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材料,肯定对各类事迹材料都很熟悉吧,事迹材料可以很好地体现和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一般事迹材料是怎么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生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医生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 篇1
小朱,男,1981年11月出生于阿克苏,20xx年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xx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xx年12月取得骨外科副主任医师资格,现任地区中医医院第二党支部书记、骨伤科主任。
健康所系为人民
小朱作为一名“疆三代”,在祖父、父亲两代中共党员的影响下,自小就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从步入神圣的医学学府的那一刻起,他就深知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责任重大,从医以来,能时刻牢记着职业赋予的使命,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经常性换位思考,一直以来都以“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设想去指导自己的言行。曾有一位维吾尔族大娘,因髋部骨折住院治疗,因惧怕手术风险而不愿接受手术治疗,在他多次的耐心解释和安慰下最终接受了手术,并很快得到康复,出院的时候,大娘流着泪拉着他的手说“你就像我的孩子一样,要没有你我这辈子就走不了路了。”还有更多病人曾对他说,每天看到你的笑脸我们的心就踏实了,病痛也瞬间好了许多。
在一次走访期间,得知一名老大爷从梯子上摔下来了,胸部疼得厉害,小朱立刻跑到受伤村民家为患者做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治疗。患者和家人感激的拉着他的手不停地说“谢谢”。
恪守医德求技术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小朱能时刻警醒自己,恪守医德。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行为准则,力求以最经济的治疗方案达到最佳效果。在十余年的工作当中,婉拒“红包”上万元,获得患者赠送锦旗50余面,经常有病人指着科室走廊中悬挂的锦旗说“朱医生,你们科一半多的锦旗都是送给你的”。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他曾有过迷茫,当看到患者康复时喜悦的笑容,又认为这一切是多麽的值得。从医以来一直坚持在临床第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数年如一日,急为病人所急,想为病人所想,从不推诿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凭一颗仁慈而善良的心是不能实行救死扶伤的,同时拥有精湛的医术才是病人的真正福音,从医以来,他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地钻研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新进展、新动态,不断开拓视野,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积极撰写论文。近十年来,撰写了十多篇专业论文,相继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发表。他始终保持严谨务实的态度,多年来养成了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作风。此外他与科内同事团结协作,不断开展新技术、新疗术,取得了可喜的业绩。20xx年医院安排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认真学习了膝关节镜技术,回院后,率先在全地区开展膝关节镜微创手术,主持并开展相关院级新技术三项。多年来,参与多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主持多项地区级科研项目,获得地区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自治区医学科技奖一项。
中西结合创医技
20xx年,小朱因工作调动来到地区中医医院工作,作为西医专业医生,大多数对中医很陌生,甚至排斥。而小朱能立即转变角色,认真学习中医理论,与科室年轻中医师一起用中医的理论讨论病情,进而发现中医与西医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研究方向的差异,这两种医学各有特色。他当即决定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开展工作和科学研究,通过努力,影响力逐渐增加,科室从一开始的全科仅十余个住院病人,日门诊就诊人次不到十人,到现在的三个病区近150个病人、日门诊人次近50人,并被推荐为地区重点专科。
在用成品中药药膏治疗骨伤疾病时,小朱发现成品药膏往往首次使用效果较好,持续使用时效果逐渐下降,考虑是否与膏药内大量防腐剂的添加有关,鉴于本地自制中药膏药的匮乏,他牵头开展研制中药外敷膏剂工作,自费购买了大量相关书籍,查阅文献,以传统名方为基础,结合本地地域特点、患者生活习惯进行了调整,并加入地产药材,经过多次改进,得到满意的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的“绿色”膏药,每做一次改进,他都会先把膏药抹在自己身上感觉,是否对皮肤有刺激,在确保安全并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应用于患者,膏药一经推出就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得到了患者的好评。该项目也获得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青年人才培养项目资助。
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小朱从事着平凡的骨伤科专业,十余年的从医生活,无惊人的成功壮举,也无耀眼的光环荣誉,唯有一份执着,踏踏实实做人,只有一份追求,那就是:踏踏实实做人,端端正正行医,才能无愧于“共产党人”这一光荣称号。
医生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 篇2
小萍,女,31岁,20xx年6月毕业于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xx年12月进入康宁医院参加工作,现为地区康宁医院精十科医生。从医以来,她始终把精益求精作为孜孜不倦的追求,始终秉承“医者为民,医者爱民”的精神,全心全意服务患者,赢得了领导的认可、患者的赞誉、同事的好评。
在大家的印象中精神病人就是无缘无故打人、骂人,很多人都不想干这个行业,她也有过犹豫和担忧,但是当看到精神障碍患者得到救治归于正常后,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在精神科工作,小萍深有体会:“要想为精神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不仅要表现在语言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行动中,必须用心去服务病人,医患之间不仅是医生和病人的关系,更多的是朋友关系、亲人关系。”
有一年秋天,小萍例行查房,她看到一名病人坐在床头瑟瑟发抖,问了护理人员才知道,衣服带着不够,病人家属一时联系不到。小萍知道住院的精神病人大多来自农村,患病后家庭愈发困难,因此,病人缺衣少穿的现象很常见。她回家翻出了自己的衣服,让病人穿上,也动员科室职工把自己的旧衣服捐赠出来,接济贫困病人。最让大家乐道的是她的“激励治疗法”,精神病人大多不好动、不愿动,为了帮他们早日康复,医院多采用“工疗”“娱疗”等方法,小萍常常让一些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拖地、扫地等,然后自掏腰包买些火腿肠、奶粉等食品给他们吃。其实,大家都知道她这样做一方面是帮助恢复病人的自我生活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给病人增加营养。她就是这样坚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坚守着他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
在平时诊疗中,她总是和颜悦色、轻言细语。遇到行动不便或无人陪护的患者,她总是会上前搀扶一把,帮助患者办理住院手续,买来日用品送至病床前。有时还护送康复出院的患者到医院大门外,殷殷叮嘱注意事项,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是她的亲戚。有时患者为了表示感谢,会邀请她一同吃饭或送礼品,但她总是婉言谢绝。从医以来,她从未收过患者任何财物,更没有以工作之便侵占公共财物。长期在精神科临床一线工作,时常无故遭受到精神病人的辱骂和攻击,可她从不因此而冷落病人,始终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在小萍的办公桌上摆放着李大钊的格言:“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事,而惟以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成。”她用这句话始终激励自己,并为此不懈奋斗。因地区精神卫生事业发展需要,20xx年10月医院成立了精十科,主要接诊地区轻症精神障碍患者,这在地区乃至南疆都属未开拓的“荒地”。当时医院找到了小萍,她爽快地答应了,她说我们年轻人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于是她利用业务时间钻研工作,摸索治疗规律,很快适应了工作。
小萍深知学无止境,没有过硬的医疗技术,就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因此,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自参加工作以来从未发生过因技术问题引发医疗差错事故,患者零投诉。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辞劳苦,特别是医院心理科成立后,在科主任的培养下,她既要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又要协助主任提高科室医疗质量、处理科室行政事务,每天抽时间把年轻医师的病例审查一遍,并将病人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用纸条写好,夹在病例中,提醒主管医师。工作忙时她住在科室,从未喊过一声累,叫过一声苦,也从未有过一句抱怨。
医生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 篇3
xx,男,197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99年参加工作,现任高阳县神经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具有高尚的医德、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业务能力,为神经内科专业学科带头人。曾荣获高阳县医院先进工作者,高阳县新长征突击手、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志愿者、xx好人、xx省医德先进个人以及省、市两级“最美医生”等多项荣誉称号。
心系患者,一心为民
医人先修身。xx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工作中,他团结科内同志和兄弟科室,尊重前辈,关心新同志,对年轻医师、进修医师耐心带教、指导,毫无保留的传授自己所学。他坚持以工作为重,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树立了自身良好形象。
对待患者,他一丝不苟,尊重每一位患者和家属,真正做到了视病人如亲人。为解除患者病痛,他不怕脏、不怕累,亲自处理呕吐物、排泄物,亲手给长期卧床、便秘患者抠大便,帮助患者家属做好患者的护理。遇到危重病人,会在病人的床旁站上两三个小时,进行监护,观察病情。
在为患者诊治过程中,他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注意工作方式方法,给出院患者详细的书面指导后,还留下自己的手机号,方便患者和家属随时咨询病情。他还主动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指导用药、生活方式和复诊,很多经他诊治的患者、家属都跟他成为了好朋友。他恪守医德,拒绝患者和家属的宴请和红包,收到了多名患者的锦旗、感谢信,受到了上级领导、患者和家属的广泛好评。
他热心公益,多次带队开展“流动医院”下乡义诊活动,积极参与并开展“1带x帮扶工程”,在晋庄镇卫生院下乡工作,培养乡级医务人员,提高其诊治水平。每年积极参加卫计委和医院组织的志愿服务、义诊、科普活动。
悉心钻研,精益求精
参加工作以来,xx注重自身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曾5次外出到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并多次参加各项学术会议,培训班等。通过进修学习和短期培训,使他迅速掌握了神经内科临床医学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紧跟医学前沿,追踪国内外医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并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临床实践,使自己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并取得副主任医师资格。
技术上,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积极参与开展的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四肢多普勒检查周围血管等新技术项目,填补了我县的医疗技术空白,并在全县率先开展尿激酶对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有效减少致残率,降低患者住院天数,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他还主持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脑梗死、脑出血临床治疗路径;与同事一道开展神经内科康复治疗,在神经内科建立康复大厅,给脑血管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法,大幅提高了脑血管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学术上,他先后在《现代预防医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医药导刊》发表多篇论文,并担任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全科医学》副主编。所参加的由xx市第一医院牵头的《PTEN基因抗白血病、骨髓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获xx省科学技术成果证书,获xx省xx市科学技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xx20xx年在xx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进修神经介入技术半年,回院后开展神经介入技术,填补了我县技术空白,并获得20xx年度高阳县医院技术创新一等奖。积极开展xx市神经科重点专科建设。开展卒中中心建设,使我院静脉溶栓比例大幅提高,有效减少患者致残率。
身先士卒,爱洒边疆
20xx年5月,xx主动请缨援疆,成为高阳县首位援疆的医务工作者。他舍小家顾大家,安顿好刚刚做完心脏冠脉造影的父亲,安抚好正准备参加中考的女儿,毅然把家事托付给妻子,按时出发。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九团医院工作期间,他克服饮食习惯、气候、时差带来的困难,投入紧张的医疗工作中。
由于受援医院条件所限,缺乏CT机、胃镜等一些重要的检查设备,某些常用药物未配备,甚至连观片灯都没有,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他把自己真正当成科室的一员,不消极,不抱怨,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适应环境,改变环境。
他每周开展上级医师业务查房,主持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参与抢救危重患者,解决内科疑难患者的诊断、鉴别、治疗;他谦虚严谨、不骄不躁,制作医学课件,指导低年资医师开展业务学习,进行临床实践;他把规范的诊疗,先进的理念,新的医学进展,以及自己的工作经验、教训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当地的同事们。由于医院规模较小,医生数量配备不足,科室无法划分,内、外、儿、皮肤、急诊科混合收治。他结合工作特点,遇到不专业的疾患,他想尽一切办法,通过电话、网络等手段与内地的医学专家、专科医生一起分析病情,开展远程会诊,尽量让病人少跑冤枉路。
在休息时间,他随叫随到,有呼必应,经常加班加点。多次跟随救护车出诊、接诊患者,护送危重患者转院。他曾晚上冒着新疆少有的大雨去医院会诊疑难患者,连夜护送患者转院,前后近五个小时;曾在凌晨4点护送一个两岁半的车祸危重患儿到数十公里以外的上级医院,并为他捐款,返回后立即护送另一名严重心律失常患者转院。他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义诊活动,传递医学知识,并参与施工工人的急救培训、模拟演练等活动。
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当地很多患者慕名而来,其中也有不少维吾尔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患者,他把当地的病患当做自己的亲人,耐心细致的为患者诊查,解释病情,解决困扰,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与信任。他与受援医院的同事们互相学习、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增进了民族团结,树立了xx援疆医生的光辉形象。
他的医术、仁心、医德,就像一股甘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他将“人民好医生”的定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加以诠释,不忘从医初心,坚守医者之道。
医生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 篇4
小毛,男,37岁,20xx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医学专业,毕业后他放弃了留在甘肃老家工作的机会,来到阿克苏。今年,是他从事骨科临床工作的第13个年头,现任阿克苏市医院的骨科主任。
医术精湛,造福患者
20xx年至20xx年,短短两年中,他在杭州援疆指挥部、市医院领导的大力培养下,在杭州市富阳骨伤中医院学习,学习后他将富阳骨伤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回阿克苏市医院,与阿克苏市医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阿克苏市医院的骨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阿克苏市医院的骨科接诊量达到历史新高,每天都有四处求诊的病人慕名来到阿克苏市医院求诊。与此同时,小毛非常注重在工作中团结协作,不断加强浙江省与阿克苏地区之间文化交流,学术交流。小毛主张在保守中创新,对患者的治疗是能不开刀就不开刀,切实把老百姓装在心里,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降低了治疗门槛。20xx年11月阿克苏市人民医院的“张玉柱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在阿克苏落地,这种传统的特色疗法,治疗效果特别明显。该工作室驻阿克苏市人民医院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从当初只有二十几张床位的科室发展到现在住院患者近百人,医护人员从十几人到现在的26人,从医院最边缘化的科室到住院人数最多、门诊最繁忙接诊人数最多的科室,患者来源从医院附近到周边八县一市及团场患者也慕名而至,甚至有来自河南、甘肃、南京、上海、四川等地的患者选择留在这里治疗。
乐于奉献,爱护患者
除了诊疗,后期康复治疗也是很重要的。小毛每天早晨带领全体医生花费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对病人嘘寒问暖,共同探讨病情,对待病人如同家人,一天3-4次去查看,做好记录,叮嘱护士下一步做什么,注意什么,甚至为病人端茶倒水。为了和少数民族患者进行良好沟通,他还学会了维吾尔语。在他的带领下,骨科成为了阿克苏市医院的特色科室,每天病号排队就医,将一名医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体现在本职工作中,将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精神发扬光大,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一位来自乌什县的46岁患者阿卜杜拉在工地摔伤,双臂无法动弹,被送到当地医院,确诊为骨折,用石膏进行了外固定。当时天气热,打上石膏的患者感到不舒服,随后患者经朋友介绍,来到阿克苏市人民医院骨科,当时已经是晚上一点了,接到电话后,小毛立刻来到医院,为患者重新做了处理,采用的是双侧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杉树皮外固定术,整个过程不到30分钟,阿卜杜拉激动地说:“真不知道怎么感谢毛医生,他的技术特别好,双手和肘关节得到解放,可以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后期功能恢复得更好。”
回馈社会做贡献
小毛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人鉴定专家库成员,每天除了本职工作以外,每周二还要接待来自地区的残疾人员,给予他们残疾鉴定。每天繁忙的工作使他更加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重大,意味着他的工作时间更长,中午不休息,晚上加班是常态。
小毛兢兢业业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心系着医院的发展,想着骨科的发展,患者的病情,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如何用自己的医术治病救人,让那些看不起病的贫困患者也能享受到最先进的治疗方法。
医生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 篇5
在312国道距xx西西大门5公里处,xx县洪家镇关路村卫生室的门牌引人而醒目,进进出出的人络绎不绝。卫生室内,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分列有序,一位个头不高、带着眼镜的中年人正在紧张而忙碌地为病人把脉、取药、打点滴,他就是xx县洪家镇关路村的乡村医生——xx。
xx,男,1967年出生,xx西省xx县洪家镇人,中专文化程度,1983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至今。近三十年来,xx始终如一,忠于职守,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为农村群众身体健康倾心服务,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尽心尽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得当地群众的爱戴和赞许。关路村卫生室累计二十二年被评为县级先进村卫室和疾控工作、妇幼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xx市农村公共卫生现场会在关路村卫生室召开,xx作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经验介绍,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医疗卫生专家的充分肯定。
一、立志悬壶济世,实现人生价值
1983年,年轻的xx刚从学校毕业,就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次重大决择,要么继续上学,将来进入大学校门,继续深造,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之材,要么跟随父亲学习医术,行医看病,将来成为一名为农民解除病痛的“赤脚医生”。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他显得迷茫而无助,面对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看着一个个被病魔折磨的父老乡亲,看着一个个因病致贫的农村群众,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果断地做出了令人出乎意料的选择——他要跟随父亲悬壶济世,为农村群众解除疾病之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由于从小耳濡目染,他对医药卫生知识基本有所了解,父亲便安排他在药房为病人取药,同时兼顾护理等工作,从此,xx便踏上了漫漫而艰辛的乡医之路。从这一天起,他就将“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奉为自己的座右铭,立志做一名能为患者解忧除疾的好医生。行医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职业,光凭一腔热血还远远不够。为了尽快掌握行医看病的基本知识,他积极参加了县上举办的乡村医生培训班,对医疗卫生基本知识进行了全面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他觉得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于是,1998年他又考入xx省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中医士专业,进行了为期3年的深造学习,使自己的卫生理论知识和医疗技能得到进一步升华。
二十八年的从医生涯,充满着艰辛和汗水,收获着欣慰和感动,如今,看着一个个从自己的卫生室康复而归的农民群众,xx深感激动,他用自己无怨无悔的选择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挽救了一个又一个患者的生命,使他们走向健康的人生道路。一个个事实充分证明,他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从事乡村医生这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是他人生价值的真实体现,为农村群众解除病痛,是他一生孜孜以求的理想所在。
二、刻苦钻研医术,解除患者之痛
乡村医生必须是个“全把式”,无论是外科、内科,还是儿科、妇科,都必须样样精通。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二十八年来,xx始终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博览古今医学书籍,勤奋钻研医疗知识,并挤出时间,积极参加医疗卫生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培训活动。白天,他坐门诊、进病房、外出行医;晚上,看书,做笔记,摘良方……从听诊器的使用、量血压到静脉输液,从常用药的特性、用量到常见病的诊断,从外科、内科、儿科到中西医结合治疗,遍搜各种医学资料,把能剪的都剪下来,分类粘贴起来,至今累计十八本,近2万份资料,建立了一本属于他自己的“医学百科全书”。
如今,xx已经成为一名“全能乡医”,不但精通内科、中医外科,还熟悉儿科、五官科等,特别是对儿科常见病,还有他自己独特的诊疗技术,甚至一些疑难杂症病人经他治疗以后也康复痊愈。2007年夏天的一天,村民洪家兴的儿子突发高热抽搐、神志不清,病情紧急,十分危险,xx通过详细检查,诊为高热急惊风,通过及时、恰当的治疗护理,使其迅速得到康复。2008年冬天的一个深夜,风雪交加,寒气袭人,洪家镇姜xx的一个小孩姜蒙突然发病,生命垂危,xx带上手电筒,星夜步行2里路,赶到村民家中进行施救。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细心治疗,小孩终于脱离危险,家人无比感激,称赞他医术xx。
近年来,他又积极钻研学习中医针灸技术,并得出了许多临床经验,对农村群众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等疾病起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正是由于他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周边镇、村的许多农民都慕名前来寻医就诊,关路村卫生室里病人总是络绎不绝。他们都说:“洪医生无论看什么病都看得准,我们就相信他。”从事乡村医疗工作二十多年来,xx年诊治病人数从1990年的5000人(次)左右到2009年的9862人(次),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
三、发扬高尚医德,践行人道精神
做农民的好医生,不仅要有良好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在他的心目中,患者就是亲人,病情就是命令。2004年12月的一个深夜,就在人们都酣酣入睡之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xx从梦中惊醒,电话是从他们乡最远的一个村——山兴村打来的,67岁的司友亮老人突发胸部剧痛,家里人带着哭声在电话向他叙述病情。接完电话,他迅速披上衣服,连棉大衣都没来得及穿就跨上摩托车,踏上漆黑的夜路,直奔山兴村而去,一路寒风彻骨,冻得他浑身打颤,经过20公里的奔波,赶到病人家的时候,已是凌晨1点多了。经过细心诊断,老人患有急性心梗,他在让老人含化硝酸甘油的同时马上联系120求救,而此时老人已经出现心跳骤停,他立即给病人做胸外按压,过了些许时间,病人又恢复了心跳。随后,120的急救医生也迅速赶到,将病人送往医院急救。后来,医院的医生说,正是由于他采取了得力的现场急救措施,才为抢救赢得了时间,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xx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村卫生室面向的是农村群众,面向的是弱势群体,常言说,“不怕家里穷,就怕病折腾。”农村群众得了病,首先想到的是身边的乡村医生。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他,深知种田人生活的艰辛,因而从走上乡村医生岗位的第一天起,他就为自己立下了这样的誓言:尽可能给病人提供方便,尽可能让病人少花钱,看好病。二十多年来,xx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一誓言,他在村卫生室里实施了减、缓、免的收费规定,对经济困难的村民减免医药费10-20%;一时带钱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药治病,下次来诊时再付款;对于特困群众免费治疗,二十八年累计减免费用达8.26万元。为了使病人少花钱、看好病,xx始终坚持量病开方,合理用药,尽量在保证“药到病除”的前提下,把价格便宜、疗效好的药开给病人。一剂药能治好的病,坚决不开两剂;吃药能好的,坚决不打针;肌注能治的,坚决不打点滴。从医二十余年来,他自觉秉承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从不为钱财动心、为钱财失志,从未出现过贩卖假药,抬高收费,虚报药价,赚黑心钱等违法违规现象。
四、心系百姓健康,奉献卫生事业
乡村医生处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最前沿,条件最艰苦,工作最辛苦。xx凭着对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忠诚,扎根基层,恪尽职守,常年奔波在医疗卫生事业的第一线,为农村群众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众多乡邻都为他心系患者、情牵群众的赤诚之心而深受感动。
2005年,为了进一步改善关路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条件,他自己出资4万元,建起了全县第一个标准化卫生室,设置了观察室、治疗室、药房和诊断室,面积达到了90平方米。同时,新购置了病床、药柜、桌椅及部分诊疗设备,使群众的就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长期以来,xx始终坚持把做好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无论是传染病、结核病的发现报告,还是农民群众的健康教育,他都坚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从来没有因自己的工作疏漏而造成传染病发生或蔓延。为了提高农村群众对传染病、结核病的认识,他36次在村上举办专题讲座,为群众讲解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常识,在村卫生室制作黑板报,宣传疾病预防知识。在坐诊过程中,凡是发现有传染病的迹象和病例,他迅速及时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并指导患者精心做好治疗工作,耐心细致地为患者讲解传染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措施等知识,做好他们的心理工作,帮助患者消除心理负担。2003年,“非典”肆虐全球,xx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积极工作,既抓健康教育、爱国卫生,又对体温在37.5摄氏度以上的病人进行监测,特别是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流动人口的管理毫不松懈,坚持每天向卫生部门报告预防措施和监测结果,在他的努力下,关路村没有发生一起“非典”病例。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我县也遭受地震严重影响,大部分群众夜间露宿在外,为了防止发生传染性疾病,他坚持每天两次为公共垃圾台、家庭厕所等地喷洒过氧乙酸等消毒药品,并及时向群众宣传灾后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有关常识,教育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近年来“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频繁发生的严峻形势,他积极搜集预防、治疗方面的相关资料,及时向群众进行宣传讲解,帮助群众提高防病、治病意识。
疾病预防和控制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第一道关口。为此,xx始终坚持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挂在心头、抓在手中,多次积极主动与村委会联系衔接,争取支持,加大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村民大会等形式广泛宣传计划免疫的重要作用和基本常识,定期在村委会的公布栏上办专栏,在自己的卫生室里张贴宣传教育画报,时常拉上村组干部及家人上门宣传,列举生动的事例,身边的事例唤起人们对防疫工作的关注和重视。有的群众对计划免疫不重视,他就背上药箱和冷藏包,主动上门为儿童注射防疫针、喂糖丸,有时,为了一个儿童的计划免疫,需要跋涉十几里的山路,但是他从来没有犹xx过,他说,要让每一名儿童在自己的关怀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关路村儿童预防接种卡、证相符,建卡率达到了100%以上。他高度重视妇幼保健工作,在基本公共卫生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和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他对全村的孕产妇和0——36个月儿童及时进行了排查走访,登记造册,上门宣传国家政策,讲解健康知识,并在第一时间将孕产妇和0——36个月儿童的各种资料上报到乡镇医院,积极督促孕产妇和0——36个月儿童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遇到家庭困难的,他就自己掏钱雇车,亲自陪孕产妇和儿童到乡镇或者县医院进行健康检查,使全村的孕产妇和儿童都感受到了国家政策带来的实惠和温暖。
2006年,我县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xx认识到这是一件惠及农民群众的大好事,于是,他积极发挥乡村医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农民家中,做好思想宣传工作,动员农村群众参加合作医疗。2009年6月,由于他的认真努力和良好口碑,关路村卫生室被确定为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定点村卫生室。在新农合运行过程中,他积极为群众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选择药品时,尽量使用合疗报销范围内的药品,尽可能地将群众的医疗费用控制在18元以内,低于全县20元的控制标准。同时,及时为群众办理合疗报销手续,并当场将报销费用给群众予以减免,真正使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一年来,关路村卫生室共为8926名参合群众报销医药费用5.5357万元,随着报销比例的不断提高,农村群众从新农合这一惠农政策中得到了最大的实惠,xx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真心服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赞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正是xx默默奉献的真实写照,他在用自己的行动报答着生他、养他的地方,用满腔真情把自己的光和热奉献给了他毕生热爱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在乡村医生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继续奔波,继续努力,继续奉献。
医生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 篇6
xxx,女,汉族,1973年7月出生,鱼台县中医院妇产科主任,主治医师。20xx-2013年连续二年被评为鱼台县“三八红旗手”,20xx年获鱼台县五一劳动奖章,20xx年被评为济宁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xx年被评为鱼台县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用爱心守护母婴平安—记鱼台县中医院妇产科主任xxx
“哇—哇—”静寂的产房里,传来响亮的啼哭声! 5月2日凌晨2点35分,在鱼台县中医院妇产科手术室里,一个新生命又来到了这个世界。听着这响亮的哭声,她的心终于放下,每次产妇的一次分娩,实际是对她心脏的一次考验。
从医二十多年来,自己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自己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不能正常下班,半夜起来抢救病人是常有之事。在工作中,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如果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
xxx用爱的双手托起初生的太阳。她心不离病人,身不离产房,以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人文的服务,迎接一个又一个小“宝宝”的健康诞生。
当妇产科医生是她最大的愿望1992年7月,19岁的xxx毕业于泰安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鱼台县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从此,xxx与母婴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医院地处乡镇,条件差,大部分农村人在当时经济条件差,对生孩子这个事不像现在那么重视,交通工具就是地排车,经常出现孩子生在地排车上的现象,大部分还都是发生在冬天,xxx每次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奉献自己的衣物,确保大人小孩平安,以至于很多病人都像亲戚一样联系相信她。
不断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作为一名医生,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于是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妇产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为了给自己充电1995年报考了济宁医学院的夜大学习班,为了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于1997年又被派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一年,学习期间她的勤奋、好学、勤劳、善良得到老师的好评。回来后,开展了剖宫产,子宫切除、宫外孕、卵巢囊肿等手术,打破了该院妇产科手术需转院的历史。
于20xx年,因工作需要调入鱼台县中医院妇产科工作,20xx年被任命为妇产科主任。妇产科以产科为主,看到孕妇们被宫缩痛折磨的死去活来,作为女人的自己,真的很心痛,很多人害怕痛选择了剖宫产,于是她和麻醉师到上级学习无痛技术,于20xx年率先在全县开展了无痛分娩和无痛流产,为广大育龄妇女们减少了多少痛苦。至今也是鱼台县唯一开展无痛分娩的医院,得到了患者的欢迎,鱼台电视台就无痛分娩专门进行了采访。
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20xx年济宁医学院本科毕业,并获得了学士学位,20xx年又考入山东中医药大学在职研究生,现在读。
自任妇产科主任以来,基本没有一天不来医院, 没有双休日,也没有节假日,她的女儿上一年级时有一次她不上班,准备去接她,这时有个急症手术她被叫去,等手术结束时,到达学校时,孩子已在寒冷的冬天里等了一个多小时,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到现在孩子也是经常饿肚子上学,为了工作大人孩子均顾不上。也从未和家人度过一个安稳的春节。每次手术前,xxx总是第一个达到手术室,并且最后一个离开。作为妇产科主任,她除了完成医院所交给的各项任务,还要肩负起妇产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等工作。每周,她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遇到重病号时,在没有安排值班日也要坚持上班做手术。近8年来,xxx实施数千例剖宫产及其他妇产科手术,从未出现死亡事故。在繁忙工作中,她还承担全县60%以上的引产、流产、放环等计划生育工作。因为工作责任心强,计划生育是高压线,医院领导还把本院计划生育专职这个责任大的工作交给她。在她的管理下未出现一例计生事件。她还承担着下乡任务,负责两个村的居民健康,是这两个村所有村民的家庭保健医生。
xxx主任责任心强,业务精湛,富有爱心,视病人为亲人。她每次都跟家人一样直呼患者名字,给患者带来亲切感,让她有到家的感觉,并且成为每个患者家庭医生,24小时开机,半夜孩子哭闹也带电话咨询,她从来都非常有耐心解释。她多次带头发动科室姐妹们为困难患者捐钱捐物,帮助病人度过难关。为了抢救病危患者的生命。她不顾自己弱小的身子,伸出胳膊对同事说:“来,给我抽血。”在她的感染下鱼台县中医院妇产科的医务人员为病患者无偿献血成了家常便饭。 孜孜不倦为妇产科事业倾注心力 。还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给病人看病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
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减少了医疗纠纷发生。作为一名医务人员,xxx默默奉献,没有丝毫松懈怠慢。她坚持每天学习专业知识,挤出时间到全国、省(市)参加学术会议和医学培训,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 根据自己多年来的临床经验,xxx发明国家专利三项,她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随着科室不断壮大,服务领域也不断拓宽。作为妇产科的带头人,xxx默默承担起了传、帮、带和技术把关的重任,手把手培养年轻医生。近8年来,鱼台县中医院妇产科从未发生一例孕产妇死亡事件,新生儿死亡率也逐年下降,她所带领的妇产科先后多次被鱼台县中医院评为先进科室。
在工作中她踏实认真,待人真诚,勤劳朴实,团结同志,宽以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论上班还是休息,病人利益第一,随叫随到,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不以权谋私,不开搭车药,在病人中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更加努力,弘扬老一辈的医德医风,爱岗敬业,取信于民,在竞争中求生,在竞争中求发展,在鱼台县卫生行业树立起一面大旗。
医生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 篇7
xxx,不断探索、孜孜以求,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攀登着医学高峰;他,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用无疆的大爱护佑着百姓的健康。他就是荣获黑龙江省“最美医生”提名奖、“首届龙江名医”、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评为国家二级教授的第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xx。大医精诚,一个苦心专研医术的勇敢开拓者。目前,中国约有3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至少有一亿以上的疼痛患者倍受煎熬。其中,糖尿病足性疼痛在内分泌领域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顽固、复杂、难治性慢性疼痛。寻找截肢率低、安全有效、价格合理、风险较小的治疗方法,一时成为国内外内分泌科医生临床探索的课题。从医近40载,xx亲眼目睹了无数病人承受着疼痛的煎熬和截肢的残酷。糖尿病足越难治,他越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学习、临床、学习、再临床……,周而复始,近200万字的读书学习笔记铺满了案头。多年付出,终有所成。学贯中西的xx,潜心研制出了6种中药,其中解毒生肌膏、红升丹疗效尤为显著,堪称“独家秘药”;独创全封闭变量负压套管技术、股动脉介入并长期保留、蚕食性清创术等30多项技术(其中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在国内率先开展坐骨神经阻滞术(获得黑龙江省医疗新技术一等奖);B超引导坐骨神经阿霉素阻滞术、亚甲蓝和臭氧注射治疗糖尿病足疼痛和痛性神经病变等多项技术;荣获了“中国慢性创面突出贡献奖”。十几年来,他带领的团队治愈患者万余例,截肢率创国内最低,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也奠定了大庆市第四医院内分泌科在国内该领域的学术地位。
大爱无疆,一个让患者绝处逢生的健康守护者。xx说,他深知健康之宝贵,疾病不单带给患者痛苦,更会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家庭负担,为医者最大的责任就是帮助他们战胜病魔,恢复健康。所以成为好医生、大医生的信念,扎根在他心灵深处。“少花钱、治好病、低代价、高效益”、“医生是给病人治病的医师,也是给病人理财的会计师”……这些铭言是xx时刻坚守的准则。多年来,xx率领他的团队建立了糖尿病患者档案近万例,为患者节省费用近200万元。
在国内内分泌领域已是赫赫有名的xx说,路走得再远,山登得再高,作为一名医生,初心不可忘!所以无论多么复杂的手术,无论多晚的时间,患者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在讲学途中的飞机场,在下榻的宾馆,xx总是不厌其烦,热心接待远道慕名而来的病人,为他们答疑解惑。已经年满60岁,两鬓斑白的他,弯着腰站在患者身旁,全神贯注,清创术的动作一丝不苟,他的眼中全是患者!分身乏术的他还多次受邀前往国内多省、市医院会诊、查房,长途跋涉、不辞辛苦,他只想为糖尿病足患者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xx走到哪里,生的希望就跟到哪里。众多濒临绝望的患者因为有了他而重获新生。他帮助他们用双脚重新踩在坚实的土地上,他帮助他们再次激发出拥抱美好生活的勇气,他们说他是华佗再世!
铿锵前行,一个永不满足的探索者。近几年,为了进一步提升糖尿病足的治疗和科研水平,他率先成功制做了大鼠糖尿病足模型,撰写的论文发表在美国的医学杂志,获得了两项黑龙江省政府科研二等奖。xx还主持了三届全国慢性创面学术会议、八届东北地区糖尿病足高峰论坛及糖尿病足临床技能培训,吸引了20多个省、市同行参会、进修、学习。他先后受邀到澳大利亚、香港、澳门、北京国际糖尿病足学术会议、中美国际糖尿病足学术会议、第十届国际疼痛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礼来糖尿病高峰论坛、7—13届全国糖尿病足学术会议等进行学术报告,将治疗糖尿病足的技术与经验向全国全面推广。
xx目前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感染与损伤预防与控制分会糖尿病足学组、中国康复医学会组织修复重建分会东北地区糖尿病足专家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促进会糖尿病足学组、国际血管联盟中国糖尿病足学会、黑龙江省糖尿病学会、大庆医学会等国内多个医学会的常委、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组长、副组长等职务。他还获邀参加了《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的编写。
治愈的患者越来越多,xx的悬壶济世之路也越走越远。他把人生活成了一束光,温暖着寒夜里的人!他凭借一颗最善的心成为了患者心里最美的人!
医生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 篇8
京津高速近在十几米外,张xx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电话是医院打来的,有个急诊患者需要他赶回医院会诊。张xx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掉头回了医院,两个多小时后患者病情稳定下来,他这才又赶往北京报到。作为全国医疗系统和天津市唯一一位第十五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他将在人民大会堂接受那枚珍贵的奖章。
今年38岁的张xx博士是市公安医院肾内科主任,硕士生导师,34岁成为天津市最年轻的主任医师。多年来,他从事中西医结合肾脏疾病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在公安医院建立起集肾内科病房、门诊、血液净化中心、实验室以及研究室于一体的肾脏病研究中心,不仅收获了一项又一项临床和科研成果,更收获了一个又一个患者的信任。心中时刻装着患者
“认认真真做一名医生,专心致志给患者治病。”张xx的话同他的医术一样实在。在张xx心中,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作为医生,首先应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这是医生最基本的标准。
20xx年夏季,一位年仅24岁的尿毒症患者在不该他透析的日子找到张xx,说自己这几天一直头痛。张xx立即为他做了病理反射检查,再经过CT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脑畸形造成的脑出血,当即收治入院。这个小伙子的尿毒症已到了晚期,再加上脑出血,病情十分危急。在随后的一周里,张xx天天晚上住在医院,半夜还起来到他的病房中看一看,直到他度过危险期才“下班”回家。
张xx一直倡导通过规范诊疗和系统方案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就医负担。三年前的春夏之际,有一位30刚出头的男患者到公安医院住院治疗,这位患者20xx年查出尿毒症,此前由于透析方案和用药不尽合理导致全身高度浮肿,严重贫血、频繁呕吐、血压持续超过200/100mmHg、胸闷憋气等尿毒症症状全部出现,夜间根本不能平卧休息,整天整宿地在病床上坐着。张xx在详细了解患者病程的基础上,经过周密研究,为他制订了新的透析方案,调整了用药。经过系统合理的治疗,这位患者病情缓解,很快出院,此后一直按照张xx的方案进行透析,病情稳定再没有住院治疗,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医疗负担也大为减轻。致力科研提高疗效
张xx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不久,中华中医药学会补肾活血法分会成立暨首届年会将在本市举行,作为补肾活血法分会的主任委员,张xx将在会上作《补肾活血法与肾脏疾病》的学术报告。
“中西医结合决不是中药、西药简单的叠加,如何科学、正确地开展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和西医两个领域的优势,是当前中西医学术界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张xx说,“搞科研不是目的,最关键的是通过科研提高疗效。”
从20xx年开始,张xx致力于整合现代医学和中国传统医学的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学术研究,连续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三次获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张xx的学术研究中,70%涉及补肾活血法。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一个新的大法,补肾活血法在发挥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调节人体整体机能等方面优势明显。
张xx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等现代科学方法,不仅在动物身上再一次肯定了补肾活血法的疗效,而且成功地发现补肾活血法在改善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中的有效机理,从而打破了关于慢性肾实质性损害不可逆转的理论。近几年,张xx还以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的身份带出多名中西医结合研究生。有人说,完整的医生应该是医、教、研三结合的医生,张xx正是这样的一位实践者。
医生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 篇9
小芳,女,1952年生,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仙岩村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仙岩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小芳在山区基层卫生战线工作40年(截至20xx年),20xx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社区责任医生”,20xx年被评为第三届“感动余杭”人物。
30日,杭州市卫生系统举行小芳先进事迹报告会。小芳也出席了报告会,她用百丈口音讲道:我做的是非常平常的事,社会各界却给了这么高的荣誉,真有点担当不起。我今年60多了,但只要乡亲们需要我,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做下去。
市卫生局领导,局直属各单位、各区、县(市)卫生局(社发局)主要负责人、党办主任,职工代表,直管医院负责人共3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
小芳是百丈镇仙岩村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40年来她坚守在一个小山村,用自己的技术和热情帮村民解除病痛。她把病人当邻里、当朋友、当亲人,成了当地村民不可缺少的大好人。7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小芳的事迹。患者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快乐,被村民需要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小芳这种质朴的幸福观,引起了全区、全市甚至全省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省市领导黄XX、徐立毅纷纷作出批示。区、市卫生局先后作出决定,号召卫生系统向小芳学习。
报告会由区五院赵玲主讲,百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白洪斌和员工王刚领、小芳的儿子林峰、仙岩村村民李萍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描绘了一个可亲、可敬、可爱的下属、同事、母亲和阿姨,讲述了一个个朴实感人的故事。
杭州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滕建荣一见到小芳,就握着她的手连说“向你学习”,他说,你的先进事迹,事实上就是乡亲们对你的口碑,这是你的光荣,也是卫生系统的光荣,对此,你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他表示,下一步全市卫生系统将进一步加强对小芳事迹的学习和她这种朴素价值观的宣扬,学习她扎根基层、不计名利的高尚情怀,爱岗敬业、救死扶伤的职业素养和情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从而鼓励鼓舞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投身医疗卫生的神圣事业。
崇贤街道掀起一股“小芳”热
日前,崇贤街道党工委组织机关干部、村(社区)负责人、崇贤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一起参加小芳先进事迹报告会。来自崇贤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沈掌富在听完报告后表示:听了王医生的事迹,深受鼓舞,作为一名“赤脚医生”,本人有着与小芳一样的经历,要以小芳为榜样,一心一意为病人服务,解除病人痛苦,体现自身价值。据了解,崇贤街道党工委举办的小芳先进事迹报告会,掀起了学习小芳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的高潮,街道党工委要求全体机关干部联系实际,谈认识,找差距,在推进崇贤新城项目建设中尽心尽责,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献计献策,在创新社会管理上有新突破。
百丈镇以小芳精神激励工作热情
近日,百丈镇计生办组织了各村(社区)计生干部,开展主题为“学习小芳同志先进事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座谈会。近来,百丈镇各部门纷纷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小芳同志先进事迹,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工作热情和创业动力。参加座谈会的计生干部,纷纷畅谈学习小芳同志的体会,大家都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仙岩村计生服务员谈到,自己和小芳同是一个村的村民,作为年轻一代,着重在四个方面学习小芳同志的精神。一是要有责任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要甘于平凡,脚踏实地;三是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学习的表率;四是要不断开拓创新,营造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氛围。
医生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 篇10
张xx,女,198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主管护师,邢台市第五医院社区服务科(医患办、回访中心)主任。作为80后的新生代医务工作者,从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她就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和热爱护理事业的纯真感情,在“崇德、敬业、博学、创新”这面旗帜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努力实践着对医疗事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人生追求。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在工作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先后荣获“邢台市青年岗位能手”、“邢台市优秀青年志愿者”“邢台市青年文明号号长”、“河北省杰出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获得市政府嘉奖。她用实际行动彰显着一名优秀党员的风采,她用汗水和真诚诠释着白衣天使的内涵。
群众眼中的“拼命三郎”
无论是临床护士,还是作为医患办公室的管理者,都需要与患者直接沟通,任务之重,要求之高,难度之大,其工作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和发展。几年来,为了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她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有利武器,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不断地武装头脑,增强对当前卫生健康系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工作需要。同时,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提高,把每项工作都当做对自己素质和能力的检验和挑战,进一步增强了对实践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努力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学习中增强了迎接挑战问题的本领。
2019年,医院内部结构调整,将社区服务科与客户服务部合并,她又一人身挑两个科室的工作,把为患者服务的范围由院中、院后管理延伸至院前。进社区、乡村义诊,组织为社区医生讲课,与科协联合开展急救知识进“千企百校”活动,让群众、学生们受益。承办了邢台市第一期慢病巡回讲座,涉及邢台市20个县市区,约3000名乡村卫生院工作人员受益。组织人员,准备材料,审核课件……每天都披着朝阳上路,晚上伴着星光回家。即使自己病了都没有休息的时间,一把药嘴里一填,工作仍然继续。通过不断拓张服务领域、延伸服务内涵,真正把健康送给百姓,把知识送到基层,为卫生科教、健康促进等工作贡献力量。
张xx常说:“工作完成后,才能踏实的去睡觉。否则,宁肯不睡觉,也要把工作完成。”尤其在年终岁尾时期,面对上级部门各项检查工作,她更是发扬不分昼夜,连续作战的精神,准备各项资料,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面对苦与累,她从没向领导提出过要求,讲过任何条件和报酬;担子很重、压力很大,但她从没有降低过工作要求和标准,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应具备的思想觉悟和优秀品格。
同事口中的“女强人”
为适应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2012年,医院决定在全市率先成立第一家“客户服务部”。这个部门是专门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是患者的倾诉人和知心人,对患者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整改。同时又肩负这患者回访中心的职责,对入院、住院、出院患者进行三个层面的回访,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张xx临危授命负责这项工作,全新的工作,全新的理念,面对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困难,顶住压力,扎实的、有条不紊的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她秉承一切以患者为中心,转变服务观念、改善优质服务、创建医院品牌的理念,将医院服务分为三个层次逐步推进(即优质服务建设年、优质服务提升年、优质服务品牌年)。在全院推出了《十项优质服务措施》、《20项人文关怀措施》、服务细节流程再造、创新服务亮点等服务活动。在开展优质服务及基础上,推行公开了“一站式服务承诺”,为有需求的患者联系远程会诊、预约检查、转诊,护送病人。坚持“为病人服务到底”的理念,把病人的所有问题都解决在了院内。同时把服务规范、文明用语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在全院开展实施了“问候语、告别语、双手接递等”文明服务新举措;建立了“患者投诉”畅通运行机制,设立了“意见箱”,公开了“投诉电话”;邀请社会监督员“把脉会诊”开门纳谏。完成了医院《投诉与感动事例汇编》,医院服务礼仪规范、医院回访中心标准化建设等,为医护人员如何做好服务与沟通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定期招开服务质量总结大会,查找不足,查漏补缺,并制定服务提升风向标。对医务人员进行《阳光心态》、《医患沟通艺术》、《医院服务管理与品牌建设》等培训,稳步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服务口碑不断外传,病源不断扩大,受到患者和业内人士广泛好评。2018年更是在全国医管中心满意度评价中,邢台市第五医院荣获河北省住院满意度第二名的好成绩。
患者心中的“贴心人”
张xx的工作空间不仅仅在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她的工作空间可以延伸到一个个门诊、一间间病房甚至一句话语、一个表情。大到医院的服务品牌建设,小到与患者沟通时的一个微笑,都是她的工作范围。她或站在服务台为患者引导,或穿梭病房向一个一个患者征求意见,或用精妙一语和热情服务打消患者的顾虑或不理解,她没有高大的身躯,却有着坚毅的背影,没有豪放的语言,却有着质朴的行动,没有因为工作而使一位患者不满意,得到无数患者的称赞和表扬,亲切地称她为“贴心人”。
她经常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需求,通过院中满意度调查、院后回访等途径将收集到患者的意见、建议等不断整改,大大提升了患者非常满意度。曾经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气势汹汹来到办公室投诉,由于脑溢血后遗症,老人严重口吃,说的是什么任何人没听懂。张xx急忙安抚老人的情绪,有给老人倒了一杯茶,等老人的情绪平稳后,详细的问了原由,原来是因为物价调整,老人对收费单上的一项收费不理解导致的。张xx急忙拨打了收费处电话,同时将物价调整的政策文件拿来一项项与老人核对,核对完毕后,老人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由衷的竖起了大拇指。也许这就是百姓的最高赞誉。
领导眼中的“多面手”
作为80后,张xx时刻保持着年轻人特有的激情、自信、乐观精神。她将文明知性、开放豁达的品质带进工作中,不仅在本职工作中兢兢业业,而且积极参与各项文艺活动。作为医院的一名文艺积极分子,经常参加朗诵、演讲、小品、歌唱比赛,并大大小小取得各种奖励。2010年在首届邢台市国学诵读比赛中,更是与同事合作取得了全市二等奖的好成绩,为整个医疗系统争了光。
每年邢台市都会举行百场惠民演出,作为其中的一名参与者,张xx积极准备各项工作。协助主管领导做好舞蹈的编排和人员的选择,利用工作日的晚上和每周六、日的休息时间加班进行排练,每次活动从开始到节目成型都要历时2个多月时间,她克服了照顾老人、孩子的困难,坚持将排练工作完成。演出过程中,观众对演员声情并茂的演技和感人的故事情节报以热烈掌声,并有不少观众留下热泪。演出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观众的一致肯定。
女儿口中的“不归人”
从张xx在邢台市第五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的那天起,她就开始了每天早出晚归,科室和家里虽然是“两点一线”,都需要爱心和关心,但她无瑕照顾家庭,经常休息时间也在科室忙碌,有时为了收治和抢救病人,有时是解决患者的投诉和回访,她常常到了下班时间,也不能回家吃饭,因为呈现在她眼前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患者,他们需要她的细心帮助,她放不下他们,有时连续工作长达18个小时。投诉热线(18032960120)24小时开机,她对这部电话的用心程度远远超过她自己的电话,为了防止漏听电话,她将电话放在枕头边,有时半夜电话响起,她急忙起身走到其他房间为患者解决问题。
作为家中的独生子女和两个孩子的妈妈,她顾不得照顾孩子和年迈的老人,一心投入到工作中。女儿常说“妈妈,你怎么没有星期天啊”“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我困了”。每当听到这样的话语,她的心里总是酸酸的,强忍泪水笑容满面的对孩子说:“妈妈,这就回去,回去给你带好吃的”。挂断电话早已泪眼婆娑。日常工作中,经常听到患者说“怎么还不下班啊,你们太辛苦了”。她有时也感慨愧对家人的酸,但能品尝到病人感激的甜,值了。
参加工作15年来,从一名普通的护士到一名中层干部,张xx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加班加点,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处处体现出一个当代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展现出敢闯、敢干,勇于开拓、勇于承担、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坚持以人性化的精神贯穿工作始终,团结同事,为医院的各项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受到领导、全体员工以及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医生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 篇11
自从十年前踏入病理这一行,老师就要求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享受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是老师们对我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多一份爱心、存一份纯真是个人的职业理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前人的警示格言尤如学生时一样在耳旁响彻。
从20xx年进入北京友谊医院学习病理学算起,也算业界的“老面孔”了。“病理科穷、病理科累、病理科都是傻乐子”这是病理学发展到今天的写照,能够坚守这份清贫和甘苦的人却在减少,病理科的人走了又来、来了又走,在北京许多病理科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病理学职责重大,是临床疾病的“法官”、也是临床医生的“大脑”,所以我们大多数还是留恋这份责任、享受着一次次解答疑难疾患后的欣喜。
我来到xx医院的时间并不长,却诊断了许多“第一次”的疑难疾病,如妇产科的横纹肌肉瘤、胎盘的毛细血管瘤,外科的腹膜后上皮样血管肉瘤和脾脏的Littoral细胞血管瘤,鼻腔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肝脏的纤维蛋白原储集症、Wilson、Gilbert、遗传性血色素病和糖原累积症等的基因学检查,感染科的乳腺和其它部位的Burkitt淋巴瘤、AIDS肠道MAC和CMV的感染的原位荧光杂交检查Her—2基因的扩增,肾脏滑膜肉瘤的融合基因、肾脏的xx囊性肾细胞癌等等。在这些第一次中,都是全科各个岗位的密切合作,把每张切片做好、把每件事情理顺、把每天过充实些。我也享受着团结协作的科室氛围。
做好一件事情容易、做好一个团队很难,自从承担了这份责任、也就体会了更深层次的困难。滕书记教导我要做好科室文化、建立积极向上的氛围。我努力去体会文化的含义、积极地与个人沟通、丰富我们工作的内容、增加我们团队的凝聚力。我们一同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一同到北京各大单位和xx的优秀医院参观,我们一同改进原有的弱点,我们也一起放声高歌。做军人要有“亮剑”的精神,做医生也要有“专家”的"自信。从每一个病例做起,我们把HE等各种染色做到最美、我们把诊断做到最细,我们也希望把病理服务做到最好,逐步建立起病理人的自信和临床对病理科的信任。在这个岗位上我懂得了“感激、奉献、尊重和包涵”的意义,也希望自己像蜡烛一样,做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作为Doctor’sdoctor,病理医生要不断的学习、跟踪最新的知识更新,因为病理学的分类有十余册,要诊断的疾病上万种,需要不断地补充学习。在我的邀请下,十余位国际病理学者来访、讲座,每年举办十余次讲座。我也不断走出去,参与国际和国内的会议,发表我们自己的见解和声音。在科研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各项技术方法,做好医院科研项目分配的技术工作。自己的文章也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Modern Pathology,Histopa thology,Diagnostic Cytopa thology等杂志上。作为《中华病理学杂志》的审稿专家,也借助“教学相长”的机会不断学习。
医生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 篇12
曹xx,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20xx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本科学历,医学学士。毕业后分配至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工作至今。20xx前往在上海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进修1年。
耳鼻喉科在许多人眼中是个“小科室”,而在他心里,是一份崇高的事业,对待每一个患者认认真真,对待科室同事,如同家人,在科室人员一直紧缺的情况下,经常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每年的门诊量、出院患者、手术患者都在科室位列第一,多次年终考核被评为优秀,并先后荣获“医德医风先进个人”“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1篇,在省级杂志发表论文2篇;参与完成科研5项、新业务3项。经过多年的不断学习及历练,现已成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业务骨干,能够独立完成咽喉、鼻科内镜微创手术,多次参与处理科室急、危重症的抢救及救治,参与危重患者MDT多学科会诊、讨论及救治,受到医院同仁的认可,并多次收到患者锦旗、表扬信、网络表扬等。
20xx年6月—20xx年5月参加甘肃省百万医师支农,在阿克塞县人民医院下乡帮扶1年,期间任酒泉市医疗队队长,带领十余名队员们,克服环境、生活、工作中的种种不适,帮助当地医院开展新业务,填补专科空白,定期组织开展专业讲座,帮助当地医务人员提高专业基础知识,为当地百姓进行常见病的健康宣教,同时,对疑难危重患者,积极联系我院专家、科室,尽快将患者转入我院进行治疗,帮扶一年中,转入我院的阿克塞患者就有数十位,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在我院与阿克塞县医院的医联体建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前路漫漫,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则必成,在医者的道路上,他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医生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 篇13
张xx,女,眼科主治医师。自2013年从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来到酒泉市人民医院眼科工作至今。担负着值班、门诊、收治、主管病人的责任。分别于2019年、2021年考核为年度优秀,于2020年度荣获市级最美“爱岗敬业”家庭荣誉称号,于2021年荣获院级“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爱岗敬业,值夜班、加班是常事,坚持每天查房,节假日从来都没有落下,生活里从来都是简单的医院跟家“两点一线”,对于她来说医院就是自己的家,病人第一位,家人第二位已经成为习惯。
当新冠疫情袭来时,她第一时间主动申请参加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工作,每天十几个小时的站立、高压的工作强度让她从没有抱怨过一句,而是默默在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张xx对待病人亲切细致,收到了多名患者的锦旗、感谢信,受到了上级领导、患者和家属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