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开甲科学院院士事迹

| 徐球

程开甲科学院院士事迹是什么样的呢?程开甲为两弹一星的研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程开甲科学院院士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程开甲科学院院士事迹

程开甲科学院院士事迹精选篇1

1918年8月3日,程开甲在江苏吴江呱呱坠地。13岁那年,他考入浙江嘉兴秀州中学,后又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学习。在那里他幸运地遇上了学界第一流的老师,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有束星北、王淦昌、陈建功、苏步青等等。

程开甲读书十分刻苦,经常在昏暗的桐油灯下看书。一位同学跟他打赌:如果他整夜读书不睡觉,就给他出灯油钱。程开甲毫不含糊地读了三天三夜,于是同学们都戏称他为“程BOOK(书)”。

1946年8月,程开甲远渡重洋,成为英国爱丁堡大学数学物理系玻恩教授的研究生。玻恩虽然常带他去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鼓励他去结识许多物理学家和科学巨匠,和他们探讨问题,确立研究领域,但在异域他乡,身为中国人的程开甲备受歧视。

毕业时,玻恩十分希望他能留下,并劝他把夫人、孩子都接到英国来。而程开甲却作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一天晚上,他去看电影,故事片前放了一个短新闻片,那艘在长江上的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不顾人民解放军的警告,公然挑衅,被解放军炮火击中,被迫升起白旗,解放军才停止炮击。

回家去!回到中国去!程开甲下定了决心。

回国的行囊中,除了给夫人买的一件皮大衣外,全是固体物理、金属物理方面的书籍和资料。1950年8月,程开甲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1952年,程开甲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56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程开甲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一辈子跟着党,个人一切交给党。”

1960年3月,由钱三强“点将”,经邓小平批准,程开甲被任命为核武器研究所的技术副所长。从此,“程开甲”这个名字走入国家的绝密档案。

程开甲科学院院士事迹精选篇2

1964年,在我国大西北的戈壁滩上一声巨响响彻天际,随后升起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这朵“蘑菇云”让我们华夏儿女的脊梁从此挺了起来。这正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为了这一天,大量的科研工作者在多少个数不清的日夜里攻坚克难,默默前行。他们的姓名不得而知,直到多年后这段尘封的记忆才被打开。

在这众多默默无闻奉献的科学家中有一位老人名叫程开甲。他的姓名被曝光后,我们才知道他为祖国做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

他被称为“中国核司令”,是“两弹一星”勋章的获得者。他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固体物理学专著,导出狄拉克方程,为我国的固体物理学研究和教研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1918年8月3日,程开甲出生在江苏苏州。祖父程敬斋,父亲程侍彤,母亲董云峰。原祖籍徽州,后因祖父常年在徽州和江苏吴江之间往来经商,后定居于江苏吴江。

程开甲出生时,可把祖父高兴坏了。在当时的社会,商人虽然比较有钱但社会地位低下,因此程开甲的祖父一直希望家里能出一个考上状元做官的人。作为家里的长孙,祖父为他取名“开甲”,寓意为“开好运,登科及第”,寄托着祖父对他的美好期望。

程开甲科学院院士事迹精选篇3

著名核物理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我国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长期任中国科大兼职教授。曾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程开甲在国内第一个计算出原子弹爆炸的弹心温度和压力,其内爆机理研究解决了原子弹的关键问题。创建了核试验研究所,成功设计和主持了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和增强型原子弹等不同方式的几十次核试验,创立了我国自己的系统核爆炸及其效应理论,开创了核爆炸的测试研究,开创了抗核加固技术新领域并完成首次抗加试验。

1939年,日本军机轰炸浙大,程开甲的衣服、被褥、书籍、笔记本都化为了灰烬。中华之大,竟没有安放一张课桌的地方。在颠沛流离和硝烟弥漫中,悲愤、痛心和苦楚让老师和同学们更加勤奋治学。此时的程开甲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两行字:“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科技落后。拯救中国的方法:科学救国。”

面对祖国的需要,程开甲义不容辞。他又一次从零开始,放弃了自己已熟悉的理论领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中国核武器试验事业中去。

面对一次次组织安排、一次次调整研究领域,程开甲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回国后,我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我的工作,一再从零开始创业,但我一直很愉快,因为这是祖国的需要。”

程开甲科学院院士事迹精选篇4

程开甲曾在文章中写道:提起在罗布泊艰苦创业的岁月,许多同志都会回忆起搓板路、住帐篷、喝苦水、战风沙。“但对于我们科技人员来说,真正折磨人、考验人的却是工作上的难点和技术的难关。我们艰苦奋斗的传统更重要的是刻苦学习、顽强攻关、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是新观点、新思想的提出和实现,是不断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艰苦奋斗、勇于拼搏,作为我国核试验技术的总负责人,程开甲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两弹结合以及地面、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和首次竖井试验等在内的30多次核试验中,身体力行着这样的品格。每一次核试验,他都会到一线去指导技术工作。20世纪70年代,他多次进入地下核试验爆后现场,爬进测试廊道、测试间,甚至最危险的爆心。

有一次,因为洞内极其恶劣的高温、高放射性和坍塌危险,技术人员极力劝阻他进去。程开甲却说:“你们听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吗?我只有到实地看了,心里才会踏实。”

最后,程开甲穿着简陋的防护服进入坑道,一边观察询问,一边嘱咐科技人员把现场资料收集齐全。

程开甲说,自己到地下观察核试验的许多现象,与只听汇报的感受大不相同。每次进洞,都会增加对地下核爆炸现象和破坏效应的感性认识,对下次试验方案有新的设计。

不深入虎穴不罢休的程开甲在真枪实弹中验证着每一次创新的成功。1966年12月,首次氢弹原理性试验成功,他提出塔基若干米半径范围地面用水泥加固,减少尘土卷入,效果很好。1967年6月,第一颗空投氢弹试验成功,他提出改变投弹飞机的飞行方向,保证了投弹飞机的安全。

程开甲科学院院士事迹精选篇5

有人说,程开甲可能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公开发表学术成果最少的一位,有一个数字可佐证——他献身核武器事业的20多年间,公开发表论文数为零。

可在这20多年里,程开甲在技术上研究、决策、主持了包括我国首次原子弹、首次氢弹、首次两弹结合、首次地下平洞方式和首次地下竖井方式等6个首次在内的30多次核试验,获得圆满成功;科学地规划筹建了多学科、高水平的核试验技术研究所,这个研究所获得2000多项科技成果奖,许多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时间回拨至1960年夏,南京大学校长郭影秋递给程开甲一张纸条,说:“北京有重要任务需要你去,明天就去报到。”按照纸条上写的地址,程开甲第二天就赶到了北京。

从此,“程开甲”这个名字进入了国家绝密档案,他毫不犹豫地服从这一重大转变,成为第一颗原子弹研制队伍中的一员,任核武器研究所技术副所长,负责原子弹爆轰条件和状态方程的研究。当他采用粗估法估算出爆轰条件,负责原子弹弹体结构设计的郭永怀高兴地说:“老程,你的高压状态方程可帮了我们的大忙。”

1962年夏,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提上了日程。程开甲被任命为原子弹爆炸靶场试验的技术总负责人,挑起难度极大的重担。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1700多台(套)仪器全部拿到测试数据,其中97%的测试仪器记录数据完整、准确。从这一天起,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炎黄子孙扬眉吐气。

264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