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珩“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
王大珩“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新鲜出炉,王大珩的杰出贡献是什么样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年王大珩“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王大珩“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篇1】
他在光学领域深耕多年,为我国的光学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王大珩始终怀着对科学的热爱和对国家的责任感,不断探索创新。他致力于光学仪器的研制和开发,在多个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他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医疗等众多领域,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王大珩不仅在科研上成果丰硕,还注重培养人才,为我国光学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懈的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他的工作为我国在光学领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大珩的一生,是为科学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成就和精神,激励着后来的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而努力拼搏。
王大珩“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篇2】
王大珩1915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赴英留学,攻读应用光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王大珩是我国现代国防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对国防现代化研制各种大型光学观测设备有突出贡献,对我国的光学事业及计量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50年代创办了中国科学院仪器馆,以后发展成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领导该所早期研制我国第一锅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并使它成为国际知名的从事应用光学和光学工程的研究开发基地。1986年和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联名,提出发展高技术的建议(“863”计划),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精尖技术的进步。
1915年~2011年,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光学专家。中国计量学院名誉校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王大珩先生为中国的计量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自20世纪50年代国家计量局成立起,他就受聘担任顾问,并始终关心着我国的计量科技事业。我国于1977年加入国际米制公约,1979~1992年王大珩先生代表我国连续当选为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位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
王大珩“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篇3】
在王大珩先生的志愿书中,我读到了一位科研人员对国家和人民深厚的情感和强烈的责任感。作为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同时也是一名坚定的党员,他的志愿书不仅是对个人信仰的宣言,更是对科研精神和共产党员责任的深刻诠释。作为一名光学领域的学生,我深刻认识到,不仅要追求科研学术上的突破,更要有将科研与信仰密切结合的觉悟。未来我将以王大珩先生的精神作为自己科研工作的指南,不断追求科学真理,为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大珩院士为国家、党和人民奉献出了自己的毕生心血,具有前瞻性的提出“863”高技术研究发展纲要,为我国科研事业的起步和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石,使我国现在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话语权和主动性。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要学习前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专业优势,以青春的激情和担当,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成为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
学习王大珩前辈的入党志愿书,感慨颇多。他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科技事业的担当尽显其中。前辈将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命运相系,为科研殚精竭虑。他的精神让我明白,我们学习不仅为己,更要为国。在今后,我要以他为榜样,坚定信念,努力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王大珩“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篇4】
1952年,中国科学院仪器馆(长春光机所)在长春成立,王大珩被任命为馆长、所长。在他的领导下,该所成为了国际知名的从事应用光学与光学工程的研究开发基地,被称为“中国光学的摇篮”。1958年,长春光机所凭借研制高精光学仪器的“八大件、一个汤”而闻名全国科技界。
“八大件”指的是:万能工具显微镜、大型石英摄谱仪、电子显微镜、晶体谱仪、高精度经纬仪、高温金相显微镜、多倍投影仪、光电测距仪等8种有代表性的精密仪器。“一个汤”指的是一系列新品种的光学玻璃。这些设备的成功研制,对推动我国仪器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60年代初,为适应国防工程的要求,国家提出了研制大型精密光学跟踪电影经纬仪的任务,用以测量中程导弹飞行弹道轨迹,评定制导系统的运行精度和获取成像电影记录。就当时中国的技术水平而言,完成这一任务有很大困难,但是在王大珩的号召和带领下,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研制出超过原设计指标的中国第一台大型光测设备,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地从事光学工程研制和小批量生产的历史。
1986年3月,王大珩与无线电电子学家陈芳允长谈之后,由王大珩起草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他们与核物理学家王淦昌、航天技术专家杨嘉墀一起修改完善后,上报中央,文中写道:“高科技问题事关国际上的国力竞争,中国不能置之不理。”“在关系到国力的高技术方面,首先要争取一个‘有’字,有与没有,大不一样。真正的高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
王大珩“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篇5】
谈到“八大件”的研制,离不开一个人,他的名字叫王大珩。
王大珩是我国著名应用光学家,也是我国光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作为光机所的创立者和第一任所长,王大珩主持研制了新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取得了以“八大件”为代表的光学精密仪器等一系列开创性科研成果。在他的带领下,光机所成为国际知名的应用光学和光学工程研发基地。
受父亲的影响与教导,王大珩年少时就表现出对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天赋与兴趣。
1932年,17岁的王大珩考取清华大学物理系,接受了系统的物理学教育,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他与一批和他一样的有志青年结下深厚情谊。这些人中,有后来委托王大珩筹建中国科学院仪器馆的同学钱三强,也有应王大珩邀请、举家奔赴长春研制光学玻璃的龚祖同。
这些有志青年,在后来的新中国科技发展历程中拧成一股绳,牵动着整个光学领域的发展。
1938年,赴英“庚款留学”招考的消息传来,王大珩抱着“科学报国”的信念参加了应用光学专业的考试,赴英留学。
在英国,王大珩在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物理系技术光学组的实验室里做研究,两年后取得硕士学位。就在王大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时,他获得了去英国昌司公司研究实验部任职的机会。
昌司公司是当时英国最大的玻璃制造公司,拥有世界上少有的光学玻璃制造“秘方”。为了学习国家更需要的先进技术,王大珩毅然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选择到昌司公司任职,一待就是6年。
“清晨进厂,晚至8时才回。”王大珩在寄给同学的信中这样描述一天的生活。在这6年中,他进行了大约300埚光学玻璃实验,还研制了V-棱镜折射率测量装置,发表了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