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骥中国卫星之父个人事迹
钱骥中国卫星之父个人事迹大家了解哪些呢?钱骥是怎样的科学家?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钱骥中国卫星之父个人事迹(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钱骥中国卫星之父个人事迹(精选篇1)
钱骥中国地球物理学科的主要创业者之一。1947年,钱骥受聘为中央气象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协助赵九章先生开创地球物理研究,管理研究所的业务,负责实验室及探测仪器。曾修理多台不同型号气象探测仪、真空管检验计和电子频率计。为提高中国气象观测质量,钱骥提出应建立规范,进行定期仪器标定,研究制造适合中国国情的气象仪器,是气象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钱骥在开展地震研究工作方面,早期曾对地磁、地震波进行研究。在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许多大型工程投入设计,急需地震裂度评估资料,地震观测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之一。钱骥协助李善邦进行地震台站网布局规划研究,对地震台址进行实地考察。
提出地震台站布局应综合多因素进行系统研究,按层次设置分级管理的设想。曾协助组织出版了《中国地震资料表》,为进一步开展区域地震活动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数据。曾翻译了《测震学中几个理论问题》,系统地介绍地震仪器设计原理、标定技术,推动中国国地震观测仪向现代科学技术进军。
1956年,中国科学院将地球物理学列为填平补空的重点发展学科,钱骥协助赵九章负责规划起草工作。他综合了地震、地球、物探、气象、地磁等方面的专家意见,提出制定远景规划不仅要依据科学本身的发展规律,还应考虑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具体要求,配合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和十二年农业发展纲要的总目标,进行综合研究。他曾提出规划总目标、规划重点,地磁台、地震台、电离层台、宇宙线台要发展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观测网,建立专业研究所促进发展,加速地球物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规划的制定促进了中国地球物理科学的发展。
钱骥中国卫星之父个人事迹(精选篇2)
说起“三钱”是哪三位?想必大家都会异口同声,那就是我国著名的三位科学家:钱伟长、钱学森和钱三强。但是,在50年代中期,我国的12年科学规划中出现了另外一位两弹一星科学家——钱骥。
他曾说:“太空也有个席位问题,中国不能在同步轨道上缺席!我们不能给中华民族丢脸”
钱骥,我国著名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的总设计师,光环在身,却低调一生。
今天12月27日,是他的诞辰,让我们一起走近他。
1917年12月27日,钱骥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位普通小职员的家庭。“骥”是千里马的意思。从一出生,钱骥便被父亲定了位。父亲独具慧眼,从长子呱呱坠地时的嘹亮哭声中听出了这孩子的生命能量,便起名为“骥”,钱骥父母的心愿是:儿子长大像千里马一样,志在四方。
这名字里蕴含的能量当真让钱骥受益无穷。虽然家境贫寒,虽然在上学间隙还要帮着母亲做农活,但钱骥总能在放牛与种地的劳作中激发出更多的求知热情。小小年纪,他就在家乡的读书会里教人念书,更会带着弟弟妹妹们识文断字。
高分考入江苏省立南京中学初中部,是钱骥千里马之行的第一个里程碑。整个中学期间,钱骥的父亲不惜一次次地典卖家中土地为长子支付学费。父亲的断腕壮举在钱骥年幼的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令他终其一生都在为了回报父亲的厚望而发愤图强。
钱骥中国卫星之父个人事迹(精选篇3)
1917年12月27日,钱骥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钱骥小的时候,家庭一贫如洗,这就让他的求学之路坎坎坷坷。1930年8月,钱骥被江苏省立中学录取了。虽然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是钱骥此时却愁容满面。因为家中一贫如洗,根本交不起学费。除此之外,家里还有弟弟妹妹们需要他照顾。不过,父亲并不忍心阻断儿子的求学之路,于是果断把全家人赖以生存的几亩都卖掉了,就是为了让钱骥安心念书。
父亲的做法,激励了钱骥的进取心,钱骥读起书来尤为努力,他一有时间就跑到图书馆,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不过由于家里实在太穷了,钱骥后来不得不放弃上高中和大学的机会,来到了一所食宿全免的师范院校。
1930年7月,钱骥从小学顺利毕业,考入江苏省立南京中学的初中部,这所学校可是当年江苏省的名校。亲朋好友听说了,都来钱家祝贺,可钱骥却高兴不起来,为什么?
原来按学校的规定,学生要预缴第一学期的学费、住宿费和伙食费一共40元。可对于钱家而言,这真是一笔天文数字!之后,就发生了咱们开篇小剧场里提到的那一幕,父亲钱海寿决定将家中的几亩薄田卖掉,凑够学费送儿子上学。多年以后,钱骥在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曾经写下过这么一段话:在我读中学阶段,家中就常常以典卖土地来维持我的求学费用。家里的人苦熬着而让我读书的情形……促使着我读书时非常努力。进入南京中学的钱骥,成了学校里的一个另类学生——因为他比别人要勤奋上百倍!
上课时他片刻不停地记笔记,恨不得把老师讲的要点全都记下来。到了周末,别的同学都进城去游览南京的名胜古迹,而钱骥呢,则是一头钻进图书馆,翻阅各种物理、数学的参考书。他仅有的消遣,就是在图书馆里看看《申报》、《时报》等报纸。这么勤学苦练,他不是学霸谁是学霸?
钱骥中国卫星之父个人事迹(精选篇4)
1934年(17岁),钱骥初中毕业后,在当地小学教书1年,加入了地下党领导的读书会。1935年,钱骥考入无锡师范学校,3年后又考入国立中央大学理化系。1943年(26岁),钱骥大学毕业,被老师看中,安排留校当助教,继续进修。老师赞赏道:“钱骥成绩好,思想觉悟高,还可以组织学生运动,前途无量。”
钱骥受老师推荐,在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当研究员,协助中国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的开拓者——赵九章院长,进行科研。1949年,国民党大势已去,准备南迁。赵九章和钱骥拒绝南迁,冒着生命危险,保护研究所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资料,留在了大陆。
1947年,钱骥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赵九章身边工作,担任助理研究员。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组织的决定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4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原中央气象研究所从南京迁入北京,赵九章任所长,钱骥先后担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56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58年,中国科学院组建负责卫星探测仪表与空间物理研究的581卫星组,赵九章担任总负责人,钱骥为办公室副主任,开展了人造卫星方案的探索研究。当年10月,钱骥参加中国高空大气物理代表团,赴前苏联学习考察,却只给看了眼卫星外壳,钱骥知道研制卫星要靠自己。
新中国成立后,研究所并入中国科学院,钱骥保护仪器有功,受到表彰。1952年(35岁),钱骥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钱骥加入空间科学卫星设计院,继续协助赵九章研究空间科学。
1957年10月4日(40岁),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一夜,钱骥失眠了,他决定专心研究人造卫星,得到钱学森、赵九章等人的支持,向国务院提交了研制人造卫星的申请。
钱骥中国卫星之父个人事迹(精选篇5)
1943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主任,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方案的总体负责人,中国科学院“651”人造卫星设计院技术负责人,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五研究院卫星总体设计部主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钱骥作为我国空间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领导卫星总体、结构、天线、遥测、电源、环境模拟等卫星关键技术研究,提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设想》的报告;参与制订星际航行发展规划,提出多项有关开展人造卫星研制的新技术预研课题,为我国空间技术早期的发展做了很多开拓性工作;同时为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做了大量技术和组织领导工作,并力促返回式卫星资料为国民经济服务,经过他的辛勤努力,使中国气象卫星、通信卫星等型号研制工作加快了步伐。
196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68年以后,钱骥历任七机部第五研究院卫星总体设计部主任、第五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1968年初,钱骥领导的中科院卫星本体组已基本完成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初样星的研制。1968年2月中国科学院把卫星工程及主要承担卫星工程任务的单位全部移交国防科委,建立空间技术研究院。钱骥被任命为空间技术研究院卫星总体设计部主任。1970年4月24日,由钱骥领导设计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被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上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