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守锷科学家先进事迹

| 徐球

屠守锷科学家先进事迹是什么样的呢?屠守锷做出了什么样的科研成就?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屠守锷科学家先进事迹(通用1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屠守锷科学家先进事迹

屠守锷科学家先进事迹(精选篇1)

屠守锷信心百倍地走上了自己的新岗位,成为钱学森院长领导下的十大研究室主任之一,负责导弹的结构强度和环境条件的研究。没有资料,没有图纸,他和众多专家一起,既当研究人员,又当学生,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搜集资料,摸索实践。

1957年9月,屠守锷作为聂帅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的顾问,参加了与苏联的谈判,促成了我国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导弹技术的引进,而后,他便和战友们开始了中国第一枚导弹的仿制工作。在从仿制到独立研制的艰难历程中,在研制第一枚地空导弹和地地导弹的过程中,他成了导弹设计研制的行家里手。1961年,在苏联撤走专家的困境下,屠守锷走马上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副院长,全面主持技术工作。面对阻力,他只平静地说了一句:“人家能做到的,不信我们做不到。”屠守锷是一个不信邪的人。

他和同事们广泛听取意见,深入科研生产一线,潜心研究,制订了“地地导弹发展规划”即“八年四弹”规划,还参与制订出其技术发展方向,主持选定了我国中程、中远程及远程导弹等重大技术方案和技术途径。这个规划经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的中央专委会议批准实施后,对我国导弹与火箭技术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屠守锷科学家先进事迹(精选篇2)

1917年12月5日,屠守锷出生于浙江湖州一个小职员家庭,少年时代在家乡读书,之后进入浙江省立二中和江苏省立上海中学学习;193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校被迫转移到长沙,临时借用湖南大学校舍复课,屠守锷进入初设的航空系学习;

1938年西南联合大学成立后,又奔赴昆明就读。1940年大学毕业,屠守锷考取赴美国公费留学生,于次年前往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部攻读航空工程,1943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后,进入布法罗寇蒂斯飞机制造厂担任工程师。

抗战胜利后,屠守锷渴望报效祖国,决定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于1946年辗转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担任副教授,从事航空技术教学与研究,1947年升任清华大学教授。1948年参加革命,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屠守锷继续从事教学事业,在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副教务长、系主任和院长助理。

屠守锷科学家先进事迹(精选篇3)

浙江湖州人,导弹和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生前是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研究员、高级技术顾问。

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1941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毕业后任美国寇蒂斯飞机厂工程师;

1945年任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副教授;1947年在清华大学航空系任教;1957年任国防部五院一分院结构强度研究室主任;1961年9月任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副院长兼第二设计部主任;1965年7月任第七机械工业部一院副院长兼第一设计部主任。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梁守槃先生和屠守锷先生都是中国的栋梁,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两位先生学习,不怕吃苦,敢作敢为。

“求是担当”是郑州大学的校训,是指要真抓实干,勇于担当,敢于实干。“求是”是探究自然、社会和人本身运活动的奥秘、规律,更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担当是责任,是勇气,是奉献。从大的方面说,这是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从小的方面说,这是不怕困难,敢作敢为。

屠守锷科学家先进事迹(精选篇4)

1957年,我国从苏联引进了导弹技术,开启了我国第一枚导弹的仿制工作,屠守锷成了地地弹道导弹(从陆地发射打击陆地目标)研制大军中的主力干将。第二年,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研制团队同时启动了导弹发动机仿制生产和试车台设计。可是,屠守锷很快就发现,苏联专家的指导有所保留。导弹部段生产出来后要进行检验弹体结构强度的试验,然而,试验所需要的专用实验室还在建设中。时间不等人啊!能不能找一个现有的场地代替一下呢?屠守锷急得在基地四处打听,没想到还真的找到了一个理想的试验场地——废弃了的飞机库。

“这个飞机库又高又宽,我们再改造一下,应该就能进行导弹强度测试……”屠守锷兴奋地拉着苏联专家来到飞机库,比画着说道。“不不,”谁知苏联专家一点都不着急,他绕着飞机库走了一圈,连连摇头说,“高度不够,设施也不齐,做不了。”说完,苏联专家转身扬长而去。

望着苏联专家的背影,屠守锷愣了许久,然后坚定地对身边的同事说:“我们自己干!人家能做到的,我不信我们做不到。”说干就干!可高度不够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总不能把天花板给捅了吧。”同事们看着飞机库顶,发愁地说。“捅不了,那就掘地三尺啊!”屠守锷意味深长地望着大家。同事们猛地领悟过来:对啊,挖地坑也能增加高度,就这么干!

屠守锷科学家先进事迹(精选篇5)

1980年早春,屠守锷亲自带队来到甘肃酒泉发射场。在那里,将进行我国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的首次飞行试验。酒泉发射基地顿时热闹起来。最热闹的要数食堂,年轻的技术员们在简陋的食堂里排起了长长的打饭大队。年过花甲的屠守锷顶着一头花白的头发,在一群年轻人中间显得十分“抢眼”。领导请屠守锷去专用小食堂,可他就是赖在大食堂不肯走,说和年轻人一起吃饭开心。

一群年轻人捧着饭碗,把白菜萝卜“嘎吱嘎吱”嚼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开个玩笑。这时候笑得最响的,就是屠守锷。私下里,大家都叫他“屠老头”。有一天,大家正就着咸菜啃窝头吃早饭,“屠老头”突然凑过来,神秘地悄声说:“今天我给大家加了一道硬菜!”不一会儿,打饭师傅将硬菜端了上来,大家满怀期待地伸长脖子一看——竟是一盘花生米。原来是有几位同事看屠守锷上了年纪,胃也不好,每天工作还那么繁重,就向领导申请每天早餐时给屠守锷加一盘花生米。在那个年代,花生米可不是随便就能吃到的。

见屠守锷将花生米贡献了出来,大家也都不客气了,纷纷伸出筷子把花生米送进嘴里,嚼得“嘎巴嘎巴”响。这时,不知谁说了句:“这硬菜果然硬得很啊!”

“哈哈哈——”笑得最响的,还是“屠老头”。

256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