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季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事迹

| 徐球

王希季中国科学院院士事迹有哪些呢?王希季有哪些杰出的人物成就?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年王希季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王希季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事迹

王希季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事迹精选篇1

1921年7月26日,王希季出生在云南昆明。初中毕业前,王希季患风寒休了半年学。病刚刚好就去参加昆明市会考,成绩是全市第一名。1938年他初中毕业,正赶上西南联大在昆明招生,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参加了考试,结果直接就被录取了。

1942年,王希季进了一家兵工厂,当时正值中国抗战。在亲身体会了几年的兵工厂生活后,他觉得中国的工业太落后,这样下去国家将会面临无限的危机。于是抱着“工业救国”的理想,他于1947年考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攻读动力和燃料专业。两年后,王希季成功获得硕士学位。

当王希季正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时,新中国成立了。听到这个喜讯后,他迅速找到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要求立即回国。当时美国政府为了阻止中国留学生回国,提出了许多优厚条件。而回国的留学生,在国内每人只能享受300公斤小米的优待。不少同学都劝他读完博士再回去,有的甚至劝他干脆就留在美国。

但因为两张照片,让王希季下定决心回到祖国。其中一张就是解放上海之后,人民解放军露宿上海街头的照片。

王希季晚年时,曾经回忆说:“我原来在国内的时候,正赶上军阀混战,我是第一次看到这样一张照片,有军队为了老百姓,可以在屋檐下过夜,这样的军队是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军队,为老百姓的幸福而存在的一支队伍。”

王希季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事迹精选篇2

王希季(1921.7.26-),生于云南昆明,中共党员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顾问、研究员,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希季中国早期从事火箭及航天器的研制和组织者之一。

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提出中国第一颗卫星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技术方案,并主持该型运载火箭初样阶段的研制;主持核试验取样系列火箭的研制。曾任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负责制定研制方案,采用先进技术,研究卫星返回的关键技术;任小卫星首席专家,双星计划工程总设计师等职。

1950年,王希季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土,继续为“工业报国”的理想而奋斗。那时的他,或许未曾预料到,自己将投身于航天事业,与星辰大海结下不解之缘,成为航天强国的坚定践行者。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从此揭开了人类进军太空的序幕,在全世界引起极大轰动。中国国内对发射人造卫星的呼声日益高涨,_______发出了振奋人心的指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58年11月,王希季突然接到通知:到保密单位——上海机电设计院报到。到达后他才得知,这个单位的使命是研制运载火箭,发射人造卫星。

王希季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事迹精选篇3

王希季的父亲王毓崑是商人,生意场上沉浮多年,不愿孩子再身陷商海,唯一的心愿是希望他们能学一门手艺,过一种能养活自己的平安日子。但王希季不甘平庸,从职校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入读工学院机械系。

在西南联大,最让他“耿耿于怀”的是,机械学大师刘仙洲先生让他吃了第一个零蛋。在一次测验中,刘仙洲先生给出题目,要求计算准确到小数点以下三位数。王希季举起计算尺刷刷算完。一看成绩,零蛋。因为计算结果的小数点下三位是根据计算尺估算的。

“刘先生给了我零分,让我终身受益。搞工程的人必须要坚持零缺陷。我考试中的小数点下三位就是缺陷,如果有缺陷,工程就会变成零。”后来成为航天专家的王希季,与“零缺陷”工程打了大半辈子交道。

在大学,王希季萌生了“工业救国”的想法。1942年,西南联大毕业后进入兵工厂, 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到了昆明的电厂。

1948年,王希季踏上了留学旅程,前往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动力及燃料专业留学。1949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取了科学硕士学位。

王希季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事迹精选篇4

1921年7月26日,王希季出生在云南一户商贾之家。父亲王毓崑饱受商场沉浮,因此不愿孩子再身陷商海,唯一的心愿是希望他们能学一门手艺,过上平静的生活。但王希季不甘平庸, 勤奋刻苦,在昆明读书时就已小有名气。1934年,时年13岁的王希季,因在全市小学毕业会考中成绩第一而被誉为“春城小状元”;初中毕业后,他又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当时的云南名校昆华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的土木科;1938年,还在读高二的王希季,应同学之邀,参加了刚迁至昆明不久的西南联大的招生考试,考取了该校工学院机械工程系。

1940年,日本侵略军占领越南后,频繁轰炸昆明。炮火连天,尸横遍野,哀嚎震天。同胞的鲜血点燃了王希季的怒火,然而,那时的他却只有欲哭无泪的悲叹:国弱万民哀。

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场景,是他今生不曾抹去的痛。年轻的王希季怀揣“多学知识、振兴民族工业,以此救国”的决心,在20世纪40年代末,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就读于动力与燃料专业。

王希季之所以留学,其初心是为了学成归来建起一所大电厂为家乡造福,以改变当时昆明电力缺乏的问题,避免因电力缺乏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学习。

1949年12月,他以优异成绩获取了科学硕士学位。正当他准备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时,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两张照片:南京路上好八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变了他的求学计划。

当曾经历过军阀混战、国破家亡的王希季第一次看到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军队时,他为此激动不已。虽然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但他决心要报效祖国,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

王希季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事迹精选篇5

王希季院士是我国空间事业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之一,是我国第一枚探空火箭技术负责人,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载人飞船计划的重要主导者和设计者,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授予王希季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王希季院士授权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放置于院展示中心进行展览,此举饱含着他对航天事业的无限热爱,以及对新一代航天人的热切期盼。

院党委旨在通过本次证章入馆展示,进一步贯彻落实________关于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的指示批示精神,激励广大五院人始终铭记老一代航天人开创的不朽功勋,始终学习闪耀在老一代航天人身上的不朽精神,以王希季院士等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唯实唯勤、团结奋斗,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推动中国空间事业不断前行。

259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