是__X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扎根农村基层,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__X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她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三、用心完成上级部署任务
2010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__X被选为第一届村卫生室室长,她个人投资30余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用心开展合作医疗门诊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卫生法规来规范医疗活动,自觉理解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严把采购药品质量关,坚决抵制假冒伪劣及过期药品,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同时,2011年为辖区内2000余名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完成儿童免疫400余人次,并圆满完成其他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四、与时俱进,提升自我
__X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用心参加卫生局、县医院及中医院等上级单位组织的培训学习,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向老医生、领导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于2011年7月考取了济南华洋职业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并以优异成绩结业,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__X以她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她赢得了农民患者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作为卫生战线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我想,都就应引__X为自豪,以__X为榜样,像她那样用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无私奉献青春热血。
乡村医生主要事迹精选篇9
湟中县东花园村位于西宁市近郊,每年大部分的时间里,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而正值青壮年的70后村医钟生彦也是其中的一员。
1993年,钟生彦高中毕业,到西宁市卫校学习,三年后,他回到了村里,担任了东花园村的村医。2003年,钟生彦又自费考入湟中卫校学习,并顺利拿到中专毕业证。2007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助理医师资格。虽然学业上在不断努力,取得新的成绩,但钟生彦一直坚守在村医这个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乡亲们服务,一干就是13年。
做为一名村医,经常是一些繁琐、细碎的平凡事,留守在村里的大都除了老人就是孩子。钟生彦每天走家串户,不是为村东头的大爷量血压,就是为村西头的大娘测血糖,东花园村有272户人家,1079人口,60岁以上的老人有145个,对于这些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他都能了如指掌。对患病老人,钟生彦格外关注。刘生莲老大妈今年76岁了,儿子儿媳常年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她一人,刘大妈患有高血压,心脏也不太好,钟大夫经常要上她家去看看,看看最近血压又高了没,嘱咐她吃药。天冷了,他还看看她的炉子旺不旺,帮她提前准备好生炉子的煤块。听说过几天大妈要去城里的儿子家,他还叮嘱她别忘了量血压,为便于随时了解她的病情,又仔细地将她的手机号记上。对这些留守老人来说,他不仅是他们的家庭医生,还是他们家里的亲人,看病之余,他陪他们聊聊天,告诉他们怎样注意平时的生活起居、饮食调整。遇到谁家的电视不清楚,他上房去调调天线、谁家的炉子不旺,他给安装好。
王大妈患有糖尿病、还因脑血栓造成偏瘫,行动不便,子女外出打工,钟生彦经常上门服务,每次去了,他先看看她家有啥要干的家务活,为大妈烧水做饭、然后边聊天边了解病情。每次王大妈总是感激地眼含热泪:你比我的儿子还要亲。
是的,钟生彦真心地把村里人都当做自己的亲人,乡亲们有需要,他是随叫随到。而在自己的家里,却经常不见他的踪影,常常妻子都在家做好饭了,却不见他来吃饭,原来他还在村卫生室守着老人打点滴。
2014年夏天,钟大爷家的孙子在玩耍时不慎摔倒,伤得较严重,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不在家。钟大爷情急之下,来找钟大夫,钟大夫连忙用自己的车带着他们去了就近的西钢医院,一到医院,自己忙着跑前跑后去挂号、取药,直到孩子看完医生,伤口处理完了,他这才放心地回家了。
2014年的冬天,半夜两三点钟,钟生彦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原来是村里一家在办丧事守灵时,发生煤气中毒,当钟生彦赶到时,人已处于昏迷状态,钟生彦当即打开门窗,并静脉助推40毫升高糖,并叫家人迅速将患者送往就近的医院,因处理及时,患者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清醒过来了。
钟生彦真诚的服务赢得乡亲们的信赖和赞誉。外出打工的人回村后,都很感激地对他说:要不是你,老人孩子在家就真要出事,有你在,我们出去就放心了。
随着近几年农村经济的发展,地处西宁市区周边的东花园村也逐步富起来,钟生彦的努力工作得到村委会的大力支持。
2008年,村卫生室由原来简陋的两间扩建到现在的药房、资料室、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一应俱全。在扩建过程中,钟生彦也拿出自己这几年的积蓄20000多元投入其中。钟生彦的妻子张世清当年在四川打工时,也上过职高卫校,为了更加全面、周到的为乡亲们提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钟生彦动员妻子也到村卫生室来工作。如今,张世清也成了东花园村的一名村医,主要负责全村的妇幼保健。
"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万家",这是歌颂当年的"赤脚医生"的歌,也同样是现在的乡村医生的真实写照,乡村医生听着随意,事情却特别多而杂:村民急诊、老人体检、农村卫生、传染病预防、防疫接种……钟生彦的卫生室相当于一个小型医院。除了工作时间没法像城里医生一样有规律外,乡村医生还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不仅要会看病,还要会打针、按摩、针灸等。还要随访、登记、建档、兼健康素养知识宣传员。钟生彦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他自己不定期地办黑板报,发放各种健康知识手册,播放宣传视频。同时还向村民宣传医改政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主动配合卫生院、村委会当好开展基层卫生工作的参谋。工作千头万绪,量大任务重,但钟生彦总是一丝不苟地去完成,使宣传工作做到每家每户,使许多疾病预防健康知识做到家喻户晓,户户都有明白人,让每一个村民都享受到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在一次预防接种工作中,钟生彦来到村砖瓦厂里,这里有从四川过来的几户彝族打工者。虽然是外来的流动人口,但钟生彦对他们一视同仁,做好服务。有时候,外来人员对此不理解,当钟生彦为他们打预防针时,他们拒绝了,说不需要你来管。钟生彦反复地向他们解释,这不是有病了才打针,是为了不得病才打的针,经过反复解释,他们终于明白了,钟大夫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最后欣然接受预防接种。
在多年的村医工作中,钟生彦深深体会到,村医关注的不仅仅是村民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钟生彦把村民当做自己的亲人,他常常说:乡亲们这样信任我,我所有的付出也心甘情愿。这几年,随着城乡经济的飞速发展,每年外出打工挣的钱也越来越多,比起他们,钟生彦收入不高,但钟生彦以他的淳朴、信任、热爱、无私奉献、勤朴,心系乡亲,心系最需要帮助的人,一如既往地在村医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十几年如一日的热忱,使钟生彦获得许多荣誉,从2012年到2014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县优秀乡村医生,对此,他谦虚地说,未来的路还很长,"会继续做好医者该做的'一切"。
乡村医生主要事迹精选篇10
他是一位阿卡(僧人),更是一位曼巴(医生)。洛桑久美,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唐乃亥乡沙那村的村医。
当早晨的第一束阳光照在沙那寺院金色的屋顶时,洛桑久美会带着他的六个徒弟开始早晨的诵经。
洛桑久美11岁就被家人送到这个寺院当"尕阿卡"。在寺院里,他遇到当地很有名的活佛藏医多多,在阿克多多那里,他不仅学到佛经,也懂得了一些医学知识。
像菩萨心那样的慈悲,像亲人一样热情,一个又一个的病人在他的手上,摆脱病魔,走向健康。这种仁者为医,普度众生的精神深深影响和鼓励着洛桑久美,小小年纪的洛桑久美从那时起,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像阿克多多那样当个好医生,为老百姓看病,做善事。
1986年, 15岁的洛桑久美成为沙那村的赤脚医生。从此一干就是30年。
沙那村是兴海县唐乃亥乡较大的行政村,全村有1200人,260户人家分散居住在辽阔的瓦日堂草原上。
近30年来,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洛桑久美为村民无私奉献,村民的病痛是他最挂心的。
沙那村民们夸他"是我们村里最好的人"。说他的药货真价实,看病技术高。有时候遇到家庭贫困的人来看病,洛桑久美会免费给他们看病拿药。多年来,他累计为当地群众减免医疗费用数万元。
草原上,山大沟深,路途遥远,每去一家看病,洛桑久美都要付出很多的辛苦,但这难不倒洛桑久美,他不辞辛劳地奔波在草原上,足迹遍布沙那村的每一个角落、每顶帐篷。
今年夏季的一天,达布的腿摔坏了,给洛桑久美捎来话,让他去看看。
洛桑久美接到消息后和徒弟骑着摩托就出发了。草原上的气候变化无常,往往是万里晴空,一片乌云飘来,随即就会狂风大作,暴雨如注。
摩托车基本是在没有路的草地、河沟里行走。暴风雨使瓦日堂草原的夏季气温很快从20几度降为零下,暴雨夹杂着冰雹,向洛桑久美狠狠袭来。摩托车骑不成了,洛桑久美只好推着它,艰难地向草原深处的帐篷走去。这段路程走了近2个小时才赶到达布家。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瓦日堂草原上生活的牧民至今还延续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习惯,孕育出了高原特色的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但一些落后的不良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着牧民的健康。
作为村医,洛桑久美要负责全村的公共卫生,他深深感受到保障健康要从源头做起,要改变一些落后的、不卫生的陋习,树立良好科学的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疾病对牧民的侵袭。洛桑久美奔走在草原上,他挨家挨户做宣传教育,反复地向群众讲解宣传卫生健康预防知识。
草原上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很难改变,洛桑久美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宣传,苦口婆心地劝说。他还在手机上建起了"沙那村卫生健康群",在里面,他经常宣传一些医疗卫生健康保健知识。
洛桑久美平时翻阅大量的各类医学书籍,记了大量笔记,遇到难题坚持向乡卫生院资深医师、以及大医院专家虚心求教,他掌握了中藏医的许多治疗方法,按摩、艾灸、扎针、放血等。尤其是在痛风、黄疸型肝炎、胆结石这些当地常见病方面,他下了更多功夫去学习研究。
他自己也研制一些藏药,经常去上山采药,晒干、研磨,配制。
洛桑久美高超的医术在当地很有名气,加上他的药货真价实,从不乱收费,为乡亲们看病态度也好,邻近的龙曲村、民族村的人们也都愿意上他这里来看病。
作为僧人,洛桑久美没有成家,可他却有一个大家庭。在他小小的院落里,有六个男孩子,他们从不同地方来,组成一个大家庭。他们都是洛桑久美的徒弟,除了跟着洛桑久美学习佛经外,还学习医学知识。他们一起吃住,一起学习,教他们认识各种藏药,辨别草药,如何研制、保存、配制等。交代他们当天采回的药当天就要处理完毕,有些有毒性的药材还要反复煮。
洛桑久美的家就是村卫生室,他的房间里摆满了各种盛有藏药的瓶子罐子,以及各种藏汉语的健康知识宣传画册。洛桑久美常说的话是:我一个出家人,不需要多的.钱财,我只有学好看病的本领,为村民们好好看病,这就是我一生的财富。
瓦日堂草原上的笈笈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而洛桑久美为乡亲们看病的热忱没有变,他一如既往地守护着这片草原上牧民们的健康。
乡村医生主要事迹精选篇11
我是一名乡村医生。为周围的乡亲们作预防保健,治病疗伤工作。我拖着重度残疾的双腿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我不平凡的人生。我服务于社会,不仅仅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相反我的人生却是那样的精彩。
1975年,一场萧瑟的秋雨后,我不幸患上小儿麻痹后遗症,从此就再没有站起来走过一步路。贫寒的家境,苦闷、彷徨、无助甚至绝望伴随我度过了本该是无忧无虑,从满天真与童趣的童年。
也许是命不当绝,上天虽然没有给我一双健全的腿脚,却赐予了我能吃苦耐劳而又自强不息的好父母,我们真情无私的`呵护,不向苦难低头的可贵品质,还有那些好心村民对我的真诚鼓励和开导,使我逐步走出了生命的低谷,个性是看书学习,驱走了我心中久积不散的阴霾,感受到阳光的明亮和灿烂。
一九八六年的夏天,我开始尝试着自学。家里有《小人书》和一本撕的没有部首的《新华字典》。我就把《小人书》上的字一页一页的翻字典查找,找到后把拼音标到《小人书》字的旁边,然后一遍一遍的去读。不到半年我就认识一千多字。之后,我借来旧课本开始按照课本学习。
这就是我自学的开始,从aoe开始念起,从一笔一划开始写起,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算起。学习使我过于单调无聊的生活中有了乐趣,当然这背后要付出比常人成倍的努力和辛劳。
学习更给我打开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带给了对生存和生命进行深刻思考的营养,个性是我明白了许多残疾人的人生经历,贝多芬、保尔、张海迪,他们也是残疾之躯,处境也十分艰难,但是他们没有因为身带残疾就失去对生活的勇气,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迷茫不振,没有逃避现实,而是勇敢地直面人生,昂起头,挺起胸,自立自强,向命运挑战,向不幸抗争,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深深触动着我,感染着我,并随着我年龄的增长逐渐内化为我的人生信条:虽然身患残疾,但也要奋发努力,争取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不成为社会包袱、不成为家庭拖累的人。张海迪不是说读书能够给人带来生活和战胜困难的力量吗?那么小小的我就要为了自身“站起”、改变命运而刻苦学习。就这样,白日苦读,夜伴孤灯,七年辛勤自学,我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
知识照亮我前进的航程,信念赋予我攀登的勇气。1994年,我第一次走出乡村,远赴千里之外的省会石家庄,自费在一所医学院跟班学医。
我想做一名医生,为老百姓治病疗伤,服务于社会。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在石家庄学习了的三年里,我没有回过一次家。环境变化和身体残疾给我带来了许多困难,功课的压力我要坚持顶住,迎头赶上。日常生活中,上楼下楼、打饭打水、洗衣服、上厕所等一些琐事,对于一个健全人来说是举手之劳,但是对于我而言却是何等的艰难。但我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仍然以坚韧挺过每件难事,用微笑迎接每个黎明。
我的学习成绩在全系也是很优秀的,教授们对我的经历既感到惊讶又很是赞赏。惊讶的是我的自学历程,赞赏的是我虽是自学,但成绩却一点也不比正式参加高考学生的成绩差。05——06我连续两年被学校授予“优秀学生”的荣誉。
三年寒窗苦,不付有心人,我拖着瘫痪的双腿,以一个跟班生的身份,圆满完成了医学大专课程的学习,留给老师和同学的是身残志坚的感动和优秀的学业成绩,留给自我的是沉甸甸的收获和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力量。
踏着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脚步我也回到了哺育我成长的故土。
记得我刚回来就赶上夏秋季节时的腹泻流行,这种病几乎每年都会流行。原因就是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的不良。乡亲们明白我回来了,有的人试着来找我看病。望着乡亲们那种期盼已久的眼神,我既是怜悯又是同情。他们太需要懂得医学知识的医生为他们服务了。我把带回的药品无偿的分发给了已发病的人们,然后向健康人群宣讲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腹泻流行期间应注意的起居饮食。人们很乐于理解我的宣讲。同往年比较,这一年的腹泻发病率明显的下降。
开办诊所,对于一个靠手摇三轮车才能出行的残疾人而言,困难可想而知。办各种手续的周折,个性是开始资金仅有500块钱,所进的药品数量少,品种单一,每周都得往十几公里外的县城跑一趟进药,每趟都要花上半天的功夫。那里的土路并不平坦,斜坡坑洼随处可见。路上每逢斜坡坑洼都得使出全身的力气,摇着车努力向前冲,因为只有靠这一点点的冲劲儿惯性才可能冲上斜坡,穿过坑洼,滑下来了还得再来一次甚至两次三次四次,胳膊累得抬不起来,即使在冬天也累的浑身是汗,好多次赶上手摇车坏了,不管寒冷、暴雨还是狂风,就只能在路边等,等着飘过的好心人来帮忙推一推,或者给家里报个信儿……命运是不公的,生活是无比的艰难,但是我没有因此而流泪。当手摇车坏了,有人飘过时我还是以微笑来邀请帮忙,决不把痛苦与无奈表露在外,因为我不愿意在人们的同情中活着。
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我的诊所药品比以前丰富多了。慕名来找我看病的人也日益增多,但是,还是有许多离我居住远的老弱病残的人,我无法为他们服务。这样的人群才是真正需要我服务的。为了这样一个群体也能得到我的服务,我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这样我的服务半径一下扩大了十几公里。由于能为更多的老弱病残的人们上门服务,我的工作更忙了,几乎每一天都得出诊。无论风天、雨天还是雪天,只要是需要,我都会进最大努力设法前去。
2003年大年初一的下午,临村有一个小孩儿生病了,需要我出诊。像往常一样,我带齐应用的药品、器械出发了。由于上刚刚下过一场大雪,虽然只有几公里的距离,路也很熟,但是由于没有人走过,所以根本无路可寻。凭着感觉我驾驶着摩托车往前行使,开进路边的沟里就下来自我把车倒出来,再往前开。去到生病孩子的家已经是下午六点了。孩子得的是急性肺炎,得输液治疗。打完点滴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回来时我想绕远一些,找一条宽敞点的路,这样可能好走点。然而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开出了近五公里,野外仍然是白茫茫的一片,根本找不到要回家的那条路。我感觉自我迷路了。寒冬数九,远处连一盏灯光也没有,此时的我真的害怕了,照这样转下去,我会被冻死的。没办法,我只好沿着摩托车压过的痕迹找到了来时的路。回去时比来时还要难走,由于天黑,车轮更容易滑进路的边沟,进了边沟还是只能自我下车来推。就这样走走推推,推推走走,最后回到了村口。回到家,时光已经是晚上快一点多了。
这些年来类似于这样的出诊已是好多次了,每次虽然都好艰难,但我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相反,我会觉得因自我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而高兴不已。
开办诊所让我饱尝了人间冷暖和生活的甘苦,但天道酬勤,经过几年的打拼,我的诊所此刻已初具规模,我还购置了一些小型仪器,开设了热线电话,此刻还把自我的诊所扩展到了互联网上,在网上开展心理问题、常见疾病、慢性疾病等的诊疗咨询,为更多的人服务。行医中,我讲诚信,行善举,济贫困,时时为患者着想,事事为病人思考,凡是老弱病残的人来找我看病,我都免收诊疗费,因此诊所口碑良好,人气旺盛,此刻我的活动范围已经扩展到十几里外,上午坐诊,下午到周围的村庄巡诊。我的技术也日益提高。2007年我一次性透过了国家执业助理医师的理论和实践考试。这一年,我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项政治荣誉,也是对我行医助人、服务社会的巨大鞭策,是对我人生价值的充分肯定。
我还负责全村的预防保健工作,这项工作对于农村的卫生工作是重中之重,我接手这项工作时那里的儿童预防接种率不到80%,儿童的各种预防接种疫苗都难以在规定的时光内完成。这主要是家长对打防疫针认识不足造成的。我接手后定期入户,应对面的,用活生生的实例向家长宣讲搞预防接种的重要好处。就这样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漫天飞雪,我都坚持入户接种,从不疏漏。由于我把这项工作当作了神圣的使命,换来的是儿童一类疫苗及时预防接种率到达98%以上。
乡村医生主要事迹精选篇12
医生这个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不仅仅是能以肉体上解除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给人安慰,所以选取了这个职业务必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自高中毕业,__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理论。透过不断学习,充实自我的政治头脑。85年至87年自学中文函大至毕业,87年至88年在吴堡卫生院临床进修各科,刻苦钻研业务,用心参加各项业务培训。参加全科医生培训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下课认真复习做作业,经考核获得全科合格证书。此刻读在岗乡村医生中专补偿教育,用当兵时的一句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所以业务上提高,技术精益网求精,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有高度的职责心和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所在的服务站是由原三个行政村合并组建的,在组建这个服务站上花了超多心血,能爱岗敬业,扎根在农村最基层卫生服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药品价格,收费标准公示上墙,不开大处方,不乱收费,让群众花小钱,就能放心就医。
医者父母心,对群众热情,关心,耐心听取病人苗述病情,和痛苦。分析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时时急病人这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时严肃认真,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随叫随到,无怨无悔言。有时一晚能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就是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更谈不上平时节假日,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回答的是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
在防洪排涝,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峰在前,为群众一户户的送上洪涝后防大疫的消毒药品,向群众宣传饮用安全卫生水等防病知识。非典期间早出晚归,整天排查从疫区回归人员,为他们早晚测一次体温,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可能为辖区内儿童检查手足口病,做好散区儿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控h1n1流感,做到发现疫情及时上报,认真筛查辖区内出国回归人员,做好登记,严密防控h1n1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所在社区服务站,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资料齐全,去年被评为镇先进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服务站被扬州市命名为示范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本人在部队服兵役四年,连续四年受大军区嘉奖,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后,多次被评为先进乡村医生,防控非碘被评为先进共产党员,曾二次参加过镇党代会和江都市残联代表大会。
能团结站内人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公正廉洁,任劳任怨,服从主管部门及村委领导,配合镇防保所,顶住了来自站内站外的压力,统一站内人员思想,使他们认识到乡村管理一体化的必要性。率先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使服务站工作人员走上正规,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所在服务站是一家真正的群众单位。
在辖区内经常开展巡诊工作,及时送发防保所下达的各种宣传资料,使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户。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宣传新型家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配合主管部门村委员会开展改水改厕工作,主动参与,当好参谋,向村民宣传改水改厕对人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把各种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经常为6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听心肺、测血压,建立了村民健康档案,筛选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肢残疾、精神残等慢性病人。定期为他们检查,推荐治疗和康复方案。在门开展35岁以上测血制度,及时发现高血压病人,提出最佳治疗意见。及时通知辖区内孕妇去医院体检,向她们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夏秋季产后访视的同时宣传预防产妇中暑。做好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及时发放预防接种和体检通知单,结核病督导工作一丝不苟,主动与患者达成服药协议,发现副反应及时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千头万绪,各项工作按上级要求还有不足之处,还要不断学习和进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卫生服务工作,使领导满意人民群众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