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英雄”黄宗德个人事迹

| 徐球

“战斗英雄”黄宗德个人事迹新鲜出炉,黄宗德都有哪些功勋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战斗英雄”黄宗德个人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战斗英雄”黄宗德个人事迹

“战斗英雄”黄宗德个人事迹篇1

74年前,当侵略者把战争强加到新生的共和国头上,亿万中国人民发出正义的呐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2年8月,21岁的黄宗德奉命奔赴抗美援朝战场。

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金城反击战。黄宗德所在的志愿军第24军74师220团2营5连奉命攻打上九井西山。他们面对的是南朝鲜军用雷区、铁丝网和火力点交织构筑起的防线,被敌人叫嚣为“模范阵地”。

13日夜,总攻开始。连长让因得痢疾正发高烧的黄宗德殿后。他却说:“就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上!”冒着敌人密集的弹雨,黄宗德第一个跃出阵地,率领全班突破7道铁丝网,攻下敌前哨阵地。

完成既定任务后,他带尖刀班主动策应两翼兄弟部队突破敌防线,连续摧毁敌5个火力点,打退敌1个班的反扑,攻占主峰。

战斗打了整整一夜,惨烈程度超乎想象。战斗结束后全连仅剩13人。

第二天,黄宗德独自一人遭遇了躲在坑道内的残敌。在冲锋枪被打坏,右前胸负伤的情况下,他没有退缩,而是抱着必死的决心,用仅有的手榴弹和炸药包炸开坑道。敌人纷纷缴枪投降。

“我的枪早就打不响了,为了稳住敌人,我大喊:‘五班六班快过来。’”黄宗德说,“事实上只有我一个,哪有五班六班?”

此次战斗,黄宗德打掉敌地堡3个,毙敌7人,只身俘敌22人,缴获卡宾枪12支、步枪8支、冲锋枪4支、报话机2台。

“战斗英雄”黄宗德个人事迹篇2

秋日的一个下午,在黄宗德居住了38年的家中,记者一天内第二次见到了他。与当天上午在天津警备区河东第四离职干部休养所的活动室接受媒体集中采访时不同,这位93岁的老兵,脱下笔挺的老式军装,换上灰色短袖T恤和深蓝色长裤。

黄宗德,“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战功赫赫的英雄——他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荣获“二级战斗英雄”、胜利功勋荣誉章,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被朝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

聚光灯之外,在家中静静坐在椅子上、手扶拐杖的黄宗德,看起来与我们身边的老年人似乎没什么不同。

从一个斑驳褪色的绿漆铁皮柜子里,黄宗德的妻子王锦华找出他的立功证书。不同时期的立功证书摞在一起,装在一个薄薄的白色塑料袋里。

把黄宗德对面的旧沙发当“桌子”,记者蹲下来,一本本翻看他的立功证书。老兵起初默默无言,直到记者捧起一本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集体立功纪念证”,他又提起当年发生在朝鲜注字洞南山的那场战斗。

1953年7月的金城反击战,因为在攻占注字洞南山诸阵地的战斗中表现英勇,黄宗德所在连荣立集体二等功,黄宗德荣立个人一等功。

走下战场,黄宗德所在排仅剩3人,所在连仅存13人。

“战斗英雄”黄宗德个人事迹篇3

奄奄一息的刘吉昌躺在一个小地堡里,看见班长,艰难地要水喝。

水,只能去先前敌人宿营的地堡里找。黄宗德摸到第三个地堡时,突然听见附近坑道里有动静。继续靠近,坑道中的残敌突然朝他射击,一颗子弹擦着他的头飞过去,打掉了帽子;另一颗子弹击穿他的冲锋枪弹夹,打中他的右前胸。黄宗德顾不得疼,想还击,但枪坏了,也没有手榴弹。他决定先后撤,喊山头上的两名战友共同对敌。

撤出不远,黄宗德猛然看见,一位牺牲的战友身上,绑着6枚手榴弹和1个大炸药包。一瞬间,他心中腾起无穷的勇气,向自己发出无声的战斗命令——

“我把3枚手榴弹捆在一起扔向坑道。‘轰’的一声,坑道口掀起烟尘。趁敌人慌乱,我又拉开炸药包引线塞进去,尘土、砂石、弹片四处飞溅,坑道口被炸塌了。”

“心里那个痛快!”趁着烟雾,黄宗德向坑道逼近,只听见里面咳嗽声不断。

“投降!优待俘虏!缴枪不杀!”黄宗德用早已烂熟于心的朝鲜语一遍遍喊道。“再不投降,就炸死你们!”他持枪守在洞口,下达“最后通牒”,命令敌人出来站队。

敌众我寡,怎么办?黄宗德灵机一动,脱口而出:“5班、6班快过来……”敌人信以为真,将一件件武器抛了出来。

“一夫当关”的黄宗德,只身俘敌22人,缴获卡宾枪12支、步枪8支、冲锋枪4支、报话机2台。因表现英勇,他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荣立一等功。

“战斗英雄”黄宗德个人事迹篇4

见到黄宗德老人,是在天津警备区河东第四离职干部休养所一幢老旧的红色小楼里。黄老讲述的故事,一字一句敲击在心上,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革命历史是英雄用鲜血写就的。黄老讲着讲着,忽然沉默了一会儿,缓缓抬起头,眼睛里含着泪水说:“我又梦见他们了,他们还是那么年轻,我在梦里给他们讲,咱们的祖国强大了!谁也不敢随便欺负咱们了!他们高兴极了……”

“过去的事怎么也忘不了,现在的事倒记不住。”黄老今年93岁,70多年过去了,他从来没有忘记牺牲战友的名字,他的记忆仿佛永远停留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黄老的眼里盛满故事,脸上布满风霜。他用力挺直身子坐在那里,目光和煦,脸膛红润润的,茂密的头发只在发间轻轻点染了几笔银色。他穿着一身朴素挺括的绿呢子军装,胸前的勋章保存得十分完好,没有因为时间久远而褪色。讲到开心处,黄老的手不自觉地抓挠一下头发,露出腼腆慈祥的笑容。

如果不是胸前佩戴的勋章,可能谁也想不到他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英雄——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黄宗德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战斗英雄”黄宗德个人事迹篇5

1931年,黄宗德出生在山东荣成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家里人多粮少,黄宗德只读了两年小学就辍学,在附近村庄给地主富农打工。

黄宗德成长于抗日战争时期,他的亲属中有地下党员,在他们的影响下,黄宗德加入了青年抗日先锋队,为组织传递消息,站岗放哨。

那时,对生死还没有概念的黄宗德牢记一句歌词:“英勇杀敌在前面,众心协力大家一起上前线,重伤不叫苦,轻伤不下火线……”如今已93岁高龄的他,脑海中还清晰记得这段旋律。

1948年,17岁的黄宗德成为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的一名战士。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黄宗德所在的班作为突击班,冒着敌人的炮火强渡长江。

当时他和战友们坐着小木船冒着炮火前进,在距岸边二三十米远,船被打坏,他们都落水了,黄宗德回忆:“我也不会水,是一位老乡把我架着上了岸。但有一个信念,我绝不能牺牲在这儿,我们要解放全中国。”

255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