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奖者钱骥事迹
两弹一星的研制保障了国家主权和安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奖者钱骥事迹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奖者钱骥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奖者钱骥事迹(精选篇1)
在浩渺的星空下,无数科技先锋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无尽的智慧,为我们绘制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科技画卷。他们,被誉为“无双国士”,他们的名字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敬礼!山港科技全体干部职工向“无双国士”们致敬,铭记他们的卓越贡献、丰功伟绩和高尚情操,学习他们浓烈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并融入山港科技人“四种气质”。伫立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山港科技将与上级部门、行业专家、生态伙伴等一道,在港口自动化、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领域开拓进取、奋力突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力量!
钱骥(1917.12.27—1983.08.18),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曾任职于中科院地球物理所、七机部五院。领导探空火箭头部空间物理探测仪器、跟踪定位等研制;参与制订星际航行发展规划,组织人造卫星预研;组建卫星总体设计部,任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方案总体负责人;领导返回型卫星研制。
钱骥热爱党的事业,热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工作,对空间事业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为中国空间事业的开创和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在思想上拥护党的路线,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行动上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他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搞特殊化。多年来,他始终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严守党的纪律和准则,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奖者钱骥事迹(精选篇2)
钱骥在航天领域的贡献卓越非凡。他是中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为中国卫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早期的卫星研究计划制定,到具体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钱骥都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参与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在卫星总体设计、技术方案论证等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确保了卫星研制任务的顺利进行。“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而钱骥正是这一伟大成就背后的功臣之一。
除了在卫星研制方面的杰出贡献,钱骥还在空间技术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他深入研究空间物理、航天工程等领域,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理论和观点。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航天技术的后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钱骥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他淡泊名利,一心扑在工作上,默默耕耘,不求回报。他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崛起不懈奋斗。他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想而努力拼搏。
在钱骥等老一辈航天人的努力下,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中国的卫星技术不断创新突破,载人航天工程屡创佳绩,探月工程稳步推进,火星探测任务也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都有钱骥等先驱们的辛勤付出和奠基之功。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奖者钱骥事迹(精选篇3)
1970年4月24日,一声巨响冲破天际,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正式迈入太空时代。成功的背后,是那些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航天工作者。钱骥作为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方案的总体负责人,功不可没。从“东方红一号”到后来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从返回卫星到通信卫星,中国空间技术沿着钱骥当年的规划稳步前行。
钱骥去世后,钱骥的妻子史丽君回忆:钱骥是一个再老实不过的人,几十年来,他既不向这个世界提出任何与自己地位不相称的要求,也从不要这个世界来给自己确定什么地位;他既不愿去过问自己工作之外的任何闲事,也不肯让自己的脑袋去作别人的跑马场。他总是百般忍让,与世无争。家里住房太挤,他不吭气;职称该调了,他不吭气;生病躺倒了,他不吭气;甚至每次在公共汽车上被别人挤扁了身子,他照样不吭一声。自然,他也有话多的时候——一谈起卫星的事儿,他总是眉飞色舞地讲个不休。钱骥就是这样一个低调的人,但是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是不可埋没的。
钱学森曾这样评价钱骥:“钱骥同志是我十分敬重的科学家、工程师,他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去世是中国人民的一大损失。”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奖者钱骥事迹(精选篇4)
1917年12月27日,钱骥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西旸西下杖村,幼年就读于西下场村祠堂的私塾,接受了扎实的文化教育,打下了较好的文学根底。1929年钱骥考取了金坛县立书院小学,于第二年7月毕业,但是因家境贫困无力升学。在老师再三劝说下,钱父才同意让学习成绩优异的他继续读初中。
1930年8月,钱骥考上江苏省立南京中学。但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阻止抗日学潮扩大,次年12月学校被迫解散,他缀学在家半年。1932年8月,钱骥重新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初中毕业后当了一年的小学教师。这一时期,钱骥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读书会,开始受到先进思想的洗礼。
受强烈的求知欲驱动,钱骥在1935年考入无锡师范学校继续学习。1937年10月,学校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毁,他带领同学奔赴武汉寻找抗日组织,到民众补习学校当教师,并于翌年8月在北碚国立四川中学师范部毕业。
1938年9月,钱骥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央大学师范学院理化系。5年的学习生涯,他竭尽全力,排除生活贫困干扰埋头苦读,1943年7月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继续进修物理专业。当了4年助教后,钱骥被推荐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协助院长赵九章开创地球物理研究。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奖者钱骥事迹(精选篇5)
1917年,钱骥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位普通小职员的家庭。“骥”是千里马的意思。钱骥父母的心愿是:儿子长大像千里马一样,志在四方。
1943年,钱骥毕业于中央大学师范学院理化专业。1947年,受聘为中央气象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协助赵九章先生开创地球物理研究。
国民党政府下令中央研究院所属研究所的全体人员和仪器、设备、全部资料等立即整理好,重点搬迁!钱骥冒着生命危险和赵九章所长一起,毅然拒绝了南迁的要求,决心留在大陆,为新中国保护了当时中国气象研究所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资料,同时也保住了包括科学家在内的整个科研系统。
新中国成立后,钱骥他们保护下来的研究所被并入中国科学院。1950年,钱骥与赵九章等十八人共同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1958年,中国启动了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代号“581任务”。
赵九章对钱骥说,搞卫星只能靠中国自己。为此他们坚持发奋努力的精神,带领着一支非常年轻的科学家队伍,进行人造卫星的预先研究,做出了中国人造卫星的设想方案和中国发展卫星的整体规划。
1959年到1964年底,钱骥作为卫星技术总体负责人,全面推动卫星预研项目进展。他先后组织和完善了6个研究室,在火箭探空、卫星总体等8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研究进展,为人造卫星的研制打下了良好基础。1965年5月,在国际卫星系列规划会议上,钱骥报告了《发展侦察卫星的设想》。同年9月,中国科学院正式组建卫星设计院,即“651”设计院,钱骥被任命为设计院的技术负责人,组织领导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体方案和分系统技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