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称号人民科学家赵忠贤事迹
荣誉称号人民科学家赵忠贤事迹是什么样的呢?赵忠贤的科学成就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荣誉称号人民科学家赵忠贤事迹(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荣誉称号人民科学家赵忠贤事迹精选篇1
发现液氮温区超导体后,荣誉和奖励接踵而至。赵忠贤淡然地说:“荣誉归于国家,成绩属于集体,我个人只是其中的一分子。”科研路上,他没有止步,依旧一门心思扑在实验室里。
2008年,日本科学家发现了在掺氟的镧氧铁砷材料中存在26K的超导性。随即,有中国科学家把超导临界温度提到略高于传统超导体的理论极限40K。赵忠贤则率领团队很快将超导临界温度提高到50K以上,并创造了大块铁基超导体55K的超导温度纪录,再次使我国高温超导研究站在了世界最前沿。当时已经67岁的他,在成果出现前夕带领年轻人熬了三个通宵,在完成了初期最关键的三篇论文后得知,其中一篇只比国外同行早发表了一天。
历经70年发展,在赵忠贤等一批科学家的倡导、推动和践行下,我国超导材料科学从追赶到引领,实现了突破性跨越,具备全球瞩目的领先实力。同时,在产业化层面,我国超导行业经历了打破国外垄断、传统产业爆发和新型产业部署三个阶段,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基建等战略实施,我国超导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中金等机构预测,2028高温超导带材市场空间超百亿元,领先企业将迎来“0到1”机遇期。如何把握时代发展机遇,推动超导材料产业迈向新的高度已成为我国超导领域新的挑战。
荣誉称号人民科学家赵忠贤事迹精选篇2
赵忠贤于1941年1月出生在辽宁省新民县。上小学时,他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次自然课上,老师做了一个老鼠生理活动与氧气浓度关系的实验。当增加氧气时,老鼠表现得很活跃,当减少氧气时,老鼠则变得越来越怠惰。这个现象触动了他,“使我对自然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中学后,赵忠贤更好学了。例如,在学____面几何课程时,他常常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几何习题,“结果搞得床上、地上到处画得都是各种几何题的证明”。他回忆道,这种对新鲜事物的激情以及思考问题的学习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后来的科研生涯]。
1959年的一天,赵忠贤在高中班主任的桌子上发现一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的招生简章。当了解到赵忠尧、钱学森和华罗庚等众多著名科学家在此校执教时,他便决定报考中科大。同年9月,赵忠贤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科大。中科大创办于1958年。为了发挥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和人才优势,该校采用“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模式——各个研究所的一线科学家亲自登台讲授基础课。例如,吴有训、严济慈等人讲授普通物理,华罗庚、吴文俊等人讲授高等数学。大学期间,赵忠贤打下了坚实的数理基础。同时,中科大还强调宽口径培养人才,在学生掌握深厚数理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大学一年级,赵忠贤就曾与同学到实验室开展实验设计。
荣誉称号人民科学家赵忠贤事迹精选篇3
当时,国际学术界普遍认可“麦克米兰极限”,即超导临界温度最高不大可能超过40K(约零下233摄氏度)。但赵忠贤经过调研、交流和缜密思考,赞同国际上关于“这一理论可以突破”的观点。
在10年积累的基础上,1986年底,在瑞士科学家发表论文指出可能存在35K(约零下238摄氏度)的超导体后,赵忠贤团队和国际上少数几个小组几乎同时在镧—钡—铜—氧体系中获得了40K以上的高温超导体。传统理论的崩塌,让“北京的赵”在国际超导研究领域崭露头角。
那时国内实验条件落后,与国外差距巨大,但这阻挡不了赵忠贤和同事们的科研热情。缺少实验设备,他们就自己动手现造;为了赶实验进度,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困得不行了就在椅子上打个盹,醒来继续工作。
1987年2月,赵忠贤团队再次取得突破,他们独立发现了临界温度93K的液氮温区超导体,并在国际上首次公布其元素组成,即钇—钡—铜—氧。从此,科学家可以用相对便宜且好用的液氮取代昂贵的液氦来构建低温环境,更利于超导的应用。
液氮温区超导体的发现引发学术界轰动。1987年,赵忠贤受邀赴美国参加物理学术会议,是5位特邀报告人之一。
荣誉称号人民科学家赵忠贤事迹精选篇4
1964年,完成学业的赵忠贤被分配到物理所低温物理室工作。他先是参加了由洪朝生组织的超导计算机器件研制任务③,大胆地将半导体的光刻技术应用于超导器件的制备,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1966年。之后,赵忠贤领导开展了单极和双极斯特林制冷机的国防研制任务。这对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他来讲,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为了能够按时完成任务,赵忠贤经常加班加点,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查找资料。为了联系材料加工业务,他还要经常出差。1969年,赵忠贤小组研制的单极2W/38K制冷机,成功冷却了电子工业部第11研究所的红外激光雷达,使其野外联试取得成功[6]。1972年,他又作为负责人之一承担了为微波量子放大器的应用研制微型致冷机的国防任务[7]。这项工作开展后不久,赵忠贤就接到了到英国进修超导物理的通知。
1972年3月13日,中英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同年5月25日,由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艾伦·霍奇金(A. Hodgkin)等人组成的代表团与中方代表在中国科学院举行会谈,决定恢复中英两国之间的科技交流。当时,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中国预备建立粒子加速器,发展高能物理学科。通过选派科学家代表团到美国和欧洲等地考察的方式,获知国际上的高能粒子加速器已开始使用超导磁体[9]。在此背景下,赵忠贤获得了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超导物理的机会。
荣誉称号人民科学家赵忠贤事迹精选篇5
在实用超导薄膜研究团队中,团队负责人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双聘研究员金魁担任。同时还有多位具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背景的超导薄膜和低温技术专家先后加入,组成了国内一流的班底阵容。
团队通过技术集成创新,在国外禁运的情况下,仅用一年多时间,就自主设计并成功研制“三光束脉冲激光共沉积镀膜系统”。该设备基于国产部件实现技术集成创新,包括采用国产小型固态脉冲激光器实现多光束共沉积,激光器与光路系统模块化整体位移,研发稳定的大面积加热器,自主研发控制软件实现操作智能化等,已成功制备出2英寸双面YBCO超导单晶薄膜,将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高品质应用型薄膜产品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实用高温超导材料与应用研究团队负责人由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员、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首席专家王维担任。作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创新团队,他们聚焦新一代高温超导带材制备工艺,实现超导带材-核心设备-磁体系统全链条研发。团队在双面带材制备、超导磁体设计制造等方面都有大量研究成果。
2024年5月,在赵忠贤的支持下,实用高温超导材料与应用研究团队还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中色创新研究院-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高温超导联合工程中心。该中心将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攻关高温超导带材制备和系统集成技术,掌握并储备二类带材等超导关键技术和生产能力,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超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