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事迹范文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事迹新鲜出炉,钱三强是怎样的人物大家清楚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年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事迹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事迹范文篇1
钱三强不仅在科研上成就斐然,更有着长远的眼光和广阔的胸怀。他重视人才培养,积极为新中国的科研事业培养后继力量。他积极推动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他鼓励年轻的科研人员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在他的指导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还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科研理念和方法,为中国科研人才拓宽视野。他以自己的学术威望和人格魅力,为新中国的科研事业凝聚了强大的力量,使科学之火在中华大地熊熊燃烧,照亮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未来之路。
钱三强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和“两弹”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在组织推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的科学研究及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三强先生用一生展现了对科学和祖国的无限忠诚,他的每一个科学决策、每一次科研突破,都照亮了新中国科研事业前行的道路,为新中国的崛起和强大奠定了无比坚实的科学基石,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歌颂。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学习钱三强先生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品质,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科技发展紧密相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事迹范文篇2
1948年5月,钱三强与何泽慧带着不满一岁的女儿,历经一个月零八天的海上漂泊,回到战乱中的祖国,开始了他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奋斗的历程。
1960年,中央决定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钱三强担任了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孜孜不倦地工作,一切理想与追求都服从于国家的需要,曾经在学界崭露头角的钱三强变得“默默无闻”。
1964年10月16日,凝聚着一代人心血的“大炮仗”在罗布泊炸响。
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钱三强被西方媒体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然而当消息传到钱三强耳中,他却严词拒绝:“外国人往往看重个人的价值,总喜欢用什么什么‘之父’这些词汇,我们中国人那是讲集体主义的,默默无闻更好。”
钱三强常自比“卵石”“沙粒”:“中国原子弹研制决不是哪几个人的功劳,更不是我钱三强一个人的功劳,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相比于所谓的名头,他更愿意谦逊地退到集体之后。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事迹范文篇3
1960年,中国决定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钱三强担任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钱三强以一个战略科学家的深邃眼光和洞察力很早就认识到原子能科学研究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创建和发展中国原子能的科学事业中。他的科学预见性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体现得更为充分。
早在1960年6月,他就提出:氢弹是要以原子弹做引爆器,但它与原子弹有不同的原理和规律,与轻核聚变反应有关的理论问题,需要有人先作探索,宜早不宜迟。在研究原子弹的同时,他就组织了一批理论物理学家对热核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为氢弹研制作了理论准备,促成了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仅两年零八个月,就研制成功了氢弹。“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彭桓武认为:钱三强重视“预为谋”,即事先的计划和准备。
钱三强为核聚才,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聚才之能、选才之法、用才之魄。他领导的原子能所有“满门忠烈”之誉。作为原子弹工程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从全国范围内调兵遣将,将最优秀的人才推荐到核武器研究所,举荐王淦昌、彭桓武担任原子能所副所长。为了找到能承担核武器爆炸力学工作的人,他专门拜访钱学森,请应用力学家郭永怀参加研究工作。
在核武器研制攻关时期举荐朱光亚来担任李觉将军的助手。他又亲自找邓稼先谈话并任命其为理论部主任,邓稼先在后来的原子弹研制工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数百名科技精英在近代物理研究所聚集,包括实验物理学家赵忠尧、杨澄中、戴传曾等;理论物理学家邓稼先、朱洪元、王承书等;放射理论化学家杨承宗、肖伦等;计算机和真空器件专家夏培肃、范新弼等。据统计,从1959年起的6年中,原子能所共向全国输送科技人员914人,在被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有15人由钱三强动员回国,其中7人由他直接推荐到核武器研制一线。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事迹范文篇4
他,就是世界著名科学家、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三强。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原名钱秉穹,出生于浙江绍兴,原籍浙江湖州。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钱三强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钱玄同,是一代国学大师,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父亲原本为钱三强起名秉穹,意为“秉性纯良,志存天穹”。钱三强中学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进入中学后,钱三强参加了班级篮球队,他在篮球队中年龄排行第三且成绩出色,队员便送给他一个绰号“三强”。
父亲钱玄同无意中得知,觉得“三强”两字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寓意“品德强、身体强、学识强”,于是在钱三强13岁那年,便把“秉穹”改为“三强”。
19岁时,钱三强阅读了英国科学家罗素写的《原子新论》,激发起了他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于是在1932年又考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父亲钱玄同在了解钱三强的想法之后,特地写了一幅字赠给他——“从牛到爱”,其寓意有二:一是勉励钱三强发扬属牛的那股牛劲;二是在科学上要不断进取,向牛顿、爱因斯坦学习。
1937年,钱三强进入世界闻名的居里实验室,师从居里夫人的长女伊莱娜·居里和其丈夫约里奥·居里,攻读博士学位,开启了他10年的原子核科学研究生涯。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事迹范文篇5
“从牛到爱”这四字箴言成为钱三强的座右铭,时时刻刻鞭策着他,成为他终生行事的准则,也预示着他的人生发展轨迹:“铆足牛劲”刻苦钻研,“勇执牛耳”舍我其谁,甘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为原子能事业奠基的“拓荒牛”、朴实无华的“老黄牛”。
1937年7月17日,钱三强奔着“学以致用,报效祖国”的目标离开了北平,到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师从发现人工放射性的约里奥-居里夫妇,攻读博士学位。
1946年,钱三强与夫人何泽慧,在研究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8,35岁的他带着导师给的放射源,回到了阔别11年的祖国。临行前,有人问他为什么放弃国外优渥的条件,回到一穷二白的中国,他回答:
“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祖国再穷,是自己的;而且正因为她贫穷落后,更需要我们去努力改变她的面貌。”
1950年,在钱三强的主持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前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并吸纳了一批有造诣、有理想的原子能科学家。但由于经济困难,再加上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刚刚建所就面临买不到仪器的困境,于是,钱三强就组织所内人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点点地白手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