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杨嘉墀事迹

| 徐球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杨嘉墀事迹新鲜出炉,杨嘉墀事迹大家了解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杨嘉墀事迹(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杨嘉墀事迹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杨嘉墀事迹精选篇1

中国自动化控制和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杨嘉墀(Yang Jiachi,1919.7.16—2006.6.11)194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穿越日军封锁线抵达昆明,先后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助教和中央电工器材厂助理工程师;1946年初联系到芝加哥自动电话生产厂实习,1947年1月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工程科学系与应用物理系,1949年以《傅立叶变换器及其应用》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先后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员和美国洛克菲勒研究所高级工程师,1955年发明光谱仪后与美国过程仪器公司签订生产合同,每生产一台仪器获得100美元发明金;1956年争取到回国的正当权利后携妻女回到了祖国,把这笔发明金委托给哈佛老同学、日后闻名全球的电脑大亨王安保管。

杨嘉墀1956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57年参与中国自动化学会的筹建工作,1958年初参加了国内工业自动化和仪器仪表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开展自动化技术首先要抓仪器仪表(当时按苏联的叫法为自动化技术工具)和人才培养;1958年为刚创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的建设、授课和学生的毕业设计做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10月参加以赵九章为团长的“中国科学院高空大气物理代表团”,赴苏联考察空间科学技术,使中国1960年代初期的探空火箭发射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59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组织力量开展了自动化检测的研究工作。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杨嘉墀事迹精选篇2

杨嘉墀,中国科学界之巨,“两弹一星”卓越功勋科学家,亦是“863计划”四位倡导者中的杰出代表,更是北斗导航系统应用之倡导先锋。杨嘉墀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其深沉的爱国情怀、坚定的科学精神以及卓越的创新方法,为后世所应铭记。

在刚刚过去的以“极目楚天 共襄星汉”为主题的第九个“中国航天日”,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人探索浪漫宇宙的脚步驰而不息,祖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众多杰出科学家们默默奉献,杨嘉墀院士更是为我国航天____。今年正值杨嘉墀院士诞辰105周年,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苏州市名人馆将于7月10日第五个“苏州科学家日”之际,举办“嘉实弥望——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嘉墀”专题展览。在筹备展览期间,苏州市名人馆欣然接收了杨嘉墀女儿杨西所赠之追忆文章。此系列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杨嘉墀卓越贡献与崇高精神的赞美与敬仰,同时表达了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深切怀念,读之令人心灵深受触动。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杨嘉墀事迹精选篇3

杨嘉墀[chí](1919年7月16日至2006年6月11日),江苏吴江人,中共党员,中国著名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倡导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自动化与控制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杨家墀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1956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68年起,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等,198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0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杨嘉墀获中国科学院陈嘉庚信息科学奖。

杨嘉墀长期致力于中国自动化技术和航天技术的研究发展,领导和参加第一颗卫星、返回式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等,而且研制的返回式卫星姿态系统及数据分析指标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此外还先后主持参与火箭、中国空间计划方案、人造卫星等工作。1987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杨嘉墀事迹精选篇4

1950年,杨嘉墀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迫切申请回国,但是美方物理阻扰,无奈之下应聘到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物理系工作,任副研究员,1954年,被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应聘为高级工程师,并成功研制了生物化学的二色光谱仪、视网膜仿真仪。1956年,中国留美学生终于争取到回国的正当权利,杨嘉墀携妻女回到中国,参与了由周恩来总理主持的“中国科学技术十二年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工作,提出以控制计算机为中心的工业试点项目,还参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组建,先后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和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副所长。20世纪60年代初,为原子弹顺利引爆,杨嘉墀担任温度、冲击波压力、地面振动测量仪技术总负责人。

1957年,杨嘉墀参与中国自动化学会的筹建工作,同年9月,与清华大学教授钟士模一起参加了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的成立大会。1958年,参加中国科学院高空大气物理代表团,赴苏联考察空间科学技术,回国后和其他团员根据当时中国国情向中国科学院提出从研制探空火箭起步发展中国空间技术的建议被采纳,推动中国60年代初期的探空火箭发射,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959年,杨嘉墀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组织力量开展了自动化检测的研究工作,并且成功研制出用于火箭发动机试车的高温压力计、涡轮流量计、晶体加速度计和火焰温度计等仪表。

1960 年,杨嘉墀被指定为负责“热应力加热加载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经充分论证,杨嘉墀提出了程控前馈加热方案、程控液压加载方案和以半导体晶体管模数转换器为基础的数据处理系统,而且该试验样机于1963年通过了鉴定,圆满完成研制任务。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杨嘉墀事迹精选篇5

在中华民族的科技史册上,闪耀着众多璀璨的明星,而杨嘉墀无疑是其中格外耀眼的一颗。杨嘉墀,这位“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科学研究,奉献给了祖国的强大与进步。

1919年7月16日,杨嘉墀出生于江苏吴江震泽镇。他相继就读于震泽镇丝业小学、震属中学。1932年,举家迁居上海,考入江苏省立上海中学,1937年高中毕业。他读书用功,尤善工科,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1937年,杨嘉墀以工学院电机工程系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交通大学录取。时值淞沪抗战爆发,杨嘉墀在战乱中度过了大学四年。大学期间,杨嘉墀始终怀着抗日救国的理想信念奋发读书,取得优异成绩并多次获得奖学金。课余时,他加入有志研究科学的青年组织——科学生活社,曾担任该社科普杂志《科学生活》的编辑。

交通大学毕业后,杨嘉墀奔赴大后方,担任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电机系助教。1942年夏,西南联大电机系主任倪俊推荐他至昆明中央电工器材厂工作。1945年,杨嘉墀成功研制中国第一套单路载波电话样机,于昆明博览会展出,并发表一系列研究文章。

256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