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国家荣誉称号事迹

| 徐球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国家荣誉称号事迹新鲜出炉,巡边员的故事同学们听说过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国家荣誉称号事迹【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国家荣誉称号事迹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国家荣誉称号事迹(篇1)

红其拉甫边防连的官兵们说,这里的巡逻线是全军目前唯一一条骑牦牛执勤的巡逻线,有些地方,只能从宽约50厘米的狭窄处通过。山上碎石翻滚,人员无法躲避。

从1972年到2009年,巴依卡共巡逻700多次,行程3万多公里,多次在危难之中解救边防战士。而他自己,却负伤6次。2004年和2021年,他分别做了心脏搭桥和心脏支架手术。

是什么力量支撑巴依卡一次次迎着艰难险阻为边防官兵带路巡边?

巴依卡凝视一张黑白照片中的父亲良久,父亲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当年的教导言犹在耳:“巴依卡,党是我的爸爸,祖国是我的妈妈。边防线我走不动时,你得走,你走了我才心里踏实。”

1949年底,凯力迪别克成为民兵后,主动给巡边的解放军当向导。他常常感慨,共产党和牧民一起劳动,牧民盖房子或有什么困难,解放军都会赶来帮忙。共产党来了,他们才过上了好日子。

“孩子,护边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巡逻路上确实有很多危险,但我们必须要做好国家的事。”巴依卡年迈时,对儿子拉齐尼·巴依卡嘱托道。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国家荣誉称号事迹(篇2)

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曾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了意见建议,积极为解决县城及塔什库尔干乡、提孜拉普乡共六万余人的饮水困难问题献计献策。时至2024年9月13日,当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老人在巡边路上眺望时,见到正在施工中的水库,深知儿子生前的愿望正逐步变为现实。

2024年9月13日,时隔十年,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再次在巡边路上重温入党誓词,初心不改。

2024年9月13日,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老人与解放军官兵、____和护边员们共同走在巡边路上。

2024年9月13日,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辛衮沟蜿蜒的山坡上,赫然映入眼帘的是“边境有我在,祖国请放心”的坚定誓言。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老人表示,只要身体状况允许,这条巡边路他愿意继续走下去。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国家荣誉称号事迹(篇3)

1972年,父亲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把向导接力棒交到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手中。义务护边这些年,巴依卡先后失去了父亲、母亲、妻子三位亲人,每一位亲人离世时,他都在给边防官兵当向导,没能见亲人最后一面 。

1998年“八一”前,巴依卡病倒了,部队和县领导去医院探望他,问他有什么困难和要求 ,巴依卡说:唯一的愿望是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向导这些年,家里先后有10头牦牛累死在巡逻路上,9头牦牛摔伤失去了劳动能力,可巴依卡不要任何补偿,当连队提出为他赔钱时,巴依卡坚定地说:巡逻是国家的事情,也是牧民的责任。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 。但是其他老乡的牦牛累死了,他却用自家的牦牛瞒着连队给老乡当作补偿 。2004年,巴依卡把护边的使命传给了儿子拉齐尼·巴依卡,决心要让子孙们继续自己的义务向导事业 。

在帕米尔高原上,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三代70余年守卫边境,在生命禁区为官兵指向带路 。自1972年跟随父亲为边防官兵当向导开始,巡逻700余次,行程3万多公里,一次次帮助边防官兵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是官兵眼中的“活地图” ,被边防官兵称为“帕米尔的雄鹰” 。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国家荣誉称号事迹(篇4)

受父亲巴依卡的影响,2001年,巴依卡的儿子,拉齐尼·巴依卡穿上军装,成为原喀什公安边防支队塔县大队机动中队的一名武警边防战士。拉齐尼退伍后,依旧心系戍边事业,他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提孜那甫乡的一名护边员。

2021年1月4日,拉齐尼为解救落水儿童英勇牺牲,年仅41岁。同年3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拉齐尼·巴依卡“时代楷模”称号。拉齐尼去世后,政府发的20万抚恤金,巴依卡后来全捐给了灾区。

时至今日,72岁的巴依卡早已走不动巡边路,他已经14年没去过“死亡之谷”。喀什边境管理支队____王博文说,过去巡边方式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随着边境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善,如今巡逻车辆能到达的区域越来越广,再加上无人机等科技手段的普及运用,边境管控的力度越来越强,“现在除了部分崎岖难行或大雪覆盖的山路,我们对牦牛和马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

塔吉克族流传着一句话:“我们种地就是站岗,我们放牧就是巡逻。”王博文说,像巴依卡这样一家三代戍边的家庭并非个例。从1951年起,塔吉克族牧民就同边防战士们一起巡边护边,边防连、移____察、护边员共同树起了国境线上有生命的丰碑。

巴依卡的家乡提孜那甫乡距离北京4270公里,路上要花整整两天,他要先从乡里坐车五六个小时到喀什,从喀什飞到乌鲁木齐,再从乌鲁木齐飞往北京。一路上舟车劳顿,他却一直很兴奋。这是巴依卡的妻子第一次去北京。巴依卡说,领完奖后,他要带妻子去爬一爬八达岭长城。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国家荣誉称号事迹(篇5)

“南湖红色的光照亮帕米尔高原,在晨曦中,我的祖父凯力迪别克露出笑颜……他视巡边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和担当,祖父这种精神是我家的一盏明灯……祖父和父亲的精神鼓舞着我雄鹰般飞翔,我以钢铁般的意志,日夜巡逻在冰峰雪岭间。”这是拉齐尼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作的诗歌《南湖》。

短短的诗行,是拉齐尼一家忠诚戍边的写照,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深情告白。

现在,已退出护边员队伍的巴依卡,一直珍藏着一根巡边时用过的皮鞭,上面刻着一串特殊的数字——“2021.1.4”,拉齐尼牺牲的时间。

2021年1月4日,正在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奋不顾身救起一名不慎落入冰湖的儿童,生命定格在41岁。“失去儿子我心里特别难过。但他是为救人牺牲的,我为他感到骄傲。”巴依卡说。

不久,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拉齐尼“时代楷模”称号,中共中央追授拉齐尼“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5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