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之父朱光亚事迹材料
两弹之父朱光亚事迹材料有哪些大家知道吗?朱光亚的科学成就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两弹之父朱光亚事迹材料(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两弹之父朱光亚事迹材料【篇1】
1969年9月,朱光亚参与组织指挥的中国首次地下核试验取得成功,为核武器技术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朱光亚的人生编年表上,出现最多的一句话是“主持某次核试验取得成功”。中国一共进行了40多次核试验,朱光亚曾30多次亲临现场。
1994年,朱光亚成为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
1999年9月18日,朱光亚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直到这时,朱光亚才从幕后被推到台前,他的事迹渐渐为人们所知。
2004年12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朱光亚曾说,“可这件事情不寻常——那是惊天动地的一件事,改变世界的一件事!那是让中国人扬眉吐气、挺直脊梁的一件事!”
两弹之父朱光亚事迹材料【篇2】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在我国铸造核盾牌的伟大工程中,核试验的每一次成功,都倾注着朱光亚的心血与汗水;核武器发展前行的每一步,都凝结着朱光亚的智慧和决心。回顾自己的一生,朱光亚说:“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凭借对祖国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着,在当时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极度简陋的设备条件下,我国仅用 40 多次核试验就达到了外国几百次乃至上千次试验才达到的技术水平。
1950年4月,年仅25岁的朱光亚回国任教,成为当时北京大学物理系最年轻的副教授。到北大以后,他立即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教学第一线,同时讲授光学和普通物理课程,他精心地准备好每一堂课。1952年春,朱光亚以英文翻译的身份被派往朝鲜,参与板门店停战谈判,当时美国军方利用核武器屡次威胁我国。这种屈辱使朱光亚彻底认清,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杀手锏武器。1957年,朱光亚被调任到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参与在苏联援建下开始的反应堆的建设和启动工作。
在我国最早期的原子能大本营中,朱光亚领导设计了轻水零功率装置,顺利地迈出了中国核反应堆制造的第一步。1958年秋,苏联援建的核工业反应堆和加速器正式移交给中方使用。然而,1959年,苏联撤走在华专家,我国必须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核事业。当时的核武器研究所急需一位负责原子弹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年仅35岁的朱光亚临危受命,被调入核武器研究所,承担起中国核武器研制攻关的技术领导重任。看着苏联专家留下的“残缺碎片”,朱光亚无畏无惧:我们就要从这些碎片里,造出我们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他从家里搬进研究所单身宿舍,不辞辛劳地忘我工作。
1962年9月,在朱光亚等人的努力下,我国原子弹的理论设计、爆轰试验等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二机部提出了争取在1964年下半年,最迟1965年上半年爆炸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奋斗目标,即“两年规划”。为了尽快达成这个目标,朱光亚编制了《原子弹装置科研、设计、制造与试验计划纲要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原子弹装置国家试验项目与准备工作的初步建议与原子弹装置塔上爆炸试验大纲》两份纲领性文件,对中央正确决策起到了关键作用。
两弹之父朱光亚事迹材料【篇3】
归国前,他牵头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名撰写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呼吁海外中国留学生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回国后,他立即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热潮中。
朱光亚回国后在北大物理系任教。他立即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教学第一线。他任教期间,同时讲授光学和普通物理课程,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研骨干人才。
1964年至1966年,朱光亚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空投航弹、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任务。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技术的国家之一。
1967年,朱光亚参与组织领导的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9年,朱光亚参与组织指挥中国首次地下核试验,取得成功。中国地下核试验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核试验转入地下目标,为核武器技术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看似寻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我国铸造核盾牌的伟大工程中,核试验的每一次成功,都倾注着朱光亚的心血与汗水;核武器发展前行的每一步,都凝结着朱光亚的智慧和决心。
两弹之父朱光亚事迹材料【篇4】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朱光亚工作上追求完美极致,注重各方协作协同,充分发扬技术民主,是实践科学精神的光辉典范。凭着这种科学精神,朱光亚等“两弹一星”元勋们创造了奇迹:从第一颗原子弹到安装在导弹上的核弹头,美国用了13年,苏联用了6年,中国仅用了2年;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美国用了7年3个月,苏联用了4年,中国则只用了2年8个月。
朱光亚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追求科学的一生,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重大损失。他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与“两弹一星”事业的丰功伟绩融为一体,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他的优秀品质和崇高风范,将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使命、奋发进取,为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两弹之父朱光亚事迹材料【篇5】
即便是核弹被引爆了,科学研究的道路也不会就此结束。不久之后,朱光亚又被提拔到了国防部科技委员会,负责对核武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他一起工作的,是钱学森,但却是导弹方面的专家。
1966年10月,朱光亚等人组织了中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发射爆炸试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导弹。
此后不到1年的时间,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先于法国1年时间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发展速度核大国中最快!
此外,在国防科技领域,朱光亚还指导了中国第一座核电站一一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的筹建及技术研究开发工作,潜艇核动力、核材料技术的研究发展,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国防关键技术报告制定,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等重大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还参与了 "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从20世纪50年代末,朱光亚投身于核武器研制工作,直到2005年才以年过八旬的高龄退休,他与核“打交道”长达近半个世纪,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核武器研究领域公认的“众帅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