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功勋王大珩人物事迹
两弹一星功勋王大珩人物事迹新鲜出炉,王大珩是什么样的为人大家知道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两弹一星功勋王大珩人物事迹(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两弹一星功勋王大珩人物事迹精选篇1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2011年7月21日),生于日本东京,原籍江苏苏州。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赴英留学,攻读应用光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42年被英国伯明翰昌斯公司聘为助理研究员。1948年回国,历任大连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仪器馆馆长,长春光机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院长,国防科委十五院副院长(兼),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防军工科学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功勋王大珩人物事迹精选篇2
王大珩的父亲王应伟是天文气象学家,也是中国天文学会的创始人之一。王应伟十分重视子女教育,主张因材施教。王大珩取得的成就,与父亲的教育以及良好的家风有着很大关系。
王大珩自幼聪敏过人,5岁就直接读小学二年级。王应伟担心孩子骄傲,对他的教育格外严厉。小学四年级时,老师曾出一道“鸡兔同笼”题,班里只有王大珩答对了。回家后,王大珩兴致勃勃地告诉父亲解题过程,父亲却说他思路不对,根本没有搞懂,答对不过是巧合而已,并告诫他:“学子最忌骄躁二字,骄则浮华不实,躁则浅尝辄止。”多年后,王大珩还用这个故事教育自己的博士生:科学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容不得丝毫懈怠。
王应伟曾将王大珩带到自己工作的北京观象台,对他进行人文历史教育。北京观象台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以建筑完整、仪器配套齐全、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将放置于此的天球仪、四分仪等8台珍贵天文仪器掠走。王应伟在讲述这段历史时对儿子说:“在这个世界上,靠乞求是什么也得不到的。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只有靠自强。人自强了,就没有人敢欺负你了;国自强了,就没有人敢欺负你的国家了。什么时候我们的国家强盛了,我们这些中国人在别人眼里才能真正算得上是个人。”
两弹一星功勋王大珩人物事迹精选篇3
1937年王大珩在清华1929年就读于青岛礼贤中学。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考取留英公费生,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应用光学,1941年转入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在著名玻璃学家特纳(W.E.S. Turner)教授指导下进行有关光学玻璃的研究。
1941年3月,在国际著名物理学刊物《Proc. Phys. Soc.》上发表论文“Note on the Best Focus in the Presence of Spherical Aberration”(在有球差存在下的最佳焦点),论述了光学系统中各级球像差对最佳像点位置和质量的影响。
创造性地提出用优化理论导致以低级球差平衡残余高级球差并适当离焦的论点。1942年,受聘于伯明翰昌司玻璃公司,专攻光学玻璃研究。同年加入留英工程师学会。1945年,研制出V-棱镜精密折射率测定装置,并在英国制成商品仪器。获得英国科学仪器协会“第一届青年仪器发展奖(Bowen奖)”。1948年5月,乘伦敦至香港的客船回到中国。
两弹一星功勋王大珩人物事迹精选篇4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2011年7月21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江苏苏州。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赴英留学,攻读应用光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42年被英国伯明翰昌斯公司聘为助理研究员。1948年回国,历任大连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仪器馆馆长,长春光机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院长,国防科委十五院副院长(兼)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防军工科学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王大珩是我国现代国防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对国防现代化研制各种大型光学观测设备有突出贡献,对我国的光学事业及计量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50年代创办了中国科学院仪器馆,以后发展成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领导该所早期研制我国第一锅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并使它成为国际知名的从事应用光学和光学工程的研究开发基地。1986年和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联名,提出发展高技术的建议(“863”计划)。还与王淦昌联名倡议,促成了激光核聚变重大装备的建设。提倡并组织学部委员主动为国家重大科技问题进行专题咨询,颇有成效。1992年与其他五位学部委员倡议并促成中国工程院的成立。
王大珩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7岁。
两弹一星功勋王大珩人物事迹精选篇5
1952年中国科学院仪器馆(长春光机所)在长春成立,他被任命为馆长、所长。该所在他的领导下,30多年来为发展中国应用光学研究及光学仪器制造从摇篮而成为重要科研基地。
高精光学仪器的“八大件”,一秒精度大地测量经纬仪,一微米精度万能工具显微镜,大型石英摄谱仪,中型电子显微镜,中子晶体谱仪,地形测量用多臂航摄投影仪,红外夜视仪以及系列有色光学玻璃。
从60年代开始,王大珩和他领导的长春光机所转向以国防光学技术及工程研究为主攻方向。先后在红外微光夜视、核爆与靶场光测设备、高空与空间侦察摄影、空间光学测试等诸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型精密光学跟踪电影经纬仪,60年代初,研制出超过原设计指标的中国第一台大型光测设备,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地从事光学工程研制和小批量生产的历史,在这项工程中,王大珩任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