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

| 徐球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新鲜出炉,吴自良的科研故事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集合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精选篇1)

那时吴自良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逢年过节也不休息。这项工作的技术要求非常高,保密要求非常严格。整个实验大楼第四层的一半都被封闭起来,大家白天晚上、加班加点地工作。即便是身边的家人,也只知道他们是为国家的重点保密项目工作,不知道具体在做什么。没有什么资料可供参考,全靠大家一起摸索。

作为技术总负责,吴自良不仅克服困难奋战在攻关的一线,而且还积极调动其他单位创造条件为“甲种分离膜”的研制做好保障。由于研制“甲种分离膜”涉及粉末冶金、物理冶金、压力加工、金属腐蚀、物理化学、机电设计制造、分析测试等多个学科,要解决制粉、调浆、烧结、机械加工、焊接、后处理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综合性很强,吴自良协调组织上海市冶金、纺织、化工局各自系统下属的多家单位协同工作,贡献力量。

在带领大家完成会战任务的过程中,室主任吴自良无时无刻不以自力更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着大家。在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的勤奋工作下,经过反复的探索、试验、分析和总结,分离膜元件研制中的技术难关逐一攻克。1963年秋,各组任务已基本完成,实验室试制出了合乎要求的分离膜元件并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实验验证。直到1983年,才被时任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告知:“你们做出来的元件性能很好,分离效率比苏联的还要高!”

“甲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项目,最后被授予1984年国家发明奖一等奖和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原子弹的突破和武器化”专项)的覆盖项目奖。

在今天看来,甲种分离膜的研制工作是一段激动人心的传奇,但是对吴自良和他的“战友们”来说,这是高度机密的工作,很长时间里不能向外界吐露;这也是一项寂寞的工作,在十多年的漫长时光里,甚至不知结果怎样,成败如何。但是那一代科技工作者,始终怀抱着对党和国家的朴素深情,从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被历史铭记的奇迹。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精选篇2)

了解吴自良如何将深厚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展示其作为学者的实践精神。了解他在铀同位素分离膜研究中的关键角色,这项技术对核武器研发至关重要,是“两弹一星”成功背后不可或缺的科学支撑。为此所承受的压力、克服的困难,以及这一成就对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展现其作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辉煌成就。

深入讨论他在低合金钢代用品及过渡族元素研究上的突破,特别指出其纠正科学文献错误,体现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深远的学术影响。吴自良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多项突破,成就了他院士的一生。他在苏联低合金钢代用品的研究成果,以及他在钢中过渡族元素研究中的开创性工作,不断发现如何促进了材料科学的发展,提高材料性能,对工业制造产生的深远影响。

吴自良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培养新一代科学家、推动科研体制创新、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院士称号的获得过程及其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地位,极大的增强了吴自良的权威性。晚年致力于科普工作,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展现其对科学普及的重视和对社会的回馈。

吴自良院士一生的科学追求和爱国情怀,对国家科技进步和民族复兴有不可磨灭贡献。以吴自良院士的事迹为镜,鼓励更多人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懈努力。吴自良院士对科学的无尽追求,对祖国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后辈的无私提携,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最佳诠释,也是激励无数科学工作者不断攀登高峰的力量源泉。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精选篇3)

父亲在杭高(高父亲两级)和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的同学(也高父亲两年)邹元曦院士却对这每周半个咸蛋耿耿于怀。1978年我进了杭州读大学后首次放暑假回家,恰逢邹先生来访,他问起杭州生活如何。我说整个学期钱塘江水倒灌,海水流入钱塘江,学校的早餐白粥是咸的;午餐和晚餐供应白饭,菜肴主要是冬瓜煮海带;且平时不见肉,即使有肉,也都是写在食堂菜单的小黑板上而已,碗里不多见。父亲说大学的伙食还远不如他四十多年前在杭高的标准,那时杭高每周六有半个咸蛋吃呢。邹先生则抱怨他吃大亏了,他说初中在平湖县稚川中学住校,每周六开荤可以吃一个咸蛋,而考进了杭高却变成半个咸蛋,生活水准直线下降。我妈笑着说那不就半个咸蛋么。邹先生一本正经的说,吴师母,如果你的住房面积小了50%,你的工资降了50%,或者你的寿命减了50%,你感受如何?

第一天上课,父亲在教室里平生首次看到新式书桌——在浦江高小,两个学生共享一个书桌,各人把自己的书包放入书包洞内;而省一中是每人一个书桌,且书桌没有书包洞,你得掀起台面才能把书包放入桌内。父亲觉得这种翻掀式书桌很好玩,上课时多次有意识地掀开台面。到了下课时,他转过身去掀开身后同学的书桌台面,却不料那同学书桌上的砚台和墨汁一古脑儿打翻全倒在自己身上。那天父亲身着他十岁生日时添置的一件白色土布长衫,结果沾满了墨汁,狼狈不堪。后来把那件长衫送去染坊染成黑色才了事。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精选篇4)

蝈蝈,作为直翅目昆虫的一种,是现今多样性最高的鸣声生物之一。它们没有声带,却能通过摩擦翅膀上的发声器官发出清脆悦耳的叫声。这种叫声不仅是雄性蝈蝈求偶的重要手段,也是大自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蝈蝈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它们的叫声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吴自良对蝈蝈的饲养和研究,不仅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更是对科学精神的一种传承。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科学不仅仅存在于高深的实验室中,更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无论是研究原子弹这样的国之重器,还是饲养一只小小的蝈蝈,都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

吴自良,这位国之脊梁,不仅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了对科学的无限热爱和追求。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既要有高远的理想追求,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又要有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他的一生,是科研与生活的完美融合,更是科学与人文的交相辉映。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铭记这位“蝈蝈专家”的非凡人生,继续传承和发扬他的科学精神。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精选篇5)

1917年,吴自良出生在浦江县前吴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前清秀才。受书香门第良好家风的影响,吴自良自幼爱好读书。他9岁进入浦江县立浦阳小学学习,一日上课在诵读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时,他瞬间被这股强劲的气势所折服,便将“天助自助者”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1929年,他考入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成绩依旧十分突出。在中学时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他以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学时他便开始思考“中国为什么贫穷落后”“中国为什么总是受到列强欺辱”等问题,科学救国的种子就这样在他心中渐渐埋下。

1935年高中毕业后,吴自良考入国立北洋工学院的矿冶系,恰逢当时航空事业蓬勃发展,在“航空救国”的热潮中,吴自良凭借优异的成绩转入新成立的航空机械系学习。吴自良后来回忆道:“当时校舍比较差,但教师教课非常好,学生学习很用功。”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他读完了大学。1939年大学毕业后,吴自良经学校推荐,前往垒允飞机制造厂工作,在设计科任设计员。因为当时工厂里的许多工程师是美国人,所以吴自良在学习专业飞机制造知识的同时,还有机会练习英语口语,为日后赴美留学打下语言基础。1942年,该中央飞机制造厂惨遭日机轰炸,吴自良随工厂撤到昆明,但当时有关方面在组织工厂的重建工作时却告知他:只有加入国民党才可以再续他的航空救国大业。亲眼目睹国民党种种恶行的吴自良掷地有声地回复:“宁死也不加入国民党!”

1943年,吴自良自知在当时的体制下,航空救不了国。在大姐的资助下赴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转而学习物理冶金,也正是机缘巧合,为共和国培养了一位“国防人”。博士期间,他师从X射线晶体学家、物理冶金学家巴瑞特教授和物理学家斯莫落柯夫斯基教授。他努力克服专业基础薄弱的困难,一心向学,悉心钻研物理冶金方面的专业知识。1945年,美国成功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此时还在求学中的吴自良已经坚定了以所学知识报效祖国的决心。

258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