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任新民个人事迹

| 徐球

“两弹元勋”任新民个人事迹大家清楚吗?任新民是怎样的科学家?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两弹元勋”任新民个人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两弹元勋”任新民个人事迹

“两弹元勋”任新民个人事迹【篇1】

他是____口中“放卫星的人”。

1956年,41岁的任新民受钱学森邀请,参与我国导弹专门机构——国防五部筹建工作。

他兴冲冲地从东北赶到北京,结果到了才发现,加上他只有两个人。

这意味着,所有的一切,都只能从零开始。

筹建两年后,我国正式开启“1059”任务,也就是仿制苏式P2导弹。

众所周知,发动机是导弹仿制的关键。

可苏联提供的图纸漏洞百出,核心资料更是一片空白。

“不靠自力更生,你靠谁呀?靠别人帮忙,人家不帮,你怎么办?”

身为发动机总设计师的任新民,只能带领团队,想方设法攻坚克难。

从工艺到材料,从设备到推进剂,任新民带领团队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攻克了P2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等一个个关键技术。

他清楚地记得,苏联专家撤走后的第83天,也就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1枚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

消息传开,西方人直呼,“太不可思议了!”

“两弹元勋”任新民个人事迹【篇2】

他,密歇根大学博士,在新中国一穷二白时,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国开启两弹一星的征程!

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了,西方放言:“中国导弹夭折了”。他带着火箭的发动机研制组,来到了北京的南苑。在一个很破烂的修理厂,而且漏风漏雨。但他和小组成员,就是用最简陋的板凳和工棚,硬是让我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东风3号发射时,火箭屡次冒烟,经过分析以后,他力排众议,继续发射。“决策错了我负责”,最终,中程导弹发射成功!

长征4号发射时,他已经70岁高龄,坚持力挺新型氢氧发动机。有领导问,发射成功有把握吗?他说:“不成功我负全责,包括坐牢、砍头!”中国火箭,自此踏上新征程!

他被称为“放卫星的人”,因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他负责领导设计和发射升空!

在追寻科学之光的路上,任新民他是中国航天事业不可或缺的一块基石。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科学精神不在于名声的大小,而在于对科学的热爱与执着追求。让我们铭记这位航天路上的无名英雄,传承他的卓越精神,继续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两弹元勋”任新民个人事迹【篇3】

任新民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但是他只有14岁。

1930年底,因宣城庙埠暴动失败,老师被捕,任新民与组织失去联系,只好暂时在家乡的一所小学代课。半年后,任新民带着求知报国的渴望,只身来到南京求学,被南京钟英中学免试录取高中部。

1934年高中毕业,考入国立中央大学(东南大学前身)。1937年又考入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造兵系。1940年毕业,任兵工署重庆21厂技术员、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助教和讲师等职。

1945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留学,先后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48年9月,被美国布法罗大学机械工程系聘任为讲师。

1949年,远在美国任教的任新民听到了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消息,他依然放弃了美国的优越条件,于1949年8月辗转回到了祖国。

后来,记者曾问他为什么会选择回国,任新民说自己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干一点事儿,为国家干一点事,没有其他的想法。”

回国后的任新民先在华东军区工作,不久后就被陈赓大将邀请到哈军工教学。

1949年8月回国,任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研究员。

“两弹元勋”任新民个人事迹【篇4】

他是中国军工的神话,创造了8年4弹的奇迹。

但屠守锷最早学的不是导弹,而是飞机制造。

1957年,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我国开启第一枚导弹仿制工作。

他受邀从教育战线转攻导弹,成为地地弹道导弹研制的主力干将。

可他很快发现,苏联专家的指导有所保留,常常用一句话,“高度不够,设施不齐全,做不了。”就将他们打发了。

看着苏联专家扬长而去的背景,屠守锷愣了许久,然后坚定地说,

“我们自己干,人家能做到的,我不信我们做不到。”

为更快地掌握核心技术,屠守锷采用了一个笨办法,那就是将苏联提供的导弹大卸八块后,再重新装好。

事实证明,最笨的办法最有效。

通过这种“反设计”研究,屠守锷带领的年轻工程师团队迅速成长起来。

后来苏联撤走所有专家,东风二号坠毁,中国导弹事业接连受挫。

但屠守锷没有被挫折吓倒,反而越挫越勇。

他坚定地说,“我们自己要掌握这个技术。让别人不敢轻易碰我们。”

从1965年到1972年,仅用8年时间,他带领团队接连研制出四种不同类型的导弹。

1980年,东风五号洲际弹道导弹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进行洲际导弹全程试验获得成功的国家。

他帮助我们真正实现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夙愿。

“两弹元勋”任新民个人事迹【篇5】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2017年2月12日),男,祖籍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盛康镇任家湾,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市。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1940年毕业于重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1945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留学,先后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 。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中国载人航天工作突出贡献者功勋奖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等。2017年2月12日下午3时,任新民逝世,享年102岁。2018年,任新民被评为“逝世的十位国家脊梁”之一。

任新民是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获得者,从事导弹与航天型号研制工作,在液体发动机和型号总体技术上贡献卓著。曾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曾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外国卫星等六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研制和发射工作。是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

1984年4月,第二枚长征三号火箭和第二颗东方红二号卫星,已矗立在发射塔架上,还有三天就要发射了。

在射前检查中,遥测电源由外电转内电时,出现了“过压报警”。参试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找到症结。

259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