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

| 徐球

程开甲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之一,程开甲的人生有哪些故事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

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篇1)

程开甲(1918年8月3日-2018年11月17日),男,汉族,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 。

程开甲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中作出突出贡献。开创、规划领导了抗辐射加固技术新领域研究。是中国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领域的开创者之一 。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固体物理学专著,提出了普遍的热力学内耗理论,导出了狄拉克方程,提出并发展了超导电双带理论和凝聚态TFDC电子理论。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7年7月28日被授予“八一勋章”。2018年3月27日,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2017-201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2018年11月17日在北京病逝,享年101岁。2019年2月18日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程开甲,祖籍徽州,1918年8月3日出生于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 。祖父程敬斋,父亲程侍彤,母亲董云峰。祖辈早年从徽州到江苏吴江的盛泽经商,祖父去世后家境败落。

1931年,毕业于家乡盛泽观音弄小学,考入浙江嘉兴秀州中学,受教于教育家顾惠人校长。

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篇2)

1918年8月3日,程开甲出生在江苏吴江的一个富商家庭。祖父给他取名“开甲”,希望他学业有成,能够考取第一名。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和物质匮乏,程开甲毅然选择回国,投身于祖国的科研事业。他深知,只有科技强大,国家才能真正的强大。在他回国的行李中,除了给妻子买的一件大衣外,全都是书籍和资料。

1960年,程开甲突然被一纸命令调到北京,从此便“消失”了。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程开甲是开拓者之一!在他“消失”期间,程开甲任国防科委核试验基地所长,牵头起草了中国首次核试验总体技术方案。在研发阶段,面对上百个课题,程开甲带领研发队伍走遍全国的研究所,召开了几百次协作会议,研制出了各类实验设备和仪器。原子弹成功后,程开甲又带领队伍投入到氢弹、人造卫星等科技领域中。

程开甲是典型的“工作狂”,每次核试验任务,他都会主动申请去最危险、最艰苦的一线工作,多次进入最危险的爆炸中心。在首次地下核爆炸成功后,为掌握第一手资料,程开甲决定进入地下爆心去考察。到原子弹爆心作考察,在中国还是第一次,谁都不清楚洞里辐射量有多大。程开甲不顾危险,在刚刚开挖的直径只有80厘米的小管洞中匍匐爬行,最后进到爆炸形成的一个巨大空洞中。洞里温度很高,程开甲和同事们忙得汗流浃背,成功取得了中国地下核试验现象学的第一手资料。

1984年,程开甲已66岁高龄,身体不适合在一线工作,才调回北京任国防科工委常委,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顾问。到这时,程开甲才结束了他24年隐姓埋名的生活。在这24年里,程开甲放弃了功名与利禄,在学术界销声匿迹,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他潜心科研、献身祖国,一共策划指挥了30多次核试验,被科研人员称为中国的“核司令”。

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篇3)

程开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院士于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曾任浙江大学教授。他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7年7月28日,被授予“八一勋章”。2019年2月18日,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8月3日,是程开甲院士诞辰日,今天,让我们向这位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的伟大科学家致以崇高敬意。

程开甲院士曾说过:“常有人问我对自身价值和人生追求的看法,我说,我的目标是一切为了祖国的需要。‘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是我的信念,正因为这样的信念,我才能将全部精力用于我从事的科研事业上。”

程开甲于1918年8月出生于江苏吴江,1937年,程开甲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浙江大学物理系的“公费生”,并于1941年毕业留浙江大学物理系任助教,从事相对论和基本粒子的研究,完成了多项重要研究。1946年,他远渡重洋到英国读研深造,师从物理学大师玻恩。不到两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

在国外的日子里,程开甲尝尽了被西方先进国家歧视打压的滋味,深感国家强盛的重要性。1949年,他在苏格兰出差时看到一部电影新闻片,片中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敢于向英国军舰开炮,击伤了英国军舰“紫石英号”,让程开甲第一次有了“出了口气”的感觉。“紫石英号”事件让程开甲开始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他给国内的家人和同学写信,询问国内情况,在信中得到的回复是“国家有希望了”,程开甲毅然决定回国。

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篇4)

祖父程敬斋早早为程家未来的长孙取名“开甲”,意为“登科及第”。程开甲没有辜负祖父的期望。

1931年,他考入浙江嘉兴秀洲中学,在这所以爱国爱校爱科学为校训,培养了包括陈省身、李政道在内的10位院士的学校,他接受了6年“中西合璧”的教育和训练,立志成为科学家。

1937年,程开甲以优异成绩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的“公费生”。然而,那时的中国正遭受日寇蹂躏,在竺可桢校长的领导下,学校整体西迁。他们不断地搬迁,最后抵达贵州湄潭,持续时间1年多、行程2600多公里。

泱泱中华之大,却没有一张供学生安心读书的课桌!这让程开甲深深明白——落后是中国挨打的原因。那时起,“科学救国”的信念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1946年,程开甲被英国文化委员会科学史大师李约瑟博士推荐留学英国,幸运地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爱丁堡大学教授玻恩的学生。

1949年的一天,在苏格兰出差的程开甲,看到电视播出英国“紫石英号”军舰在长江游弋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遭解放军数十枚炮弹击伤、举起了投降的白旗。那一刻,程开甲腰杆挺得笔直。“我当时真是高兴啊!我就知道,我们有一天能够这样子的!”90多岁时,程开甲还时常提及此事,他说:“就是从那一天起,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篇5)

千古荒漠,死亡之海,罗布泊,这片干涸的戈壁沉默神秘。而在1964年10月16日,它经历了自己有史以来最雄壮的时刻:一声惊天巨响后,巨大的火球和蘑菇云腾起,新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东方巨响穿越至如今的和平年代,仍然雷霆万钧。正如年逾九旬的“两弹元勋”程开甲,站在科技的最高领奖台上,依然传递着非凡的精神力量。

弃教从戎,两度转型——为国铸盾,一入戈壁二十载

在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中,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为了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增强我国国防实力,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1960年夏,经钱三强亲自点将,当时还是南京大学教授的程开甲成为我国核武器研制队伍中的一员。原子弹研制初期,程开甲被任命为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他第一个估算出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压力和温度,为原子弹的总体力学计算提供依据。

1962年上半年,我国原子弹研制工作现出希望曙光。中央作出争取在1964年、最迟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两年规划”。

为加快进程,钱三强等二机部领导决定,另外组织队伍,进行核试验准备和技术攻关,程开甲被任命为我国核试验技术总负责人。又一次面对全新领域,他仍二话没说,接受了组织的安排。

此后,程开甲参加制定我国原子弹研制、试验工作最早的一份纲领性文献,设计了第一颗原子弹百米高铁塔爆炸方案,前瞻性地谋划了核武器试验研究所的任务、机构等。

1964年10月16日,融入程开甲万千心血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更难得的是,我国首次核试验中,1700多台(套)仪器全部拿到测试数据,并且97%的测试仪器记录数据完整准确。

据悉,法国第一次核试验没拿到任何数据,美国、英国、苏联也只拿到很少一部分数据。

26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