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 HT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事迹吧,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工匠先进事迹,欢迎大家分享。

工匠先进事迹1

致敬劳模工匠|罗卫东:深耕高压开关产品设计 为“中国造”贡献工人力量

52岁的罗卫东在四川电器集团中低压智能配电有限公司任主任工程师,从事产品设计工作。29年光阴荏苒,罗卫东从一线技术员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伴随始终的是他对待工作的那份执着与坚持。采访中,罗卫东强调,这么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将产品发挥到最完美,“我认为对每一个研发的产品,必须不断锤炼,才能出精品,才能成为经典。”

高压开关设备被誉为电网的心脏,零部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网的安全运行,罗卫东擅长并一直从事高压开关设备的产品设计,为了追求产品的完美,设计过程他也总是不厌其烦。有时花了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辛苦做出来的方案或者设计图纸,过程中自己觉得不满意、不完美,就会毅然推翻即将完成的图纸,从头开始,绝不迁就。那间堆满技术资料和图纸的办公室,见证了他冥思苦想、埋头工作的一个个白昼和夜晚。

过硬的技术是创新的前提,罗卫东常常强调创新和不断改进才是第一生产力。29年来,他以专注、极致的匠人精神,刻苦钻研,大胆创新,主持完成KYN44-12/3150-40开关设备的开发,设计了适合断路器的推进机构、活门机构、联锁机构等,解决新型断路器在开关柜内的各类问题,使开关柜的性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丰富了行业产品结构系列。产品通过了型式试验及省级鉴定,技术性能优良,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在湘钢三中央220kV变改造、攀成钢340、草坡水电站等工程中成功应用,作为公司特色产品,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持完成KYN44-12/3150-40开关设备的开发、主持完成KYN28A-12(S)4000-40开关设备的开发、主持设计了用于高海拔的KYN60-40.5GY开关柜……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工作近30年,罗卫东先后主持或参与设计研发成功多项新产品;并获一种防止误操作的联锁装置(ZL 201610458078.7)发明专利等3项、获一种开关设备用防静电和电弧视窗(ZL 201320202478.3)等6项用新型专利。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工匠精神是需要传承的,你不能吝啬自己的技艺,自己优秀不算优秀,大家一起优秀才是真的优秀。”罗卫东通过传帮带,培养了徒弟8名,实现了12-40.5kV高压开关设备产品设计的技艺传承。在问起罗卫东对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理解时,他认真的说道:“追求极致,传承和口碑并重。我们一定要发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做实质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人才,为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贡献我们的工人力量。”

工匠先进事迹2

全国优秀教师宁征:朴素情怀育“幼苗”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专业拔尖人才、市劳动模范……面对这些光环,宁征说:“我最大的成就是看到孩子们快乐地成长”。青岛实验幼儿园从上世纪90年代建园初期的51个孩子,到现如今的1600个孩子,从一个长满杂草的小院到如今7个分园的办园规模,每一天的变化她都亲历见证,每一步的成长她都如数家珍,唯一没变的却是她质朴的情怀。“我觉得我这份事业像自己的一个孩子,生了它,养了它,也越来越离不开它。”

—宁征

建园初期20xx字评语感动家长

“我拿着一串钥匙和三个素不相识的老师,先把杂草丛生的幼儿园清理干净,用两个月的时间招了51个孩子。”1993年,在宁征从教的第12个年头,她接到教育局通知到市实验幼儿园做园长。实验幼儿园是什么概念?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是什么?这些没有人告诉过她,甚至连幼儿园都只是一所闲置多年的房子。清理卫生、筹备开园、宣传招生……两个月后,她们迎来了第一批入园的51个孩子。

“那时候在幼儿园孩子们的一日活动封闭单一,除了上课就是排队,盥洗排队,吃饭排队,上厕所排队,户外活动要排队……然而,孩子们最愿意去的地方就是盥洗间。因为,在这里,他们可以得到自由,同伴间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嬉戏,说说悄悄话。”这是宁征对上世纪90年代初期幼儿园一个深刻的印象,但她认为这不是幼儿园本来的样子,孩子的天性需要得到释放。“我们带孩子走出幼儿园,去码头,游海港,孩子们变得快乐了。”为了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她带领孩子们走向社会,感受自然,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孩子们的话题也多了起来。在当时的年代,她大胆的创新,做出了和其他幼儿园不一样的改变,市实验幼儿园也很快成为全市优秀幼儿园的“样本”。“过完年,我们的孩子又增加了50多人,这也体现着家。 长的认可。”宁征说,从家长对新幼儿园的陌生到接受,用了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而这也得益于她当时很多创新的想法,比如每月一次敞开园门,邀请家长进园了解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不仅如此,她还要求老师在期末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为每一个孩子写一份20xx字的评语,而每一个孩子的评语宁征都要看一遍,这些深深打动了家长,成为幼儿园早期“开放教育”的萌芽。

不断创新8本专著谈“开放教育”

“1995年,第二所幼儿园开园,由原来的4个班扩展为8个,在园的幼儿达到260人。”宁征说,既然“开放教育”回馈给她那么多惊喜,她就应该对其进行深层次研究。因此,从“九五”到“十五”期间,正式确立了《幼儿园开放教育》研究课题,并与1998年和20xx年先后编辑撰写出版了《开放教育文集》,至今,她已经出版了8本专著,而“开放教育”早已成为了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我们好不容易研究的成果让别人学去了,那我们还有什么 优势?”教师杨柳在实验幼儿园工作了10年,也见证了幼儿园的成长,她告诉记者,每学期都有挂职园长到幼儿园学习,但宁征却这样告诉她:如果能让更多的孩子受益,我们就为这份事业做出了贡献,我们不怕别人学东西,别人学了我们可以再研究,再创新。如果说宁征是教育家,那么她早在20年前就是了,但20年后,她却依然走在这个行业的前列,正是“创新”给了她无穷的力量。

春种秋实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

“如今,我们依然坚持开放教育,活动主题是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庭生活、社区、家乡名胜,多彩的节日,社会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等。”据宁征介绍,现在幼儿园仍以“开放教育”为主线,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围绕季节、节日等话题开展,如《春天来了》、《美丽的秋天》、《冬天我不怕》、《我们的社区》、《好朋友》、《美丽的家乡》、《欢欢喜喜过大年》、《好妈妈》、《端午节》、《中秋节》、《我喜欢的海洋动物》、《海洋之舟》、《我要上学啦》等被列入“开放教育”各年龄班幼儿探究的主题活动中,引导孩子们自由、自主、开放、快乐的探究学习,并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比如《欢欢喜喜过大年》是大班孩子的一个常态主题,通过“喜迎年”、“年怎么过”、“我家过年”三条主线展开,到春联、年画、中国结等新年元素让孩子动手制作,再到邀请爸爸妈妈进园欣赏自己的作品……家园间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共度新春佳节的到来。

开放教育,很简单的几个字,宁征却没有停下探索、创新的脚步。她还围绕着“开放教育”研究,除了先后编写出版了8部专著外,每年接待国内外来访者千余人,举行专题观摩研讨活动几十次,为国培、省培、市培班举办“开放教育”。

工匠先进事迹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式上,当装备方队从天安门城楼前通过时,举国一片欢腾。20多天过去了,陕西航天时代导航设备有限公司(7107厂)特级技师刘湘宾心里,还充满着自豪和振奋,因为除了阅兵式上展出的防务装备,还有奔月的“嫦娥”、入海的“蛟龙”、导航的“北斗”,这些大国重器导航系统的关键零部件陀螺,不少出自他和他的团队。

陀螺是惯性导航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关系着卫星能否到达预定轨道、导弹能否命中目标、潜水器能否到达指定海域,它就像眼睛一样,能够迅速精准定位。而刘湘宾就是擦亮“眼睛”的工匠,他的绝活就是能把陀螺的精度加工到微米和亚微米级,让大国重器的“眼睛”看得更准更远。

从退伍军人到全国技术能手、航天贡献奖获得者、三秦工匠,刘湘宾走过了近40年奋斗之路。1983年,他退伍后在7107厂当了一名铣工。“刚进车间,一看见这些大型设备,我就爱上了这个工作。”于是,他自学了技校的全部13门课程,“我唯一的爱好就是听机床声响。”从此,他在精密和超精密机械加工方面越钻越深、越钻越精。经过74次试验,他自创一套高精度机床加工刀具,完全替代了进口产品,并取得了发明专利。

7107厂成立了以“刘湘宾”命名的劳模工作室,今年这个工作室获得省上表彰。刘湘宾带领的54人航天集团金牌班组是7107厂最大的生产班组,有一名特级技师、7名国家高级技师、20名国家技师。这个班组还是陕西省的工人先锋号。在刘湘宾工作室,摆着两列玻璃橱柜,陈列着这个班组部分产品的模型。“从建厂到现在,100多次大型飞行试验,没有一次因为我们厂的产品出问题,导致发射失利的。”刘湘宾说,国家交给他们什么任务,他们都按时完成,质量做到最好,技能水平做到最高。他说:“用先进的设备,做出最好的产品,这就是7107厂航天人的初心。”

工匠先进事迹4

阅兵式上的防务装备、奔月的“嫦娥”、入海的“蛟龙”、导航的“北斗”等大国重器导航系统的关键零部件—陀螺仪,有很多出自他和他的团队。

从事铣工38年,练出将陀螺仪精度加工到微米和亚微米级的绝活,以精准的导航擦亮大国重器的“眼睛”,在以微米度量的世界不断超越,一次又一次大写中国!

工匠先进事迹5

“为了将单箱薄片重量的允差精准控制在±5kg以内,我们收集了一年的数据,换了很多新‘算法’,其实有时候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仅仅是为了改进一个小小的生产问题。”红河卷烟厂制丝部电气维修师陈伟说到。

他是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云南中烟技术能手、红云红河集团技术能手、陈伟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但论及成就和贡献时,陈伟总是笑着说:“没什么,不说个人,说说大家,都是团队的功劳。”

可能因为常常与机器和数据打交道,陈伟总能让人觉得冷静从容,无论是鼻梁上架着的“金丝框”眼镜,还是静静听你讲话时微蹙的眉头,亦或是问答问题时停顿几秒思考后慢慢的语调……

“努力且有天赋”这是陈伟给大家最深的印象,“解决不了的难题找陈伟。”“新的设备问题找陈伟。”,各种“疑难杂症”的“克星”几乎成了陈伟在大家心目中的另一个名字。

创造性的研究,不辜负热爱

制丝“生丝水份”预测系统构建; 通过大数据分析建模,提升制丝薄片装箱重量准确性;对“顺序加水”系统进行研发,通过按重量、时间精准加水提高回潮后烟叶含水的均匀性……

当别人问起他是怎么有这么多“奇思妙想”时,他把这归结于“兴趣”。陈伟坦言自己是一个电子产品的“粉丝”。但他对电子产品的兴趣并不在于它们的外观设计,而是它们的“内在”。“因为对电子产品感兴趣,顺带就研究一下产品的程序。”

“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业”……各种“公众号”总会把最新的编程思路、最前沿的“算法”及时推送给陈伟 “因为感兴趣搜索几次后,‘大数据’就一直推送,以至于现在打开手机都是编程”或许,就是这样的兴趣爱好,给了他许多编程上的创作灵感。

“我很享受设计编程的过程。”在外行人看起来枯燥甚至有些艰涩的电气编程,在他看来却是一种愉悦的享受。许多人说陈伟在电气方面很有天赋,也有许多人说是他沉得下心来钻研的性子使然,其实他早已将自己的事业以及对电气技术的钻研、学习作为了一种愿意全心投入的热爱。

不断积累,寻找更快的“路”

“他判断设备故障很准确,处理很迅速方法也很得当。他处理完故障的设备就能恢复使用,不会担心存在故障处理不完全或不彻底的问题。”这是操作人员在提起陈伟时对他的评价。

在电气故障排除的竞赛现场,陈伟站在一排长长的电柜前,一手抬着电路图,另一只手在彩色的电线上快速搜寻着。时间在秒表上快速跳动,而设置的故障也在他的从容与冷静中,一个个的被排除出来…… “四十分钟的故障排除时间,他只用了十多分钟就都全部准确的排除了,是最快的一个。”裁判说道。

排除设备故障的精准迅速,面对设备突发故障的冷静从容,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早年曾参与过香糖料供配料中心、300公斤试验线、新增储丝房等几次大的设备改造,让陈伟的电气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历练。

“自己经历过许多次设备改造,让我有了许多动手实践的机会来独立处理问题。更让我学会了遇到设备故障要冷静思考,结合各种可能性,想到的越多,排除越快。处理的故障越多,直觉就越准确。”陈伟说

“作为师父,他总能给我全新的思路”

“如果不能改变硬件问题,或许我们构建一个与之匹配的预测系统呢?”当回忆起解决“提高生丝水分合格率”这个难题时,陈伟的徒弟周进宝说到,“当时,整个攻关都陷入了瓶颈,他给了我们完全不一样的解决思路。”

“他就像一个宝藏一样,总能给我全新的想法。”每每提起陈伟,周进宝总会这样说。在与陈伟一同工作的岁月里,在各个电柜前认真研究图纸、控制程序的潜心专注;在办公室和其他电气维修人员热烈讨论问题的认真;在为他传授知识,答疑解惑时的耐心细致……这一个个片段,都默默的印在了周进宝的心里,遇到困难换个新的思路也慢慢成为了他的工作态度。

以他为负责人的陈伟劳模创新工作室以“疑难公关、创新研发、传艺授技、推动引领”为目标。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在陈伟的统筹和带动下,共开展了40余次技术研究,组织学习培训73次,名师带徒9人,完成12项难题攻关,获得专利技术7项,发表科技论文6篇,其技术研究和成果多次在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获得奖项。如今,陈伟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然成为工厂、制丝车间传授技能、创新管理经验、拓展工作方法的攻关创新主阵地、成果转化试验田、技术传播的大学校。

工匠先进事迹6

刘丽扎根采油井场近30年,用勤奋与韧劲解决了一个个生产难题。她带领“刘丽工作室”全体成员,先后实现技术革新1048项。

用团结与创新培养了一批批石油领域人才,在实干与奋斗中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石油精神。

工匠先进事迹7

致敬劳模工匠|肖艳玲:专注食品加工16年,致力创新优化工艺技术

走进四川新华西乳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艺组长肖艳玲正在认真检查并记录设备的各项参数,她专注于食品加工工艺和供应链控制16年,在乳制品加工行业具有丰富的经验。

20xx年,毕业于西华大学质量检验专业,肖艳玲进入成都蓉崃通威饲料有限公司品管部,积累了10年检测技术、产品工艺控制、供应链质量控制等工作经验。20xx年,加入四川新华西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西乳业)质量技术部,主要从事乳制品的工艺控制、供应链质量管控等工作。

“一杯好牛奶的关键在于优质的奶源,而优质奶只能产自本土奶。”肖艳玲在参与公司优质乳项目时,潜心于优质乳产品前端和后端的控制。“满足优质乳的关键评价指标,包括糠氨酸、乳铁蛋白、乳球蛋白等,其中糠氨酸含量仅为 3~6 mg/100g蛋白质,乳铁蛋白高于120mg/Kg,乳球蛋白高于4000mg/L。”在公司的牧场奶源基地,她常住几个月,一边研究总结,一边指导健康养殖,发表论文《高产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通过调查研究,肖艳玲发现国内低温乳制品工业供应链配送的局限性,尤其是低温乳制品配送量少时,低温奶配送到家时,温度受不到保证。面对这样的情况,她勇于创新,发明了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保温送奶箱》,这种保冷送奶箱能够减少送奶员的二次分拣现象,提高送奶员效率、降低鲜奶在送奶途中的菌落总数感染概率。

此外,她还注意到,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时有造成酵母污染的情况,是造成发酵型含乳饮料胀包、变质的主要原因,因此食品生产企业对原料、生产过程和环境、产品具有严格的微生物管控,在食品检测和卫生评定中,酵母菌落的检测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检测项目。经过反复测试,肖艳玲提出《一种酵母定性检测方法和应用》。

“这种方法具体操作是在无菌操作下量取样品,加入无菌稀释液中,混匀,制成样品匀液;取其所得样品匀液,加入无菌培养皿中。”肖艳玲介绍道,然后向培养皿中第一次加入VRBA培养基,将培养基与样品匀液混合均匀;待凝固后,第二次加入VRBA培养基覆盖在凝固样品的表层,得到培养平板;翻转平板,置于36±1℃培养;培养结束后,将平板放置到显微镜下观察,判断是否有酵母菌群。

深耕生产一线,肖艳玲带领工艺组积极优化工艺、探索新方法,实施小创新19项,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升了生产效率,为公司节约成本100多万元。

不仅如此,肖艳玲还无私传授经验和技术,培养徒弟10名。通过对工艺的潜心研究测试,她已申请获得8项专利,发表8篇论文。且多次获得公司表扬,仅在20xx年,她参与的项目优质乳黄金24小时鲜牛乳获得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的认证,获得了省名牌产品及四川民众满意奶制品;其“一种新的饮料指标标准化计算方法”获得“创新三等奖”称号。

工匠先进事迹8

抓进度不断推进生产提速

他是“把哨的士兵”,牢牢把握生产节奏,守住任务节点。对于他来讲,庞大的系统工程丝丝紧扣,飞机上工作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当下耽搁的每一分钟都可能影响下一项任务开展,带来计划的大调整。为了推动相关工作高效进行,他盯设计,盯工艺,盯工段,盯自己工段以外的班组,电话盯,微信盯,第一时间保障现场问题解决。不把问题说清楚、解决好就绝不罢休的工作风格也成为了他身上的标签,让人肃然起敬。正因为他身上的这一股劲,电子电气工段生产速率显著提高,同时带动C919大型客机全机电缆的上线速度、完成率、产品质量等的日益提升。“在解决问题上,我只有一个立场,那就是为了产品质量、型号发展”。成功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正是他的坚持,带动工段形成合力,促进型号研制架次条线解决关键问题,保障产品优化落实。

作表率扛起责任有担当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对大飞机事业的责任担当,源于他对“百年百架”目标的深刻认识。他深知,这一目标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留给大家的时间不多,因此更不能懈怠。作为工段长的周琦炜,在C919首架机首飞前夕,立下了“不完成首飞任务不刮胡子”誓言,展现出攻坚克难的壮志豪情;在C919大型客机104架机线缆敷设期间,整整30天他坚持驻扎现场,自始至终他都是一句话,“大家一起干,有问题找我,我都在”。他的以身作则,他的奋斗精神,使工段内团结一心,使大家为之感动,深受感染,没有一个人觉得苦,没有一个人觉得累,最终顺利完成104架机全机导通节点。

抓管理确保工作协同高效

随着C919大型客机项目研制不断深入,为了确保完成生产节点,周琦炜对班组制定“军事化”管理,从班组出勤和上机工作时间进行调整,从班前会到中午用餐时间,从下午上机到下班,时刻按规定时间“走”,确保机上生产效率。他周一做好本周工作布置、周五做好本周工作总结,如班组成员遇到特殊情况,充分做好工作的协调安排,提高班组工作的连贯性。他与设计、工艺方紧密协作,推动多工位齐头并进,带领班组组员全力奋战,完成了数万个卡箍、超过十万个标准件以及线缆线束的敷设工作,保证线缆敷设万无一失。

对于梦想,他执着追求、坚持不懈;对于工作,他恪尽职守、不断创新;对于自己,他严格要求、不求名利;对于后来者,他悉心教导、倾囊相授。作为一名扎根一线13年、专注飞机电子电气装配技术的老员工,周琦炜用信心和恒心“两颗心”,扛起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使命,充分挖掘并发挥组织协调能力,完成众多急、难、险、重任务,带领团队共同推动国产大飞机电子电气装配一架比一架好、一架比一架快。

工匠先进事迹9

xx自xx年参加工作,一直在xx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从事数控车床加工,参加工作至今短短的十三年间,在各级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从一名青工已经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聘为中国兵器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xxxx五一劳动奖章、“xxxx全区技术能手”、xx“三八”红旗手、xx草原英才、xx高级技师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和奖励。并在xx年当选为xx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以及xx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成为了公司数控加工领域的领军人物。

总结十几年来的工作,她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技能工人,要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立足本职岗位充分锻炼,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中,除了从老师傅身上不断学习,吸取更多经验的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努力学习本工种的操作技能,并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岗位练兵、技术比赛活动,通过比赛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十年来,多次代表一机集团参加各级各类数控技能大赛,均取得优异的成绩。xx年,参加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取得了第四名的优异成绩。两次获得xxxx华中数控技能大赛第一名,xx年参加xx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立足本岗,为企业打造一流的产品

十三年的工作见证了我国装甲车辆的飞跃。从90-Ⅱ、三代到后来的96、三代大改、轮式、30吨轻型坦克,每一个产品都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和技能人员的辛劳和汗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作为一名兵工企业的加工人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她作为班组建设领导小组的质量员,担负着整个班组质量监督和质量事故预防的重担。随着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开展,她发表的对于提高某军品螺栓合格率的课题.该螺栓是军品项目某部件的主要零件,生产基数为46件/台.其尺寸精度要示严格,并且其螺纹与配合端面的垂直度有很高要求,是唯一一项由军代表直接检验的一级精度螺纹的产品.在以往大批量生产时发现工序45精车外圆及端面时,其精度要求不易保证,产品合格率仅为85%。在不合格品项目分析调查中显示垂直度超差占不合格率的78%,加工形成振纹占11%,外圆椭圆及尺寸超差各占7%和4%。

要大幅度提高此产品的合格率必须解决垂直度超差问题。经过工艺和工装改革,我们成功的将产品合格率提高到98%。此项改善采用更科学有效的方法,降低能耗,减轻劳动强度,简化操作程序。令精度要求得更容易保证,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为后续加工争取更多的时间。随着现代化设备的应用,标准刀具和、模块化工装的引入,好多旧的工艺方案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要求。

不断创新,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面对鲜花和荣誉,并没有沾沾自喜仍然在普通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着,为企业的发展和国防装备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xx年公司以强大的数控加工能力和大批高技能数控加工人才优势为依托,以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加工能力为目标,成立了数控技能创新工作室。同年,以数控技能创新工作室为基础,申报成立了xxxx级“xx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的成立为我提供了跟多的经验交流渠道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工作室成员由生产一线高技能数控人才组成,工作室根据每个人各自的技术特点和擅长领域,结合当前数控生产的实际需求,研讨制定了一批具有操作性强、推广性高、高效低耗、拥有较高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立项课题和攻关项目,成立课题攻关小组开展专项技术攻关。

在工作室课题项目中,负责“数控程序模块在生产实际中应用”的课题研究。该课题主要以螺纹钢套类零件的标准化加工为切入点,针对各种基数大、规格多、工序繁、效率低、废品率高的零件加工,建立数控程序模块,实现数控程序模块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推广。

用编制宏程序的方式,将不同的规格数据作为程序变量,实现在一个程序下调整变量数据加工不同规格零件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螺纹钢套类零件的加工质量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其平均废品率降低30%,单件加工时间由改善前的65分钟缩减为5分钟,加工效率提高10倍以上,班产量由从前的30件提高为80件,刀具费用节省30%,原材料费用节省5%。全年共可节约台时费用462100元,节约材料费13863元,两项累计节约47万余元。

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至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品的生产效率、加工质量、生产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每年课题攻关累计节创价值百万元以上。充分调动和发挥技能人员技能立业、岗位创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实现“技能高、素质高、士气高、结构优、机制优”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标进一步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技术革新、带徒传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回顾成长的道路,既有个人的刻苦学习和艰辛努力,更离不开企业的提供学习、成长和施展的平台,随着企业发展,发挥技术优势,立足本职岗位,创新工作,将自己锻炼成一个“实用型,技术型,知识型”的企业人才,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企业发展和祖国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匠先进事迹10

熟练地用扳手调整好机床卡座,迅速放上坯料,固定位置,设置参数。按下启动键,伴随着嗡嗡的机器声,在铣刀切割下,坯料便向着精密部件“雕刻”起来。站在数控机床前的操作工,就是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技能工艺师、“江苏大工匠”孟维。这样的动作,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以前全靠手工操作,手停车床停,现在智能多了,指哪打哪。”看着眼前的“老朋友”,孟维感慨。

20xx年,20岁的孟维从技校毕业后,进入徐工集团车床操作车间成为车工。第二年,企业首次引进数控设备,喜欢捣鼓计算机的他被调整到数控岗位,成为厂里首批数控车工。

面对陌生的数控机床操作界面,在技校学习的知识显得“小儿科”了,原本自认是行家里手的孟维,也有些无所适从。不甘心的他凭着一股韧劲,从最基本内容学起,一有空就站在机床前反复看,反复琢磨,硬是啃下了十几本厚厚的专业书籍。从初具复杂零部件数控加工能力,到精通多种主流数控系统的程序编制,再到能独立调试、改进部分技术,一路走来,孟维成了数控机床加工和维修的半个专家。

然而,进取的道路上不全是坦途。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选拔赛,孟维只拿了5分的低分。这让他意识到,“工人每天做的都是相同的事,工作可以重复再重复,但绝不能重复昨天的水平。”之后,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他每天苦练12小时,持续了大半年。比赛二等奖的最终成果,也给他鼓了劲。

工匠先进事迹11

每个中国人面对世界,最引以为傲的是“中国制造”四个字。确实,made in china已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如何把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又是每个国人心中的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缺的不仅仅是尖端技术和超前创意,更多的是一种兢兢业业的传统,一种脚踏实地的作风,一种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到了最后阶段,并产生了最终三名候选人。更多人关注的是伟大的科学家和著名的摄影师,但是我将会把手中的选票留给那位从未踏足大学之路的焊接大师王师傅,因为他代表的是我们当前缺失的大国工匠精神,是我们苦苦追寻的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的金钥匙。当前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国家实力迅速崛起于世界。但是,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乱象,几乎我们都能每天在电视上、网络上都能看到。生活中,很多人在工作上不敬业爱岗、专研技术,只想着买彩票一夜暴富;部分实业公司不专注于产品升级和服务提高,却放弃主业去搞房地产开发;

甚至很多校园莘莘学子不好好学习而炒股。虽然这些是经济迅速发展过程当中必然出现的一些现象,但是也反映出这个社会浮。夸与鼓噪之风过重,亟需王师傅为代表的大国工匠精神来改变这种现状。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如何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也包含在我们提倡的中国梦内容中,但是由于工匠精神的缺失,在很多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要实现“中国创造”这个伟大梦想,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首先,应大力提倡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的大国工匠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时代的风向标。其次,国家注重、鼓励技术的创新、实业的发展,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再次,重视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培养大批像王师傅这样的大师级技能人才,做到广积薄发,实现量到质的变化。我们高中生在面对高考这个人生第一道门槛时,也是踏出实现我们青春梦想的第一步。我们有人在努力成为科学工作者、著名摄影家或是艺术家,但更多的人最终将会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作者。每个人成功之路不是在于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每个行业中的状元,成为一名伟大的大国工匠,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工匠先进事迹12

xx,现任嘉荫县科学技术协会副科级干部。多年来一直工作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普及战线上,无论在科委、科技局(北药办),还是科协的工作岗位上都恪尽职守、高度负责、脚踏实地、锐意创新,成为我县乃至我省科普战线的领军人物和科普专业的行家里手,一直发挥着引领和榜样作用,带动身边科技工作者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为我县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担当有为,突破技术壁垒,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北药作为一项产业,栽培技术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解决栽培技术难题,张志权率先创建了“嘉荫县乌云镇地道药材科技示范园”。利用示范园区主栽16个品种的地道药材,探究栽培技术,并通过田间展示,传播地道药材栽培技术,助力产业的发展。龙胆草是比较名贵的中药材,当时龙胆草育苗技术仅掌握在几位专家手里,技术封锁。为突破技术壁垒,张志权潜心研究龙胆草的生物学特性,用两年的时间攻克了育苗技术,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几年来,他主持研制的“龙胆草全方式育苗及直播栽培技术”项目和“水飞蓟规模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项目,获得“黑龙江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因他在北药种植方面的研究与推广得到上级认可,20xx年的8月被命名为“伊春市张志权中药材种植技能大师工作室”。

二、根植科普一线,恪尽职守,服务大局

他在科普方面树立大局意识,围绕县城经济发展开展工作。几年来,围绕科普创建工作,我县先后被评为伊春市、黑龙江省、国家科普示范县。深入开展“科普益民兴村(场)计划”。先后有4个农技协及4人获得省和国家奖补资金,带领“讲师团”深入四镇五乡60多个自然村屯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累计举办培训班260多场(次),推广实用农业技术700多项(次),培训达万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素质,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积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屡获佳绩。嘉荫县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基层单位”。

三、立足本职岗位,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展为民服务的本领

学无止境。他每天面对农民各种各样的提问,需答疑解惑,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是不够的。他善于学习,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广泛涉足畜牧养殖、家禽养殖、特色养殖、大田栽培、北药种植、水产养殖、花卉苗木、山野栽培以及小浆果栽培等方面的知识,并总结推广了“玉米高产综合技术配套方案”、“大豆高产综合配套技术方案”,每年累计推广近万亩,百姓当年实现多增收200多万元。玉米“品”字栽培技术推广,可以与对照田相比增产20%-50%,又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又一法宝。通过学习与实践,并传播,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引领百姓走向依靠科技致富的轨道上来。他的工作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被评为“全省百名科技传播优秀工作者”。

工作以来,兢兢业业,不计个人得失,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科技星火带头人”、“黑龙江省创新能手”、“伊春市创新能手标兵”、“伊春市第二届乡土人才”、“伊春市第七届青年科技奖”、“嘉荫县优秀人才”等荣誉。

工匠先进事迹13

人物名片:全国煤炭系统技术创新能手,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煤炭系统技能大师,全国能化学系统大国工匠。

年,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一矿机械厂任技术员,在25岁时就由一名技术员成长为机械厂主管技术和生产的副厂长,成为当时矿里最年轻的科级干部。

年4月,我国铁路进行第六次大提速,对煤炭装车提出了新的要求,哈尔滨铁路局以外的火车皮进行煤炭装车时,煤炭高度不许高出车厢高度,如果按标准进行装车,平均每节车厢要少装4吨煤炭才能满足不超高的要求。这就出现了亏吨现象,按沈阳局平均运费20元/吨计算,公司年产量万吨左右,每年造成经济损失3000万元-5000万元。这在全中国乃至世界来说都是个新课题。当公司领导将整个项目的设计、加工和安装工作交给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带领安装人员每天早出晚归,克服部件重、高空作业、车皮通过影响施工等困难,经过连续50天的奋战,终于完成了研制任务,将高出车厢的煤炭压到和车厢高度一样的高度,同时也达到了车厢规定的装载吨位,完全解决了煤炭超高和亏吨问题。此成果现在被国内多家煤炭企业采用,每年为各企业挽回因亏吨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亿元以上。

年,公司决定在储装中心快速装车站新建一套车皮降高装置,要求必须做到车皮一次性 通过完成煤炭的装车、平整和喷淋降尘三项工作。他提出对整个设备进行全自动控制的设想,经过两年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年正式投入运行,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现全自动控制,降高效果最好的车皮降高装置,大大缩短了车皮站停时间,同时,避免了因煤炭运输产生的扬尘对铁路沿线造成的煤尘污染,此项目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连加拿大的跨国煤炭企业集团都非常感兴趣,要来国内进行考察。年,此项目获得职工经济技术创新项目一等奖;年,获得全国煤炭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年,公司筛分厂进行二级破碎机至工业广场锅炉房输煤系统的刮板机及二破下分煤漏斗设计制作与安装。设计院设计的方案,漏斗安装需要10天,而且筛分系统集中控制线路需改线,暖气管路需改线,工程量大,还影响外运装车10天左右,少销售100万吨煤炭,损失巨大。听到消息后,他立刻到达设备安装现场,对现场房屋和立柱、漏斗等设备进行了尺寸测量,回到家中连夜进行设计,大胆提出不用设计院的方案,采取将分煤漏斗的安装位置由皮带机机尾滚筒后方安装改为右

侧,转载刮板机也由后方安装改为右侧安装的方案,这样漏斗不用重新制作,使用现有的漏斗即可,只是需要在现在的漏斗侧面开个口,加入一个自制的可调节输煤量的翻转漏斗即可,而且筛分系统集中控制线路和暖气管路也无需改动。公司领导研究后采纳,在储煤仓满仓的情况下进行漏斗安装工作,漏斗安装只用了4小时就完成,而储煤仓内的存煤可以保证12小时的装车需要,没有影响到外运装车,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120多万元,获得公司嘉奖。

工匠先进事迹14

20xx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各国元首都收到了来自中国的国礼。这个中国的国礼被命名为和美,是放在金盘子里的颜色明亮的白丝巾。这条白丝巾特别是谁也抓不住。因为这条丝巾来自有近三千年历史的锻炼技术。

传统的锤子雕刻作品大多是铜器,金银器上的锤子雕刻很少,被命名为和美的国礼,设计要求是非常美丽的银器锤子雕刻。更加困难的是,作品所需的纹理不是规范的几何图形,而是要求呈现纺织品自然柔软的垂下状态,表现纺织品的自然皱纹,在宽度只有0.1毫米的皱纹中也要刻上图案,表现纺织品随着光线的移动而产生的明暗变化如何把只有0.6毫米的银片变成这个国礼?锤子使用的主要工具叫做锤子。古代的锤子工匠可以用锤子在金属器具上刻出千变万化的浮雕图案。在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现场,中国技术美术集团锤击师孟剑峰已经敲击了23年锤击,作为行业名人,他被命令制作这个国礼。工果你想做好工作,你必须首先利用它的工具。一个独特的锤子雕刻作品需要设计和创造最合适的锤子。孟剑峰从古代锤子触摸前辈的智慧,从古代法律探索启示路径。8天后,孟剑锋终于制作了丝巾图案最难的锤子。

其次,实际面临的锤子对象是厚度只有0.6毫米的银片,比蛋壳厚一点头发。根据设计图案,在这片薄银片上挖出细微的经纬线,交错成细致的纺织纹理。在锤子的过程中,如果用力稍微多一点,把银片敲透的话,整个作品就会放弃工作废弃。这就是传中不能出现百万分之一的错误。但是孟剑峰做的,国礼的作品终于完成了,在金色的盘子里,白色柔软的丝巾自然重叠,收到礼物的人想拿那条丝巾。现在这个锤子的国礼已经成为行业技术传说。

工匠先进事迹15

刘丽始终把“我为祖国献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己任,坚守在生产一线,苦练本领。她专注于解决生产难题,研发各类成果200余项,其中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33项、国家专利及知识产权软著41项。她研制的“上下可调式盘根盒”,使操作时间缩短四分之三,填料使用寿命延长6倍,在60000多口油井应用,年节约维修工时10万小时、节电2.4亿多度。她研发的“螺杆泵井新型封井器装置”等一批成果填补了国际国内技术空白,累计多产油60000多吨。

作为中国石油技能专家协会主任,刘丽带领专家团队行程17万公里,走遍石油、炼化、石化生产现场,攻克中国石油生产难题1000余项,取得国家专利704项,技术技能成果获奖20xx项,为油气勘探领域技术技能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25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