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的事迹

| 徐球

“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事迹是什么样的呢?周光召事迹大家了解多少?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的事迹(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的事迹

“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的事迹精选篇1

周光召,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1929年5月15日生于湖南长沙,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4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先后当选为美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等。主要从事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核武器的研究设计方面做了大量重要工作,为中国物理学研究、国防科技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严格证明了CP破坏的一个重要定理,最先提出粒子螺旋度的相对论性,并于1960年简明地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为国际公认的PCAC的奠基者之一。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9年、2000年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的事迹精选篇2

时间回到1964年10月14日,距离已经拟定的原子弹爆炸试验时间还有不足两天。当天夜里,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总理收到了一份来自罗布泊核试验基地的紧急电报。电文中表达了原子弹爆炸试验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过早点火”的情况。

对于新中国来说,第一颗原子弹能否成功试爆关系重大,不容出现任何差错。周恩来赶紧联系了当时负责首颗原子弹研制日常工作的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刘杰。周恩来询问刘杰,发生“过早点火”的概率到底会有多少?

时间紧迫,刘杰需要尽快给周恩来总理一个准确的答复。刘杰想到了当时在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理论部第一副主任周光召。

面对这次任务,周光召感到格外紧张。因为他知道,计算的结论将会影响到高层的最后决策,他的结论必须正确、可靠。周光召请物理学家黄祖洽和数学家秦元勋共同完成。很快,三位科学家会聚在核武器研究院理论部办公室,开始了计算。

10月15日,三人终于算完了最后一组数据。

“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的事迹精选篇3

周光召回国前,中国的原子弹研制曾一度陷入困境。理论计算表明,炸药爆炸后在内爆过程中产生的压力总是小于在原子弹设计初期苏联专家留下的教学模型框图。中国科学家历时一年多,经历9次繁琐计算后还是得不到与苏联专家一致的数据。彭桓武请周光召复查之前的计算数据。周光召仔细地检查9次计算结果后认为计算没有问题,怀疑苏联专家数据的可靠性。他从炸药能量利用率着手,求出炸药所做出的最大功,从理论上证明用特征线法所做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从而证明苏联专家数据是不正确的,结束了近一年的争论,使得中国原子弹研制继续向前推进。随后,中国科学家逐步获得原子弹爆炸过程的清晰物理规律,原子弹设计工作得以全面展开,于1963年底交出包括结构、尺寸和材料的理论设计模型,然后经过工程设计、部件加工、实验室中各种冷试验、装置组装、核装置运往试验场进行热试验。

1964年10月15日, 在罗布泊高高的铁架上,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已经安装就绪, 等待起爆。此时, 在北京留守的周光召突然接到前方的指示, 要求他把一些重要的过程重新计算一遍。而当时大多数技术数据已经被送到了试验基地, 于是他仅凭着记忆对早期工作进行了重新演算, 并在回复有关领导的备忘录上签字“建议按原计划试爆”。随即, 东方地平线上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也试验成功。在氢弹的研制过程中, 周光召同样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后来, 每当谈及自己对研制“两弹”所作的贡献时, 周光召显得极为淡然和低调。他说:“我一直认为, 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 远不是几个人的事情, 是10万人以上的共同工作。而且不能出一点差错。每个人的作用都是不可缺少的。在我看来, 每一项工作都很难分得出它是重要还是不重要。没有出问题, 就表示我们都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如果要评价我在其中的贡献, 那只不过是十万分之一而已。”

“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的事迹精选篇4

60年前,即1964年的10月16日,周光召先生安静地在自己的办公室如常工作。

他的办公室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三号院(后改称花园路六号院)。

三号院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大门口有门卫,看守很尽职,闲人免进。但周围的住户早就发现,这个禁止旁人入内的院子从没挂过牌子,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一只高高竖起的烟囱当门而立,挡住了人们好奇的视线。从烟囱上看,这个院子像工厂,但又没冒出过生产的黑烟和噪音,进进出出的人个个文质彬彬,衣服也干干净净的,不像工人。

这群神秘的人就是为中国设计原子弹的科研人员,这个院子就是我国唯一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的单位——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所在地。这个理论部的主任是邓稼先,周光召是第一副主任。

1964年10月16日这天,邓稼先不在理论部,他早已身处三千公里之外的新疆罗布泊,和一众单位的参试人员一起,在戈壁滩上迎接“零时”的到来。周光召和理论部大部分科研人员留守工作岗位。科研人员并不知道自己亲手设计的装置将会在今天爆响,“零时”的准确时间是机密,只有少数人得到通知,大多数人知道的只是,前方已经为试验准备了很久。

“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的事迹精选篇5

周光召立即召集另两位副主任——物理学家黄祖洽和数学家秦元勋。他们对一个名为“过早点火概率”的问题开展了计算,这项研究本就是原子弹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工作,这时应____的要求再次计算。经过紧急计算,黄、秦二人将计算结果交到周光召手中,他看了后表示认可,三人都在计算结果上签了名。周光召从容地向总理汇报:不成功的几率很小,成功的概率是很大的。

保票打过了,但是过早点火概率这项研究依然在进行。当时,刚毕业两年的年轻人贺贤土正在将这项研究深入做下去,分管这项工作的部领导就是黄祖洽,贺贤土也是在黄祖洽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再进一步。“要认清并探索物理规律,不能把研发原子弹只当作工程技术问题,要作为一项科学研究来认真对待。”贺贤土及同事们在以后长达60年的科研中一直实践着这句话,这句话也是周光召的老师、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的要求。

当天中午,人们正常下班,食堂设置在一里路外的花园路一号院,吃完简单午餐的人们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整个院区安静平和。

25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