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先进事迹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先进事迹是什么样的呢?吴自良的为人大家了解多少?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先进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先进事迹精选篇1
恢复高考,中学重现考试激越高亢的竞争,有的学生考试作弊,许多中学老师对此都有微词诟病。父亲说当年在杭高考试,全校学生都混合坐在一起,根本无弊可作:你前面的考生是高三的考数学,你后面的考生是高二的考化学,左边的是考初三生物,右边的是考初二英语,而你夾在中间考高一国文,怎么个作弊法?更有甚者,那时杭高风行“吊黑板”(让学生在课堂上到黑板前面直接用粉笔解答题目),你什么水平全班都知道,作弊也变得毫无意义了。
父亲说杭高的数学老师是国内数学教育领域之佼佼者。他提到的最好的数学老师后来离开杭高,去省里任省教育厅督学(厅长);另一个出类拔萃的数学老师是崔东伯先生。我父亲说起有个数学老师烟瘾极重,下课后先要两枝香烟并在一起抽,然后再回答学生问题,我忘了他指的是那个后来当了省教育厅督学的老师还是崔东伯先生。这两个老师嫌当时的数学教科书质量不符合杭高教学标准,就自己动手编写教材,油印后让学生用。省教育厅督学赴任后,高二后的数学教材都由崔东伯先生独自编写。
杭高的数学训练使学生受益良多。父亲的同班同学钟开莱先生,从上海考到杭高,日后成为当代世界上最优秀的概率论数学家,退休前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数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他写的概率论教科书现在还在美国使用。当年在杭高时,每次数学考试,他只做60%的题目就交卷,所以他的数学成绩永远是60分,刚够及格。这其中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他哪怕扣一分,就会挂课,神奇的是他从来没有失过手——他的60分远比别人的100分更值钱。父亲说钟开莱在中学时期就有这种敢于拼搏的自信心,天助他也。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先进事迹精选篇2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下,1943年,我赴美留学。在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今卡内基梅隆大学)冶金系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物理冶金学家C.S巴瑞特(C.S Barrett)教授和物理学家R. 斯莫洛柯夫斯基(R.Smoluchowshi)教授。1948年,我完成题为《片状铝单晶中滑移机制和内耗的关系》的学位论文,取得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就留在卡内基理工学院金属研究所作研究工作。1949 年,我应聘到锡腊丘斯(锡林克斯)大学材料系任副研究员,主持“软钢中阻尼和疲劳”的研究。
在美国的时候,我们这些留学生基本上都参加了1949年成立的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简称留美科协)。这是由留学生中的一些中共党员、进步学者发起成立的一个组织。他们利用一些社交活动及编辑出版的《留美科协通讯》,宣传国内解放战争的胜利,介绍中共建国方略、政策和新中国的情况,争取广大旅美学生、学者对国内解放战争及尔后新中国建设事业的支持,并动员更多的学有所成的人才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我参加这个协会后,了解了当时国内的真实情况,也阅读了____的《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1949年10月1日,____在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当时,我们这些海外游子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都高兴得不得了,非常激动,一心想着要赶快结束手中的工作, 尽快回国。而且我也知道,自己所学的物理冶金专业在国内是非常需要的,回国后我会有许多的工作可以做。我回国的事情,与中国国防化学防备部黄部长有关,他本人也曾在英国留过学。那时候,受周恩来总理的指派,他负责留学生的回国事宜及回国后的工作安排。他十分了解我在美国的情况,并主动写信给我。信中主要谈了我回国的事宜,并建议我回国后到唐山北方交通大学任教。后来,我就凭着黄部长发来的一封通知书回国的。
在我回国的时候,美国移民局叫我不要回中国来,但我说母亲年纪大了,我一定要回去看看。这样,它也就没有扣留我。于是,1950年下半年,我和其他二三十个留学生就一起坐船离开美国回国了,路上花了几个星期,12月,我们到了香港。在香港,有人接待我们, 并安排大家一起坐火车到广州,进行学习、参观活动,让我们了解新中国的情况。一个月后,我离开广州回到了上海。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先进事迹精选篇3
吴自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材料科学领域的杰出代表。在国家最为艰难的时刻,他带领科研团队夜以继日地攻关,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研制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他最为人称道的贡献在于成功研制出了甲种分离膜这一核心元件。这种元件能够精准地将铀235和铀238这对同位素分开,提炼出高浓度的铀235,为原子弹的爆炸提供了“心脏”。在当时,这项技术被视为绝密中的绝密,而吴自良和他的团队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
然而,在科研之外,吴自良还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蝈蝈专家”。晚年的他,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找到了生活中的一份乐趣——饲养蝈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花费了当时看似“巨资”的20元,从市场上买回了一只蝈蝈。这只蝈蝈不仅叫声悦耳,还成为老两口共同的宠物。然而,不久之后,这只原本活泼的蝈蝈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老伴半开玩笑地激将道:“老头子,你不是连原子弹都研究过吗?这蝈蝈为什么不叫了,你给研究研究。”
正是这份看似玩笑的激将,激发了吴自良对蝈蝈叫声背后的科学原理的浓厚兴趣。他开始仔细观察蝈蝈的进食习惯,并通过反复试验,最终发现了一条规律:“一天喂一颗毛豆太少,一天喂三颗毛豆太多,一天喂两颗毛豆正好。”这一发现不仅让蝈蝈重新焕发了生机,也让吴自良在晚年生活中找到了新的乐趣和成就感。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先进事迹精选篇4
吴自良(1917.12.25—2008.5.24.),物理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浙江浦江人。1939年毕业于北洋工学院航空工程系。1948年获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大学冶金系博士学位。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曾任云南垒允中央飞机厂和昆明中央机器厂设计师及副工程师、美国卡内基理工大学金属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美国锡腊丘斯大学材料系副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冶金系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及上海冶金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等。领导完成中央军委下达的抗美援朝前方需要的特种电阻丝研制任务;用国内富产元素锰、钼等代替短缺的铬,研制苏联40X低合金钢的代用钢;承担气体扩散法分离铀同位素用的“甲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任务,与有关单位联合攻关,主持此项任务,试制成功并投入使用。1984年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中国科学家独立自主研发“两弹一星”的过程,创造了无数奇迹。但由于这些工作大多属于“绝密”级别,因此背后的故事也多数鲜为人知。著名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自良带领团队攻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心脏”的历程,就是其中一则神秘的传奇。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先进事迹精选篇5
良师益友教书育人铸辉煌,自强不息两弹一星建功勋。(吴自良先生追悼会挽联)
他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物理冶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在一生的科研实践中,紧紧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脉搏和国家的重大需求,不断深入拓展本领域的科技前沿,取得了一系列原始创新理论成果和重大自主技术创新成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
有人扬言,没有外援,中国的浓缩铀工厂将成为一堆废铜烂铁,更不用说造原子弹了。而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发了原子弹,这其中的关键技术是制造出用来分离铀235的分离膜。( 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所所长的钱三强)
2015年1月7日,中国科大物理学院、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超导中心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创办“吴自良超导英才班”,共同培养有志于从事材料物理和超导量子信息技术研究的本科生,为相关领域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英才班以吴自良院士命名,是为了纪念他在高温超导体研究中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