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先进事

| HT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事迹吧,事迹有两种用途:一是宣传典型,二是评选先进。拟事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匠先进事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匠先进事迹1

52岁的罗xx在四川电器集团中低压智能配电有限公司任主任工程师,从事产品设计工作。29年光阴荏苒,罗xx从一线技术员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伴随始终的是他对待工作的那份执着与坚持。采访中,罗xx强调,这么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将产品发挥到最完美,“我认为对每一个研发的产品,必须不断锤炼,才能出精品,才能成为经典。”

高压开关设备被誉为电网的心脏,零部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网的安全运行,罗xx擅长并一直从事高压开关设备的产品设计,为了追求产品的完美,设计过程他也总是不厌其烦。有时花了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辛苦做出来的方案或者设计图纸,过程中自己觉得不满意、不完美,就会毅然推翻即将完成的图纸,从头开始,绝不迁就。那间堆满技术资料和图纸的办公室,见证了他冥思苦想、埋头工作的一个个白昼和夜晚。

过硬的技术是创新的前提,罗xx常常强调创新和不断改进才是第一生产力。29年来,他以专注、极致的匠人精神,刻苦钻研,大胆创新,主持完成KYN44-12/3150-40开关设备的开发,设计了适合断路器的推进机构、活门机构、联锁机构等,解决新型断路器在开关柜内的各类问题,使开关柜的性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丰富了行业产品结构系列。产品通过了型式试验及省级鉴定,技术性能优良,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在湘钢三中央220kV变改造、攀成钢340、草坡水电站等工程中成功应用,作为公司特色产品,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持完成KYN44-12/3150-40开关设备的开发、主持完成KYN28A-12(S)4000-40开关设备的开发、主持设计了用于高海拔的KYN60-40.5GY开关柜……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工作近30年,罗xx先后主持或参与设计研发成功多项新产品;并获一种防止误操作的联锁装置(ZL 201610458078.7)发明专利等3项、获一种开关设备用防静电和电弧视窗(ZL 201320202478.3)等6项用新型专利。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工匠精神是需要传承的,你不能吝啬自己的技艺,自己优秀不算优秀,大家一起优秀才是真的优秀。”罗xx通过传帮带,培养了徒弟8名,实现了12-40.5kV高压开关设备产品设计的技艺传承。在问起罗xx对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理解时,他认真的说道:“追求极致,传承和口碑并重。我们一定要发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做实质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人才,为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贡献我们的工人力量。”

工匠先进事迹2

刘丽扎根采油井场近30年,用勤奋与韧劲解决了一个个生产难题。她带领“刘丽工作室”全体成员,先后实现技术革新1048项。

用团结与创新培养了一批批石油领域人才,在实干与奋斗中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石油精神。

工匠先进事迹3

小彪从事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工作二十余年,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安徽省技能大奖”、“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煤炭系统优秀技术能手”、“淮北矿业集团首席技师”等称号。

自踏入煤矿这个行业开始,小彪以特有的热情和干劲,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把勤奋工作当成自己最大的乐趣。在工作中坚持用心谋事、务实干事,做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主持参与多项技改革新项目,积极推行机电设备自动化、无人化技术改造。

攻克技术难题

20xx年,他带领职工对锅炉房进行变频改造,改造后锅炉的吨标煤产气量平均提高11.3%,炉渣灰分正常情况下均达到72%,在煤质较好时,能达到80%左右,每产生一吨蒸汽就能节约燃煤40—50Kg,每年可创造经济价值55万元。

20xx年初,煤炭行业跌入低谷,人员流失严重,小彪和他的团队大胆进行技术改革,对煤矿井下主要运输系统进行集控和自动化革新改造,利用触摸屏作为上位机控制,PLC作为控制核心,采用485通讯手段,将两千米的皮带机和6部给煤机有效结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每年创造经济效益超100万元。

20xx年,针对煤矿井下喷浆机原材料浪费情况,他发明并申请专利“一种水泥浆下防沉淀装置”,有效确保了现场操作的安全性,仅材料一项,每年就可节约费用约20万元。

潜心钻研技艺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最能体现价值。20xx年,小彪根据煤矿生产需要,大胆提出并实施了主井装载系统的自动化、可视化方案。该方案实施后不但实现了系统操控无人化,还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年创造经济效益近80万元。20xx年,根据最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他又对提升机保护试验进行完善和改造,大大提高了提升机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创新培训方式

20xx年,中国煤炭协会命名小彪工作室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他注重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对青工的培训力度,提高青工的技能水平,让大部分职工都能一岗多能,从而弥补人员流失造成的不利影响。他还编写了《故障处理的方法》、《交流提升机故障分析与处理》等教材,并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使用,不断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的技术更新改造。同时积极开展团队、师带徒及职工精准培训工作,累计培训职工20xx余人,带徒弟35人,团队大部分成员都成长为各个厂矿的骨干。

工匠先进事迹4

他是“铁面的将军”,心中始终有一杆标尺。“再大的人情大不过飞机质量和安全”,工段内任何可能的问题在他这里都没有人情可讲,盯人、盯责,一问到底、一查到底。在飞机线缆安装、导通等方面,飞机到哪个阶段应该做到哪一步,他都有本清楚账。精益求精、对问题紧抓不放的精神,驱使他在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发现问题“早举手”,坚决杜绝隐瞒不报、弄虚作假等不诚信行为。

在参与c919大型客机101架至104架机的研制期间,他带领团队解决驾驶舱顶控板、操纵台安装等关键问题,推荐全机卡箍的选用,提升产品质量、优化生产操作、加速生产研制,助力c919大型客机项目研制顺利进行。

工匠先进事迹5

xx,中国兵器工业集团xxxx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防务事业部,高级技师。xx年1月,他以一线工人的身份当选为xxxx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成为改革开放以来xx一线工人当选这个职务的第一人。

参加工作24年来,xx锐意进取,坚持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工人,其独创的“xx切削法”、“xx圆锥切削法”等11项先进操作法,攻克了军品科研试制中130余项加工技术难题,在国家武器装备,国家极端制造领域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直面难点,秀出新时代蓝领风采。

xx年,某国家重点军用装备落户北重集团。其中的关键件主齿轮轴产品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要求高,大端外径和小端外径悬殊较大,尤其是小端外径太细,容易产生弯曲变形。而技术要求加工出的产品同轴度为0.015毫米,圆度公差为0.005毫米,表面粗糙度0.8,加工技术要求相当高,再加上经过渗碳和淬火零件变形,使定位基准产生偏差。面对没夹具、没现成可借鉴经验的难题,xx凭着高超的技艺,采用边干边摸索,边记录。针对定位基准产生偏差,采用先粗加工再进行精加工的加工流程,最终达到了产品精度要求,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产品如期保质保量发往用户,受到用户的高度认可。

xx年底,北重集团自主研发成功世界最大的首台首套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的主油缸在维修时需要进行机械加工,加工的难点主要有三个:一是部件体积太高,加工时观察不到加工表面,尺寸也不好测量;二是该部件有一个缠绕的工序,缠绕完之后随着加工工序的行进,内孔随之发生着难以控制的变化;三是部件加工到一半要掉头干,需重新找正保证同轴度公差,接刀处要分毫不差。

面对如此难题,xx夜以继日的查阅资料、反复试验、论证,创新性的制定了一套维修方案,通过粗车—缠绕—半精车—磨削—精整加工等工序,采用设计特殊卡具增加稳定性,减少刀具径向切削力,双向分段加工方法。经检测,各项尺寸均符合要求,圆度、圆柱度保证在了4丝以内,后续节省资金600多万元。

二、挑战尖端,车出新时代车工风范

会干不会说,会说不会写,会写不会总结。为了突破技能工人的局限,xx十分注重理论学习和总结提升。他说这可以让一个人的技术变成后来人的技术。工作中,xx不仅从操作层面解决技术难题,还努力从理论上分析研究形成解题的通用方法和理论方法。

钳工怕打眼儿,车工怕车杆儿。车工把工件长度与直径之比大于25倍的杆,称为细长杆,并且长径比值愈大,加工难度越大。xx向这个难题发起了挑战。他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潜心钻研、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加工长杆、轴类的科学合理方法——“郑氏切削法”。该方法突破了五大技术难点:控制圆柱度形位公差和表面质量、消除细长轴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掌握工件装卡具的技巧、采用反向走刀车削细长杆、车削时实现跟刀架支撑爪与工件的最佳接触压力。

xx年,某军用产品属于超大直径轴承,要求精度高,工厂没有如此高精度的设备来进行生产。xx认真分析产品特点、反复计算技术参数、数百次试验论证,针对滚道硬度高的情况,采用立方氧化硼刀具并优化切削参数,配合生产组织部门修改了加工方案,有效解决了加工难题,在优化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使产品生产效率提高10倍。

xx年,某重点军品科研试制产品焊接壁薄件关重件加工、出口印度高压水压试验机细长轴和细长丝杠关重件的加工等多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累计为公司节约价值达1500余万元。

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xx还革新了小直径斜齿加工问题、细长杆梯形螺纹的车削等技术,创造了以他名字命名的“xx圆锥切削法”,并在北重集团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创造了3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三、授业传承,锻就金牌“教练员”

在为兵器制造难题“把脉开方”的同时,xx坚持“做事先做人,传艺先传德”言传身教,倾心育才。他积极发挥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力争将自身从“运动员”蜕变为“教练员”。几年来,他培养出40多名中青工,在北重集团、xx市、xxxx、兵器集团技术比武中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名成员已成为公司关键技能带头人,为新时期兵器事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做出卓越的贡献。

xx的成长足迹记载了他对职业技能的执著追求与热爱,书写了他在本职岗位上自强不息的进取历程,诠释了一名新一代企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真实内涵。xx常说,做工人至此,我的人生无悔了。

工匠先进事迹6

一米五六的个头,不足百斤的体重,远看单薄瘦削,但就是这样一个“弱女子”却能驾驶千斤重的桥机,多年来凭借“零失误”赢得周围同事、整个行业的认可。

17岁那年,田得梅从青海水电高级技工学校(现青海水电技师学院)毕业,经过面试、培训,她被分往拉西瓦水电站工作。初来乍到,学校的书本知识和真正的实践始终存在差距,况且她驾驶天车也是一个阴差阳错的巧合——“当时可供女性工人选择的岗位只有电焊、配线和天车3种,其它两个专业已经招满,我只能选择天车,我甚至还不知道‘天车’是什么。”好在田得梅遇到了职场中的第一个“贵人”,就是师傅杨玲玲,在她的倾囊相授下,田得梅不仅学会了所有技能,也坚定了要继续干下去的念头。随后她随着工程建设不断转移“战场”,在龙江、向家坝、尼那、万家寨、梧州、葛洲坝等水电站进一步磨炼和精进。

“就像开汽车一样,不同的司机给乘客带来的乘坐体验不同,开桥机也是同理,千万不能简单的认为只是把设备或材料从一个地方吊到另一个地方”。师傅杨玲玲的话在田得梅心中深深埋下了“平稳驾驶”的种子。如何把这些特殊的“乘客”舒适地吊送至指定区域,成了田得梅清晰的探索追求方向,2平方米不到的天车操作空间,在她眼中却有数不尽的“小门道”。

“手动换档时要注意逐档增加或减少,接近吊点时判断距离提前减速避免急停,开关按钮和操控手柄时动作要平稳,不猛拉猛拽猛按……”。每发现一个驾驶小窍门,田得梅都会继续摸索直至完全找到“手感”。日积月累,田得梅总结出了“眼看、耳听、鼻闻、脑想、手脚动”的“人机一体”操纵技巧。

但田得梅不满足于只会“驾驶”天车,现场经验累积久了,她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无论在哪个电站工作,天车都是一直在运转不停的,起先不管遇到什么小问题,都需要联系检修的同事来处理,要是我自己会做这些了,是不是效率就能提高了?”说学就学,田得梅在下班后多了一项安排,就是跟着试验室的同事,学习天车的日常维护和保养,这项技能让她应对工作更加自如起来。为了锻炼自己的耐心、细心,性格开朗、大大咧咧的田得梅特意买了毛线和十字绣磨性子。

“精进自己的技艺,主动去配合师傅们而不是让他们遵从自己的习惯”。慢慢地,田得梅受到越来越多师傅们的认可。“得知开桥机的是田得梅,我的心里就格外踏实”,和田得梅经常配合的起重师傅常慧周这样说。

工匠先进事迹7

拥有的财富和地位并不意味着成功,真正的成功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流尽最后一滴汗,发出最后一束光。这是看完《大国工匠》给我最大的感动!

世界并不全都由那些光鲜亮丽的伟人创造,苏联哲学家尤金说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句话说的很对,然而现在我要对其进行一下修饰,历史是由社会中的每个普通人创造的。行行出状元,想要干出一份傲人的事业,首先你要喜欢它,你不喜欢他,你就不会把你的感情,你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这件事情上,做到敬业乐业。

如今,身为一位大一马上就要迈入大二的学生,也不能再用对新环境的不熟悉而整日迷茫,浑浑噩噩。是时候该热血一次了!少壮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不要因今日的迷茫而让日后扼腕叹息,身为三加二的我们更要好好在这几年打好专业知识的基础,日后再结合专业技能,成为下一个大国工匠!

工匠先进事迹8

“蛟龙号”上的“两丝”钳工顾秋亮

推荐语:“蛟龙号”是中国首个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组装起来最大的难度就是密封性,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而在中国载人潜水器的组装中,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钳工顾秋亮,也因为有着这样的绝活儿,顾秋亮被人称为“顾两丝”。43年来,他埋头苦干、踏实钻研、挑战极限,追求一辈子的信任,这种信念,让他赢得潜航员托付生命的信任,也见证了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迈进。

0.2丝,一根头发丝的1/50

“蛟龙号”的载人球是在俄罗斯定制的,安装的难度是在球体跟玻璃的接触面,要控制在0.2丝以下。0.2丝,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50。

除了依靠精密仪器,更重要的是依靠顾秋亮自己的判断。用眼睛看,用手摸,就能做出精密仪器干的活儿,顾秋亮并不是在吹牛。他即便是在摇晃的大海上,纯手工打磨维修的潜水器密封面平面度也能控制在两丝以内,因此人称“顾两丝”。

“蛟龙号”潜航员以生命相托

20xx年,“蛟龙号”开始组装,顾秋亮和他师傅级的前辈们一起被抽调到这个项目上。而且凭着“两丝”的功力,顾秋亮被任命为装配组组长。他们最大的挑战就是确保潜水器的密封性。

“蛟龙号”是中国首个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组装起来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顾秋亮他们只能一点点摸索。时间长了,顾秋亮两只手基本上没有纹路了,打卡都成问题。

目前在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有两个,组装工作都是由顾师傅牵头。4500米载人潜水器或许是他组装的最后一台潜水器,载人舱的玻璃装好了,他还是那么精细,那么专注,反复确认它的安全性。

让人信任一次两次、一年两年容易,要一辈子信任很难。顾秋亮43年来,用他做人的信念,埋头苦干、踏实钻研、挑战极限,追求一辈子的信任。这种信念,让他赢得潜航员托付生命的信任,也见证了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迈进。

工匠先进事迹9

刘丽始终把“我为祖国献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己任,坚守在生产一线,苦练本领。她专注于解决生产难题,研发各类成果200余项,其中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33项、国家专利及知识产权软著41项。她研制的“上下可调式盘根盒”,使操作时间缩短四分之三,填料使用寿命延长6倍,在60000多口油井应用,年节约维修工时10万小时、节电2.4亿多度。她研发的“螺杆泵井新型封井器装置”等一批成果填补了国际国内技术空白,累计多产油60000多吨。

作为中国石油技能专家协会主任,刘丽带领专家团队行程17万公里,走遍石油、炼化、石化生产现场,攻克中国石油生产难题1000余项,取得国家专利704项,技术技能成果获奖20xx项,为油气勘探领域技术技能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匠先进事迹10

致敬劳模工匠|肖艳玲:专注食品加工16年,致力创新优化工艺技术

走进四川新华西乳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艺组长肖艳玲正在认真检查并记录设备的各项参数,她专注于食品加工工艺和供应链控制16年,在乳制品加工行业具有丰富的经验。

20xx年,毕业于西华大学质量检验专业,肖艳玲进入成都蓉崃通威饲料有限公司品管部,积累了10年检测技术、产品工艺控制、供应链质量控制等工作经验。20xx年,加入四川新华西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西乳业)质量技术部,主要从事乳制品的工艺控制、供应链质量管控等工作。

“一杯好牛奶的关键在于优质的奶源,而优质奶只能产自本土奶。”肖艳玲在参与公司优质乳项目时,潜心于优质乳产品前端和后端的控制。“满足优质乳的关键评价指标,包括糠氨酸、乳铁蛋白、乳球蛋白等,其中糠氨酸含量仅为 3~6 mg/100g蛋白质,乳铁蛋白高于120mg/Kg,乳球蛋白高于4000mg/L。”在公司的牧场奶源基地,她常住几个月,一边研究总结,一边指导健康养殖,发表论文《高产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通过调查研究,肖艳玲发现国内低温乳制品工业供应链配送的局限性,尤其是低温乳制品配送量少时,低温奶配送到家时,温度受不到保证。面对这样的情况,她勇于创新,发明了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保温送奶箱》,这种保冷送奶箱能够减少送奶员的二次分拣现象,提高送奶员效率、降低鲜奶在送奶途中的菌落总数感染概率。

此外,她还注意到,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时有造成酵母污染的情况,是造成发酵型含乳饮料胀包、变质的主要原因,因此食品生产企业对原料、生产过程和环境、产品具有严格的微生物管控,在食品检测和卫生评定中,酵母菌落的检测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检测项目。经过反复测试,肖艳玲提出《一种酵母定性检测方法和应用》。

“这种方法具体操作是在无菌操作下量取样品,加入无菌稀释液中,混匀,制成样品匀液;取其所得样品匀液,加入无菌培养皿中。”肖艳玲介绍道,然后向培养皿中第一次加入VRBA培养基,将培养基与样品匀液混合均匀;待凝固后,第二次加入VRBA培养基覆盖在凝固样品的表层,得到培养平板;翻转平板,置于36±1℃培养;培养结束后,将平板放置到显微镜下观察,判断是否有酵母菌群。

深耕生产一线,肖艳玲带领工艺组积极优化工艺、探索新方法,实施小创新19项,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升了生产效率,为公司节约成本100多万元。

不仅如此,肖艳玲还无私传授经验和技术,培养徒弟10名。通过对工艺的潜心研究测试,她已申请获得8项专利,发表8篇论文。且多次获得公司表扬,仅在20xx年,她参与的项目优质乳黄金24小时鲜牛乳获得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的认证,获得了省名牌产品及四川民众满意奶制品;其“一种新的饮料指标标准化计算方法”获得“创新三等奖”称号。

工匠先进事迹11

周建民有一双神奇之手,工作39年来,完成创新成果千余项;他有一双可靠之手,研制的16000余件专用量规无一发生质量事故。

周建民有一双精准之手,凭借眼看、耳听与手感,使专用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执着忘我练就一身功夫,巧思钻研成就创新达人,一人一册培养后辈新人,他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工匠先进事迹12

刘湘宾,196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国家高级技师,现任7107厂首席技师,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劳模创新工作室、陕西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航天九院首届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宝鸡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曾获“全国技术能手”、 “中国质量工匠”、“陕西省劳动模范”、“三秦工匠”、“航天贡献奖”等多项奖励,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航天报国是他的理想,“攻坚克难、精益求精”是他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参加工作以来,刘湘宾先后解决了铝基复合材料的难加工、精度难保证等系列技术难题;改进了国家重点型号和传统加工方案,提高效率3倍以上;自制特种工装夹具及刀具,提高了产品合格率等等,为我国重点型号防务装备、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以及二代导航卫星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

宝鸡是西部工业重镇,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拥有各类技术工人30余万人,近年来围绕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先后实施工业强市“1459”工程、“一四五十”发展战略。始终坚持全力培育产业工人成长的金色土壤,着力在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领域探索创新,初步形成与五大产业集群相适应的改革政策体系,一大批优秀技术工人秉承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成长为“宝鸡工匠”,他们以精湛技艺、精致产品、精细品质,打造了宝鸡制造、宝鸡创造的亮丽名片。

工匠先进事迹13

内蒙锡林郭勒盟至山东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在20xx年的竣工验收和运转表明中国拥有了目前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广,电压最高的在用特高压电网工程,xx是山东电力集团带电作业组的组长,也是特高压输电线路山东段验出工作的次要担任人。

在60层楼的高度与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共舞

特高压输电线路山东段验出工作收尾时正值盛夏,室外气温接近40度,恶劣天气条件是高空作业的天敌,事故概率会明显地添加,xx把组员留在地面上,独自攀高作业。从地面到塔顶接近60层楼的高度,xx要借助于886根攀爬脚钉徒手攀爬上去,普通人仅仅站在地面上观看这个过程都会心惊胆战。而xx的身体却能如蜘蛛普通悬在高压线上,更令人惊心的是,那可是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

xx是国家电网最优秀的检修工人之一,这位有16年工作经历的电工曾经爬过20xx多个高压铁塔了,但面对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路,各种严峻的新应战也让他悚然心惊。

这不是高空走秀,而是工作

王xx在138米的高空脚板踩着的导线直径不足5厘米,并在一刻不停地晃动,xx在高空中行走的同时还要检查导线有无破损等成绩。通常,作业工要坐在晃动的导线上,一只手抓住导线,另一只手工作,xx却能双手脱离导线工作,实属顶尖高手。此时他身上的全部配备是一根保险索,加上极限化的胆量、意志、体能、耐性,责任心和本行业的技术操作本领,这不是“达瓦孜”(“达瓦孜”是维吾尔族一种陈旧的传统杂技表演艺术,指高空走大绳表演)一类的走秀,而是xx的工作。

少有人掌握的绝活

xx的绝活还不止于此。线路带电运转中,导线会发出电晕的声响,而xx仅仅凭耳朵听,就能判断出不超过两毫米细的巨大铝线哪里有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这个绝活在整个国家电网零碎中,也没有几个人能有。

电弧能让人瞬间化为灰烬

在验收的同时xx还有一件大事要兼顾,制定安全进入特高压电场进行带电作业的预案,如果没有这样的科学预案便没有人敢在特高压环境下带电作业。

1000千伏特高压放电实验数据表明,几米之外的人会在瞬间被特高压感应构成的电弧化为灰烬。这样的应战非xx莫属,由于中国660千伏超高压电网,带电检修是xx和他的团队创造的。

在有数次的摸索和实验之后,xx选择了“秋千法”,“秋千法”带电检修可行性最高,但是对带电检修的工人应战也最大,一旦防护不到位就可能被强电流击中,后果不堪想象。

以铁塔为支点,身着屏蔽服的xx坐在兜篮里,像荡秋千一样,被绳缆吊着划过90度的圆弧之后,逐渐带电,从没电荡的过程中,经过电位转移棒,瞬间让操作人员身上,带上了660千伏的电荡到带电的导线上,在几百千伏的超高压电线下行走,让几百千伏的电压从屏蔽服流过。

工匠先进事迹14

井高耸,天轮旋转,矿车往来,远远望去,沸腾的矿山一派繁忙景象,这就是位于xx市xx区xx镇的xxxx黄金矿业有限公司。近几年,这里出了个远近闻名的革新能手,他妙手回春,能让“瘫痪”的矿山机电设备快速运转,可以让深度“患疾”的老设备起死回生。他负责检修的主、副井提升机,近年来的事故率几乎为“0”,大型机电设备误时率降到了最低限度。他完成的十余项小革新、小发明,创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万元。他无偿为矿区职工、孤寡老人修理家用电器近百台(件)。

他就是xxxx黄金矿业有限公司运修车间机修主管xx。

“既然选择了矿山,我就把心交给了这片土地,铁下心学好技术,干好本职”。xx的成才之路,是一条自己铺筑的漫长艰辛的路,是一条只属于强者的崎岖的路,诚如斯言。xx年以来,他担当了机电维修工。由于柴矿在当时属现代化矿井,很多机电设备,别说维修了,有些连见都未见过。面对新设备密如蜘网般的电器设备线路图,他愕然了,恰在这时,矿上发生了一件令他终身难忘的事:一天,由于矿井提升机中途出了故障,十余名乘坐罐笼升井的职工被悬在了半空。由于包括他在内的几名检修人员技艺不精,硬是让工友们在深邃黑暗的立井筒中,吊了2个多小时。其实,当时故障,只不过是调速器中一个小小的电阻出了问题。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他顿时感到了一名机电维

修工肩上的责任。他想,仅靠自己从技工学校学到的那点知识,是肯定无法应对这些机电设备的。于是,他暗下决心,自费订阅了《电子技术》《电力传动》《电器维修》等十几种报刊杂志,买回来一大摞大学电气专业教材,在别人逛街跳舞、看电视搓麻将的时候,他却苦读苦思,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不到一年功夫,xx便对矿上的大型电器设备的原理,线路图、部件结构和安装检修要领了如指掌。在工作中,他坚持做检修笔记。每次检修设备时的名称、型号,故障部位、原因、元件服务时间、操作程序、相关原理分析等,他都条分缕析地记录下来,迄今为止,他累计做笔记达十多万字,硬是凭借自己酷爱学习的那股劲头,练就了一身本领。他不但对所辖管的机电设备了如指掌,也对每台设备的习性全摸透了,设备一有故障,他一听一看就找到了“症结”,处理起来得心应手。维修技术水平提高了,但他没有忘记带动周围的工友一起学技术。为了帮助他的工友们尽快掌握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技术,他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们。学习笔记拿来了,对照原理图手把手的教,对每台设备进行讲解。每次维修设备,他都没有忘记在实践中向大家传授技术,使他们这个班组形成了人人爱学习,个个争当技术先锋的好风气。

什么叫“爱岗”?如何才算得上“敬业”,这个看似简单做起来难的字眼让xx二十多年的工作作风诠释的淋漓尽致。他干机电维修工二十多年,每年出勤均在320天以上,他早已把自己融入到了工作之中,他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累计义务奉献工时千余日。而且,他的工作没有上班下班之分,只要工作需要,他是随叫随到,经常是下班路上被招回,端起饭碗又放下,脱衣上床又起身。对一般维修工来说,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检修任务,就算是很敬业了。可他却不同,他心里总是装着那上百台机电设备,设备每天运转情况,不停的在他脑子里过电影,在电器维修工作中,他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他与那些设备有了不解之缘。有“病”的设备他关心,“亚健康”的设备他也关心;职责范围内的事他关心,职责范围外的事他关心。

工匠先进事迹15

20xx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各国元首都收到了来自中国的国礼。这个中国的国礼被命名为和美,是放在金盘子里的颜色明亮的白丝巾。这条白丝巾特别是谁也抓不住。因为这条丝巾来自有近三千年历史的锻炼技术。

传统的锤子雕刻作品大多是铜器,金银器上的锤子雕刻很少,被命名为和美的国礼,设计要求是非常美丽的银器锤子雕刻。更加困难的是,作品所需的纹理不是规范的几何图形,而是要求呈现纺织品自然柔软的垂下状态,表现纺织品的自然皱纹,在宽度只有0.1毫米的皱纹中也要刻上图案,表现纺织品随着光线的移动而产生的明暗变化如何把只有0.6毫米的银片变成这个国礼?锤子使用的主要工具叫做锤子。古代的锤子工匠可以用锤子在金属器具上刻出千变万化的浮雕图案。在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现场,中国技术美术集团锤击师孟剑峰已经敲击了23年锤击,作为行业名人,他被命令制作这个国礼。工果你想做好工作,你必须首先利用它的工具。一个独特的锤子雕刻作品需要设计和创造最合适的锤子。孟剑峰从古代锤子触摸前辈的智慧,从古代法律探索启示路径。8天后,孟剑锋终于制作了丝巾图案最难的锤子。

其次,实际面临的锤子对象是厚度只有0.6毫米的银片,比蛋壳厚一点头发。根据设计图案,在这片薄银片上挖出细微的经纬线,交错成细致的纺织纹理。在锤子的过程中,如果用力稍微多一点,把银片敲透的话,整个作品就会放弃工作废弃。这就是传中不能出现百万分之一的错误。但是孟剑峰做的,国礼的作品终于完成了,在金色的盘子里,白色柔软的丝巾自然重叠,收到礼物的人想拿那条丝巾。现在这个锤子的国礼已经成为行业技术传说。

255081