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先进事

| HT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要用到事迹的情况还是蛮多的,事迹属于事务公文的一种,有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的作用。想拟事迹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欢迎阅读与收藏。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篇1

我叫xxx,男,汉族,xxx年xxx月出生,中专文化,xxx县大庄镇王家河阳村村民,自xxx年至今一直从事农村基层卫生工作,xxx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心一意为广大群众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纠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并多次受到县卫计局的表彰。

医者父母心,对群众热情,关心,耐心听取病人讲述病情,分析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时时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上班严肃认真,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严寒酷暑,白天黑夜,下雨下雪,群众随叫随到,无怨无悔。闲暇之时,我会思考这样没日没夜,图的是什么,图的不是高额回报,图的不是政治地位,而是作为一名乡村医生的医德。

xxx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本村村民王某在家突然晕倒,呕吐,言语困难,他的家人给我打电话,我立即起床赶到他家,根据他的情况以及高血压病史,初步判断是脑血栓,随后立即拿掉他的枕头,将头部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的顺畅,将口中的呕吐物清理干净,同时赶紧联系车辆,将其送到医院救治,经过医院的救治,病人脱离了危险,出院后,我来到他家中,对其普及脑血栓相关知识并帮助他康复训练,患者家人十分感谢。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初期,村民对于新生事物不了解,造成村委筹资工作进展缓慢,为了让更多的村民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我冲锋在前,积极耐心的向广大村民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新农合的好处,村民了解后纷纷前去参合,短短时间内就让本村的参合率提高到xxx%以上,更好的解决了农民看病贵的问题。

随着国家医改的实施,村卫生室不仅肩负着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工作,而且承担着辖区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辖区内xxx名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管理了xxx名老年人,每年协助卫生院对他们进行一次健康体检;管理高血压xxx人、糖尿病xxx人,每季度免费测量血压血糖,提供用药情况指导;定期对辖区居民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配合防疫科开展预防接种查漏补种工作;配合妇保儿保科调查摸底孕产妇、xxx岁儿童信息;配合疾控中心宣传各种传染病知识,使我村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走在全镇前列。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我把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去,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消除病痛,用我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一方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各项工作按照上级要求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学习进步,继续为人民群众服务,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篇2

xx,男,1954年出生,大专学历,xx县文疃镇草岭前村人,现在xx县甲子山医院中医科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全科乡村医生,他以脑卒中中医康复治疗为主,成功针灸康复脑出血及脑血栓后遗症患者几百例,效果非常理想。从医四十多年来,从未发生医疗纠纷,他为人正直诚实,与人相处真诚热心,工作作风严谨务实,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惊人的壮举,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凭着娴熟的医疗技术,高尚的道德品质,赢得了同行的称赞和患者的赞誉。20xx年被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专家技术委员会表彰为“弘仲景医德济民众展华佗医技送健康”健康使者。

立志从医济苍生

xx出身中医世家,其曾祖父魏同升是清朝秀才,一生从事中医治疗,祖父魏熙昌是xx县甲子山医院建院第一任院长,优秀的中医医师,叔父魏家鹏现任xx县中医院中医副主任医师。受家庭熏陶自幼立志,长大后要像前辈一样悬壶济世,为病人解除疾苦。1974年,他以以师带徒方式在甲子山医院学习两年,因品学兼优被村委推荐到xx县“五·七”大学脱产学习三年。因为当时家境贫困,且已结婚生子,他没有钱吃饭坐车,每周都是背着烙好的煎饼步行七十多里路到县城上学。虽然生活上仅够勉强维持生计,但他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只有拼命学习才能改变命运、实现抱负、救死扶伤。

两年来,除了刻苦学习他没有任何娱乐活动,每学期都能取得第一名。在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他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义无反顾的回乡当起乡村医生。付出就有收获,很快他的能力就得到同行和患者的认可,慕名找他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1998年,因医术高超被文疃镇甲子山医院聘请到医院中医科工作一直到现在,他始终从事着普通繁杂、默默无闻的工作,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服务着乡村百姓。

无私奉献解民忧

xx刚从事乡医时条件非常差,村委盖不起房子,他就把自家的房子腾出来为病人看病,他为人正直低调,处处为患者着想,不管黑天白夜、刮风下雨,总是有求必应,时常半夜多次起床为病人看病,很少能睡个囫囵觉。有时一天都被患者层层“包围”,连方便的时间都没有,能按时下班的时候几乎没有,一年三百六十五个日夜,几乎天天如此,但他对待病人始终不厌其烦,耐心解答,他总是朴实地说,这么多年已经习惯啦,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对得起身上的白大褂,对得起患者对我的信任。“医者父母心”,不管是对家人还是对乡亲的困难,他总能慷慨解囊。在村里,他是个热心人,谁有困难他都会无私的帮忙,十里八乡无不称赞其为人。

对于一位花甲老人本应是退休安享晚年,但他从不把自己当做是60多岁的人,依旧在一线看病问诊,每天查房、开药、解答患者疑问,有时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常常不能按时吃饭,可他从没叫苦叫累。面对排队寻诊的病人,他经常舍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把自己的时间留给病人去支配。由于他的仁心仁术,很多病人慕名而来,他总是在百忙之中热情的接待他们,认真的进行诊治,让他们在痛苦时能感受到一丝温暖,增强治病的信心。患者能够在最危难的时候想起医生,这说明医生是他完全信赖的人。现在,在甲子山医院,无论病房还是门诊,许多病人对他都非常依赖。患者都说,看到魏医生就如同吃了颗定心丸,心里踏实。

仁爱之心获赞誉

中医近儒,仁爱为本,xx一直以仁爱之心对待患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医疗交通条件较差,虽然自己也不宽裕,但为了方便患者,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治好病,他就把自家仅有的几间房子腾出来一间让外地病人住,并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他们,天天给他们送饭,自己吃什么就给病人吃什么,有时一个屋子里住三、四个瘫痪病人,他从来都不嫌弃、不厌烦、不怕脏、不怕臭,始终让妻子做饭给她们吃,保证病人都能吃上口热乎饭。有时遇到家庭负担重的病人,他都是免费为他们治疗,还勒紧自己的裤腰带管他们吃喝。他的仁爱之心让很多患者感动的热泪盈眶,激动的说他就是患者的再生父母。

医者仁心,春风化雨。由于病人对他的尊重,不管比他大还是比他小的患者,都尊称他“大哥哥”,尊称他的妻子“好嫂子”。很多病人多年后都忘不了他的恩情,逢年过节都来看看他们的“大哥哥、好嫂子”。曾有一个二十几年前的日照籍患者带着他长大成人的孩子专门来登门感谢,他说:“我这次费尽周折的来登门感谢魏医生,就是为了让孩子不要忘了这位曾经把自己当亲人来治疗的好哥哥,让孩子记住魏大哥的家门,等自己以后走不动了也要常来看看他大伯。”这位患者的孩子近几年还来登门道谢过。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面对病人的感谢,他总是说,作为医生,既要有济世之才,更要有济世之德;既要有“妙手”,更要有“仁心”。

苦练医术为病人

xx虽然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但是为了更好的治病救人,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他始终坚持学习、苦练医术,虽然年过半百,但仍然不断学习提高,从不怠慢,在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品质,不断学习新技术,掌握医患沟通新技巧,从未发生过医疗纠纷!六十多岁也不忘跟上时代的步伐自己硬生生的学会了电脑,电子处方运用的游刃有余。因为条件所限,他60岁时才报名参加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这个年龄人的精力和记忆力已远远不如年轻人,但是凭着一股冲劲和从医热情,在付出了常人不可想象的努力和心血后,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从医四十多年来,他刻苦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名医医案、各家著论,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中,自我总结,配制了几十种中药方剂,包括治疗腰颈椎突出增生、疝气、带状疱疹、汗斑等中药处方,经临床使用效果非常理想,为众多的患者免除了外科等医治的痛苦。20xx年,他写的某中医治疗方法被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专家技术委员会关注选登,并表彰他为“弘仲景医德济民众展华佗医技送健康”健康使者。面对荣誉,xx说,所有的荣誉,只是激励我要做得更好,让我更加努力,用更扎实的医术为患者服务。

大音希声,大爱无痕。xx在四十多年的行医生涯中,用他崇高的仁心医德、刻苦的学习进取、高昂的爱岗敬业热情和默默的无私奉献精神对这八个字的作了最好诠释。在从医道路上,他坚信他所选择的路是正确的,所从事的职业是光荣的,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篇3

“乡亲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我原来工作的村卫生室有4名医生,活不多,我们都觉得这里更需要我们。”谢爱娥说,船上的日子确实很苦,20xx年以前连电视都看不了,家里的收音机不知道听坏了多少台。“开始几年熬不住的时候也想过离开,可是乡亲们需要我,我和乡亲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离不开他们了。”20xx年,谢爱娥又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成员,分管妇联和计生工作。

谢爱娥告诉记者,刚到船头咀时,湖上常有大风大浪,让她这个“旱鸭子”很不适应。“有时候一个浪拍过来,立马浑身就湿透了,我就紧紧地把住船沿儿,一刻也不敢松手。之前那个皮质的药箱落到水里散了架,我就自己用木头重新做了一个,到现在用了十多年还好好的。”记者注意到,只要一坐到船上,谢爱娥就始终把药箱紧紧抱在怀里。

如今,谢爱娥的兄弟姐妹几乎都外出打工,哥哥一家人一年能赚上7万元左右,而谢爱娥夫妻俩一年的收入还不到2万元。她说,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政府能出钱把村卫生室再好好修缮一下,再给配备一艘专供出诊用的小汽艇。“这艘船屋已经好几年没修过了,下雨天还会漏雨。”

“她就像我的亲人一样”

顺着村卫生室的后门走出去,记者来到了村民段秀的家。段秀说,自己患有比较严重的关节炎,需要定期到村卫生室就诊。今年洪湖水小,出门不方便,就干脆把船靠过来住了

记者见到谢爱娥时,她正要去村民董继财家。今年59岁的董继财去年12月做了肺叶切除手术,恢复期需要定期打针吃药,因为身体状况不能来回颠簸,谢爱娥便定时送医上门。今年洪湖大旱,水浅的地方,机船无法通过,她就从老乡家里借了一条更小的船,一路用竹篙杆撑了过去。谢爱娥说,为了挨家挨户发放净水药品,她特意准备了胶鞋和探路棍,到了船过不去的地方就换上胶鞋,拄着拐杖走过去。

说起董继财,还有一个小插曲。谢爱娥说,原本老董是坚持自己上门就诊的,有一次该就诊了却迟迟不见人来,她便上门了解情况。原来老董因为在卫生室欠了账还不上,不好意思再来了。此后,谢爱娥往老董家跑得很勤。

谢爱娥说,去年涝灾、今年旱灾,渔民的收成受了很大影响,欠账总是难免的,可不能因为他们手头不方便,就耽误了给他们治病。在谢爱娥家里,记者看到了她的记账本,截至去年年底,没收回来的医药费总共有11903元。这其中,还不包括由于一些渔民的迁移而留下的8000元死账。而令谢爱娥感动的是,每到年底,渔民们总是给她送来自家养的鱼,即使她一再谢绝,还是会有人趁她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把鱼放在卫生室门口。

记者离开村卫生室的时候大约是19时。在返回岸边的途中,天色渐暗,湖面变成黑漆漆的一片,记者乘坐的小船竟迷失了方向,在水上打起了转转。

6月9日20时左右,谢爱娥给记者打来电话说,洪湖下雨了,这会儿正在关窗户呢。她说,之前洪湖也下了雨,但降雨量只有10毫米,洪湖水位还不高,船还是划不起来,那也得出诊呀。打电话时,她刚出完诊回家不久……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篇4

我叫xx,男,生于19xx年12月29日,汉族,于20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读医学校本科。职称执业助理医师,就职于xx市xx街道xx社区卫生服务站,从20xx年毕业至今,一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10多年来,在乡村医生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不分昼夜,任劳任怨,从未完整休过一天班,从未正式休过一天假,就连春节也不例外,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为病人服务,解除他们的病痛,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和肯定。我们范家庄社区卫生服务站,连续10多年被街道卫生院评为先进单位,本人于20xx年被街道党工作授予优秀党员称号。

乡村医生工作是非常辛苦的,由于服务站内人员少,除了基本医疗外,还担负着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使的我们经常加班加点,白天忙医疗,有空就为慢性病人测释迦血压、量血糖进行体检活动,措导他们用药和康复训练,还得为儿童和孕产妇建卡建册,白天收集信息,到了晚上,还要把信息录入个人电子档案中,经常是一干就到下半夜,晚上值班时还得处理有些急症病号,但既使再累,我也从来没有怨言,急病人之所急,把病人当亲人,不管白天黑夜,随到随诊,悉心照料,遇有活动不便的患者就得上门提供服务,经常是顶风昌雪,顾不上吃饭,但不管再苦再累,我们也会做到让患者满意,让群众放心。

在20xx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已是10点多钟,当时正下着大雨,我正在家中休息,突然一阵电话铃声惊醒了我,处于医生的本能,我知道这么晚了打电话肯定有急事,于是急忙接起电话,是邻村的一位大爷,说他儿子突然胸闷,喘不上气来,正在往我们服务站里赶,我一听,急忙抓起件衣服,只来的及拱上拖鞋,拿起雨伞就往服务站跑,刚进门,他们就到了。病人是个20多岁的青年男性,嘴唇紫绀,胸闷,全身发痒,经过紧急询问病史,弄清了病人是急性食物过敏,赶紧让值班人员给予抗过敏及对症治疗,并安抚病人及家属情绪,让他们精神放松,配合治疗,经过及时正确的治疗,病人症状很快好转,又继续观察了1个多小时,等病人一切正常后,又嘱咐了他们一些注意事项,才让他们回家。这时已经到了下半夜了,虽然我很劳累,但是我能为他们解除了病痛,维护了病人的健康,我感到很欣慰。

也是一年夏天,我正在值夜班,本村一名60多岁的妇女,急匆匆的赶到社区卫生服务站,说他丈夫突然生病下不了床,我赶紧拿起出诊箱就跑到病人家里。在为他检查完身体,做出诊断,然后进行了紧急输液。由于天已经很晚了,病人及其家属都已经困的睡着了,我就守在病人旁边,直到治疗结束,等病人好转之后我才回到服务站。

这些年来,对于经济条件困难的患者,我还采取减免医疗费用的形式,为患者扰忧解难,虽然自己的收入有所减少,但我收获的广大患者的信任和好评,我心里感到非常满足。

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危重病人需要送专业医院治疗,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病人或患者家属有需求,我都会随车护送,陪同诊疗。我经常免费给村民进行测血糖、量血压、测体温、查心律、测脉搏等常规检查,并讲授健康、防病知识,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深夜急诊、出诊更是家常便饭。

村卫生室不仅肩负着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而且承担着配合市卫生局及当地街道卫生院做好国家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我利用在社区卫生室基本诊疗工作空闲和下班后的时间,对国家规定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0-6岁儿童管理、孕产妇管理、预防接种、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重性精神病人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及时收集相关的信息,为相关人员免费查体,指导用药,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增强他们的防病治病意识,每月按时进行巡查,及时发现辖区内关于卫生监督的不良行为,及时上报处理,配合街道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对辖区内发生的各类传染病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处理。截至目前,已经为辖区内居民建立健康档案615份,每年发放12种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举办6次健康教育讲座,更换6期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播放6次影音宣传教育材料;及时通知辖区内适龄儿童到接种门诊进行因家计划免疫规划疫苗接种,通知孕产妇及儿童到街道卫生院妇幼保健科进行按时查体;配合街道卫生院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全面的免费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及时反馈给老年人本人;对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及时发现,纳入管理,每年对他们进行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对他们的病情及时掌控,定期指导其用药及生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几年来,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享受国家的优惠政,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使农村充分认识到新农合的好处,提高了农民参合率,使我社区居民参合率达到97%以上,更好的解决了农村看病贵的问题。

我严格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管理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从未出现过私自存放农民医疗卡的情况,认真做到了发票必须让患者签字的要求,真正做到了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交口称赞。在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规范用药,不滥用激素和抗生素,从而有效减少药物对居民身体的危害。实行微机操作,对于乡村医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但我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常宣传医改政策,除了自己自学电脑操作、医改系统外,我还帮助其他乡村就医生尽快熟练操作流程。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保持党员形象,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己。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和一名乡村医生,我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消除病痛。用我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服务好村民,用饱满的激情,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实现美好的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储,男,38岁,中专文化,执业全科医师,xx省xx县xx镇xx村人。自19xx年至今担任乡村医生,20xx年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曾多次受到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990年刚毕业,安排在乡卫生院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对于九十年代初大别山革命老区岳西来说,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他家所在村人口二千五百余人,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3年他毅然辞去卫生院工作,只身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十七年。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先后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全科医师资格。

20xx 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他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一百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中心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镇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20xx年,在手足口病防治过程中,因交通事故右胸重度损伤,但仍然忍受剧痛每天坚持在一线,到患儿家中消毒杀菌,督导和宣传疾病防控,深得患儿家属及广大群众的感动。与此同时,可又有谁知道他家孩子因患手足口病正住在县医院传染科接受治疗呢,他自己却没有去探视一次,更没有去陪护一天。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十七年共接诊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从没有收取一分钱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免诊费数十万元。他跑遍乡村每一条小道,深知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20xx年5月9日,那是医生新婚的晚上凌晨一点,急促的手机铃声把他和妻子从梦中惊醒,原来是邻村村民储转香丈夫打来电话:“喂,储医生,我老婆哮喘病发作了,十分危险,现在已经到了你卫生室门口,快救救她吧。”从语气中显然能听出很焦急,新妻听说病人十分危险,便对他说:“叫病人到医院去吧,以免引来麻烦”。可此时的他那里听得进去,立即起床直奔卫生室,当时只见病人呼吸十分困难,口唇四肢青紫,呼之不应,通过仔细检查,立即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缺氧、轻度昏迷”。此时他深知病人十分危险,如果不即时抢救,病人有随时死亡的危险,可是卫生室的条件十分简陋,又无氧气,但他一点没有慌乱,立即一边有条不紊的给病人开通静脉通道、注射肾上腺素、地*米松、氨茶碱等药物进行抢救,一边拨打120求救。就在此时,他想起卫生室到公路还有一公里的小路,万一救护车不能通过那该怎么办呢。夜静悄悄的,此时卫生室只有他们三人,患者丈夫吓得不知所措。此时医生显得非常冷静,向卫生室邻居借来板车,拉起病人就跑。抢救病人,时间就是生命,他完全忘记了白天的疲倦。一直将患者拉到公路交叉路口,可还不见救护车到来。他心想不能拉着病人就此停下,病人早一点得到有效救治,生命就多一份希望,他继续拉着车沿着公路向前跑着,一百米、两百米、四五百米又过去了。终于见到了闪烁着的绿色灯影,车来了,车来了,病人终于得救了。

爱心是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多年来,他先后减免孤寡老人、困难户、军烈属医药费近万元,陈旧近乎发黄的欠条达五万余元,可他从没有主动上门去催收过。对于大病就医困难户更是伸出援助之手,同村村民金友旺年过六旬,妻子早年过世,20xx年其老母亲和39岁的儿子相继离开人世。同年八月,九岁的孙子头痛经县医院诊断为脑瘤,需要省级医院手术治疗。生活如此捉弄人,此时金友旺家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支付如此高额的手术费用。孙子活着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没办法他只好拖着虚弱的身躯四处乞讨。医生得知此情况,当晚和村民汪仁国一起赶往县医院看望患儿金勋杨,当场捐赠人民币一千二百元,并安慰金友旺不要急,大家一起想办法共度难关。第二天医生便和汪仁国立即复印求救告示,四处张贴,向社会伸救援之手,救救孩子,短短数日就收到社会各方捐款两万余元,帮助小勋杨顺利的完成了前期肿瘤摘除手术。后来通过媒体的力量,小勋杨被一家大医院免费做了后期手术。因此医生还免除了金友旺家多年来数百元的欠款。

记得前年三月的一个中午,村民汪光软,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医生通过仔细检查考虑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患者在既无亲人又无钱的情况下,医生通过多方联系,县医院终于同意为患者免费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医生多次前去探望并送去营养品。患者出院后,并免费为其做好后期相关治疗。

由于他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20xx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被选为第一届村卫生室主任,他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先后成功接待省内外领导、团体前来村室检查指导工作达20余次,获得一致好评。

由于过度疲劳,20xx年9月医生经县医院诊断为频发室早、左心室功能不全,需要住院治疗,在同事和家人的再三嘱咐下,只住院了三天,便带病回到村卫生室坚守岗位,有时白天太忙了只好深夜回家自己给自己扎针挂水,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泪水涟涟,可怎么劝说他就是不听,就这样坚持了两个多月病情才得到基本缓解。

今年我县做为医改首批试点县,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医生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以他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去年11月,被评为全县优秀乡村医生。作为卫生战线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我想,都应该引为自豪,以为榜样,像他那样用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无私奉献青春热血。

李,男,汉族,民权县人,19xx 年10月生,中专文化,全科医师合格证,19xx年至今担任xx乡xx村卫生员,30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各族人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乡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9xx年刚毕业,李广歆就在双楼村卫生室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双楼村人口一千余人,双楼村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李广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就报名到商丘卫校学习,毕业后他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30年。

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李广歆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篇5

艾青先生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的,是因为对这片土地深深热爱,是医者对病人的博大仁爱,是共产党员对工作的无私敬爱,所以“最美乡村医生”贺星龙坚守岗位从第1个年头到第17个年头,照顾的五保户从第1户到第13户,骑坏的摩托车从第1辆到第7辆,行程从1公里到可绕地球10圈.......

20多年前,生长在山西大山里的贺星龙考上了卫生学校,家里没钱供他上学,是全村乡亲凑钱才圆了他的学医梦。毕业后,为回报父老乡亲,他放弃到县医院工作的机会,回到山里,当起了乡村医生。

18年来,贺星龙怀着感恩的心,对父老乡亲有求必应。他承诺24小时上门服务,从不收诊费。村里人有事一招呼,贺星龙马上就赶过去。有些乡亲付不起药费,贺星龙就记个账,但他从不催账,后来干脆把账本全都烧掉。有人问贺星龙,你有行医的本领,为什么不出去挣大钱?贺星龙说,我不能走,走了就对不起良心,对不起曾经帮助过我的老百姓。我在哪里当医生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看哪里最缺医生。贺星龙就是这样,把自己全部交给了乡亲,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那句入党誓言。

贺星龙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一个医者之心和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穿梭在家乡的川塬梁峁之间悬壶济世,遍布各行各业的共产党人,都应该向贺星龙学习,学习他牢记宗旨、牢记责任的政治品格的政治品格,在新时期,要做好一名优秀的、忠诚的、务实的、廉洁的好党员、好干部;学习他扎根山村、甘于奉献的为民情怀,不畏艰辛,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信念坚定,始终心系村民;学习他精湛的专业技术、高尚的道德品格,以毕生维护医学的神圣、守护医生的职业尊严......

贺星龙用自己的行动弘扬医者职业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工作人员,我们更要牢记宗旨意识,有甘于奉献的为民情怀,心中时刻装着百姓,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用自己的行动切实践行贺星龙同志的精神!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篇6

XX小学已经有7名教师,可以完成孩子们的教学任务了。但山里缺医少药,保障群众生命安康,我责无旁贷。为了不影响教学,更为了群众的安康,20xx年XX月,当了12年乡村教师的蓝云放下教鞭背起药箱,专心为深山群众的安康奔忙。关爱病人医术精

蓝云淳朴厚道,关爱他人,耐心、细心救治每一个病人。他说:“敬重生命,爱心护理,让病人康复快乐,是每一个医生的天职。”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也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险,只要有病情的地方,就有蓝云出诊的身影。

蓝云积极进取,对医术精益求精。为提高医术,20xx年9月,他到都安卫校脱产学习医学。良好的医学功底,加上勤学苦练,使他精通所学的功课。2003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走出卫校大门。蓝云勤奋学习,积极探索各类疾病的治疗方案,并很快成为一名医术高明的医生。在大瑶山深处,提起蓝云,没有人不知道,没有人不竖起拇指。弄丛村23个屯,弄丛村周边的弄郎等村及临近都安县弄福乡弄母、弄平、戈西、左家、弄衡等村的群众都纷纷上门求医。20xx年3月的一天,村里一个名叫何文比的6岁男孩,因发高烧引发癫痫,突然昏迷倒地,两眼翻白。小孩的父母已外出打工,留守照看他的爷爷奶奶哭喊着救命。整个村子骚动起来,100多人围到小孩家里,大家都不知所措。这时,蓝云刚好出诊赶回来,一看,小孩已嘴唇紫干,奄奄一息。他急忙一面按压胸膛,一面嘴对嘴人工呼吸。一轮……两轮……小孩的气息还没有出来,但蓝云并没有气馁,仍然坚持抢救,10分钟后,小孩突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大家绷紧的心弦才放松下来。村主任杨天启说:“蓝云行医10多年来,抢救的病号达上千人。群众的安康放在第一,而且态度好,医术好,是一个难得的好医生。”

身患绝症传担子

蓝云想到妻子,妻子蒙超英高中毕业,比他小十几岁,接受能力强,平时对医学也耳濡目染,于是他决定把医术传授给妻子。为了让妻子更系统地学习医学知识,继承他未来的事业,20xx年XX月,蓝云把妻子送到河池卫校学医。对读书问题,妻子起初坚决反对。蓝云经营农村合作医疗所一个月只有700多元,需要到省城医院接受手术和化疗的费用,以及读书、生活的费用怎么办?蓝云身患绝症,小孩刚两岁多,这个家庭谁来照顾?“我是党员又是医生,瑶山群众需要我……”贫病交加,痛苦不堪,心里却装着老百姓的冷暖,蓝云的博大情怀和坚毅说服了妻子。

除了动手术、化疗,蓝云坚持结合土医控制病势,节约开支,尽管治病和送妻子读书还是借了7万多元,但他从未叹息气馁。2009年7月,蒙超英成就学业,回到村庄与他携手治病救人,经过一年多的传、帮、带,现在蒙超英可以独立出诊了。蓝云说,妻子可以接担子了,我感到很欣慰。

生命诠释真本色

20xx年下半年,蓝云病情开始恶化。左脸上睑下垂,左鼻翼、嘴巴已严重水肿变形,病痛无情地折磨着他。但他从不怨天尤人,从不气馁沉沦。他一面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态度与病魔抗争,一面坚持为群众看病。

20xx年12月,与弄丛村接合的都安县弄福乡暴发麻疹疫情,闹得人心惶惶,但弄丛村安然无事。因为蓝云在那里构建了生命的“防火墙”。他每天背起药箱忍负病痛,艰难地攀爬艰险的山路,对全村19个村民小组34个自然屯开展接种预防工作,每天行程10多公里。平时,蓝云也注重做好小孩各种疾病的预防工作,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篇7

xx,女,1961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xx村乡村医生。

扎根基层,兢兢业业。1983年,她放弃民办教师的身份,随其父亲学医,当起了一名赤脚医生。毫无医学基础的。她,凭借满腔的工作热情和对村民群众的守护之心,先后从事过预防保健工作、接生员工作、计生专干工作。她说既然选择了,就绝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和组织的期望。曾被评选为两届县人大代表,现届镇人大代表。

情系乡村,无私奉献。30年来,她的足迹遍及双桥村的每一个角落、每条巷道。村民有慢性病行走不便的,一旦病情发作,就请她出诊,她从不厌烦,每次都及时赶到,为病人进行治疗,一次诊疗时间可能长达几个小时,有时候还需等到深夜,直到病人病情稳定,她才放心回家。有些病人为了感激她,给她送去鸡蛋或土菜,她总是婉言谢绝。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篇8

“这两天头晕不晕?你的血压有点高,要按时吃药。”4月28日下午,古港镇宝盖寺村,50岁的乡村医生xx,正为村里的老人黎石荪做上门体检。

对于xx来说,像这样的“上门服务”早已是常态——村民患急症或者老人行动不便时,xx总是第一时间上门问诊,而这种情形已经持续29年。

1990年从卫校毕业的时候,xx才21岁,当时的他凭着满腔热血,毅然回到家乡,当起了乡村医生;29年过去,转眼他已年过半百……29年时间,把一个刚刚毕业的青春少年,变成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医生”。时光改变的是他的年龄、容貌,不变的是他对大山的眷恋,以及心系百姓、守护健康的心。

出诊掉桥下脚踝骨折拄拐杖返回岗位继续看病 4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宝盖寺村。宝盖寺村地处山区,全村1000余人口,分散居住在各个山头角落。进山的道路不宽,弯弯曲曲,刚好能会车。在其中一个村民聚居区,记者见到了xx。

中等身材,皮肤略黑,厚厚的眼镜显示出一丝书卷气,xx有一个几斤重的银白色医药箱,里面装着听诊器、血压计等医用设备和治疗感冒、肠胃炎等常见疾病的药物。29年来,医药箱陪伴他无数次走村串户,治病救人。

大山里人群分散,地广人稀,但xx的脚印,几乎踏遍了村里每一户人家。

“出诊最远的地方,离村卫生室有20多里路。”xx说,哪一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他心里都一清二楚。由于医生的职业特性,29年来,半夜出诊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有时还要面对恶劣的天气,但只要村民有需要,他都是随叫随到。

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还记在很多人心里。1998年除夕晚上10点多,屋外下着大雪,正与家人一起烤火的xx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个老人突发急性肠胃炎,肚子疼得厉害,上吐下泻,行动不便。”放下电话,xx就背上医药箱,冒着风雪,艰难地走了七八里山路,上门为老人看病。“雪都没过了雨鞋筒子。”忙到凌晨一两点,当老人病情稳定后,xx才冒雪返回家里。

这样的事情远不止一次。有一次冬天出诊,从一座水泥杆搭成的简易小桥上经过时,桥面结了冰。“当时脚下一滑,就从3米多高的桥上掉了下去。”这次事故导致了xx左脚外踝骨骨折,必须住院治疗,但仅仅半个月后,他就拄着拐杖强撑着返回了岗位。“村上就我一个医生,实在走不开。”两个月后,xx才勉强能走路,一年左右才完全康复——这也是他29年来休息时间最长的一次。

路面漫水时涉水通过、山体塌方时从泥土上爬过……这些险情xx都经历过,“村民需要我时,我就必须去,遇到困难,想办法也要去。”

“也没想那么多,就是凭自己的良心做事”

乡村医生工作辛苦,收入也并不宽裕,xx为村民看病时,甚至还会为一些人减免费用。“对一些贫因户和五保户,有时候他们手头不宽裕,我就不收他们的钱。”此外,遇到村上修路、建学校、助学等公益活动,他也会解囊相助。

目前,宝盖寺村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越来越多,村里只剩下400多常住人口,且大多是老年人,但xx仍然竭尽所能,为村民们提供帮助。

50多岁的魏女士几年前突发脑溢血,正是因为xx处置得当,才挽救了她的生命。“当时她在家出现了头晕、说胡话的现象,家人把她送到我这里来就诊。”xx回忆,当时他初步诊断魏女士是脑溢血,立即借了一辆车,将魏女士送到医院治疗。“当时已经下午四五点,医生都快下班了。”xx提前联系好了医院,将患者送到医院,立即进行治疗,因为送医及时,人也抢救回来了。至今魏女士还感激不已:“真是多亏了王医生。”

近年来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xx又有了新的工作任务。除了看诊治病,他积极按上级要求做好辖区村民的健康档案,老年人、精神病患者随访服务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为此,从来没接触过电脑的xx,慢慢学会了电脑打字和基本操作,“有时候制作表格、整理资料要到半夜。”

xx办公室的窗台上摆放着两块奖牌和一座奖杯,都是大有来头。20xx年8月首届中国医师节,长沙市有100人被评为“长沙市优秀医师”,18人被评为“长沙市德艺双馨优秀医师”,其中浏阳分别有10人及1人入选,而xx获得了这两项大奖。当被问到是否想过自己能获奖时,xx这样回答:“也没想那么多,就是凭自己的良心做事。”

xx办公室内还有其他各种荣誉证书,这些奖项共同见证着他29年来坚守大山深处的辛苦付出,以及社会对他的认可。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篇9

一、XX(十佳基层医院院长20xx)

人物档案:

XX男,197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现任棉花中心卫生院院长、党支部书记,淮阴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党代表。

事迹简介:

20xx年XX月任现职以来,他团结带领棉花卫生团队,致力群众满意,聚焦“六化”建设,首批创成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并唯一代表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参加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现场领取奖牌。坚持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并重,改扩建中医馆,新增设口腔科、疼痛科,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持续提升;创新健康管理团队服务,全面开展健康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跃居全区前茅。他个人多次受到淮阴区委、区政府及市、区卫生主管部门表彰。

二、XX(最美妇幼天使20xx)

人物档案:

XX,女,1977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现任棉花中心卫生院妇产科主任。

事迹简介:

工作中,无论在门诊还是病房,无论是寒冷的冬日还是炎热的夏季,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只要是病人需要,我会尽快地出现在她们身边。因接生或者手术吃不上饭,睡在值班室,那是常有的事。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近几年来,成功对300多例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宫外孕患者施行了手术,开展计划生育手术3000多例,获得社会的广泛好评。20xx年全区卫生系统医师个人操作技能竞赛获得二等奖;全区妇幼健康技能竞赛中获妇保组二等奖。

三、XX(十佳医护之星20xx)

人物档案:

XX,男,1971年XX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主治医师医师,现任棉花中心卫生院工会主席、大外科主任。

事迹简介:

自参加工作以来,连续多年被淮阴区卫生局评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棉花中心卫生院“先进医务工作者”。20xx年获得淮阴区首届“基层医护之星”光荣称号。作为科主任在科室管理上,从制度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全面推进外科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强力推进肛肠专科发展。经过不懈努力,卫生院的外科、肛肠专科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年接诊外科病人XX余例、手术20xx余例,其中肛肠疾病病人1800余例、手术800余例,肛肠疾病病人遍布周边市、县(区)、乡(镇)。肛肠专科20xx年被市卫计委确定为市级特色科室。20xx年度,棉花中心卫生院更是荣获区卫生局表彰的医疗管理质量奖。

四、XX(十佳签约服务医生20xx)

人物档案:

XX,男,1952年出生,中共党员,棉花庄镇袁庄村卫生室室长。

事迹简介:

40多年来,他始终兢兢业业、默默坚守。在他的带领下,卫生室从最初破旧的40平方低矮小屋创建成如今220平方宽敞明亮的省示范村卫生室;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等各项工作均走在全镇的前列。他,栉风沐雨四十载,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卫生室,最后一个离开,他不分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村民生病需要他的时候,他总是无怨无悔的迅速赶到。计免通知发放、新生儿访视、慢病随访等工作他更是走遍每家每户,田间地头。XX,一名普通的老党员,一名朴实的乡村医生用他的行动诠释着奉献的意义。他多年被区卫生局评为优秀乡村医生,他的事迹更是被新华日报刊登宣传。

五、XX(十佳医德医风标兵20xx)

人物档案:

XX,男,197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现任棉花中心卫生院副院长。

事迹简介:

工作中,他总是千方百计为患者着想,坚持“安全、有效、价廉”原则,在确保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患者的医疗费用。在日常接诊患者时,不滥检查、不开大处方,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不同的病人设计个体化的、最好的、最省钱的治疗方案。他视病人为亲人,建立良好了的医患关系。他坚守着医务工作者的原则——“服务患者,不求回报”。

六、XX(十佳全科医生20xx)

人物档案:

XX,男,197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现任棉花中心卫生院副院长。

事迹简介:

在工作中,他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心系患者,视患者为亲人、以院院为家,工作不分白天黑夜,加班不分节假休息日,对待病人一视同仁,对待病情严肃认真,对待技术精益求精,自始至终表现出无私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精神以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无论是在门诊还是病房,无论是人多还是人少,他都热忱地接诊每一位患者。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员”称号,20xx年被评为“区十佳全科医生”。

七、靳鹤顶(最美乡村医生20xx)

人物档案:

XX,男,1971年2月出生,中专学历,执业助理医师,棉花庄镇顾庄村卫生室室长。

事迹简介:

一个极其平凡的乡村医生,祖父是民国解放后的名医,父亲也曾是乡村医生出籍。因受家庭熏陶,靳鹤顶高中时即立志,也做了一名乡村医生。乡村医生的职责从乡村一体化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康档案,长期跟踪随访,妇女、

儿童、老人的保健,疾病管理都离不开乡村医生,他所在村卫生室,服务近3000人口,他的任务就是守护好他们的健康。这对他来说,工作不仅是任务,更是一种光荣,穿梭于田间地头的身影,往返于千家万户的昼夜。“草根医生”、“不花钱医生”这些戏称,就是对一个普通乡村医生的最好诠释。

八、XX(十佳护士20xx)

人物档案:

XX,女,196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主管护师,现任棉花中心卫生院工会副主席。

事迹简介:

她工作三十一年,考勤簿上从没有她迟到、早退的记录;她自觉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仅每年保持出满勤,而且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她没有过上一个完整的春节,中午、晚上加班更是不计其数。业务上她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操作熟练,临床经验丰富,被阴区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多次被淮阴区卫生局评为“先进医务工作者”及被淮安市卫生局评为“优秀护士”,她带领的护理团队多次荣获淮阴区卫生局“护理质量管理奖”表彰。

九、第三健康管理团队(十佳健康管理团队20xx)

事迹简介:

棉花医院第三健康管理团队,成立于20xx年,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妇幼保健医师、一体办管理、公共卫生医师组成。团队自成立以来,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踏踏实实的开展工作,第三健康管理团队在实际工作中,做居民健康的指导员,残疾人,低保户,特困户,留守儿童的援助员,把自己所学的健康知识,传递给田园地头的普通百姓,打造出了一种人性化的医患关系。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篇10

2011年12月14日参加医院组织学习蓝云同志先进事迹,被称为“生命的守护神”——43岁的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丛村村医蓝云,为了帮助山里贫困百姓看病,四处奔走、日月兼行,积劳成疾,他身患癌症4年多,仍心系群众,以大局为重,以顽强的毅力穿行在山间,含辛茹苦救治病人,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后无人给村民看病,又送妻子到卫校学医,继续为群众看病……一名普通的村医,在医疗卫生的最基层,用自己的责任,用自己的爱心,表现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我内心是何等的感动。

当我们与家人团聚,享受着现代物质文明的种种便利时,你可曾想到在大山的那一边,有多少人忍受着不堪忍受的贫穷与苦难,忍受着疾病缠身的苦痛,我们又有多少人可以像蓝云一样,在那么贫困的环境中扎下了根,默默奉献自己,服务他人。蓝云同志视乡亲为亲人、把病人当家人,时刻为患者着想,多少次在山间独行,多少次在暗夜中行走,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想方设法为群众减免医疗费用,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和爱戴,有了他,村里少了死在送往乡卫生院路上的小孩与老人,有了他,村里的人们不再为疾病担忧害怕,他就是他们的守护神,是最无私的白衣天使。他的故事传遍山城,触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感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灵。究竟是什么让他长期“冲在一线”面对艰难困苦不畏惧?是什么让他为救死扶伤坚守执 1

着?是什么让他扶危济困慷慨相助?又是什么让他身患重病却对本职岗位不离不弃?蓝云同志之所以能获得群众的拥护,在于他心系民情,为民解忧,倾心付出,服务群众不摆架子、永不放弃。

毛主席曾说过:“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为人民服务不难,难的是蓝云十几年来始终如一地做到了这一点,这种矢志不渝的“恒心”告诉我们,任何成绩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久地追求和坚持。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如果仅仅是牢骚抱怨、推脱逃避,往往无济于事,难有收效。应当多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提高自身的能力以便更好服务人民。不自满于小小的成绩,不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蓝云身患重病还冲在一线,作为健健康康的我们更应该做出更大的成绩。

蓝云同志的诸多事迹都告诉我们,要履行好职责,就必须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耐心和矢志不渝的“恒心”。 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事业,无不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付出和努力。必须坚持不断学习、提升素质、追求创新。只有拥有“耐心”和“恒心”的支撑并贯穿工作始终,个人的潜能才可能被发掘,工作的素养才能被培育,良好的业绩才能被获得。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篇11

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有一位被当地牧民口口相传的蒙古族医生,只要是病患他都会尽全力进行医治,要是遇上生活困难的人来看病,他不但分文不取,还自掏腰包给病患解决生活难题。

“我是从辽宁来的,由于患类风湿很多年,身体无法动弹,一直在轮椅上过活,去年经人介绍,来到这里,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能站起来走路了,王大夫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正在住院治疗的xx激动地说道。

xx,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仁哲里木镇哲里木嘎查的医生。见到记者前来采访,他把排队等待看病的病患一一安顿好,才与记者交谈起来。xx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年幼时因父亲患感冒而去世,一家人的生活全部落到了他的肩上。当时年仅八岁的他因年纪太小只能四处讨饭生活,乡亲们看到这个可怜的孩子过得艰难,都纷纷伸出援手帮助他。从那时起,xx暗暗下定决心,有机会一定要学医,救助他身边的人,回报这片养育他的土地和乡亲。

一个偶然的机会,13岁那年他拜村里的老喇嘛为师,学习把脉、针灸等蒙古族传统医学,他博览医书,钻研医疗知识。为了学制蒙药,他自己上山采药,每制成一味药都亲口尝试,用自己的身体来验证药品疗效。1985年,他通过了乡村医生考试,成为村里第一个有证的医生,这给他的人生带来了转折。

经过勤奋学习,xx将蒙医学的精髓学以致用,还把濒临失传的传统蒙医药浴疗法传承了下来,并且进行了创新,使治疗效果更好。他还通过多年的医疗实践与苦心探索,针对北方高寒地区常见又顽固的风湿、类风湿病,独创了一套治疗方法,效果显著。

说起记忆最深的病患,xx回忆,多年前科右中旗火车站有一个来历不明的青年,当地的人都怀疑他有精神问题。xx听说之后,就来到火车站找到了这个年轻人,xx把他领到医院为他诊治。经过八个月的治疗,年轻人病情基本康复,回忆起了自己的身世,并通过电话联系上了远在xx的父亲。青年的父亲接到失散四年的儿子的电话,不敢相信儿子还活着,要来接他回家团聚。不料,这个年轻人却失踪了,经过多方寻找,xx才在一个牧民家里找到了他。见到xx,这位年轻人说出了原由,他是怕xx跟他收医药费,所以跑了出来,xx笑了笑,不但没有收他的治疗费用,还给他拿上路费,与父亲回家团圆。

像这样的事情,xx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了,他经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就是,“有钱没钱先看病,来我这里,看病最重要。”朴实的话语,折射出了医生的医者仁心。他说,来我这里看病,凡是困难户、70岁以上的老人、3岁以下的小孩、残疾人、五保户、癌症患者、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是免费治疗。

xx始终将病患放在第一位,每天为七百个患者看病,工作十多个小时,一年的门诊量二十万。由于治愈了很多疑难杂症,很多人慕名而来,这其中不乏有许多外国友人。据xx介绍,有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乌克兰、加拿大等十八个国家的患者来找他看病。xx表示,“治病救人不分国界,只要是来找我看病的患者,我就将他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

xx从小没有上过学,他深深地知道知识的重要。为此,他多年来一直出钱资助贫困家庭学生,让每个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上学。从20xx年到20xx年,xx出资帮助西哲里木中小学57个学生,每学期给每个学生2000元生活费,每年给学校购买5万元的学习用品。

说起好多人称他为“草原神医”时,xx连连摆手说:“我只是农民的孩子,希望用自己的所学回报我的家乡,救助更多的人,尤其是曾经帮助过我的乡亲们。”

因xx长期扎根基层、甘于奉献、乐善好施,不图回报,他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最美乡村医生”“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个人)奖”“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等多项荣誉。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篇12

贺星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他在大学毕业之后主动放弃了留成工作赚大钱的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当起了乡村医生。守着黄土,守护乡亲,一守就是18年。

贺星龙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当初,贺星龙考上了卫校,但三千多元的学费让全家犯了愁,母亲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才找出302元钱。就在贺星龙以为求学梦要破灭时,善良的村民们伸出了援手,你家三十,我家五十,把他送进了学校。对此,他明白自己这辈子都与家乡分不开了。能将自己的所学用于家乡乡亲的生活中去,是他人生价值的体现。贺星龙十八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将乡亲们的事情看作自己的事。他面对生活工作上的困难能够坚持下去,努力克服,是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得到了实现与升华。

作为基层公务人员、组织工作者的我们,首先也要学会感恩。人民与政府信任我们,给了我们工作的机会,我们要珍惜这份工作。党培养我们,交给我们知识与工作技巧,我们要懂得感恩,将自己的所有奉献给群众,就像贺星龙一样,对群众毫无保留,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了解群众真正的所想所需,站在群众的角度上认真思考,争取给民众满意的答复。

组工精神还是不畏苦、不畏难的体现。基层工作常常是抹黑归,顶月行,对此我们要学习贺星龙的不畏苦精神,扎根于群众,不管环境的困苦,能够坚持信仰,坚持群众路线,只要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初衷,我相信不管多累多苦,大家的心里都是甜的,都是幸福的。

贺星龙“80后村医”感人的榜样故事让我再一次深刻地感受与学习了组工精神,今后的基层工作中,组织工作里,我一定会树立坚决的心,时刻谨记初衷,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踏踏实实,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篇13

赵纯清:让乡亲在家门口瞧上病

赵纯清,现任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山西村卫生室主任。1992年,他从淮北卫校毕业后,顺利进入濉溪县一家公立医院上班,很快成为医院骨干。但工作几年后,他听从内心深处的召唤,不顾领导和同事的再三挽留,毅然辞职,回到家乡古饶镇山西村,利用家里的3间破瓦房办起了村卫生室,看病、治疗、出诊都是他一个人。虽然环境跟县里医院没法比,而且工作没日没夜,但他始终坚守初心——“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瞧得上病”,而且一干就是20多年。多年来,他还通过拜师学艺和刻苦钻研,熟练掌握了中医治病、推拿按摩、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等医术,努力提升服务村民的本领。

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有钱没钱,只要病人有需要,他就随叫随到。赵纯清说,多年来他最担心的是有村民突发疾病。在上世纪90年代,村里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发生的两件事让他刻骨铭心:一件是一名村民农药中毒,因道路不畅未能及时送到医院救治,最终不幸去世;另一件是一名村民突发脑溢血,同样由于道路不畅,救护车未能及时赶到,耽误了治疗,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从那时起,他立志一定要把路铺平修好,打通一条生命通道。20多年来,赵纯清先后挤出6万多元用于修路。

“做人讲人品,做医生就要树医德。”这是赵纯清多年来的行医宗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赵纯清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最美乡村医生”“安徽好人”和“安徽省优秀医生”,并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赵纯清常常说:“作为一名时代乡村医生,在我心里,乡亲们恢复健康后那句真诚的‘谢谢’,还有他们脸上舒心的笑容,才是我最大的成就和收获。”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篇14

2018年11月15日,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收看《榜样3》专题节目,同为一名全科医生,我对乡村医生——贺星龙的事迹印象特别深刻,感悟特别多。节目组镜头带我们走进贫困的中国乡村,那里的村民生活艰难、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就医困难,但是却有一位白衣天使守护在乡村百姓的身边。镜头让我们看到了贺星龙医生感人至深的行医故事,他用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了对大山百姓的热爱和回报,用纯朴的行动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

贺星龙--一位年轻的“80后”医生,留守农村,行医多年背烂17个“限量版”单肩背包,骑坏了数辆摩托车……在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大爱大美,让我为之动容、落泪。他为了父老乡亲而错过了致富的机会,错过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却给一方百姓带来了健康和安乐,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贺星龙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首先想到的是为“大家”,而顾不上自己的“小家”,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是我们所有党员学习的榜样。强大的责任感和伟大的奉献精神让他变得不平凡,给予我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贺星龙医生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老乡亲纯真的感情,他用纯净的心灵引领我们,用崇高的品质感染我们,教会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用自己的双手和双脚去改变环境,完成使命。

我也是一名党员医生,当务之急要以贺星龙为榜样,反思自我,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他至高无尚、无私奉献的精神,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作为一名医生,要以他为榜样,变感动和激动为行动。

我们每位医生,在自己岗位上承担着治病救人的任务,工作直接关系着百姓的健康和千家万户的幸福,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爱岗敬业的重要性,所以我要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帮助患者减轻痛苦,重获健康。

262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