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嘉墀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

| 徐球

杨嘉墀两弹一星功勋事迹大家知道有哪些吗?杨嘉墀的个人经历是怎样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杨嘉墀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杨嘉墀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

杨嘉墀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篇1)

杨嘉墀(1919年7月16日—2006年6月11日),江苏吴江人。空间自动控制学家,航天技术和自动控制专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中国自动化学科、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创建人之一。

1941年(民国三十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4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06年6月11日,杨嘉墀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杨嘉墀长期致力于中国自动化技术和航天技术的研究发展。参与制定中国空间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和参加包括第一颗卫星在内的多种卫星的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返回式卫星和东方红一号卫星。30多年来,多次参与中国空间计划方案论证工作。主持人造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发展。在三轴稳定的返回式卫星和科学探测卫星的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

他的功绩不仅仅在于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更在于他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让他们勇于追逐梦想,敢于挑战未知,他的故事,是一部充满奋斗与奉献的壮丽史诗。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精神,什么是科学家的担当,让我们接过先辈的旗帜,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书写辉煌,让杨嘉墀等功勋人物的精神在我们身上焕发出新的光芒。

杨嘉墀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篇2)

在他的晚年,尽管身体状况不佳,但他依然关心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航天事业的未来建言献策。他的一生,是为祖国科技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默默奉献的一生。

如今,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中国的航天器在浩瀚宇宙中翱翔时,不应忘记杨嘉墀这位航天功勋的卓越贡献。他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前行道路,他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远铭刻在中国航天发展的史册上,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让我们怀着崇敬和感激之情,铭记杨嘉墀为祖国和人民所做出的一切,传承和弘扬他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交通大学毕业后,杨嘉墀奔赴大后方,担任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电机系助教。1942年夏,西南联大电机系主任倪俊推荐他至昆明中央电工器材厂工作。1945年,杨嘉墀成功研制中国第一套单路载波电话样机,于昆明博览会展出,并发表一系列研究文章。

1947年1月,杨嘉墀前往哈佛大学,就读于文理学院工程科学与应用物理系。1949年4月,杨嘉墀以《傅里叶变换器及其应用》的论文通过答辩,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杨嘉墀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篇3)

1919年9月9日,杨嘉墀出生在江苏省吴江县震泽镇的一个丝业世家,祖父曾担任震泽丝业公会会长。

在当地,杨氏是个勤业爱国、开明开放的家族,他们淡化了“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家风相对民主,鼓励子孙参与竞争,尊重个性发展。为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家族还创办了震泽丝业小学,这是所新式学校,教授语文算术等学科知识。杨氏家族的孩子都不读私塾,全都进入丝业小学读书。

1924年秋天,刚满五岁的小嘉墀,就进入了丝业小学读书,在优越的人文环境中,家境殷实的他受到了很好的启蒙教育,激发了他对科学的兴趣,总爱刨根问底,力求真相。。

在父母眼里他成了一个“小淘气”。四岁生日那天,在上海工作的父亲杨澄蔚,送给他一个小望远镜。小嘉墀喜出望外,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看。当天晚上,他就爬到窗台上,拿着望远镜对着天空寻找着什么,原来他在找“牛郎织女”,因为母亲给他讲过鹊桥相会的故事。

有了望远镜后,他经常在晚上观赏灿烂星河,寻找各种各样的星座。这不仅培养了杨嘉墀开阔的胸襟,也让他的脑海多了很多对于天空的疑问。这也成为日后杨嘉墀从事航天技术的第一堂启蒙课。

小嘉墀的淘气还体现在“搞破坏”上。喜欢拆家里手表、闹钟、门锁之类的东西,但是拆开又还原不回去,吓得父母把很多贵重的东西都收起来,不让他碰到。

杨嘉墀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篇4)

50年代初,他被宾夕法尼亚大学聘为副研究员,被洛克菲勒研究所聘为高级工程师。在这期间,他有一项发明,将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医学结合起来,结束了光谱仪手动的历史,这个发明被称为杨氏仪器。凭借他的发明成果,50年代初,美国人每天付给他一百美元薪金,但是他不为名利钱财所动。共和国成立后,他和夫人变卖了当时所有的家产,购买了中国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仪器,比如震荡器、真空管等等。1956年8月,杨嘉墀携家人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他主持研制了火箭发动机测量仪表、大型热应力实验设备、核潜艇反应堆控制系统模拟计算装置。在核试验测量仪器的研制过程中,杨嘉墀在几乎无任何资料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作为替代,收集了大量实验数据,为整个研制工作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测量仪器记录准确,获得大量实验数据。紧接着,杨嘉墀又带领团队完成了应用于首枚氢弹试验和首次地下核试验测量仪器的研制工作。

1965年,我国重启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为更好地制订发展规划,杨嘉墀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征询,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在全面分析了各类卫星亟须解决的关键技术等问题后,提出了以科学实验卫星为起点,以返回式卫星为重点,全面开展各领域卫星研制工作的发展设想。这一设想为之后中国航天事业的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回溯杨老一生,归国50年间,他几乎参与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每一个关键时刻,他都会高瞻远瞩地及时提出重大建议。这位把“少说多做”刻在了骨子里的科学家,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想变为现实。

杨嘉墀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篇5)

杨嘉墀虽然远在大洋彼岸,在科学的道路上攀登着,但他一直怀念着祖国,祖国发生的每一件事、每一处微小变化,他都留心关注着、思索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杨嘉墀和多数爱国的中国留学生一样,感到中国有了新的希望。为了尽快回到祖国,杨嘉墀辞去了光开关公司的工作,不介入与军方有牵连的工作,转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物理系工作,几乎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埋头于学习和业务中。

1956年,新中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呼唤海外留学生归国效力。祖国的召唤令杨嘉墀热血沸腾。他义无反顾地变卖了在美国的所有家当,购买了示波器、振荡器、真空管等祖国科技事业发展所需要的仪器。

1956年8月,杨嘉墀携家人踏上了祖国的土地。此时,正赶上国家制定《十二年科技规划》,提出落实规划紧急要抓的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和计算机四个领域。杨嘉墀作为专家参与了筹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和建立自动化技术工具研究室的工作,并担任室主任,率先开展火箭探空特殊仪表等探索性研究工作。

1957年10月和1958年1月,苏联和美国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相继上天。翌年,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____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考虑到开展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对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影响,中国科学院专门成立了“581”组,杨嘉墀正是成员之一。

263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