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先进事

| HT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都不陌生吧,事迹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那么拟定事迹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匠先进事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工匠先进事迹1

阅兵式上的防务装备、奔月的“嫦娥”、入海的“蛟龙”、导航的“北斗”等大国重器导航系统的关键零部件—陀螺仪,有很多出自他和他的团队。

从事铣工38年,练出将陀螺仪精度加工到微米和亚微米级的绝活,以精准的导航擦亮大国重器的“眼睛”,在以微米度量的世界不断超越,一次又一次大写中国!

工匠先进事迹2

卢仁峰从事焊接工作42年,即便左手因工伤落下残疾,仍选择继续坚守焊工岗位;他单手掌握十几种焊接方法、练就精湛的独臂焊接绝技。

他创新操作法,在我国新型主战坦克等重要装备的制造过程中,突破技术瓶颈,为国防军工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工匠先进事迹3

xx入职15年来,经我院不同单位、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多个岗位历练,尤其近几年担任领导干部职务后,该同志展现出过人的工作能力和优秀的品格特征,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主要事迹如下。

一、以职责为己任,无惧困难与压力。

在担任行保处副处长后,他积极参与到院棚改工作之中。我院棚改项目历史复杂,政府相关部门也已发生较大人事变化。在唐希维处长的指导下,李佳峰同志为有效开展工作,能把问题说清楚、讲明白,他查阅大量资料,深入了解历史全貌,对参与过我院棚改项目的人员进行交流,最终客观了解了项目停滞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在随后按政府要求的各项汇报中,他都能详细、公正介绍我院棚改情况,赢得了政府部门的理解与信任。在唐希维处长的带领下,我院棚改项目取得了以2013年土地挂牌价格进行出让的实质性突破。

二、以民生为初心,为百姓办实事儿。

我院一直是院家属区的管理主体,由于小区老化,房屋买卖和人员流动,当时该小区的治安情况、环境卫生、设施条件正逐步恶化,群众满意度处于逐年下降趋势。为了让家属区百姓能住的放心、生活的安心,行保处上下一心,在处长的带领下,李佳峰同志与行保处的同志开始了长达近3年的治理工作。竖起了路灯,从此不再让小区漆黑一片;设立门禁卡并安装监控,让百姓有安全感;规范垃圾处理方式,就此告别小区脏、乱、差,臭气熏天情况,切断疾病传播隐患;改造下水,解决居民下水道返水;拓宽路面并清理消防通道,消除小区的安全隐患;维修、新建凉亭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让百姓生活更舒心;增强绿化,使小区整体环境得到进一步提高。自从小区逐步改善后,居民们满意度持续提高,因小区居住环境问题上访数量,也在逐年下降。

三、以疫情为命令,不负组织厚望,圆满完成任务。

2020年初疫情暴发以来,李佳峰同志积极响应院党组号召,认真履行疫情防控工作职责,主动承担大量工作。在面对我院各单位地域分布广,甚至在海南省也有分支机构,且地方政府政策不一,家属区责任划定区别大,全院职工多,春节期间人员分散等复杂情况时,他思路清晰、方法得当,组织形成了一套简易有效的报告机制,并随时根据各级政府政策变化调整省农科院疫情防控管理制度。他始终坚守一线岗位,敢于碰硬,并敏锐发现各类问题,立即制定应对措施,同时和社区、医院、公安等社会职能部门搭建对接机制,随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在面对各级领导的检查、抽查、暗访时,他都能“讲清楚,说明白、做到位”,我院家属区卡点工作得到了黑龙江省委副书记陈海波的点名表扬。

工匠先进事迹4

刘湘宾,196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国家高级技师,现任7107厂首席技师,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劳模创新工作室、陕西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航天九院首届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宝鸡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曾获“全国技术能手”、 “中国质量工匠”、“陕西省劳动模范”、“三秦工匠”、“航天贡献奖”等多项奖励,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航天报国是他的理想,“攻坚克难、精益求精”是他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参加工作以来,刘湘宾先后解决了铝基复合材料的难加工、精度难保证等系列技术难题;改进了国家重点型号和传统加工方案,提高效率3倍以上;自制特种工装夹具及刀具,提高了产品合格率等等,为我国重点型号防务装备、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以及二代导航卫星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

宝鸡是西部工业重镇,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拥有各类技术工人30余万人,近年来围绕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先后实施工业强市“1459”工程、“一四五十”发展战略。始终坚持全力培育产业工人成长的金色土壤,着力在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领域探索创新,初步形成与五大产业集群相适应的改革政策体系,一大批优秀技术工人秉承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成长为“宝鸡工匠”,他们以精湛技艺、精致产品、精细品质,打造了宝鸡制造、宝鸡创造的亮丽名片。

工匠先进事迹5

“学习强国”平台起初对我的影响也是一样,每天只是为了攒积分,打开手机开始“刷”分,往往不怎么去关注实质内容,只是为完成学习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慢慢的也从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到现在的每天早起睁开眼就开始收看它里面的内容,所以感觉每天看了学习强国,就能看到多样化的消息,当然我自感觉对于自己的工作还是有帮助的。在“学习强国”中,有着很多利于工作的资讯信息,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党务工作者来说有有好处的。通过不断积累,至少可以学到很多党政类文字语言,论述和感悟,并能很有利的运用到工作当中来,学以致用。也是一种思想认识的提升。

对于学习强国的学习,不管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还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其实也不难。我现在手机的屏幕待机时间是两分钟,这是看一篇文章的时间设置,我会把文章的学习转化成语音读文,这样听新闻就不枯燥了,也不会因为我早晨忙碌的时间里摸不到手机而达不到学习的目的了;视频内容每天我都会看新闻联播,这样,内容既能多样化,也不用重复选取三分钟左右的视频内容,看一个内容就顺势收藏外加转发给微信好友;在观看其他的内容的时候,会坚持发表自己的感想。这样一顺下来,观看类的文章和视频外加收藏、转发、评论都完成了积分。在自己所有事情都忙完,坐在桌子前面的时候,我就会一次性把题目都做完了,一天所得的积分也就全部攒到了。

所有的这些,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本身有一个不反感这项工作的心态,然后就是有一个比学赶超的决心,再而要有真的还是想看的兴趣,这样,大家去完成这项任务也就不难了。

工匠先进事迹6

每个中国人面对世界,最引以为傲的是“中国制造”四个字。确实,made in china已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如何把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又是每个国人心中的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缺的不仅仅是尖端技术和超前创意,更多的是一种兢兢业业的传统,一种脚踏实地的作风,一种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到了最后阶段,并产生了最终三名候选人。更多人关注的是伟大的科学家和著名的摄影师,但是我将会把手中的选票留给那位从未踏足大学之路的焊接大师王师傅,因为他代表的是我们当前缺失的大国工匠精神,是我们苦苦追寻的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的金钥匙。当前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国家实力迅速崛起于世界。但是,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乱象,几乎我们都能每天在电视上、网络上都能看到。生活中,很多人在工作上不敬业爱岗、专研技术,只想着买彩票一夜暴富;部分实业公司不专注于产品升级和服务提高,却放弃主业去搞房地产开发;

甚至很多校园莘莘学子不好好学习而炒股。虽然这些是经济迅速发展过程当中必然出现的一些现象,但是也反映出这个社会浮。夸与鼓噪之风过重,亟需王师傅为代表的大国工匠精神来改变这种现状。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如何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也包含在我们提倡的中国梦内容中,但是由于工匠精神的缺失,在很多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要实现“中国创造”这个伟大梦想,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首先,应大力提倡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的大国工匠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时代的风向标。其次,国家注重、鼓励技术的创新、实业的发展,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再次,重视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培养大批像王师傅这样的大师级技能人才,做到广积薄发,实现量到质的变化。我们高中生在面对高考这个人生第一道门槛时,也是踏出实现我们青春梦想的第一步。我们有人在努力成为科学工作者、著名摄影家或是艺术家,但更多的人最终将会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作者。每个人成功之路不是在于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每个行业中的状元,成为一名伟大的大国工匠,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工匠先进事迹7

洪家光以精妙绝伦的手艺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潜心研究航空发动机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39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他先后完成2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工匠先进事迹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式上,当装备方队从天安门城楼前通过时,举国一片欢腾。20多天过去了,陕西航天时代导航设备有限公司(7107厂)特级技师刘湘宾心里,还充满着自豪和振奋,因为除了阅兵式上展出的防务装备,还有奔月的“嫦娥”、入海的“蛟龙”、导航的“北斗”,这些大国重器导航系统的关键零部件陀螺,不少出自他和他的团队。

陀螺是惯性导航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关系着卫星能否到达预定轨道、导弹能否命中目标、潜水器能否到达指定海域,它就像眼睛一样,能够迅速精准定位。而刘湘宾就是擦亮“眼睛”的工匠,他的绝活就是能把陀螺的精度加工到微米和亚微米级,让大国重器的“眼睛”看得更准更远。

从退伍军人到全国技术能手、航天贡献奖获得者、三秦工匠,刘湘宾走过了近40年奋斗之路。1983年,他退伍后在7107厂当了一名铣工。“刚进车间,一看见这些大型设备,我就爱上了这个工作。”于是,他自学了技校的全部13门课程,“我唯一的爱好就是听机床声响。”从此,他在精密和超精密机械加工方面越钻越深、越钻越精。经过74次试验,他自创一套高精度机床加工刀具,完全替代了进口产品,并取得了发明专利。

7107厂成立了以“刘湘宾”命名的劳模工作室,今年这个工作室获得省上表彰。刘湘宾带领的54人航天集团金牌班组是7107厂最大的生产班组,有一名特级技师、7名国家高级技师、20名国家技师。这个班组还是陕西省的工人先锋号。在刘湘宾工作室,摆着两列玻璃橱柜,陈列着这个班组部分产品的模型。“从建厂到现在,100多次大型飞行试验,没有一次因为我们厂的产品出问题,导致发射失利的。”刘湘宾说,国家交给他们什么任务,他们都按时完成,质量做到最好,技能水平做到最高。他说:“用先进的设备,做出最好的产品,这就是7107厂航天人的初心。”

工匠先进事迹9

__,满怀热忱扎根教育一线30余年,自20__年担任生环学院副院长以来,在承担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同时,不忘教育初心,坚守课堂,敬岗爱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敢挑重担,成绩显著、教科研成果丰硕,三次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天津市实验室建设十五投资先进个人、两次获技能鉴定优秀工作者称号、石油和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个人,学院连续9年被评为校优秀单位,主管的化工学训中心被市委教卫工委评为“十五”建设先进单位、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石化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

重学习,重实践,真抓实干任劳怨

__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及市委重要会议精神,研修教育理论、教育发展趋势。她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实际,努力改进工作技巧与方法,事无巨细,真抓实干。她做好统筹规划,围绕实训教学、技能鉴定、社会培训、技术开发,建成国内一流的“教研产服”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化工学训中心,实训面积达1万平米、设备近20__台套,年均承担29万人时数实训教学,为实现基于校内“教学工厂”的“做中学”和“学中做”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20__年至20__年,__ 组织并圆满完成七届全国骨干教师暑期培训班。培训教师达958人,涉及8个民族、21个省、35个城市、123所学校、12个工种的培训,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她两次获得中国化工学会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得全国石油化工行业20__年“石油和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称号,学校也因此获得“石油和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贡献单位”称号。

__ 积极支援西部,与新疆自治区职教中心签订培训协议,组织新疆骨干教师培训班8届,共计516人次;组织完成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宝石班60名学生在校学习和教师进修;连续三年为四川绵阳技术研究所员工进行培训,共计78人。__ 积极推进天津市劳动力输转项目,20__年引进西部地区8个学校和单位、132名学生来津接受培训并到津急需用工企业工作,组织天津市百万人才培养福利计划培训班20个,培训人数共计620人。

入一线,乐奉献,鞠躬尽瘁为教育

__ 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治学严谨,先后主讲《污水治理技术》、《环境微生物》、《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等课程。她参照环境行业标准与操作标准规程、企业岗位需求,组织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解构与重构,将职业导向及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融入专业课程。作为班主任,她亲学生乐学生,无论在课上还是课外,都以最大付出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听学生心声、解学生困难、赢了学生的心。她多次指导学生在全国、市级技能大赛中获奖。

重改革,勇创新,教学科研结硕果

在教科研方面,__ 始终坚持改革,不断探索,其主持完成天津市“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关于在高等院校加强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 “十二五”天津市高职高专教育规划课题《构建“四位一体”校园污水处理教学工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设计建成具备教学和生产功能的学校污水处理厂;主持完成反渗透(纯净水、去离子水生产)实训车间的建设和运行;主持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分项目《综合模拟实训》建设;作为“基于生产过程开发全玻璃化工仿真实训教学技术的研究与实践”第二完成人,国内首创基于生产过程的全玻璃化工仿真装置,并成功获得天津市、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此成果已经成功在20余个兄弟院校推广应用。她主持完成化工教指委精品课、校级精品课程各一门,参与局级教科研课题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和参编3部教材。

传帮带,促发展,甘做学校老黄牛

3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严以律己,甘为人梯,为促进学校学院建设与发展默默无闻的奉献个人的一份力量,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担负对年轻教师通的指导和帮助,无私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授课资源,有力的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成为学校建设的中坚力量。“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教师们对她最真实的评价。

工匠先进事迹10

xx,现任嘉荫县科学技术协会副科级干部。多年来一直工作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普及战线上,无论在科委、科技局(北药办),还是科协的工作岗位上都恪尽职守、高度负责、脚踏实地、锐意创新,成为我县乃至我省科普战线的领军人物和科普专业的行家里手,一直发挥着引领和榜样作用,带动身边科技工作者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为我县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担当有为,突破技术壁垒,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北药作为一项产业,栽培技术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解决栽培技术难题,张志权率先创建了“嘉荫县乌云镇地道药材科技示范园”。利用示范园区主栽16个品种的地道药材,探究栽培技术,并通过田间展示,传播地道药材栽培技术,助力产业的发展。龙胆草是比较名贵的中药材,当时龙胆草育苗技术仅掌握在几位专家手里,技术封锁。为突破技术壁垒,张志权潜心研究龙胆草的生物学特性,用两年的时间攻克了育苗技术,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几年来,他主持研制的“龙胆草全方式育苗及直播栽培技术”项目和“水飞蓟规模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项目,获得“黑龙江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因他在北药种植方面的研究与推广得到上级认可,20xx年的8月被命名为“伊春市张志权中药材种植技能大师工作室”。

二、根植科普一线,恪尽职守,服务大局

他在科普方面树立大局意识,围绕县城经济发展开展工作。几年来,围绕科普创建工作,我县先后被评为伊春市、黑龙江省、国家科普示范县。深入开展“科普益民兴村(场)计划”。先后有4个农技协及4人获得省和国家奖补资金,带领“讲师团”深入四镇五乡60多个自然村屯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累计举办培训班260多场(次),推广实用农业技术700多项(次),培训达万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素质,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积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屡获佳绩。嘉荫县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基层单位”。

三、立足本职岗位,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展为民服务的本领

学无止境。他每天面对农民各种各样的提问,需答疑解惑,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是不够的。他善于学习,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广泛涉足畜牧养殖、家禽养殖、特色养殖、大田栽培、北药种植、水产养殖、花卉苗木、山野栽培以及小浆果栽培等方面的知识,并总结推广了“玉米高产综合技术配套方案”、“大豆高产综合配套技术方案”,每年累计推广近万亩,百姓当年实现多增收200多万元。玉米“品”字栽培技术推广,可以与对照田相比增产20%-50%,又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又一法宝。通过学习与实践,并传播,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引领百姓走向依靠科技致富的轨道上来。他的工作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被评为“全省百名科技传播优秀工作者”。

工作以来,兢兢业业,不计个人得失,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科技星火带头人”、“黑龙江省创新能手”、“伊春市创新能手标兵”、“伊春市第二届乡土人才”、“伊春市第七届青年科技奖”、“嘉荫县优秀人才”等荣誉。

工匠先进事迹11

小凤,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化学检验工高级技师。自1992年入厂以来,她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工作,多次被晥维集团公司授予“优秀操作能手”、“五一劳动奖章”、“职教先进个人”称号;20xx年获“安徽省技术能手”称号;20xx年获“安徽省技能大奖”;20xx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发挥特长,做难题攻关人

充分发挥检验技术特长,积极开展技术方法攻关,始终奋战在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20xx年,小凤自主研究出“重量法测定三碘化銠中銠含量”,并在国家刊物《科技传播》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该项检测方法的空白。

20xx年3月,她创建了聚乙烯醇平均聚合度的快速测定方法,将行业内广泛采用的、需耗时6小时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缩短到2小时,既缩短了生产时间又降低了生产成本,获得公司科技成果奖,并将成果总结整理成《聚乙烯醇平均聚合度快速测定方法》一文,发表在《安徽化工》上。

随着公司产业的发展,新问题层出不穷,针对公司所售产品聚乙烯醇的气味问题,有客户要求公司提供其中特殊成分的含量,这在全国尚属首次。20xx年6月起,她着手组织新一轮技术攻关,经过4个月的废寝忘食地工作和大量的试验论证,最终创建了三聚乙醛含量的测定方法,使用该方法检验可以有效控制产品中有害成分,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满足了客户的要求。小凤用勤勉和实力向自己、向公司、向全行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xx年,她将该方法整理成专利上报,于20xx年11月获公布。工作期间,她还积极参加多项企业标准的制订、俢订工作,全心全意为化工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积极创新,做项目开拓人

20xx年至20xx年,小凤分别参与蒙维公司、花山公司、醋酐分厂化验室的筹建工作,小到每根滴定管的选择,大到实验室的设备安装,无不亲力亲为;她还加班加点编制检验操作规程并对检验员进行培训,把化验室的配套设施建设落在实处。20xx底至20xx年,她负责国家级项目膜级PVB以及PVA光学薄膜等新建项目的化验室筹建工作;20xx年负责公司新建项目增塑剂化验室的筹建。在上述项目试生产期间,她连续跟踪每个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并对检验方法进行改进、优化,确保每个新项目顺利投产。

诲人不倦,做技能传承人

在带徒育人方面,小凤也是毫无保留。自20xx年担任公司职工教育培训师以来,她总结多年积累的经验,形成书面材料,编制成化学检验工《培训教材汇编》,把自己的绝技绝活传授给他人。为了高质量的教学,她认真摸索文本编辑和制图软件,将自己的创新方法联系工作实际,做成有趣又实用的PPT,在教学中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培训效果显著。参加高级技师培训的19人中有11人通过考试,获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参加技师培训的99人中有68人通过考试,获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在合肥市20xx年度化学检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由她带队参赛的选手们,取得包揽竞赛前6名的好成绩。

作为基层管理者,小凤在工作中本着“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细节决定成败”的工作作风,在公司的质检岗位上默默奉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本部职工和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

工匠先进事迹12

我国现代化发展迅猛,各行各业如雨后春笋般,向世界展现出了一个复兴大国的傲然雄姿。这自然是个人之骄傲、社会之幸事、国家之富强。

如果说屠呦呦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是勉励我们笃学创新的最强音;如果说余光中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是扣住我们怀念乡愁的最亮星。那么,我们内心最底处最不会被升华飘走的血脉,就是黄大发的“大国工匠”之路。他,是新时代造就的勇恒者。

大国工匠,是勇敢恒定的弄潮儿不渝的宏志。因为精益求精,“中国天眼”在探寻着人类遨游太空的更长航道。未来得及FAST盈出成功之喜泪,勇敢恒定的大国工匠南仁东的恪尽职守的精忠报国汗便已流干。“中国天眼之父”虽已长眠于祖国气势非凡的崔巍群山的怀抱之中,但FAST却以它经鬼斧神工智造出的强悍身躯顶起中国太空进步事业的一片天。

大国工匠的目光是国人展望未来复兴的希望之眸。

艰苦奋斗,是不忘初心的受苦者紧抓成功衣袂的强手,最终奏响的凯歌将歌颂他们苦尽甘来的历史。若不是锲而不舍的赵以炯对浩如烟海的“圣贤书”孜孜不倦地探究,那么“西南第一状元郎”的耀祖光宗成才报国史,怎会时时刻刻鼓舞着坚持不懈的寒门学子报国为民的英才志气!不忘历史,并勇敢接受命运满注厚望的锻打,苦练绝技,成功的光辉必将能够照耀奋斗的逐梦者像星星那样闪烁!

大国工匠,就在这股不怕困难、不认输的勇敢无畏向前冲的劲头儿上,造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才。

大国工匠,是一种的惊天动地的强大带动性力量,能在最关键时刻助风流人物绝处逢生,造就伟业。这其中的智慧就在于刘邦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中,而这种至关重要的智慧的成功性实践,就在于这种带动性力量的辅助。一位大国工匠之所以能出类拔萃,是因为摒弃了闭门造车的陋习。只有当我们打破固步自封的为积习所造成的桎梏后,才有望于成为共和国高技术创新人才团队中的一员。而这其中的原动力,正是来源于大国工匠智慧的创新与实践。

我们要做能创造历史并能为历史做贡献的祖国创新型人才——大国工匠!

工匠先进事迹13

熟练地用扳手调整好机床卡座,迅速放上坯料,固定位置,设置参数。按下启动键,伴随着嗡嗡的机器声,在铣刀切割下,坯料便向着精密部件“雕刻”起来。站在数控机床前的操作工,就是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技能工艺师、“江苏大工匠”孟维。这样的动作,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以前全靠手工操作,手停车床停,现在智能多了,指哪打哪。”看着眼前的“老朋友”,孟维感慨。

20xx年,20岁的孟维从技校毕业后,进入徐工集团车床操作车间成为车工。第二年,企业首次引进数控设备,喜欢捣鼓计算机的他被调整到数控岗位,成为厂里首批数控车工。

面对陌生的数控机床操作界面,在技校学习的知识显得“小儿科”了,原本自认是行家里手的孟维,也有些无所适从。不甘心的他凭着一股韧劲,从最基本内容学起,一有空就站在机床前反复看,反复琢磨,硬是啃下了十几本厚厚的专业书籍。从初具复杂零部件数控加工能力,到精通多种主流数控系统的程序编制,再到能独立调试、改进部分技术,一路走来,孟维成了数控机床加工和维修的半个专家。

然而,进取的道路上不全是坦途。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选拔赛,孟维只拿了5分的低分。这让他意识到,“工人每天做的都是相同的事,工作可以重复再重复,但绝不能重复昨天的水平。”之后,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他每天苦练12小时,持续了大半年。比赛二等奖的最终成果,也给他鼓了劲。

工匠先进事迹14

“为了将单箱薄片重量的允差精准控制在±5kg以内,我们收集了一年的数据,换了很多新‘算法’,其实有时候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仅仅是为了改进一个小小的生产问题。”红河卷烟厂制丝部电气维修师陈伟说到。

他是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云南中烟技术能手、红云红河集团技术能手、陈伟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但论及成就和贡献时,陈伟总是笑着说:“没什么,不说个人,说说大家,都是团队的功劳。”

可能因为常常与机器和数据打交道,陈伟总能让人觉得冷静从容,无论是鼻梁上架着的“金丝框”眼镜,还是静静听你讲话时微蹙的眉头,亦或是问答问题时停顿几秒思考后慢慢的语调……

“努力且有天赋”这是陈伟给大家最深的印象,“解决不了的难题找陈伟。”“新的设备问题找陈伟。”,各种“疑难杂症”的“克星”几乎成了陈伟在大家心目中的另一个名字。

创造性的研究,不辜负热爱

制丝“生丝水份”预测系统构建; 通过大数据分析建模,提升制丝薄片装箱重量准确性;对“顺序加水”系统进行研发,通过按重量、时间精准加水提高回潮后烟叶含水的均匀性……

当别人问起他是怎么有这么多“奇思妙想”时,他把这归结于“兴趣”。陈伟坦言自己是一个电子产品的“粉丝”。但他对电子产品的兴趣并不在于它们的外观设计,而是它们的“内在”。“因为对电子产品感兴趣,顺带就研究一下产品的程序。”

“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业”……各种“公众号”总会把最新的编程思路、最前沿的“算法”及时推送给陈伟 “因为感兴趣搜索几次后,‘大数据’就一直推送,以至于现在打开手机都是编程”或许,就是这样的兴趣爱好,给了他许多编程上的创作灵感。

“我很享受设计编程的过程。”在外行人看起来枯燥甚至有些艰涩的电气编程,在他看来却是一种愉悦的享受。许多人说陈伟在电气方面很有天赋,也有许多人说是他沉得下心来钻研的性子使然,其实他早已将自己的事业以及对电气技术的钻研、学习作为了一种愿意全心投入的热爱。

不断积累,寻找更快的“路”

“他判断设备故障很准确,处理很迅速方法也很得当。他处理完故障的设备就能恢复使用,不会担心存在故障处理不完全或不彻底的问题。”这是操作人员在提起陈伟时对他的评价。

在电气故障排除的竞赛现场,陈伟站在一排长长的电柜前,一手抬着电路图,另一只手在彩色的电线上快速搜寻着。时间在秒表上快速跳动,而设置的故障也在他的从容与冷静中,一个个的被排除出来…… “四十分钟的故障排除时间,他只用了十多分钟就都全部准确的排除了,是最快的一个。”裁判说道。

排除设备故障的精准迅速,面对设备突发故障的冷静从容,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早年曾参与过香糖料供配料中心、300公斤试验线、新增储丝房等几次大的设备改造,让陈伟的电气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历练。

“自己经历过许多次设备改造,让我有了许多动手实践的机会来独立处理问题。更让我学会了遇到设备故障要冷静思考,结合各种可能性,想到的越多,排除越快。处理的故障越多,直觉就越准确。”陈伟说

“作为师父,他总能给我全新的思路”

“如果不能改变硬件问题,或许我们构建一个与之匹配的预测系统呢?”当回忆起解决“提高生丝水分合格率”这个难题时,陈伟的徒弟周进宝说到,“当时,整个攻关都陷入了瓶颈,他给了我们完全不一样的解决思路。”

“他就像一个宝藏一样,总能给我全新的想法。”每每提起陈伟,周进宝总会这样说。在与陈伟一同工作的岁月里,在各个电柜前认真研究图纸、控制程序的潜心专注;在办公室和其他电气维修人员热烈讨论问题的认真;在为他传授知识,答疑解惑时的耐心细致……这一个个片段,都默默的印在了周进宝的心里,遇到困难换个新的思路也慢慢成为了他的工作态度。

以他为负责人的陈伟劳模创新工作室以“疑难公关、创新研发、传艺授技、推动引领”为目标。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在陈伟的统筹和带动下,共开展了40余次技术研究,组织学习培训73次,名师带徒9人,完成12项难题攻关,获得专利技术7项,发表科技论文6篇,其技术研究和成果多次在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获得奖项。如今,陈伟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然成为工厂、制丝车间传授技能、创新管理经验、拓展工作方法的攻关创新主阵地、成果转化试验田、技术传播的大学校。

工匠先进事迹15

致敬劳模工匠|段翔:用匠心打造模具人生

在这个浮华的时代,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已经变成了一件极其难得的事情,成都新航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模具设计师段翔,从事模具设计11年,在这个讲究快的时代,摒弃浮躁,坚守着自己的行业,打磨着自己手上的模具。

20xx年6月,23岁的段翔从大学模具设计专业毕业后,便进入模具行业,一心扑在模具设计的学习和研究上。他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航空航天高端有色金属铸件、航空机载设备、光电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的现代化铸造及深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石膏型熔模精密铸造行业处于前列,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这种高精密复杂的模具对设计者的要求很高。”段翔说,设计之前,要先对产品进行模拟分析,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改善方案,然后才进入模具的设计阶段。工作中,他专注铝合金石膏型熔模精密铸造工艺技术及模具工装设计工作,精益求精,在开拓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针对航空某大型叶轮壳体由于50个叶片用传统模具方式成型效率低下,精度降低,他提出用旋转抽芯的方式整体脱模,提高了蜡型40%的工作效率;针对飞机辅助动力系统的齿轮箱壳体及其复杂的油路铸件,他进行创新整体油路3D打印砂型设计,完成了该复杂铸件的生产,保证了主机厂该型产品的设计定型工作;针对航空风扇导流环产品设计采用3D打印PS粉的预制蜡型产品的生产方式,其结构复杂有24根细长叶片,3D打印生产成本相当高,他创新提出结合水溶蜡制作模具型芯的工艺方法成功解决其批量生产的难题,使得多种难于成型的复杂铸件铸造成功,为公司每年节约70余万元的生产费用……

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在公司工作10余年期间,段翔平均每年完成70余副模具设计,为公司新品开发及产品改进提供的坚实的基础,目前已获得国家授权《薄壁铸件加工装置》《一种可回收热能的热处理设备》《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蜡机》《一种铸件加工浇注系统》等实用新型专利10项。

不仅如此,他还在技艺传承上将自己掌握的工艺技术毫无保留地向其他工艺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传授,从而带动公司技术人员整个设计团队能力提升。连续三年荣获成都新航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标兵荣誉称号。

在段翔看来,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对从事的工作和手中的产品负责任的态度。“11年只是个开始,今后我将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深耕,做精做细做到极致,同时做好‘传帮带’,为社会培养更多模具人才。”

25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