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纬禄航天科学家事迹范文
黄纬禄航天科学家事迹同学们关注过吗?黄纬禄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年黄纬禄航天科学家事迹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黄纬禄航天科学家事迹范文(篇1)
黄纬禄(1916年12月18日~2011年11月23日),安徽芜湖市人。中国著名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导弹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开创了中国固体战略导弹先河,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首枚潜地导弹总设计师,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副总设计师,中国陆上发射井液体战略导弹副总工程师,水下核潜艇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总设计师,陆上机动车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和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知名导弹专家。被誉为“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航天老总”。
黄纬禄于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194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硕士学位,196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11年11月23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黄纬禄长期从事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工作,他成功的领导中国第一发固体潜地战略导弹的研制。他提出“一弹两用”设想,将潜地导弹搬上岸,研制成功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这两个型号的研制成功,为中国固体战略导弹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索出中国固体火箭的研制规律,填补了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
黄纬禄航天科学家事迹范文(篇2)
1957年,他开始了自己的“导弹人生”。50年代末期,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了全部专家。他和战友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搞出自己的“争气弹”。三个月后,我国成功发射第一枚运载火箭。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此丢掉拐棍,大步前行。
1982年10月12日,我国第一枚水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在导弹试射成功前的两个多月里,过度操劳的他体重一下子骤减了11公斤。身边的人心疼地说,他是剜下了自己的肉补在了导弹上!
“有问题共同商量,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承担”,这“四共同”如今已被奉为中国航天人的“金科玉律”,正是他在潜地导弹研制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的。
“与党同行——知识分子的红色记忆”第九期,共同走进“火箭老总”黄纬禄的红色记忆。
1988年,组建航空航天工业部后,担任第二研究院技术总顾问和部的高级技术顾问,同年领导科技人员,从核潜艇上发射潜地固体导弹成功。
1993年,成立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后,仍担任总公司的高级技术顾问。
1986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为院士)。
黄纬禄航天科学家事迹范文(篇3)
1944年在英国学习无线电技术的黄纬禄,曾经亲身经历过德国V1导弹的轰炸,幸好命大才逃过一劫。但是V1导弹的威力,却给黄纬禄造成了很深刻的印象,后来他还特意参观了德国的V2导弹实物。从那个时候起,黄纬禄就一直梦想着中国能拥有自己的导弹。
黄纬禄长期从事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理论与工程实践研究工作,对导弹研制过程中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大型工程方案的决策、指挥及组织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提出“一弹两用”设想,将潜地导弹搬上岸,研制成功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这两个型号的研制成功,为中国固体战略导弹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索出中国固体火箭的研制规律,填补了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中国“东风”等型号中近程、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控制系统都有他的参与。
20世纪50年代末起任液体弹道式导弹控制系统的总设计师,控制系统是导弹的“灵魂”,在导弹起飞之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极为短缺,除了钱学森略有这方面的知识以外,再难找出有相关经验的人才,1958年 ,黄纬禄因工作与导弹控制系统相关,而被调至二分院担任战略导弹控制系统总设计师一职。开拓了这个领域的工作,解决了许多重大技术问题。70年代初从事潜艇发射的固体弹道式导弹的开创,研制成中国第一代潜地和地地机动固体弹道式导弹,使中国成为第四个能从潜艇发射弹道式导弹的国家。
黄纬禄航天科学家事迹范文(篇4)
黄纬禄(1916.12.18—2011.11.23.),自动控制、火箭技术专家。生于安徽芜湖,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194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曾任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公司上海研究所研究员、北京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设计部主任、七机部第一、二研究院副院长、七机部总工程师、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第二研究院科技委主任(兼)、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高级技术顾问、研究员等。
中国固体战略导弹的奠基人。1957年后主持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试制及改型设计,解决了远程多级火箭液体晃动、弹性弹体稳定、级间分离及各种制导、稳定方案的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20世纪70年代后主持研制潜地和地地固体机动战略导弹获得成功,突破了水下发射、三轴稳定平台在运动基座上的调平及瞄准、导弹射击诸元的适时计算和装订、陆上机动车的研制发射等系列关键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我国战略导弹事业的每个里程碑上,都镌刻着一个名字——黄纬禄。他开创了我国固体战略导弹先河,为我国导弹技术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用生命写就了“导弹人生”。而我国第一代潜艇水下发射的固体弹道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成功,集中地反映了黄纬禄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与贡献。
黄纬禄航天科学家事迹范文(篇5)
1999年9月18日,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黄纬禄便是其中之一。
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殊不知,航天二院最初在推选黄纬禄为候选人时,他表示拒绝,“功劳是大家的,不能因为我是总设计师就总把荣誉归到我的头上”,甚至提出主动退出评选,态度十分坚决。
院里拗不过他,只好推选了另一位同志。但由于该奖项的至高性,对参评资格有严格要求,最后,黄纬禄才极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一奖项。
一次,在某型导弹发射前的最后测试中,仪器出了故障,必须更换。导弹已立在发射架上,气温低至零下20℃。舱内已装上火工品,稍有不慎便会发生爆炸,方圆数百米都将成为火海。
试验队找来抢险经验丰富的陆茂清师傅。陆师傅只穿一件毛衣就爬上了发射架顶端。为安全起见,发射架周围不允许留人,正当陆师傅准备开工时,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站立在寒风中眺望着自己。
是黄老总!
陆师傅急了,“黄总,这儿危险,您快走吧。”
黄纬禄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看着陆师傅,说:“我相信你能完成好这个工作,我在这儿陪着你。”
已加注的有毒推进剂,冒着黄烟直往鼻子里钻,呛得陆师傅和黄纬禄不停地咳嗽。但无论陆师傅怎么劝,黄纬禄始终只有一句话:“不,我陪着你。”
天寒地冻中,黄纬禄就这样站了两个多小时,一直陪着陆师傅将险情彻底解除。
有好处退下来,有问题冲上去!
这,就是黄老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