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骥两弹物理科学家事迹

| 徐球

钱骥两弹物理科学家事迹是什么样的呢?钱骥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年钱骥两弹物理科学家事迹(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钱骥两弹物理科学家事迹

钱骥两弹物理科学家事迹精选篇1

钱骥(1917年12月27日—1983年8月18日),男,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中共党员,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中国地球物理学科的主要创业者。

1943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主任,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方案的总体负责人,中国科学院“651”人造卫星设计院技术负责人,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五研究院卫星总体设计部主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钱骥作为我国空间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领导卫星总体、结构、天线、遥测、电源、环境模拟等卫星关键技术研究,提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设想》的报告;参与制订星际航行发展规划,提出多项有关开展人造卫星研制的新技术预研课题,为我国空间技术早期的发展做了很多开拓性工作;同时为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做了大量技术和组织领导工作,并力促返回式卫星资料为国民经济服务,经过他的辛勤努力,使中国气象卫星、通信卫星等型号研制工作加快了步伐。

196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骥两弹物理科学家事迹精选篇2

1965年6月,钱骥主持起草《我国卫星事业发展的十年规划》《关于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的规划方案建议》。同年19月20日至11月30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体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钱骥在会上发表《关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方案初步意见》,组织编写《中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纲要设想》,并提出预研课题,为人造卫星研制打下了初步的技术基础,为回收型卫星的研制做了大量技术和组织领导工作。1966年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院正式成立,代号651设计院,钱骥为副院长,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

1968年以后,钱骥历任七机部第五研究院卫星总体设计部主任、第五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1968年初,钱骥领导的中科院卫星本体组已基本完成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初样星的研制。1968年2月中国科学院把卫星工程及主要承担卫星工程任务的单位全部移交国防科委,建立空间技术研究院。钱骥被任命为空间技术研究院卫星总体设计部主任。1970年4月24日,由钱骥领导设计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被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上太空。此时,钱骥正受“____”迫害,“靠边站”,没能目睹。期间,他以写“交代材料”为名,到图书馆查阅大量国外空间技术资料,积下大量文献卡片。

1974年,钱骥被任命为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主任,主持修订了“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方案,提出实践一号科学试验卫星的设计方案,在研制“实践二号”卫星时,大胆提出发展返回式遥感卫星的建议。1979年4月,钱骥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主持开展中国空间技术预研和创新。1983年7月1日,钱骥被授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优秀党员称号。1985年,“东方红卫星和返回型卫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钱骥是获奖者之一。

钱骥两弹物理科学家事迹精选篇3

说起“三钱”是哪三位?想必大家都会异口同声,那就是我国著名的三位科学家:钱伟长、钱学森和钱三强。但是,在50年代中期,我国的12年科学规划中出现了另外一位两弹一星科学家——钱骥。

他曾说:“太空也有个席位问题,中国不能在同步轨道上缺席!我们不能给中华民族丢脸”

钱骥,我国著名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的总设计师,光环在身,却低调一生。

今天12月27日,是他的诞辰,让我们一起走近他。

1917年12月27日,钱骥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位普通小职员的家庭。“骥”是千里马的意思。从一出生,钱骥便被父亲定了位。父亲独具慧眼,从长子呱呱坠地时的嘹亮哭声中听出了这孩子的生命能量,便起名为“骥”,钱骥父母的心愿是:儿子长大像千里马一样,志在四方。

这名字里蕴含的能量当真让钱骥受益无穷。虽然家境贫寒,虽然在上学间隙还要帮着母亲做农活,但钱骥总能在放牛与种地的劳作中激发出更多的求知热情。小小年纪,他就在家乡的读书会里教人念书,更会带着弟弟妹妹们识文断字。

高分考入江苏省立南京中学初中部,是钱骥千里马之行的第一个里程碑。整个中学期间,钱骥的父亲不惜一次次地典卖家中土地为长子支付学费。父亲的断腕壮举在钱骥年幼的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令他终其一生都在为了回报父亲的厚望而发愤图强。

钱骥两弹物理科学家事迹精选篇4

在中华民族迈向太空的壮丽征程中,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如璀璨星辰般闪耀,他就是钱骥。

钱骥于1917年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他自幼聪慧好学,对科学知识充满了无尽的渴望。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怀揣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踏上了探索未知的道路。

钱骥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他淡泊名利,一心扑在工作上,默默耕耘,不求回报。他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崛起不懈奋斗。他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想而努力拼搏。

在钱骥等老一辈航天人的努力下,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中国的卫星技术不断创新突破,载人航天工程屡创佳绩,探月工程稳步推进,火星探测任务也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都有钱骥等先驱们的辛勤付出和奠基之功。

钱骥,他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座丰碑,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航天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他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传承他的精神,继续书写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丽篇章。

钱骥两弹物理科学家事迹精选篇5

受强烈的求知欲驱动,钱骥在1935年考入无锡师范学校继续学习。1937年10月,学校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毁,他带领同学奔赴武汉寻找抗日组织,到民众补习学校当教师,并于翌年8月在北碚国立四川中学师范部毕业。

1938年9月,钱骥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央大学师范学院理化系。5年的学习生涯,他竭尽全力,排除生活贫困干扰埋头苦读,1943年7月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继续进修物理专业。当了4年助教后,钱骥被推荐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协助院长赵九章开创地球物理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研究院并入中国科学院。由于钱骥早年参加共产党的外围工作,深得党的信任,所以被任命为中科院的设备接受专员。1952年,钱骥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组织的决定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室副主任、二部(代号581)副主任,卫星设计院(代号651)业务负责人。

钱骥是我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曾参与我国地震观测台站网的建立和地球物理研究长期规划的编制工作。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联合向国务院提出研制人造卫星的申请。1958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成立“581专案组”(即1958年国家第1项重点工作),主要负责卫星探测及相关空间物理研究,中国的人造卫星研制计划自此启动。钱骥被任命为“581”的副主任,负责在卫星的天线、环境格式等方面进行研究,确定卫星升空的理论依据。

25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