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季科学院百岁院士事迹

| 徐球

2025王希季科学院百岁院士事迹大家知道有哪些吗?王希季院士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王希季科学院百岁院士事迹(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王希季科学院百岁院士事迹

王希季科学院百岁院士事迹(精选篇1)

王希季(1921.7.26-),生于云南昆明,中共党员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顾问、研究员,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希季中国早期从事火箭及航天器的研制和组织者之一。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提出中国第一颗卫星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技术方案,并主持该型运载火箭初样阶段的研制;主持核试验取样系列火箭的研制。曾任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负责制定研制方案,采用先进技术,研究卫星返回的关键技术;任小卫星首席专家,双星计划工程总设计师等职。

1921年7月26日,王希季出生在云南昆明。初中毕业前,王希季患风寒休了半年学。病刚刚好就去参加昆明市会考,成绩是全市第一名。1938年他初中毕业,正赶上西南联大在昆明招生,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参加了考试,结果直接就被录取了。

1942年,王希季进了一家兵工厂,当时正值中国抗战。在亲身体会了几年的兵工厂生活后,他觉得中国的工业太落后,这样下去国家将会面临无限的危机。于是抱着“工业救国”的理想,他于1947年考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攻读动力和燃料专业。两年后,王希季成功获得硕士学位。

王希季科学院百岁院士事迹(精选篇2)

王希季的父亲王毓崑是商人,生意场上沉浮多年,不愿孩子再身陷商海,唯一的心愿是希望他们能学一门手艺,过一种能养活自己的平安日子。但王希季不甘平庸,从职校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入读工学院机械系。

在西南联大,最让他“耿耿于怀”的是,机械学大师刘仙洲先生让他吃了第一个零蛋。在一次测验中,刘仙洲先生给出题目,要求计算准确到小数点以下三位数。王希季举起计算尺刷刷算完。一看成绩,零蛋。因为计算结果的小数点下三位是根据计算尺估算的。

“刘先生给了我零分,让我终身受益。搞工程的人必须要坚持零缺陷。我考试中的小数点下三位就是缺陷,如果有缺陷,工程就会变成零。”后来成为航天专家的王希季,与“零缺陷”工程打了大半辈子交道。

在大学,王希季萌生了“工业救国”的想法。1942年,西南联大毕业后进入兵工厂, 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到了昆明的电厂。

1948年,王希季踏上了留学旅程,前往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动力及燃料专业留学。1949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取了科学硕士学位。

王希季科学院百岁院士事迹(精选篇3)

7月26日是王希季院士103岁生日,五院院长李大明、党委书记路明辉代表五院党委和全院干部职工探望了王希季院士,祝他生日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王院士也向广大五院职工问好,他非常关心五院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在谈话中对院承担的载人登月、深空探测等国家后续航天重大工程任务尤为关切,并寄予厚望。

王希季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空间技术专家,我国空间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与党同龄,为五院空间技术创新和空间事业发展深远谋划、倾注心力,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王希季院士掷地有声的五句话。

1921年7月26日,王希季出生于云南。1938年秋,他被西南联大机械系录取。1948年,王希季踏上了留学旅程,前往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动力及燃料专业留学。就在准备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时,他得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消息。

“国家需要建设,所以我们回来了。”王希季果断放弃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与一批中国留学生一起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 轮船,踏上了归国之路。

王希季科学院百岁院士事迹(精选篇4)

王希季(1921年7月26日~),白族,出生于云南昆明,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的创始者和组织者之一,中国早期从事火箭及航天器的研制和组织者之一,曾任七机部八院总工程师、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及科技委主任等职。

代表作品:《卫星设计学》《空间技术》《王希季院士文集》《空间徽重力试验》。

成功研制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完成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总体方案设计等。

王希季于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工程系,获西南联合大学学士学位。1948年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留学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在大连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5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致力于中国航天空间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尤其在卫星返回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做出卓越贡献。他是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及其后的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成功研制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提出中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主持研发的卫星返回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3年,王希季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王希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于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王希季科学院百岁院士事迹(精选篇5)

前段时间,美国传来一个消息,他们发射的一颗造价昂贵的、高度机密的神秘“间谍”卫星,在发射后因未能和运载火箭顺利分离,导致任务彻底失败。此前,美国曾用火箭发射一种特殊卫星,接连失败了12次,而中国因为有一位绝密人物,最终拿下了这一世界性难题。这位老人就是王希季,一个在中国航天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科学家。他的故事,是一段被尘封的历史,也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个人历程。

王希季,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主要研制者之一。他的一生,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希季出生于192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1950年代,他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回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之中。他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工作,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美国,一个高度机密的任务失败了。这个任务涉及到一项先进的航天技术,原本有望为美国在太空竞赛中取得领先地位。然而,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原因,这个任务最终以失败告终。

258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