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奖者事迹
王淦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奖者事迹是什么样的呢?王淦昌的科研成果大家熟悉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王淦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奖者事迹5篇(精选),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王淦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奖者事迹篇1
迈特纳是个工作起来“不要命”的人,但她渐渐发现,她这个中国学生比她更加“不要命”。王淦昌常常因为实验忘了时间而被锁在研究所的大门里,但在这样一个勤奋的小伙子身上,迈特纳竟然犯了一个固执的错误。一天,王淦昌听完一个学术报告会后,灵感突然闪现。他对报告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结论提出了质疑,同时又想到了一个新的实验方法。欣喜万分的王淦昌两次向导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可都遭到了迈特纳的拒绝。
然而,就在1931年,英国人查德威克却采用了与王淦昌类似的实验方法发现了中子,并由此获得了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虽然错过了诺贝尔奖,但是王淦昌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前行,还把学生时代的这个教训,时时记在心里。这个遗憾也成为他之后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一面镜子。
1934年,在德国取得博士学位后,27岁的王淦昌毅然选择回国。这让当时他的同事很不理解,“科学没有国界,中国那么落后,没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实验条件,你为什么还要回去呢?”王淦昌坚定地回答道:“正如巴斯德所说,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的祖国正在遭受苦难,正需要我回去!”就这样,王淦昌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返回了祖国。他先后在山东大学和浙江大学任教,不仅潜心教育和科研事业,而且心系祖国命运。
王淦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奖者事迹篇2
一到试验现场,我就检查各种实验装置:雷管的质量好不好,安装是不是全部到位,还有部件加工的质量……一项一项地落实。我反复告诫大家:“雷管一定要保证质量,必须安装到位,不能有一丝一毫马虎,如果有一个质量不好,或者插不到位,波形就不好,最后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有一次,一位同志带着新研制的雷管到实验室去,在路上雷管突然爆炸了。我根据情况判断是静电积累引起的。
我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验证和实验,最后证实的确是静电积累引起了爆炸。发现问题,必须立即查明原因,因为以后工作中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还需要使用很多这样的雷管。在工号现场,我和大家一起吃饭,边吃边讨论问题,有时聊聊天。
我看着他们大口地吃夹着沙子的饭菜,心里十分感慨。这是一些多好的孩子啊,我从心底里喜欢这些年轻人。1963年上半年,在实验基地打了许多小炮,做了很多次冷试验(就是没有装核材料的炸药爆轰实验),取得了对爆轰实验比较完整的认识。11月20日,我们又进行了一次缩小尺寸的整体模型爆轰试验。这是一次对理论设计和一系列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性论证的关键试验。11月的基地已经很冷了,连着开了几天会,会后我又赶着到研究室、车间和试验现场去看看,不放心啊。由于劳累,我感冒了,发烧、咳嗽,血压也升高了。可是,这次试验很重要,各项工作一定要做好。
我仍旧坚持到实验基地去,进工号现场,检查各种实验装置的准备情况。正式试验那天,我早早就到现场,再次检查验收各项工作。我要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做到周恩来总理要求的“万无一失”“一次成功”。检查完了,试验就要开始,参试人员都必须退出到现场几百米之外,可是我觉得还有点不放心,又带着几个技术人员进入工号,最后再看一看。
王淦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奖者事迹篇3
改变王淦昌命运的的人出现了!
要说真正改变王淦昌命运,带他去往上海的表哥——崔雁冰。
在学校学习的时候,王淦昌除了最喜欢学习的数学以外,最喜欢的莫过于英语。
作为改变了王淦昌命运的表兄兼英语老师的崔雁冰,在长时间的接触了解王淦昌后。
他惊讶的发现自己的这位表弟拥有惊人的天赋,若是能得到好的教育定能出人地。
自从发现了自己表弟的能力之后,崔雁冰时常与王淦昌的外婆提起,希望能让王淦昌可以去到更好的地方,学习更加先进的知识。
正是崔雁冰的这句话,让王淦昌的外婆认真思考起了王淦昌的未来。
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王淦昌的外婆与王淦昌的大哥商议,希望王淦昌能够跟随崔雁冰去往上海学习。
不久后,崔雁冰带着13岁的王淦昌前往了上海,王淦昌在上海完成了自己的高中学业,并参加了外语专修班与技术学校学习,完善自己。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在王淦昌在上海学习的时候,一则消息传入了他的耳中。
清华大学在更改学制后的新一轮招生,正式开始了。
清华大学作为全国知名的顶级学府,是所有学子梦寐以求的学院。
王淦昌抓住机会,凭借自身过硬的实力与满腔的热血,成功考入了清华大学,成为了清华大学新学制的第一届大学生。
王淦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奖者事迹篇4
1956年,王淦昌在苏联首次发现了一种反物质的存在,也就是反西格马负超子。而在这时,苏联却突然撕毁了和中国的合作协议,苏联专家全部撤走,中国的许多科技项目都陷入了困境。很快,王淦昌收到了一封秘密电报,邀请他参与国家最高机密的核武器研制。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而他的答案只有六个字:我愿以身许国。
从此,他为了国家的安全和尊严,改名叫王京,离开了故乡和亲人,去了青海高原的核实验基地,开始了隐秘而又艰苦生活。1964年10月16日,在大西北的戈壁滩上一声巨响,一朵蘑菇云,我们的原子弹终于爆炸了。1967年6月17日又是一声巨响,我们的氢弹也爆炸了。
王淦昌曾说:可以没有诺奖,但不能没有核弹;可以没有自己,但不能没有我亲爱的祖国。虽未谋其面,但深受其恩,请不要忘了老一辈们曾经的艰辛,这一本《国之脊梁》里的璀璨群星,才是我们应该追逐的星光!
王淦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奖者事迹篇5
1920年3月18日,北洋政府总统府门外,一群清华大学的学生举着标语,喊着口号,抗议英、法、美、日等国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那是因为一个星期前的3月12日,日本军舰驶入了中国的内河,遭到了驻扎在天津大沽口的中国军队的炮击,日本竟然以此为借口联合美国、英国、法国向中国政府施压,要求中国政府开放天津入海口到北京全部内河河道,并且拆除所有炮台。
开放河道,就相当于把首都和整个内陆地区全部都置身于外国军舰的炮火之下。
消息传开后,王淦昌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游行,没想到市政府的卫兵竟然向手无寸铁的学生们开了枪。
王淦昌眼睁睁地看着身边同学倒在了地上。王淦昌含着热泪大吼着,举起拳头就要往前冲,但是被两个同学死死地拽回了学校。
当天晚上,愤愤不平的王淦昌来到了恩师叶企孙的家里,向师父说起了白天发生的惨案,叶老师听后红着眼睛质问道,谁叫你们去送死的?你们想想我们国家为什么挨打,不就是因为落后羸弱吗?如果我们的家国家强大了,谁还敢欺负我们呢?你们考清华的目的不就是学习强国吗?可你们却用最愚蠢的方式来救国。
叶企孙老师虽然嘴上质问和咒骂着王淦昌,但是他早就泪流满面。他心疼自己的学生瞬间阴阳两隔,他用拳头怼着桌子,用嘶哑的嗓音喊着:科学、科学,只有科学才能强国,只有科学才能拯救我们的民族。
这件事在王淦昌心里埋下了科学救国的种子。
他日夜埋头苦读,毕业的时候考取了官派的留学生,前往德国柏林大学留学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