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周光召个人事迹故事

| 徐球

“两弹一星”周光召个人事迹故事是什么样的呢?周光召事迹中大家最想了解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两弹一星”周光召个人事迹故事(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两弹一星”周光召个人事迹故事

“两弹一星”周光召个人事迹故事(精选篇1)

杜布纳当时聚集了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许多科学家,科研水平全球领先。在那里,周光召迎来了自己学术生涯的黄金时期。

周光召在新兴的粒子物理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推导出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律”等重要理论,极大地推动了这一前沿学科的发展,周光召也因此被世界公认为学界重要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1959年,苏联单方面撕毁了协议,拒绝援助中国研制原子弹,还撤走了全部专家,带走了图纸和资料。

对中国来说,造原子弹是必须的,问题是谁来造、怎么造?美国当年研制原子弹时的专家队伍可是相当豪华,相比之下,中国的科研队伍就显得有点寒酸了。

时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的钱三强也看到了这个问题,正当他急得焦头烂额时,一封来自苏联的信让他稍微松了口气。这封信正是来自周光召。

周光召此时还在苏联,他把在苏联的中国专家召集起来,讨论如何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搞原子弹,还给中国核工业部写了信。

两个月后,趁着一次访问苏联的机会,钱三强赶到莫斯科,和周光召见面长谈。关于中国如何发展核武器这事,两人聊了大半天,之后周光召便做出了回国的决定。

“两弹一星”周光召个人事迹故事(精选篇2)

光召先生生于1929年,湖南长沙人。1951年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52年在北京大学师从彭桓武先生攻读理论物理研究生。1957年,被国家选派赴莫斯科杜布纳核子研究所从事基础研究。不到4年里,年轻而才智超人的他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重要论文33篇,两度获得科研奖金。期间,1959年严格证明了电荷共轭宇称(CP)对称性破坏的一个重要定理;1960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相对螺旋态振幅,并自建数学方法,简明推导出膺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年轻的周光召作为强子物理PCAC理论奠基人之一,享誉国际理论物理学界。在学术研究方面,李政道先生曾评价说:“在我们这些人中,他也是佼佼者。”杨振宁先生说:光召先生是一位顶尖的物理学家。他视野宽阔,影响力深远,并且能够快速地洞悉新思想。他做物理研究的风格让我想起了Landau(L.朗道)、Salam(A. 萨拉姆)和Teller(E.泰勒)(前两位是诺奖得主,后一位是“氢弹之父”)。

1961年,当他正在理论物理前沿披荆斩棘、高歌突进的时刻,国内传来因苏联撤走专家,原子弹研制受困的消息。他当即决定,放弃已有建树且深有兴趣的粒子物理前沿研究,义无反顾启程回国,隐身于茫茫戈壁滩、简陋的实验室19年,把一生最富于创造力的岁月,奉献给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做出了卓越的历史性贡献。

周光召曾说:“一个民族要在精神上站立起来,必须要有自信,必须要有伟大的科学家和重大的发明来提升整个民族的精神和自信心。”他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刚到杜布纳不久,他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对大权威的报告提出异议,遭到无礼的排拒和轻蔑。28岁的他既不屈服,也没硬顶,而是花近百天的精密分析和演算,终于使该大人物坦承结果有误,并交为朋友。1961年,在确定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过程中,刚刚回国的他,以物理学家的理性思维,另辟蹊径,巧用最大功原理,力证苏联专家数据的不可能和我国专家九次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从而结束近一年的学术之争,扫清了原子弹理论设计中的一大障碍,再次以卓越的才华提振了民族的尊严和自信。

“两弹一星”周光召个人事迹故事(精选篇3)

8月17日,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周光召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生前,他是“做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两弹一星元勋,毅然回国时,物理学界的人说他“如不回国,再工作下去可得诺贝尔奖”。

他曾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有学者曾撰文回忆,“周光召担任领导,不是做官、而是做事。他确立了所长负责制。这个改革,对于中国科学院的发展,迄今仍然起到重要的作用。”

他的挚友李德元说他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的学生吴岳良感念他的宽厚,一位曾与他一起工作过的科研工作者说,“从他身上,我才知道大科学家该是什么样。”

作为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与许多物理学界的科学家交情颇深,其中就包括杨振宁和李政道,三人相识数十年。

2019年,在周光召九十寿诞之际,杨振宁亲临现场,回忆了他与周光召半个多世纪的交往史。杨振宁表示,“周光召做人、做事都是一个非常容易使人喜欢、尊敬的人。周光召一生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都做得非常成功”。对于自己的评价,周光召则谦虚地表示,“我一直认为,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远不是几个人的事情,是10万以上人的共同工作。如果要评价我在其中的贡献,那只不过是十万分之一而已。”

“两弹一星”周光召个人事迹故事(精选篇4)

周光召同志1929年5月出生于湖南长沙。1942年起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1946年秋考入清华大学先修班,1年后以优异成绩转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49年10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8月考取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195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随院系调整进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进行基本粒子物理研究。1954年8月起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讲师。

1957年1月,周光召同志被国家选派到苏联杜布那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从事基本粒子物理研究。在此期间,他建立了极化粒子反应的相对论性理论,是国际上基本粒子相对论螺旋振幅分析的开创者;严格证明了电荷共轭宇称破坏的一个重要定理,推导和证明了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为国际公认的PCAC奠基者之一。

1961年2月,周光召同志回国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同年5月调入第二机械工业部北京第九研究所,任理论部第一副主任兼一室主任,参加原子弹理论研究。他创造性地运用“最大功原理”,从理论上支持了我国自己的计算结果,和邓稼先同志等共同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和于敏同志等突破氢弹原理,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1972年8月起,他先后任第九研究所所长、核工业部九局总工程师,领导完成了装备部队的第一代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工作,为我国掌握中子弹和核武器小型化设计技术、完成核武器从第一代向第二代的过渡奠定了重要基础。

1979年8月,周光召同志兼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9月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83年7月任所长。他指导和带领中青年理论物理学家在相互作用力的统一、电荷-宇称对称性破坏、量子场论的大范围拓扑性质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得到规范不变有效作用量子“反常”项的正确形式和拓扑起源,给出了广义陈-西蒙斯拓扑特征类的简单推导及其物理应用。在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方面,他与合作者一起发展了描述非平衡态统一理论的闭路格林函数方法,提出了一套有效的理论描述方案,并成功地应用到激光、等离子体、临界动力学等领域。

“两弹一星”周光召个人事迹故事(精选篇5)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吴岳良回忆:在苏联期间,一次学术会议上,年轻的周光召对一位苏联权威的粒子自旋成果提出了异议,那位苏联教授回应:“你的观点没有道理!”周老师没有直接辩驳。会后,他默默地研究了三个月,一步一步地严格证明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并先后把研究结果写成“极化粒子反应的相对论性理论”和“静质量为零的极化粒子的反应”两篇论文,发表在苏联的《实验和理论物理杂志》上。不久,美国科学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这就是高能物理领域著名的“相对论性粒子螺旋态”理论问世的过程。

这个理论问世后,就有科学家说,假如以后周光召得诺贝尔奖,我一定不会感到惊讶。可见他此项成果的重要意义。在莫斯科学习的4年时间里,周光召两次获得了联合研究所的科研奖金,发表论文30多篇。他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著名的粒子自学螺旋态理论,又提出了若相互作用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直接促进流代数理论的建立。他的名字从此蜚声中外。

好景不长,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协议,并撤回了在中国境内的所有专家和设备。离开时说,没有他们的技术和设备,中国20年内都无法造出自己的原子弹。由于周光召所在的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在苏联境内,所以没有受影响。不久,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悄悄地跑到苏联向中国科研人员通报情况,了解到情况后,周光召马上召集了研究所的中国专家开会讨论一件大事:没有外国人的援助,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否研制出原子弹?经过讨论,周光召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随后,在苏联的20多名科学家联名请缨:回国参战。

26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