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召“两弹一星功勋”事迹介绍

| 徐球

周光召“两弹一星功勋”事迹是什么样的呢?周光召为什么能获得这样的成就?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周光召“两弹一星功勋”事迹介绍(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周光召“两弹一星功勋”事迹介绍

周光召“两弹一星功勋”事迹介绍精选篇1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周光召院士1929年生于湖南宁乡县(现为宁乡市),在理论物理的各主要领域都有杰出的创造性成果,在国际物理学界享有盛誉。

周光召曾说,“我们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科学家,愿意放弃自己多年的研究工作,改行从事国家急需专业,我们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

而在他的家乡湖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湖南光召科技奖为湖南省最高综合性科技奖,湖南师范大学开设有“周光召班”,每年面向物理学专业新生选拔30人,实行高规格、精品化的培养。

周光召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贡献。

有关周光召在我国核武器研制和核工业发展道路上所做具体贡献的资料少之又少,不过在中南大学2001年研究生学术年会开幕式上,周光召在发言中,对此进行了回忆。

周光召“两弹一星功勋”事迹介绍精选篇2

1964年10月15日,一份秘密急电从罗布泊发到北京,上面写到:有一种材料中的杂质超过了原设计要求。这意味着,中国的原子弹试验可能面临延后的风险。接到电报后,一位叫周光召的科学家马上组织理论物理研究所连夜运算,直到第二天上午,他将一份计算报告呈送到周恩来总理,上面写到:“经计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失败率小于万分之一。”当日下午3时,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寂寥荒漠的罗布泊上空,一朵巨大蘑菇云升腾而起,那是中国首次实现核爆炸!周光召也在这一刻被历史铭记。周光召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核武器的研究设计方面做了大量重要工作,为中国物理学研究、国防科技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29年5月15日,周光召出生在湖南宁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周凤九是公路工程专家,父亲在土木工程上的才华与勤勉,深深影响着幼年周光召。高中毕业后,周光召以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大学选修班。在选择专业时,由于国家当时对物理人才的需求,他毅然选择物理系,并于1951年成为著名物理学家彭桓武的研究生。

次年,全国院系开始进行调整,周光召转入北大进行基本粒子物理的研究。1957年,周光召遇到了人生的转折点,并从此将自己的生命与原子能联系在一起。1957年,我国同苏联签订了核研究武器协议。苏联承诺帮我国制造出原子弹,并免费培养一大批年轻科学家。于是,国家遴选了国内一批年轻的科学家派送到苏联莫斯科杜布纳原子核研究所,从事高能物理、粒子物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周光召就是其中的一员,任中级研究员。

周光召“两弹一星功勋”事迹介绍精选篇3

2024年8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带着他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与卓越贡献,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他的离去不仅是中国科学界的一大损失,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巨大悲痛。

周光召,1929年5月15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周凤九曾任湖南省公路局局长,被誉为湖南公路界的泰斗。在家庭的熏陶下,周光召从小便对自然科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周光召一家被迫迁移至四川。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他坚持学习,并于1941年进入南开中学,接受了良好的数学训练与自学能力的培养。

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这一事件深深震撼了周光召,也让他从此对核武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46年,他考入清华大学先修班,一年后转入物理系,师从周培源、钱三强教授,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1951年,他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后来转入北京大学,师从彭桓武教授,开始了他的基本粒子物理专业研究。

在科研的道路上,周光召一直走在最前沿。1958年,他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这一成果为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后,他推导出了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为国际上公认的PCAC奠基者之一。这些开创性的工作让他在国际科学界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周光召“两弹一星功勋”事迹介绍精选篇4

1964年10月15日,一份秘密急电从罗布泊发到北京,上面写到:有一种材料中的杂质超过了原设计要求。这意味着,中国的原子弹试验可能面临延后的风险。接到电报后,一位叫周光召的科学家马上组织理论物理研究所连夜运算,直到第二天上午,他将一份计算报告呈送到周恩来总理,上面写到:“经计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失败率小于万分之一。”

当日下午3时,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寂寥荒漠的罗布泊上空,一朵巨大蘑菇云升腾而起,那是中国首次实现核爆炸!周光召也在这一刻被历史铭记。周光召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核武器的研究设计方面做了大量重要工作,为中国物理学研究、国防科技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29年5月15日,周光召出生在湖南宁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周凤九是公路工程专家,父亲在土木工程上的才华与勤勉,深深影响着幼年周光召。高中毕业后,周光召以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大学选修班。

在选择专业时,由于国家当时对物理人才的需求,他毅然选择物理系,并于1951年成为著名物理学家彭桓武的研究生。次年,全国院系开始进行调整,周光召转入北大进行基本粒子物理的研究。1957年,周光召遇到了人生的转折点,并从此将自己的生命与原子能联系在一起。

周光召“两弹一星功勋”事迹介绍精选篇5

1959年10月1日,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十个生日,天安门广场上正在举行盛大的庆典,正当人们沉浸在庆典的喜悦中时,城楼上的赫鲁晓夫却突然转身对____说:我们已经决定要停止协助你们研制核武器,并会撤走在中国的全部苏联专家。____回答他:那就让我们自己试试吧,这对我们也是一个锻炼。

____的轻描淡写的回答让赫鲁晓夫目瞪口呆。仅仅在5年后,咱们国家就成功爆炸了第一枚原子弹。而之所以有这么快的速度,有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周光召。

1929年5月15日,周光召出生于湖南,家里兄弟姐妹六人,他排行第五。他的父亲周凤九曾经留学法国,是工程公路专家,被誉为湖南公路界的泰斗。父亲对待工作严肃认真的态度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周光召的童年是在战争中度过的。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这也促使了日本加快了投降的速度。

原子弹带给了全世界不小的震撼,这其中也包括周光召。这个年青人一改学电机的初衷,转而对核武器产生了兴趣。

第二年,他考上了清华大学先修班,后来转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他的大学老师包括周培源、钱三强等等,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研究生毕业后,周光召留任北大物理系讲师。

263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