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两弹一星科研事迹

| 徐球

郭永怀两弹一星科研事迹大家知道是什么样的吗?郭永怀为什么能获得这样的荣誉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年郭永怀两弹一星科研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郭永怀两弹一星科研事迹

郭永怀两弹一星科研事迹(精选篇1)

1931年7月,郭永怀预科班毕业后直接转入本科学习。郭永怀选择了物理学专业,得到了当时国内知名教授顾静徽的赏识。

两年后,顾静徽推荐郭到北京大学光学专家饶毓泰教授门下继续深造。在参加了北京大学的入学考试后,郭永怀如愿以偿地进入北大物理系学习。在顾、饶二位导师的精心锤炼下,郭永怀打下了扎实的物理学专业基础。

1938年夏,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举行了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在3000多名参考者中,力学专业只招一名。考试结果,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5门课超过350分的相同分数同时被录取。

1940年8月,经过一番周折,郭永怀一行来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

1941年,郭永怀又赴当时国际上著名的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和钱学森一起成为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弟子。

1945年完成了有关“跨声速流不连续解”的出色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在这里,他遇到了平生的知己钱学森师兄,学习之余,钱学森最乐意干的事情就是开着车,拉着这个颇有几分书呆子气的师弟兜风。

1941年,是钱学森去接郭永怀的,1945年,又是他直接把郭永怀送到了康奈尔大学[6][7][8]。

1946年秋,冯·卡门的大弟子威廉·西尔斯教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科学部的基础上创办了航空工程研究生院,邀请郭永怀前去任教。

1949年,郭永怀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探索开创了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是因为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两项重大成就,郭永怀由此驰名世界。

郭永怀两弹一星科研事迹(精选篇2)

1956年11月,郭永怀毅然放弃了在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了阔别 16 年的祖国。

郭永怀刚回国,即与钱学森、钱伟长一起投身于刚建立不久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科技领导工作,他倡导和关心高超声速流体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思想。

1957年,郭永怀参加制订“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他担任力学专业组副组长,高瞻远瞩地与力学界其他专家一起审时度势制订学科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奋斗目标,确定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1960 年3月,郭永怀在钱学森推荐下,经中央批准开始参加我国原子弹研制工作,任二机部九院(后改名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与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形成了核武器研究的最初的学术领导核心。

郭永怀负责当时九院四大部之一的设计部的工作指导,是结构设计、强度计算和环境试验的掌舵人。他一方面为科研人员传授爆炸力学和弹头设计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致力于结构强度、结构传力路线、气动特性、振动和冲击等方面的研究,组织开展大量的试验,从部件至整体,检验原理设计的可靠性,他不仅看到力学研究、环境试验在原子弹原理性突破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武器化对此提出的更高要求,他组织开展设备研究,指引开展包括静力、振动、冲击、离心、温度等各种力学环境和气候环境的实验室建设。

郭永怀两弹一星科研事迹(精选篇3)

我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多少都有过隐姓埋名的经历。郭永怀是其中唯一一位横跨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三大领域的专家,是唯一的烈士,也是为数不多出身农村的科学家。

他用毛驴举例解释科学问题:山东的农民要使自己的小毛驴干活,会把它的生活习性摸得一清二楚,否则驴脾气一发,是不会听使唤的。他说,使用复杂得多的现代计算设备,也是一样的道理。

他在用石头、黄泥和海草筑成的房屋里长大。在他生活的20世纪初,山东荣成县的毛驴跟如今街上的汽车一样常见。郭永怀从骑乘毛驴的生活中走出,坐过远渡重洋的轮船,在海外求学工作16年,归国仍带着浓浓的胶东口音,指导核武器的研制工作。

59岁那年,郭永怀结束西北的热核导弹试验准备,乘飞机返京,飞机在降落过程中失事。人们在火中发现了两具紧紧抱在一起的遗体,费力将他们分开后,看到中间夹着一个完好无损的公文包,里面装着试验的资料。那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

今年夏天,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站在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对着飞机失事的视频资料哇哇大哭。馆长李波后来特意在那附近放了盒纸巾,定期补充。有两位企业家参观完,捐出了两笔奖学金——“永怀教育奖”和“永怀乡村教师奖”。

郭永怀两弹一星科研事迹(精选篇4)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在青海核试验基地发现了重要数据,为了尽快将这些数据送回北京,他决定连夜乘飞机返回。

不幸的是,飞机在北京机场降落时失事坠毁,郭永怀壮烈牺牲。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用身体保护住了怀中的核武器绝密资料。

这些资料完好无损,但郭永怀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____得知他牺牲的消息后,深感悲痛,这也反映了郭永怀在中国国防科技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贡献。

郭永怀的牺牲,震惊了整个国家。1968年12月25日,他被追认为烈士。

1999年,郭永怀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8年,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申请,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将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郭永怀的一生,是对祖国无限忠诚、对科学事业不懈追求的生动写照。他的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奉献精神,熠熠生辉、永不褪色,值得我们世代铭记、薪火相传。

郭永怀两弹一星科研事迹(精选篇5)

1956年6月,已经回到国内的钱学森给还在美国的郭永怀写去来信,信中这样写道:“我们现在为力学忙,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到力学研究所来,快来,快来!请兄多带几个人回来!忘去那黑暗的美国吧!”

这年9月,郭永怀和妻子李佩起了个大早,急急来到回国的邮轮上,满心期待着邮轮的起航。

回国这天,郭永怀十分感慨地对李佩说:“我认为,中国的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为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和知识,去培养人才。”

终于,郭永怀、李佩等人在30日来到罗湖边防站,至此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放眼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身穿灰色制服的边防战士,以及高高飘扬在空中的五星红旗,对于这个温暖的场景,郭永怀和李佩夫妇永远不能忘记,那是多么的激动人心。

走过罗湖桥时,郭永怀再一次收到了钱学森托人捎来的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

“这封信是请广州的中国科学院办事处面交,算是我们欢迎你们一家三口的一点心意!我本想到深圳去迎接你们过桥,但看来是办不到了,失迎了!我们一年来是在最愉快的生活之中,每一天都被美好的前景所鼓舞,我们想你们回来后也必定会有一样的体验。今天是足踏祖国土地的第一天,也是快乐生活的第一天……老兄必定要填写志愿书,请您只写力学所,我们会拼命欢迎的。”

26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